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缸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0568发布日期:2019-03-02 02:41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缸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柴油发动机线束、变速箱线束的穿缸连接器。



背景技术:

汽车穿缸连接器是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汽车穿缸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其主要是由四大基本结构组件组成,分别是:接触件、外壳、绝缘体和附件。

柴油发动机的喷油器一般安装在发动机隔离罩内,而控制喷油器动作的ECU设于发动机隔离罩外部,因此,需要使用穿缸连接器连接喷油器和ECU。由于柴油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剧烈,且柴油发动机一般使用于卡车等运输工具中,卡车在行驶过程中,路面造成的振动亦十分严重,而作为联机内外载体的穿缸连接器,容易被震落或漏油,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发动机舱内多油渍、灰尘和污水,这些污染物若渗透进穿缸连接器内部,会对发动机内部造成污染和破坏,而现有的柴油发动机穿缸连接器的密封性能差。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穿缸连接器由连接器外壳、连接端子和密封圈组成,在连接器外壳和连接端子之间设置有雨塞,在装配时需要将连接端子和与ECU连接的导线从连接器外壳靠近柴油发动机一端伸出,在与ECU连接的导线和连接端子连接处安装雨塞,再将整理拉回到连接器外壳内,通过雨塞实现连接器外壳和连接端子之间的密封,由于装配过程的要求限制了结构的设计,连接器外壳和连接端子之间密封效果差,装配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穿缸连接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密封效果差、装配复杂的问题,实现发动机喷油器和ECU之间的连接,连接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穿缸连接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外壳本体和两个在外壳本体内的沿外壳本体长度方向上的限位孔,每个限位孔内设置有逆向锁紧结构;

设置在所述外壳本体外端面与发动机连接时对应位置处的密封圈;

分别设置在两个限位孔内的圆筒状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外壁和所述限位孔内壁密封,并通过所述逆向锁紧结构锁紧;

和所述外壳本体的前端部可拆卸连接的前端盖,所述前端盖和两个所述连接端子端部接触;

和所述外壳本体的后端部可拆卸连接的后端盖;

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本体内部的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位于所述后端盖内端面和所述连接端子之间。

所述穿缸连接器还包括后防护,所述后防护和所述外壳本体后端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后防护为筒状90度折弯结构,一端部的内表面设置有内环槽,另一端部的内表面设置有内环凸起。

所述后防护为沿中心线切开对称的两体结构,扣合形成后防护,两体结构两端通过弹性卡扣连接。

所述壳体还包括:

固定在所述外壳本体外壁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和所述外壳本体同轴;

设置在所述外壳本体外壁上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位于所述外壳本体前端面和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环形槽内;

所述外壳本体外壁靠近后端面位置设置有周向凸起,所述周向凸起和所述后防护一端部内表面设置的内环槽配合;

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本体外壁上靠近两端部的两对卡槽,每对卡槽中的两个卡槽相对设置,其中靠近外壳本体后端面的卡槽和所述轴向凸起位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逆向锁紧结构为在所述限位孔内圆周均布的多个弹片,所述弹片靠近外壳本体后端面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弹片自由端相对位置设置有第一锁止凸起。

所述连接端子上设置有多个外环凸起,靠近后端盖的外环凸起后端与连接端子外环面弧面过渡;当连接端子完全插入时,所述第一锁止凸起和所述连接端子上靠近后端盖的外环凸起接触限位;靠近前端盖的外环凸起和所述前端盖接触限位。

所述前端盖包括:

和所述连接端子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筒,所述第一固定筒和所述连接端子接触限位;

相对设置在所述前端盖侧壁上的第二锁止凸起,所述第二锁止凸起和所述外壳本体上的卡槽配合限位;

以及第一形变槽,每个所述第二锁止凸起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形变槽。

所述后端盖包括:

和所述连接端子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筒,所述第二固定筒和所述密封垫接触限位;

相对设置在所述后端盖侧壁上的第三锁止凸起,所述第三锁止凸起和所述外壳本体上的卡槽配合限位;

以及第二形变槽,每个所述第三锁止凸起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形变槽。

所述连接端子和所述限位孔配合处设置有O型圈,所述密封圈和所述O型圈为氟硅胶材料,所述密封垫为硅胶材料。

所述壳体为中空一体式结构,材料为PA66+GF2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穿缸连接器通过壳体上的固定板的固定孔实现与发动机的固定连接;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连接端子,通过连接端子实现内外的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端子在壳体内通过两端的连接结构实现了轴向的限位,并通过限位孔内的逆向锁紧结构和连接端子外壁上的外环凸起的配合实现逆向锁紧,实现对连接端子的二次锁紧,连接端子和壳体之间的连接安全可靠,在实际应用环境中,避免振动大导致结构不稳定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在连接时保证发动机内部油液不外流的密封结构密封圈和O型圈采用氟硅胶材料,耐油、耐高温、耐低温,同时,密封圈的内表面和外表面采用波纹结构,密封效果良好;本实用新型的前端盖和后端盖上设置有与连接端子相对应的第一固定筒和第二固定筒,同时在壳体的后端设置有90度折弯的后防护,前端盖、后端盖以及后防护的设置起到了导线导向的作用,方便安装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端子与到导线的了解采用压接方式,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穿缸连接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穿缸连接器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穿缸连接器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穿缸连接器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穿缸连接器整体结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穿缸连接器整体结构右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穿缸连接器整体结构仰视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穿缸连接器去除后防护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穿缸连接器去除后防护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穿缸连接器去除后防护部分结构主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穿缸连接器去除后防护部分结构左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穿缸连接器去除后防护部分结构右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穿缸连接器去除后防护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穿缸连接器去除后防护部分结构仰视剖视图;

其中:1、壳体,101、外壳本体,102、固定板,103、固定孔,104、环形槽,105、限位孔,106、卡槽,107、周向凸起,108、弹片,109、第一锁止凸起,2、连接端子,201、外环凸起,3、前端盖,301、第一固定筒,302、第二锁止凸起,4、后端盖,401、第二固定筒,402、第三锁止凸起,5、后防护,6、密封圈,7、O型圈,8、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穿缸连接器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外壳本体101和两个在外壳本体101内的沿外壳本体101长度方向上的限位孔105,每个限位孔105内设置有逆向锁紧结构;

设置在所述外壳本体101外端面与发动机连接时对应位置处的密封圈6;

分别设置在两个限位孔105内的圆筒状的连接端子2,所述连接端子2外壁和所述限位孔105内壁密封,并通过所述逆向锁紧结构锁紧;

和所述外壳本体101的前端部可拆卸连接的前端盖3,所述前端盖3和两个所述连接端子2端部接触;

和所述外壳本体101的后端部可拆卸连接的后端盖4;

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本体101内部的密封垫8,所述密封垫8位于所述后端盖4内端面和所述连接端子2之间。

所述穿缸连接器还包括后防护5,所述后防护5和所述外壳本体101后端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后防护5为筒状90度折弯结构,一端部的内表面设置有内环槽,另一端部的内表面设置有内环凸起。

所述后防护5为沿中心线切开对称的两体结构,扣合形成后防护5,两体结构两端通过弹性卡扣连接。

参见附图7,所述壳体1还包括:

固定在所述外壳本体101外壁上的固定板102,所述固定板102上设置有固定孔103,所述固定孔103和所述外壳本体101同轴,通过所述固定孔103和所述发动机实现固定连接;

设置在所述外壳本体101外壁上的环形槽104,所述环形槽104位于所述外壳本体101前端面和所述固定板102之间,所述密封圈6位于所述环形槽104内;

所述外壳本体101外壁靠近后端面位置设置有周向凸起107,所述周向凸起107和所述后防护5一端部内表面设置的内环槽配合;

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本体101外壁上靠近两端部的两对卡槽106,每对卡槽106中的两个卡槽106相对设置,其中靠近外壳本体101后端面的卡槽106和所述轴向凸起位于同一平面上。

参见附图9,所述逆向锁紧结构为在所述限位孔105内圆周均布的多个弹片108,所述弹片108靠近外壳本体101后端面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弹片108自由端相对位置设置有第一锁止凸起109。

所述弹片108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连接端子2上设置有多个外环凸起201,靠近后端盖4的外环凸起201后端与连接端子2外环面弧面过渡;当连接端子2完全插入时,所述第一锁止凸起109和所述连接端子2上靠近后端盖4的外环凸起201接触限位;靠近前端盖3的外环凸起201和所述前端盖3接触限位。

参见附图8、附图10-14,所述前端盖3包括:

和所述连接端子2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筒301,所述第一固定筒301和所述连接端子2接触限位;

相对设置在所述前端盖3侧壁上的第二锁止凸起302,所述第二锁止凸起302和所述外壳本体101上的卡槽106配合限位;

以及第一形变槽,每个所述第二锁止凸起302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形变槽。

所述后端盖4包括:

和所述连接端子2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筒401,所述第二固定筒401和所述密封垫8接触限位;

相对设置在所述后端盖4侧壁上的第三锁止凸起402,所述第三锁止凸起402和所述外壳本体101上的卡槽106配合限位;

以及第二形变槽,每个所述第三锁止凸起402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形变槽。

所述连接端子2和所述限位孔105配合处设置有O型圈7,所述密封圈6和所述O型圈7为氟硅胶材料,所述密封垫8为硅胶材料。

所述壳体1为中空一体式结构,材料为PA66+GF2,即尼龙66加了25%玻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