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110kV高压输电线的多级串联多腔室防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1647发布日期:2018-12-07 22:00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110kV高压输电线的多级串联多腔室防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雷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110kv高压输电线的多级串联多腔室防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国内的配电线路防雷主要采用的是单间隙的氧化锌避雷器产品,即只有在本体与导线间有一个空气间隙。

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6877773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10kV固定外串联间隙避雷器,包括绝缘子组件、绝缘罩、避雷器组件及引弧棒;所述绝缘子组件包括线夹、绝缘芯棒、压块及引弧棒,所述线夹上端与所述压块对合后形成用于固定高压引线的空腔;所述避雷器组件包括氧化锌阀片、高压端法兰、低压端法兰及放电球,所述放电球的半球形放电电极与所述引弧棒的放电电极形成固定放电间隙。

又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5140662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外串联间隙的避雷器,包括引拔棒,引拔棒内设有电路控制板,引拔棒连接有绝缘导线,绝缘导线的一端与引拔棒连接,绝缘导线的一端穿过引拔棒,绝缘导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绝缘导线为弯曲状;绝缘导线的一端设有第一锁母,第一锁母设置在引拔棒的端部外侧壁,绝缘导线的一端设有第二锁母,第二锁母设置在第一锁母的外侧;引拔棒内设有电阻片,电阻片与电路控制板为电连接,引拔棒设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依次连接,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分别与电路控制板为电连接;引拔棒设有放电间隙倒杆。

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着以下缺点:由于只有一个空气间隙,雷击放电不稳定、灭弧能力不强的缺点;安装不方便,耐污能力不强,严重影响用电线路安全及防雷装置寿命;只能运行到10kv线路为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110kv高压输电线的多级串联多腔室防雷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110kv高压输电线的多级串联多腔室防雷装置,包括绝缘子、铁塔连接件、导线连接件、导线端电极和避雷器本体,其中,绝缘子的上端设置有铁塔连接件,下端通过导线连接件与外部的导线连接,导线端电极固定在导线上,避雷器本体的上端与绝缘子的上端固定连接,避雷器本体与绝缘子呈45°角,避雷器本体的下端与导线端电极形成外放电间隙;

避雷器本体包括绝缘芯棒、增爬伞裙、内放电电极、灭弧室、外电极、避雷器连接件,其中,绝缘芯棒为圆柱体,绝缘芯棒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灭弧室和若干个增爬伞裙,内放电电极共有4个,4个内放电电极分为2对均分设置在绝缘芯棒上,每对内放电电极之间形成内放电间隙,绝缘芯棒的上端设置有避雷器连接件,下端设置有外放电电极,避雷器本体通过避雷器连接件与绝缘子的上端固定连接,避雷器本体通过外放电电极与导线端电极形成外放电间隙。

进一步地,绝缘子为110kv绝缘子。

进一步地,内放电间隙为2~7mm。

进一步地,外放电间隙为5~10mm。

进一步地,相邻的增爬伞裙的间距为3~10cm。

本实用新型所述防雷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所述防雷装置采用多级串联空气间隙,不承受系统电压和系统操作过电压,增强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而且减少了维护成本;

2.本申请所述防雷装置具有良好的动作特性,放电稳定、可靠;

3.本申请所述防雷装置安装方便、简单、稳固;

4.本申请所述防雷装置设置的内放电间隙的间距大小与外内放电间隙的间距大小是经过申请人历经数年近千次模拟实验和数次实际的真实实验获得的最佳数据。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实际使用效果;

5.本申请所述防雷装置设置的增爬伞裙间距大小,同样是申请人经过长时期的科学实验而取得的智力劳动成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雷装置的避雷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所示:1-绝缘子,2-铁塔连接件,3-导线连接件,4-导线端电极,5-避雷器本体, 51-绝缘芯棒,52-增爬伞裙,53-内放电电极,54-灭弧室,55-外放电电极,56-避雷器连接件,57-内放电间隙,6-导线,7-外放电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雷装置,包括绝缘子1、铁塔连接件2、导线连接件3、导线端电极4和避雷器本体5,其中,绝缘子1的上端设置有铁塔连接件2,铁塔连接件2与外部的铁塔固定连接,绝缘子1的下端通过导线连接件3与外部的导线6连接,导线端电极4固定在导线6上,避雷器本体5的上端与绝缘子1的上端固定连接,避雷器本体5与绝缘子1呈45°角,避雷器本体5的下端与导线端电极4形成外放电间隙7;

如图2所示,避雷器本体5包括绝缘芯棒51、增爬伞裙52、内放电电极53、灭弧室54、外放电电极55、避雷器连接件56,其中,绝缘芯棒51为圆柱体,绝缘芯棒5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灭弧室54和若干个增爬伞裙52,内放电电极53共有4个,4个内放电电极53分为2对并均分设置在绝缘芯棒51上,每对内放电电极53之间形成内放电间隙57,绝缘芯棒51的上端设置有避雷器连接件56,下端设置有外放电电极55,避雷器本体5通过避雷器连接件56与绝缘子1的上端固定连接,避雷器本体5通过外放电电极55与导线端电极4形成外放电间隙7。

进一步地,绝缘子1为110kv绝缘子。

进一步地,内放电间隙57为2~7mm。

进一步地,外放电间隙7为5~10mm。

进一步地,相邻的增爬伞裙52的间距为3~10c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雷电过电压施加到多重短间隙灭弧装置并击穿电极间的空气间隙时,多重灭弧室及外部大放电间隙可以将大功率雷电过电压产生的大电弧转化成大量的小电弧,这些小电弧再由两个相邻电极之间的灭弧室排出至周围空气中;在间隙被击穿时加在装置上的工频电压会沿着电弧通道产生工频续流,外间隙增加了本体整体耐压能力;由于灭弧室内部电极通道的拉长增加了通道的总电阻,即灭弧装置的总电阻,从而限制了电流幅值,同时,空气的吹弧作用加速了电弧的冷却,有利于电弧的快速熄灭。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