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固定的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9201发布日期:2019-11-01 22:10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固定的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数据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固定的数据线。



背景技术:

数据线作为一种数据传输或充电的配件,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手机充电、数据传输以及一些常连式数据传输线的使用。很多情况下同时使用多个数据线,在电脑一旁,数据线不用时经常会堆成一团,显得凌乱不堪,各种数据线之间不仅容易缠绕,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误碰,导致连接松动,容易丢失数据。同时数据线拜访没有固定的位置容易丢失不方便下次使用。在现有的数据线固定装置,在使用数据线充电时,数据线设备接头部分已然固定,不易更换方向,对使用者造成不便,且经常对数据线进行弯折,数据线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可自固定的数据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固定的数据线,包括数据线本体,数据线本体包括线身,线身两端分别连接有USB接头和设备接头;所述线身上设有第一线身固定件和第二线身固定件,第一线身固定件靠近USB接头设置,第二线身固定件靠近设备接头设置;所述第一线身固定件包括第一吸盘,第一吸盘上连接有第一夹持机构,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内设有一对第一夹持块,第一容纳腔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夹持块相配合的第一轨道;所述第二线身固定件包括第二吸盘,第二吸盘上连接有旋转结构,旋转结构上连接有第二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内设有一对第二夹持块,第二容纳腔内壁上设有与第二夹持块相配合的第二轨道。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结构包括与第二吸盘相连接的吸盘旋转件,吸盘旋转件转动连接有夹持旋转件,夹持旋转件与第二容纳腔固接;吸盘旋转件上均布有卡槽,夹持旋转件上设有凹槽,凹槽内滑动连接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均为长方体结构,一对所述的第一夹持块对应长边之间为第一夹持区,一对所述的第二夹持块对应长边之间为第二夹持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有与一对第一夹持块滑动连接的若干个第一滑杆,第一滑杆和第一夹持块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滑杆上套设有与第一夹持块相配合的第一顶簧;一对所述第一夹持块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夹持块上设有与第一支撑板相配合的第一滑槽;一对所述第一夹持块顶面上设有弧形的第一缓冲槽,第一夹持块上设有与线身相配合的第一夹持槽,第一夹持槽设于第一缓冲槽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有与一对第二夹持块滑动连接的若干个第二滑杆,第二滑杆和第二夹持块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滑杆上套设有与第二夹持块相配合的第二顶簧;一对所述第二夹持块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二夹持块上设有与第二支撑板相配合的第二滑槽;一对所述第二夹持块顶面上设有弧形的第二缓冲槽,第二夹持块上设有与线身相配合的第二夹持槽,第二夹持槽设于第二缓冲槽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沿第一夹持块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夹持块,第一滑槽上设有与第一支撑板相配合的第一堵头;所述第一支撑板深入第一滑槽的端部均连接有第一卡块,第一滑槽开口处均设有与第一卡块相配合的第一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槽沿第二夹持块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二夹持块,第二滑槽两端设有与第二支撑板相配合的第二堵头;所述第二支撑板深入第二滑槽的端部均连接有第二卡块,第二滑槽开口处均设有与第二卡块相配合的第二挡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包括数据线本体,数据线本体包括线身,线身两端分别连接有USB接头和设备接头,线身上设有第一线身固定件和第二线身固定件,第一线身固定件靠近USB接头设置,第二线身固定件靠近设备接头设置,第二线身固定件包括第二吸盘,第二吸盘上连接有旋转结构,旋转结构使第二线身固定件可以旋转,使用者在使用时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对第二线身固定件进行旋转,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2、第一线身固定件包括第一吸盘,第一吸盘上连接有第一夹持机构,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内设有一对第一夹持块,第一容纳腔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夹持块相配合的第一轨道,第一夹持块沿第一轨道对线身进行固定,使用轨道提高第一线身固定件的稳定性;旋转结构连接有第二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内设有一对第二夹持块,第二容纳腔内壁上设有与第二夹持块相配合的第二轨道,第二夹持块沿第二轨道对线身进行固定,使用轨道提高第二线身固定件的稳定性。

3、旋转结构包括与第二吸盘相连接的吸盘旋转件,吸盘旋转件旋转连接有夹持旋转件,夹持旋转件与第二容纳腔固接,吸盘旋转件上均布有卡槽,夹持旋转件上设有凹槽,凹槽内滑动连接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块,使用卡块与卡槽相配合,使夹持固定件能够在任一角度进行停止,提高第二线身固定件的适用性。

4、第一容纳腔内设有与一对第一夹持块滑动连接的若干个第一滑杆,第一滑杆和第一夹持块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滑杆上套设有与第一夹持块相配合的第一顶簧,使用第一顶簧对第一夹持块施加作用力,使第一夹持块对线身夹持更加紧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一对第一夹持块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夹持块上设有与第一支撑板相配合的第一滑槽,使用第一滑槽和第一支撑板相配合,提高第一线身固定件的稳定性;一对第一夹持块顶面上设有弧形的的第一缓冲槽,第一缓冲槽的设置,使用者在夹持线身时用力更少,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第一夹持块上设有与线身相配合的第一夹持槽,第一夹持槽设于第一缓冲槽下方,第一夹持槽对线身进行夹持,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5、第二容纳腔内设有与一对第二夹持块滑动连接的若干个第二滑杆,第二滑杆和第二夹持块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滑杆上套设有与第二夹持块相配合的第二顶簧,使用第二顶簧对第二夹持块施加作用力,使第二夹持块对线身夹持更加紧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一对第二夹持块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二夹持块上设有与第二支撑板相配合的第二滑槽,使用第二滑槽和第二支撑板相配合,提高第二线身固定件的稳定性;一对第二夹持块顶面上设有弧形的的第二缓冲槽,第二夹持块上设有与线身相配合的第二夹持槽,第二夹持槽设于第二缓冲槽下方,第二夹持槽对线身进行夹持,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6、第一滑槽沿第一夹持块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夹持块,第一滑槽上设有与第一支撑板相配合的第一堵头,使用第一堵头对第一支撑板施加作用力,提高第一支撑板的稳定性;第一支撑板深入第一滑槽的端部均连接有第一卡块,第一滑槽开口处均设有与第一卡块相配合的第一挡板,使用第一卡块和第一挡板相配合,防止第一线身固定件使用时,第一夹持块第一滑槽分离,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7、第二滑槽沿第二夹持块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二夹持块,第二滑槽上设有与第二支撑板相配合的第二堵头,使用第二堵头对第二支撑板施加作用力,提高第二支撑板的稳定性;第二支撑板深入第二滑槽的端部均连接有第二卡块,第二滑槽开口处均设有与第二卡块相配合的第二挡板,使用第二卡块和第二挡板相配合,防止第二线身固定件使用时,第二夹持块第二滑槽分离,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第二吸盘上连接有旋转结构,旋转结构使第二线身固定件可以旋转,使用者在使用时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对第二线身固定件进行旋转,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线身固定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2的A-A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线身固定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图4的B-B的剖面图;

图中:1、第一线身固定件,2、第二线身固定件,3、线身,4、设备接头,5、USB接头,101、第一吸盘,102、第一容纳腔,103第一夹持块,104、第一支撑板,105、第一缓冲槽,106、第一夹持槽,107、第一滑杆,108、第一轨道,201、第二吸盘,202、第二容纳腔,203、第二夹持块,204、第二支撑板,205、第二缓冲槽,206、第二夹持槽,207、第二滑杆,208、第二轨道,209、夹持旋转件,210、吸盘旋转件,211、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可自固定的数据线,如图1-5所示,包括数据线本体,数据线本体包括线身3,线身3两端分别连接有USB接头5和设备接头4;线身3上设有第一线身固定件1和第二线身固定件2,第一线身固定件1靠近USB接头5设置,第二线身固定件2靠近设备接头4设置。

第一线身固定件1包括第一吸盘101,第一吸盘101上连接有第一夹持机构,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容纳腔102,第一容纳腔102内设有一对第一夹持块103,第一容纳腔102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夹持块103相配合的第一轨道108;第一容纳腔102内设有与一对第一夹持块103滑动连接的若干个第一滑杆107,第一滑杆107和第一夹持块103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滑杆107上套设有与第一夹持块103相配合的第一顶簧;一对第一夹持块103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04,第一夹持块103上设有与第一支撑板104相配合的第一滑槽;一对第一夹持块103顶面上设有弧形的的第一缓冲槽105,第一夹持块103上设有与线身3相配合的第一夹持槽106,第一夹持槽106设于第一缓冲槽105下方;第一滑槽沿第一夹持块103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夹持块103,第一滑槽上设有与第一支撑板104相配合的第一堵头;第一支撑板104深入第一滑槽107的端部均连接有第一卡块,第一滑槽开口处均设有与第一卡块相配合的第一挡板。

第二线身固定件2包括第二吸盘201,第二吸盘201上连接有旋转结构,旋转结构包括与第二吸盘201相连接的吸盘旋转件210,吸盘旋转件210包括与第二吸盘201固接的旋转底座,旋转底座为轴承,吸盘旋转件210旋转连接有夹持旋转件209,夹持旋转件209包括与轴承内圆固接的旋转基座,旋转基座与第二容纳腔202固接,旋转基座均为圆柱形结构;夹持旋转件209与第二容纳腔202固接;吸盘旋转件210的旋转底座的外圆上均布有卡槽,夹持旋转件209的旋转基座的外圆上设有凹槽,凹槽内滑动连接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块211;旋转结构连接有第二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二容纳腔202,第二容纳腔202内设有一对第二夹持块203,第二容纳腔202内壁上设有与第二夹持块203相配合的第二轨道208;第二容纳腔202内设有与一对第二夹持块203滑动连接的若干个第二滑杆207,第二滑杆207和第二夹持块203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滑杆207上套设有与第二夹持块203相配合的第二顶簧;一对第二夹持块203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板204,第二夹持块203上设有与第二支撑板204相配合的第二滑槽;一对第二夹持块203顶面上设有弧形的的第二缓冲槽205,第二夹持块203上设有与线身3相配合的第二夹持槽206,第二夹持槽206设于第二缓冲槽205下方;第二滑槽沿第二夹持块203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二夹持块203,第二滑槽上设有与第二支撑板204相配合的第二堵头;第二支撑板204深入第二滑槽207的端部均连接有第二卡块,第二滑槽开口处均设有与第二卡块相配合的第二挡板;第一夹持块103和第二夹持块203均为长方体结构,一对所述的第一夹持块103对应长边之间为第一夹持区,一对所述的第二夹持块203对应长边之间为第二夹持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使用者将线身安装至第一线身固定件1过程:使用者对线身3施加作用力,线身3沿第一缓冲槽105对第一夹持块103施加作用力,第一夹持块103沿第一轨道108、第一支撑板104和第一滑杆107向两边运动,线身3被安装至第一夹持槽106内,第一滑杆107上的第一顶簧对第一夹持块103施加作用力,使第一夹持块103对线身3夹持更加紧密,使用者根据需要将第一吸盘101安装至相对位置。

使用者将线身安装至第二线身固定件2过程:使用者对线身3施加作用力,线身3沿第二缓冲槽205对第二夹持块203施加作用力,第二夹持块203沿第二轨道208、第二支撑板204和第二滑杆207向两边运动,线身3被安装至第二夹持槽206内,第二滑杆207上的第二顶簧对第二夹持块203施加作用力,使第二夹持块203对线身3夹持更加紧密,使用者根据需要将第二吸盘201安装至相对位置,使用者在充电时根据需要调节旋转结构,使夹持旋转件209和吸盘旋转件210发生旋转,使第二夹持机构旋转至较佳位置,使用者对卡块211施加作用力,卡块211与卡槽相配合,对旋转结构进行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