线缆铜鼻子连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2809发布日期:2018-11-02 21:34阅读:3495来源:国知局
线缆铜鼻子连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网电线加工设备,具体是一种线缆铜鼻子连接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线缆被原来越多的使用,在线缆的使用过程中由于需要完全的固定和连接,不然线缆连接松动不仅无法保证日常的使用,而且极易引起事故导致人员财产受到损失。现在比较普遍的方式是依靠铜鼻子与线缆连接再通过铜鼻子前端连接孔与外界螺纹连接,但是线缆与铜鼻子的连接通过人力去完成的效率低下,而且连接质量的稳定性和规范性无法保证,铜鼻子连接不到位影响后续的使用以及环境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线缆铜鼻子连接设备,解决目前人力线缆与铜鼻子连接困难且不够规范安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线缆铜鼻子连接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铜鼻子连接装置,铜鼻子连接装置的进口段和出口端分别设有输送线缆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和铜鼻子连接装置上分别设有检测线缆行进位置的感应装置,铜鼻子连接装置包括有用于挤压铜鼻子连接段的压线钳、为热缩管加热的加热块以及活动连接在工作台上的第一机械手,压线钳正对输送装置的出口端,加热块位于压线钳正后方,压线钳顶部开设有能让第一机械手穿过的开口,加热块上设有供线缆通过的加热孔,第一机械手前端内侧开合设有水平夹持铜鼻子的夹槽。这样设置后,第一机械手抓取铜鼻子并经顶部开口送到压线钳内,输送装置将线缆塞入位于压线钳内的铜鼻子内,第一机械手离开同时压线钳开始挤压铜鼻子使铜鼻子与线缆连接,完成后第一机械手将热缩套管拨动到铜鼻子与线缆连接处,线缆继续运动到加热块的加热孔,加热孔对热缩管进行加热,热缩管包裹在连接处外部,完成铜鼻子与线缆连接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压线钳和加热块之间设有夹持线缆的夹持机械手,夹持机械手和第一机械手的夹持端面上均设有用于夹线缆的圆弧形夹持槽。考虑到线缆的形状,机械手上的圆弧形夹持槽能很好的贴合线缆表面并起到很好的固定支撑作用,加热块对热缩管进行加热时需要时间,而且需要将线缆保持固定不动的状态,夹持机械手很好的固定线缆了,便于加热块的加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输送装置上设有一组顶压在线缆上下端上的压辊组,压辊组连接有电机,压辊组出口端设有供线缆穿过的导向管,位于工作台末尾的输送装置出口端设有向下倾斜的下料板。电机带动压辊组转动,压辊组进而推动线缆向前移动,线缆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导向管确保线缆的位置和方向,下料板用于线缆最后下料接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感应装置为传感器,传感器分别固定在导向管和加热块的前侧。传感器使用成本低廉,能准确识别线缆并给出信号,为各工序之间的连续配合提供了保证,提高加工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工作台下设有若干液压泵,液压泵分别单独对应与铜鼻子连接装置、夹持机械手和第一机械手连接。传统的将各装置连接到统一的液压系统后不仅负载变大,而且某个部位出现问题不易排除,维护成本更高,而通过将各个装置单独连接液压泵后,可以大大节约能源,更便于后期单独维护管理,做到快速排除和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

线缆铜鼻子连接设备的工作原理是:

A:第一机械手抓取铜鼻子并水平固定,第一机械手经压线钳顶部开口移动到压线钳内,此时铜鼻子处于水平状态且连接端朝向线缆前端,线缆在输送装置带动下继续向前移动并来到压线钳内,线缆经过剥皮的前端塞入铜鼻子内,第一机械手离开压线钳,压线钳向内测挤压铜鼻子连接段直到完成连接工作,完成铜鼻子连接后压线钳松开,第一机械手移动到热缩管后方,第一机械手前端夹槽夹住线缆并向前移动,利用夹槽孔径大于线缆直径,第一机械手抵在热缩管底部进而带动热缩管向前移动直到热缩管套在铜鼻子的连接段上。

B:连接好铜鼻子的线缆在第一机械手带动下,穿过夹持机械手输送到加热块的加热孔内,线缆的热缩管段位于加热孔内,感应装置感应到线缆后输送装置停止输送,加热块启动对加热孔的加热,加热后热缩管收缩包裹在铜鼻子与线缆连接段的外部。

C:线缆前端完成热缩管热缩工序后,将线缆未加工的尾端重新按照上述工序加工添加到前端输送装置内,直到尾端的铜鼻子连接完成,最终完成线缆前后端的铜鼻子连接。

D:重复上述步骤加工线缆。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紧凑,通过工作台上设有铜鼻子连接装置、输送线缆的输送装置以及检测线缆行进位置的感应装置,实现铜鼻子连接自动化,大大提高了铜鼻子连接效率,而且连接品质和规范性得到很好的保证,使用效果良好,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后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前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去掉机械手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去掉机械手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机架1,工作台2,压线钳3,加热块4,第一机械手5,夹持机械手6,压辊组7,导向管8,下料板9,传感器10,液压泵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施例中的这种线缆铜鼻子连接设备,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工作台2,工作台2上设有铜鼻子连接装置,铜鼻子连接装置的进口段和出口端分别设有输送线缆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和铜鼻子连接装置上分别设有检测线缆行进位置的感应装置,铜鼻子连接装置包括有用于挤压铜鼻子连接段的压线钳3、为热缩管加热的加热块4以及活动连接在工作台2上的第一机械手5,压线钳3正对输送装置的出口端,加热块4位于压线钳3正后方,压线钳3顶部开设有能让第一机械手5穿过的开口,加热块4上设有供线缆通过的加热孔,第一机械手5前端内侧开合设有水平夹持铜鼻子的夹槽。

压线钳3和加热块4之间设有夹持线缆的夹持机械手6,夹持机械手6和第一机械手5的夹持端面上均设有用于夹线缆的圆弧形夹持槽。

输送装置上设有一组顶压在线缆上下端上的压辊组7,压辊组7连接有电机,压辊组7出口端设有供线缆穿过的导向管8,位于工作台2末尾的输送装置出口端设有向下倾斜的下料板9。

感应装置为传感器10,传感器10分别固定在导向管8和加热块4的前侧。

工作台2下设有若干液压泵11,液压泵11分别单独对应与铜鼻子连接装置、夹持机械手6和第一机械手5连接。

线缆铜鼻子连接设备的工作原理是:

A:第一机械手抓取铜鼻子并水平固定,第一机械手经压线钳顶部开口移动到压线钳内,此时铜鼻子处于水平状态且连接端朝向线缆前端,线缆在输送装置带动下继续向前移动并来到压线钳内,线缆经过剥皮的前端塞入铜鼻子内,第一机械手离开压线钳,压线钳向内测挤压铜鼻子连接段直到完成连接工作,完成铜鼻子连接后压线钳松开,第一机械手移动到热缩管后方,第一机械手前端夹槽夹住线缆并向前移动,利用夹槽孔径大于线缆直径,第一机械手抵在热缩管底部进而带动热缩管向前移动直到热缩管套在铜鼻子的连接段上。

B:连接好铜鼻子的线缆在第一机械手带动下,穿过夹持机械手输送到加热块的加热孔内,线缆的热缩管段位于加热孔内,感应装置感应到线缆后输送装置停止输送,加热块启动对加热孔的加热,加热后热缩管收缩包裹在铜鼻子与线缆连接段的外部。

C:线缆前端完成热缩管热缩工序后,将线缆未加工的尾端重新按照上述工序加工添加到前端输送装置内,直到尾端的铜鼻子连接完成,最终完成线缆前后端的铜鼻子连接。

D:重复上述步骤加工线缆。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