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入式光纤合束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3452发布日期:2018-11-20 21:07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激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嵌入式光纤合束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光纤合束器是光纤激光器和光纤放大器的重要器件,它将泵浦激光的功率高效耦合到增益光纤中。

在光纤激光器行业,大部分设计为降低成本及体积,水冷板正反两面分别放置泵源和高低反光栅及有源光纤,合束器和泵源在水冷板一面,水冷板的另一面为其他光学元件,合束器的另一端从水冷板的中间方孔中穿过,此方孔也用于其它光纤及供电线穿过。传统的合束器安装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水冷板上穿孔固定合束器工艺复杂;2.合束器另一端的光纤与泵源的供电线路干涉,不方便维护;也有些设备将合束器放置到有源光纤的一端,这样依然存在穿孔固定及在另一端影响其他光纤维护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入式光纤合束器安装结构,以解决传统合束器安装方式结构复杂,合束器的光纤与泵源的供电线路干涉,不方便维护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嵌入式光纤合束器安装结构,包括水冷板及嵌设于所述水冷板内的合束器,所述合束器两端的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分别位于所述水冷板的两侧。

所述水冷板的正面或反面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合束器的合束器安装槽,所述水冷板的正面和反面设有分别与所述合束器安装槽两端连通的光纤槽Ⅰ和光纤槽Ⅱ,所述合束器的输入光纤或输出光纤容置于所述光纤槽Ⅰ内,所述合束器的输出光纤或输入光纤容置于所述光纤槽Ⅱ内。

所述合束器安装槽与所述光纤槽Ⅱ之间通过贯穿所述水冷板的光纤穿过孔连通。

所述合束器安装槽设置于所述水冷板的一端、且位于泵浦源的外侧,所述水冷板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所述泵浦源的供电线穿过的穿电线孔。

所述合束器安装槽为沿所述水冷板的宽度方向开设的条形槽。

所述合束器安装槽的宽度和深度分别与所述合束器的宽度和高度相等。

所述光纤槽Ⅰ和所述光纤槽Ⅱ分别在所述水冷板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水冷板包括水冷板正面和水冷板反面,所述水冷板正面上设有多个泵浦源,所述水冷板反面上设有增益光栅和设置于所述增益光栅两侧的光栅Ⅰ和光栅Ⅱ,所述合束器的输入光纤容置于所述光纤槽Ⅰ内,且在远离所述合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泵浦源的光纤熔接。

所述合束器的输出光纤容置于所述光纤槽Ⅱ内、且与所述光栅Ⅰ或所述光栅Ⅱ熔接。

所述水冷板上远离所述合束器的另一端设有光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合束器镶嵌到水冷板的安装槽内,使合束器的两端的光纤分别在不同的面上,防止了不同类型光纤之间的干扰以及上下搭接,既降低光纤长度,又降低了整理光纤的难度,解决光纤穿孔时的固定工艺的繁琐问题。

本实用新型将合束器镶嵌到水冷板的安装槽内,合束器三面都有水冷板实体,三面散热提高合束器的散热能力,降低合束器的温度,提高合束器的长期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在水冷板上开槽,合束器固定在开槽的结构中,降低系统的整体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4中I处放大图。

图中:1为水冷板固定架,2为水冷板,21为水冷板正面,22为水冷板反面,3为泵浦源,4为熔接位置,5为光输出端,6为合束器,7为合束器安装槽,8为光纤槽Ⅰ,9为穿电线孔,10为光纤槽Ⅱ,11为光栅Ⅰ,12为增益光栅,13为光栅Ⅱ,14为光纤穿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激光器的合束器光纤从水冷板的一面穿到另一面去,经常会穿过泵浦源的光纤区,或者泵浦源的供电线缆区,造成光纤不能贴紧水冷板,温度上升,同时光纤与泵源的供电线路干涉,不方便维护;另外,合束器光纤在穿过水冷板时,固定方式常常为胶带粘接,但是因为穿线孔都在边角处,造成粘接工艺复杂。

针对现有合束器固定工艺复杂,光纤与泵源的供电线路干涉,不方便维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将合束器镶嵌到水冷板中间,使合束器的两端分别在不同的面上,防止了不同类型光纤之间的干扰以及上下搭接,降低光纤长度,解决可光纤穿孔时的固定工艺的繁琐问题;另外,三面散热提高合束器的散热能力,整体结构在高度方向可以做到极致。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嵌入式光纤合束器安装结构,包括水冷板2及嵌设于水冷板2内的合束器6,合束器6两端的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分别位于水冷板2的两侧。

水冷板2包括水冷板正面21和水冷板反面22,水冷板正面21上设有多个泵浦源3,水冷板反面22上设有增益光栅12和设置于增益光栅12两侧的光栅Ⅰ11和光栅Ⅱ13。合束器6设置于水冷板正面21的一端,水冷板2上远离合束器6的另一端设有光输出端5。

如图4-5所示,水冷板2的水冷板正面21或水冷板反面22上设有用于容置合束器6的合束器安装槽7,水冷板正面21和水冷板反面22上设有分别与合束器安装槽7的两端连通的光纤槽Ⅰ8和光纤槽Ⅱ10,合束器安装槽7与光纤槽Ⅱ10之间通过贯穿水冷板2的光纤穿过孔14连通。合束器6的输入光纤或输出光纤容置于光纤槽Ⅰ8内,合束器6的输出光纤或输入光纤容置于光纤槽Ⅱ10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合束器安装槽7设置于水冷板正面21上,合束器6的输入光纤容置于光纤槽Ⅰ8内,输出光纤容置于光纤槽Ⅱ10内。

进一步地,合束器安装槽7设置于水冷板2的一端、且位于泵浦源3的外侧,水冷板2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泵浦源3的供电线穿过的穿电线孔9。

进一步地,合束器安装槽7为沿水冷板2的宽度方向开设的条形槽,合束器安装槽7的宽度和深度分别与合束器6的宽度和高度相等,合束器6嵌设于合束器安装槽7内,其底部和两侧与合束器安装槽7贴合,改善了合束器的散热能力。

光纤槽Ⅰ8和光纤槽Ⅱ10分别在水冷板2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延伸。合束器6的输入光纤容置于光纤槽Ⅰ8内,且在远离合束器6的另一端的熔接位置4处与泵浦源3的光纤熔接。合束器6的输出光纤容置于光纤槽Ⅱ10内、且与光栅Ⅰ11或光栅Ⅱ13熔接。

本实用新型将合束器6完全嵌入到水冷板2的内部,合束器6的左右两端的光纤分别位于水冷板2的相对两侧面。安装时,将合束器2的一端光纤穿过光纤穿过孔14,移动合束器6使之放入合束器安装槽7中并固定,调整两端的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并分别固定在光纤槽Ⅰ8和光纤槽Ⅱ10中。泵浦源3的光纤经过盘绕整理后(长度约1.5m),在熔接位置4处与合束器6的输入光纤熔接,熔接后,合束器6的输入光纤沿光纤槽Ⅰ8汇入合束器6内,合束器6的输出光纤从合束器6出来沿光纤槽Ⅱ10盘绕,并与光栅Ⅰ11熔接,光栅Ⅰ11依次与1增益光栅12、光栅Ⅱ13及光输出端5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嵌入式光纤合束器安装结构,减少光纤之间,光纤和线缆之间的交叉,解决了传统方法中光纤从水冷板板的一面穿到另一面去,经常会穿过泵浦源的光纤区,或者泵浦源的供电线缆区,造成光纤不能贴紧水冷板,温度上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嵌入式光纤合束器安装结构,方便了合束器在穿过水冷板时的固定工艺,简化单面光纤整理的难度,提高了穿线过水冷板内部的可靠性。传统方法在光纤穿过水冷板时,固定方式常常为胶带粘接,但是因为穿线孔都在边角处,粘接工艺复杂。

本实用新型的嵌入式光纤合束器安装结构,采用埋入设计,可以进一步降低水冷板的厚度,显著降低了水冷板边沿的高度,可以使整体更紧凑,使产品质量更轻,尺寸更小。

本实用新型的嵌入式光纤合束器安装结构,合束器三面有水冷板,散热能力得到加强,改善了合束器的散热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嵌入式光纤合束器安装结构,降低了光纤长度。传统的方法,合束器一面的光纤经常要绕到另一面。光纤需要有一定的弯曲半径,结构也有特定的穿线孔,造成光纤需要绕较长的弯才能到另一个面上去。本实用新型显著降低了光纤的长度,特别有利于在高功率激光器中,减少受激拉曼散射(SRS)等非线性效应,有利于提高激光器的输出功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扩展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