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线前后壳全自动铆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4699发布日期:2019-02-22 21:3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连接线前后壳全自动铆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铆接机,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线前后壳全自动铆接机。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制造的不断发展,很多行业都有机械手来代替人工完成组装,其中数据连接线的插头,以前都是由人工组装的,由于人工组装会出现铆压时力度不一致,导致铆压时扣合的松紧不一,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成本的增加,工作效率的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线前后壳全自动铆接机,其具有全自动化的工作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线前后壳全自动铆接机,包括面板控制系统、机座和设置在机座上的主通道机构,所述主通道机构包括主通道和设置在主通道内的后壳输送杆,所述后壳输送杆的一端设有驱动后壳输送杆沿主通道移动的输送气缸,所述主通道上沿着进料方向依次设有后壳上料机构、后壳预撑开机构、后壳装线机构、前后壳组装机构、铆压机构和前壳上料机构,所述后壳上料机构、后壳预撑开机构、后壳装线机构、前后壳组装机构、前壳上料机构和铆压机构均与所述面板控制系统连接。

优选地,所述后壳上料机构包括后壳振动盘和设置在后壳振动盘出料口用于将后壳推送到主通道上的后壳推料组件,所述后壳推料组件包括后壳推杆和驱动后壳推杆前后移动的后壳推料气缸,所述后壳振动盘位于机座的左侧。

优选地,所述后壳预撑开机构包括撑开安装板、撑开推块和驱动撑开推块前后移动的撑开气缸,所述撑开安装板设置在主通道的一侧上方,所述撑开安装板上设有撑开导轨和由撑开气缸控制沿撑开导轨移动的撑开滑座,所述撑开滑座上设有向下伸出的连接块,所述撑开推块设于连接块下端,所述撑开推块的下端为楔形,并且朝向后壳开口的一侧宽度小于后壳开口内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后壳装线机构包括排线机构和装线机构,所述排线机构包括上料板和控制上料板上下活动的第一升降气缸,所述上料板上设有与主通道平行设置的输线槽,所述输线槽的左侧设有推动连接线沿输线槽方向移动的连接线推动气缸,所述输线槽的右侧设有用于将连接线插入到内壳中的装线机构。

优选地,所述装线机构包括装线安装座和用于将排线机构上的连接线插入到后壳中的插线钩,所述装线安装座的左侧设有装线导轨,所述装线导轨上设有沿装线导轨前后活动的装线滑座,所述装线滑座的前端设有用于安装插线钩的插线座,所述插线钩固定安装在插线座的下端,上端设有用于控制插线座上下活动的第二升降气缸,所述装线安装座的后端设有驱动装线滑座前后活动的装线气缸。

优选地,所述后壳预撑开机构与前后壳组装机构之间设有用于将连接线上端的胶芯推入到后壳内的胶芯推入机构,所述胶芯推入机构包括胶芯推入安装座、胶芯推入钩和胶芯推入气缸,所述胶芯推入气缸设于胶芯推入安装座的后端,所述胶芯推入安装座上设有胶芯推入导轨,所述胶芯推入导轨上设有由胶芯推入气缸控制前后活动的胶芯推入滑块,所述胶芯推入滑块与胶芯推入钩连接,所述胶芯推入安装座的中部设有控制胶芯推入安装座上下活动的第三升降气缸。

优选地,所述前壳上料机构包括前壳振动盘和设置在前壳振动盘出料口用于将前壳输送到前后壳组装机构处的前壳推料组件,所述前壳推料组件包括前壳推杆和驱动前壳推杆前后移动的前壳推料气缸,所述前壳振动盘位于机座的右侧。

优选地,所述前后壳组装机构包括前后壳组装安装座,所述前后壳组装安装座上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设有第一滑座,所述前后壳组装安装座的后端设有控制第一滑座沿第一导轨前后活动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滑座的右侧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设有第二滑座,所述第一滑座的上端设有控制第二滑座上下活动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滑座上设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通过转轴与第二滑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座后端设有控制旋转座前后摆动的第三气缸,所述旋转座的下端设有吸料座,所述吸料座的底部设有吸料槽,所述旋转座的上端设有控制吸料座上下活动的吸料气缸,所述旋转座的前端设有用于扣合前壳的扣合气缸,所述扣合气缸的活动杆向下连接处设有扣合推块。

优选地,所述铆压机构包括铆压板、抵压板和抵压安装座,所述铆压安装座设置在抵压板的上方,所述抵压安装座上设有水平放置的抵压推板,所述抵压推板的前端设有Z形通槽,所述抵压安装座的后端设有用于驱动抵压推板前后活动的抵压气缸,所述抵压板与抵压推板之间设有抵压连接板,所述抵压连接板的上端通过销钉与抵压推板的Z形通槽活动连接,所述抵压安装座中设有安装抵压推板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下端设有用于安装抵压连接板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导向孔连通,所述抵压连接板穿过连接通孔与抵压推板连接,所述铆压板上设有铆压槽,所述铆压槽设有向上张开的开口,所述铆压板下方设有驱动铆压板上下移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减速箱带动铆压板上下活动。

优选地,所述铆压机构还包括由横向安装板,所述横向安装板固定安装于抵压连接板的下端,所述抵压板设于横向安装板的右端,所述横向安装板的左端设有预铆压板,所述预铆压板的下端设有开口向下的预铆压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后壳放入到后壳上料机构,通过后壳振动盘输送到后壳推料机构,由后壳推送气缸驱动后壳推送杆把后壳推送到主通道上,主通道通过输送气缸把后壳向前推动,后壳经过后壳预撑开机构时,通过撑开推块把后壳撑开,撑开后输送至后壳装线机构,胶芯连接线由排线机构输送到装线机构,通过装线机构上的插线钩安装固定到后壳中,然后输送至胶芯推入机构,通过胶芯推入钩把未放到位的胶芯进行位置调整,调整完后输送至前后壳组装机构处,此时前壳通过前壳上料机构输送至前后壳组装机构的处,吸料座通过吸料气缸驱动向下移动吸附前壳,接着前壳通过第二气缸作用向上移动,再通过第一气缸作用为前移动,当移动到位后,第三气缸向后拉动旋转座使前壳自前往后向下倾斜,然后通过第二气缸和吸料气缸作用使前壳后端插于后壳内,最后通过扣合气缸驱动扣合推块向下移动,使前壳的前端与后壳扣合连接,扣合完成后,通过主通道输送至铆压机构处,首先通过预铆压板,对前壳进行预铆压,再经过铆压,把前壳与后壳的前端进行铆压,铆压完成后输送到主通道的后端,进行线材的收集。

由上诉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连接线前后壳全自动铆接机,将装配与铆压整合在同一台设备中,减少了人工成本,缩短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自动化的铆压组装,减少人员的失误所造成的不良品,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本新型操作简单,运行稳定。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后壳预撑开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后壳装线机构和排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胶芯推入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前后壳组装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铆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抵压机构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面板控制系统;20、机座;30、主通道机构;31、主通道;32、输送气缸;40、后壳上料机构;41、后壳振动盘;42后壳推料组件;50、后壳预撑开机构;51、撑开安装板;52、撑开推块;53、撑开气缸;54、撑开导轨;55、撑开滑座;56、连接块;60、后壳装线机构;61、排线机构;62、输线槽;63、连接线推动气缸;64、第一升降气缸;65、装线机构;66、装线安装座;67、插线钩;68、第二升降气缸;69、装线气缸;70、胶芯推入机构;71、胶芯安装座;72、胶芯推入钩;73、胶芯推入气缸;74胶芯推入滑块;75、第三升降气缸;80、前壳上料机构;81、前壳振动盘;82、前壳推料组件;90、前后壳组装机构;91、前后壳组装安装座;92、第一气缸;93、第二气缸;94、吸料座;95、扣合气缸;96、旋转座;97、转轴;98、第三气缸;99、吸料气缸;100、铆压机构;101、铆压板;102、抵压板;103、抵压安装座;104、抵压推板;105、抵压气缸;106、抵压连接板;107、驱动电机;108、减速箱;109、横向安装板;110、预铆压板;111、Z型通槽;112、第一滑座;113第二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

如图1所示,一种连接线前后壳全自动铆接机,包括面板控制系统10、机座20和设置在机座20上的主通道机构30,所述主通道机构30包括主通道31和设置在主通道31内的后壳输送杆,所述后壳输送杆的一端设有驱动后壳输送杆沿主通道移动的输送气缸32,所述主通道31上沿着进料方向依次设有后壳上料机构40、后壳预撑开机构50、后壳装线机构60、前后壳组装机构、铆压机构和前壳上料机构,所述后壳上料机构40、后壳预撑开机构50、后壳装线机构60、前后壳组装机构90、前壳上料机构80和铆压机构100均与所述面板控制系统10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后壳上料机构40包括后壳振动盘41和设置在后壳振动盘41出料口用于将后壳推送到主通道上的后壳推料组件42,所述后壳推料组件42包括后壳推杆和驱动后壳推杆前后移动的后壳推料气缸,所述后壳振动盘41位于机座20的左侧。

如图2所示,所述前壳上料机构80包括前壳振动盘81和设置在前壳振动盘出料口用于将前壳输送到前后壳组装机构处的前壳推料组件82,所述前壳推料组件82包括前壳推杆和驱动前壳推杆前后移动的前壳推料气缸,所述前壳振动盘81位于机座20的右侧。

如图3所示,所述后壳预撑开机构50包括撑开安装板51、撑开推块52和驱动撑开推块52前后移动的撑开气缸53,所述撑开安装板51设置在主通道31的一侧上方,所述撑开安装板51上设有撑开导轨54和由撑开气缸53控制沿撑开导轨54移动的撑开滑座55,所述撑开滑座55上设有向下伸出的连接块56,所述撑开推块52设于连接块56下端,所述撑开推块52的下端为楔形,并且朝向后壳开口的一侧宽度小于后壳开口内的宽度。

如图4所示,所述后壳装线机构60包括排线机构61和装线机构65,所述排线机构61包括上料板和控制上料板上下活动的第一升降气缸64,所述上料板上设有与主通道平行设置的输线槽62,所述输线槽62的左侧设有推动连接线沿输线槽62方向移动的连接线推动气缸63,所述输线槽62的右侧设有用于将连接线插入到内壳中的装线机构65,所述装线机构65包括装线安装座66和用于将排线机构61上的连接线插入到后壳中的插线钩67,所述装线安装座66的左侧设有装线导轨,所述装线导轨上设有沿装线导轨前后活动的装线滑座,所述装线滑座的前端设有用于安装插线钩的插线座,所述插线钩固定安装在插线座的下端,上端设有用于控制插线座上下活动的第二升降气缸68,所述装线安装座的后端设有驱动装线滑座前后活动的装线气缸69。

如图5所示,所述后壳预撑开机构50与前后壳组装机构90之间设有用于将连接线上端的胶芯推入到后壳内的胶芯推入机构70,所述胶芯推入机构70包括胶芯推入安装座71、胶芯推入钩72和胶芯推入气缸73,所述胶芯推入气缸73设于胶芯推入安装座71的后端,所述胶芯推入安装座71上设有胶芯推入导轨,所述胶芯推入导轨上设有由胶芯推入气缸73控制前后活动的胶芯推入滑块74,所述胶芯推入滑块74与胶芯推入钩72连接,所述胶芯推入安装座71的中部设有控制胶芯推入安装座71上下活动的第三升降气缸75。

如图6所示,所述前后壳组装机构90包括前后壳组装安装座91,所述前后壳组装安装座91上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设有第一滑座112,所述前后壳组装安装座的后端设有控制第一滑座112沿第一导轨前后活动的第一气缸92,所述第一滑座112的右侧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设有第二滑座113,所述第一滑座112的上端设有控制第二滑座113上下活动的第二气缸93,所述第二滑座113上设有旋转座96,所述旋转座96通过转轴97与第二滑座11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座113后端设有控制旋转座96前后摆动的第三气缸98,所述旋转座96的下端设有吸料座94,所述吸料座94的底部设有吸料槽,所述旋转座96的上端设有控制吸料座94上下活动的吸料气缸99,所述旋转座96的前端设有用于扣合前壳的扣合气缸95,所述扣合气缸95的活动杆向下连接处设有扣合推块。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铆压机构100包括铆压板101、抵压板102和抵压安装座103,所述铆压安装座103设置在抵压板102的上方,所述抵压安装座103上设有水平放置的抵压推板104,所述抵压推板104的前端设有Z形通槽111,所述抵压安装座103的后端设有用于驱动抵压推板104前后活动的抵压气缸105,所述抵压板102与抵压推板104之间设有抵压连接板106,所述抵压连接板106的上端通过销钉与抵压推板104的Z形通槽111活动连接,所述抵压安装座103中设有安装抵压推板104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下端设有用于安装抵压连接板106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导向孔连通,所述抵压连接板106穿过连接通孔与抵压推板104连接,所述铆压板101上设有铆压槽,所述铆压槽设有向上张开的开口,所述铆压板101下方设有驱动铆压板101上下移动的驱动电机107,所述驱动电机107通过减速箱108带动铆压板101上下活动,所述铆压机构100还包括由横向安装板109,所述横向安装板109固定安装于抵压连接板106的下端,所述抵压板102设于横向安装板109的右端,所述横向安装板109的左端设有预铆压板110,所述预铆压板110的下端设有开口向下的预铆压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