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功耗的全波阻容降压继电器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8877发布日期:2019-02-10 23:33阅读:1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功耗的全波阻容降压继电器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的控制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功耗的全波阻容降压继电器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便携式家用电器(小家电)的市场需求的增长,家用电器小型化、迷你化的发展速度越发迅速;由于小家电产品的小体积、低成本的要求,阻容降压供电电路在小家电产品中应用广泛。

但是阻容降压供电电路方式下的有效功率比较低,阻容降压电路的器件的规格型号确定之后,输出的电流也就随之确定了,与之连接的负载功率比较一定,不能变化大,当后端加入继电器或大负载时,获得电流就会增大电容容量,不仅增加成本,增大体积,而且也会增大电路待机功耗,从而大大的增加了产品的能耗并影响到产品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低功耗的全波阻容降压继电器驱动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低功耗的全波阻容降压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能产生12VDC电压和5VDC电压的阻容降压供电电路、MCU控制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还包括与MCU控制电路中MCU的第一IO口连接的升压控制电路,所述的升压控制电路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的阻容降压供电电路中的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的MCU控制电路中MCU的第二IO口与继电器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的继电器驱动电路的继电器线圈一端连接至升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的阻容降压供电电路中的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至MCU控制电路中MCU的电源控制端。

所述的阻容降压供电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整流桥D1、稳压管D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线性稳压器VR1,其中第一电容C1一端电连接着市电输入端,对市电进行降压处理,然后将降压后的市电输入到整流桥D1之中,整流桥D1将市电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并通过稳压管D2将直流电稳压成直流电5V和12V。

所述的升压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T1A、第二三极管T1B、二极管D4、第五电容C5、第三电阻R3,其中第一三极管T1A的基极通过第一限流电阻R4与MCU的第一IO口连接,第一三极管T1A的基极还通过第一下拉电阻R5接地,第一三极管T1A的集电极通过第二限流电阻R6与第二三极管T1B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T1B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设有第四电阻R7,第二三极管T1B的发射极连接至二极管D4的阳极,二极管D4的阳极还与阻容降压供电电路中12VDC电压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至第五电容C5的正极,第五电容C5的正极输出24V电压,第五电容C5的负极连接至第三电阻R3的一端,同时第三电阻R3的这端还连接至第二三极管T1B的集电极,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继电器K1、第三三极管T2A、二极管D3,其中第三三极管T2A的基极通过第三限流电阻R8与MCU的第二IO口连接,第三三极管T2A的基极还通过第二下拉电阻R9接地,第三三极管T2A的集电极连接至线圈的一端,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至升压控制电路第五电容C5的正极24V电压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继电器为主要负载,为了降低负载功率,减小阻容降压电路中滤波电容的体积和容量,利用继电器动作时电压高,释放电压低的特性,通过升压电路瞬间将12V DC升高至24V DC驱动继电器动作后使用12V DC电压保持继电器状态,使继电器驱动电流减小1倍,大大降低阻容降压电路的工作电流,从而使电路更加简单和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阻容降压的负载连接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一种低功耗的全波阻容降压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能产生12VDC电压和5VDC电压的阻容降压供电电路、MCU控制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还包括与MCU控制电路中MCU的第一IO口连接的升压控制电路,所述的升压控制电路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的阻容降压供电电路中的5V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的MCU控制电路中MCU的第二IO口与继电器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的继电器驱动电路的继电器线圈一端连接至升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的阻容降压供电电路中的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至MCU控制电路中MCU的电源控制端。

所述的阻容降压供电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整流桥D1、稳压管D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线性稳压器VR1,其中第一电容C1一端电连接着市电输入端,另一端连接至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并联,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至整流桥D1的一端,整流桥的另一端连接至稳压管的D2的负极,稳压管D2的正极接地,第二电容C2与稳压管D2并联,第二电容C2的正极端连接至线性稳压器VR1的输入端,线性稳压器VR1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容C4与第三电容C3并联;

第一电容C1一端电连接着市电输入端,对市电进行降压处理,然后将降压后的市电输入到整流桥D1之中,整流桥D1将市电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并通过稳压管D2将直流电稳压成直流电5V和12V。

所述的升压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T1A、第二三极管T1B、二极管D4、第五电容C5、第三电阻R3,其中第一三极管T1A的基极通过第一限流电阻R4与MCU的第一IO口连接,第一三极管T1A的基极还通过第一下拉电阻R5接地,第一三极管T1A的集电极通过第二限流电阻R6与第二三极管T1B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T1B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设有第四电阻R7,第二三极管T1B的发射极连接至二极管D4的阳极,二极管D4的阳极还与阻容降压供电电路中12VDC电压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至第五电容C5的正极,第五电容C5的正极输出24V电压,第五电容C5的负极连接至第三电阻R3的一端,同时第三电阻R3的这端还连接至第二三极管T1B的集电极,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继电器K1、第三三极管T2A、二极管D3,其中第三三极管T2A的基极通过第三限流电阻R8与MCU的第二IO口连接,第三三极管T2A的基极还通过第二下拉电阻R9接地,第三三极管T2A的集电极连接至线圈的一端,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至升压控制电路第五电容C5的正极24V电压输出端。

当继电器K1需要工作闭合时,MCU的第一IO口输出高电平,驱动升压控制电路,将12V DC电压瞬间升高至24V,同时MCU的第二IO口驱动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K1吸和,当继电器K1吸和后MCU的第一IO口输出低电平,24V电压通过第三电阻R3进行泄放至12V DC,因为12V DC电压大于继电器K1的释放电压,可以继续保持继电器线圈的吸和状态。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一个升压控制电路,实现继电器吸和时瞬间升高电压,提供较大吸和电流,吸和后维持一个较小的电流,来减小电容容量,具有功耗低、稳定性强、成本低等优点。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