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枪及充电枪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4130发布日期:2019-02-26 17:2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充电枪及充电枪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枪及充电枪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普及,直流充电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直流充电枪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件,目前市场上也已有了不少成熟产品。为了使充电时更安全、用户体验更好、防止意外或人为地拔出充电枪,直流充电枪在国标中也被强制要求安装电子锁止装置,从而保护充电枪在充电过程中被意外或强行拔出,避免危险的发生。在满足国标的要求下,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充电枪电子锁止结构。

现有充电枪主要仍以机械连杆来干涉机械锁杆的原理实现,机械连杆的按压部位位于充电枪的壳体外,机械连杆的按压部位体积较大,导致充电枪的造型不够简洁美观,而且机械连杆的按压部位与壳体之间必然会存在相应的缝隙,为了避免漏水,就必须对其缝隙处进行密封操作,导致充电枪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枪的结构不美观且密封性能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充电枪及充电枪的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枪,包括:

壳体,其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壳体上的设定区域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产生朝向所述壳体内部方向的形变;

开关,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固定部上,所述开关配置有触发端和推杆;所述触发端与所述壳体的设定区域相对设置;所述触发端在所述设定区域发生形变时被触发以使所述开关导通或截止;所述开关导通时所述推杆推出,所述开关截止时所述推杆回收;

锁杆,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其固定端与所述固定部旋转连接,其锁止端延伸至所述开口外部;所述锁杆上还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推杆端部相抵接,所述驱动杆在所述推杆推出时带动所述锁杆转动解锁,所述驱动杆在所述推杆回收时带动所述锁杆回转锁止。

可选地,上述的充电枪中,所述设定区域为内凹式结构。

可选地,上述的充电枪中,所述开关包括:

机械开关,所述机械开关上配置有触发端,所述触发端被触发后所述机械开关导通或截止;

推拉式电磁铁,其供电端经所述机械开关与电源连接;

所述机械开关导通时所述推拉式电磁铁通电,其中的推杆推出;所述机械开关截止时所述推拉式电磁铁断电,其中的推杆回落。

可选地,上述的充电枪中,所述固定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可旋转的转轴;

所述锁杆的固定端成型有通孔,所述通孔套接于所述转轴外部。

可选地,上述的充电枪中,还包括插头塑壳:

所述锁止端成型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开口朝向壳体内部且方向垂直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中轴线;所述卡槽的第一侧壁低于其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比所述第一侧壁更靠近所述锁杆的固定端;

所述插头塑壳经所述开口部分地插入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插头塑壳上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密封槽,所述锁杆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二侧壁嵌设于所述密封槽内。

可选地,上述的充电枪中,所述卡槽底部向所述开口方向延伸有延伸部;

所述开口边缘与所述延伸部相对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形状与所述延伸部的形状相适配,所述锁杆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延伸部嵌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可选地,上述的充电枪中,还包括:护耳,设置于开口边缘上且位于所述限位槽的开口两侧,其高度与所述卡槽的槽底宽度相适配。

可选地,上述的充电枪中,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锁杆上开设有复位槽,所述复位槽与所述驱动杆分别位于所述锁杆的相对的两个面上;

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复位槽内部,其一端与所述复位槽的底部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接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以上任一所述的充电枪的控制装置,包括:

位置传感器,设置于充电枪的插头塑壳的密封槽侧壁上,其在锁杆处于锁止状态时被锁止端卡槽的第二侧壁触发,进而输出表示充电枪锁杆处于锁止状态的位置信号;

控制器,其第一输入端子与充电枪信号输出端子连接,接收所述充电枪信号输出端子输出的充电枪连接状态信号;其第二输入端子与所述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充电枪连接状态信号表示充电枪与充电座连接成功时,获取所述位置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接收到表示充电枪锁杆处于锁止状态的位置信号时,启动充电操作。

可选地,上述的控制装置中,所述充电枪中的开关触发端被触发后,所述开关发出解锁锁杆的请求信号;

所述控制器的第三输入端子与所述开关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第四输入端子与充电座信号输出端子连接;

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开关发送的所述解锁锁杆的请求信号后,获取充电枪信号输出端子输出的充电枪连接状态信号;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充电枪连接状态信号表示充电枪与充电座连接成功时,获取充电座信号输出端子输出的充电枪的充电状态信号;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充电枪的充电状态表示充电枪正在充电时,发出禁止解锁锁杆的提示信号。

可选地,上述的控制装置中,还包括:

提示组件,提示组件,设置于所述充电枪的壳体外表面,其被控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通过显示图像和/或显示文字和/或播放语音的方式提示禁止解锁锁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以上任一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枪及充电枪的控制装置,其中的充电枪包括壳体,壳体上的设定区域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产生朝向壳体内部方向的形变;开关,设置于壳体内的固定部上,开关配置有触发端和推杆;触发端与设定区域相对设置,在设定区域发生形变时被触发,使推杆推出;锁杆,设置于壳体内部,其固定端与固定部旋转连接,其锁止端延伸至开口外部;锁杆上还设置有驱动杆,驱动杆与推杆端部相抵接,驱动杆在推杆推出时带动锁杆转动解锁,驱动杆在推杆回收时锁杆回转锁止。以上方案中,壳体本身为一体结构,开关的触发端内置于壳体中,通过对壳体上的设定区域施加压力就能够使开关的触发端被触发,进而控制锁杆解锁或者锁止,壳体上与开关部位相对应的位置处不存在缝隙,保证了开关处的密封性能,简化了充电枪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枪的锁杆锁止端与壳体开口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枪的锁杆处于锁止状态时其锁止端与壳体开口部分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枪的充电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5为国家标准规定的充电枪充电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枪解锁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枪解锁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枪解锁控制装置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需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枪,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其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壳体1上的设定区域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产生朝向所述壳体1内部方向的形变;开关,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固定部上,所述开关配置有触发端21和推杆23;所述触发端21与所述壳体1的设定区域相对设置;所述触发端21在所述设定区域发生形变时被触发,使所述推杆23推出;锁杆3,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其固定端31与所述固定部旋转连接,其锁止端33延伸至所述开口外部;所述锁杆3上还设置有驱动杆32,所述驱动杆32与所述推杆23端部相抵接,所述驱动杆32在所述推杆23推出时带动所述锁杆3转动解锁,所述驱动杆32在所述推杆23回收时所述锁杆3回转锁止。

如图所示,壳体1本身为一体结构,开关的触发端21内置于壳体1中,通过对壳体1上的设定区域施加压力就能够使开关的触发端21被触发,进而控制锁杆3解锁或者锁止,壳体1上与开关部位相对应的位置处不存在缝隙,保证了开关处的密封性能,简化了充电枪的结构。

以上方案中,所述壳体1由热塑性材料(例如PBT+PC材料或者PBT+PA材料)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工艺制备得到,热塑性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抗氧化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弹性性能。所述设定区域的区域面积可以根据实际的触发端21的面积大小来确定,设定区域的面积应大于触发端21的端部面积,可以令触发端21的端部正对设定区域的中心点。设定区域的形变功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可以选择设定区域的材质为软质、弹性较大的材质制备,当对设定区域施加压力时,能够使设定区域产生较大形变。本实施例中可令设定区域的厚度比其周围区域的厚度小0.5-0.8mm,例如小0.6mm。具体地,设定区域的厚度可以小于1cm(例如0.5mm、0.8mm等),设定区域的周围区域的厚度采用正常厚度设计,这样能够使设定区域被按压时足以产生形变0.8-2mm且不会发生应力屈服。可以理解,设定区域和周围区域之间的厚度变化应缓慢过渡,避免应力集中或产生其他不良后果。另外,为了方便使用者确定开关的触发端所在位置,可以为设定区域设定区分于其他区域的特殊标志,例如图文标注、设置凹凸纹路等,本实施例中可以令所述设定区域为内凹式结构,即设定区域的高度低于其周围区域的高度,由此可以直观的提示操作者开关的触发端所在位置,避免误操作。

以上方案中,如图1所示,所述开关可以包括机械开关,所述机械开关上配置有触发端21,所述触发端21被触发后所述机械开关导通或截止;推拉式电磁铁22,其供电端经所述机械开关与电源连接;所述机械开关导通时所述推拉式电磁铁22通电,其中的推杆23推出;所述机械开关截止时所述推拉式电磁铁22断电,其中的推杆23回落。如图1,锁杆3的固定端31可自由转动,下方的驱动杆32与推拉式电磁铁22的推杆23相接触。操作时,通过按压壳体1的设定区域使设定区域发生形变,从而对开关的触发端21施加压力,触发机械开关导通以使推拉式电磁铁22的推杆23推出,带动锁杆3转动,从而解锁;通过再次触发按压壳体1的设定区域使设定区域发生形变,从而对开关的触发端21施加压力,触发开关闭合以使推拉式电磁铁22的推杆收回,带动锁杆3回落复位/锁止。

以上方案中,所述固定部可以为壳体1的内壁,也可以为附加的固定板等,当采用普通的固定板时,需要电气连接的不同原件之间需通过导线实现电连接。优选所述固定件为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可旋转的转轴;所述锁杆3的固定端成型有通孔,所述通孔套接于所述转轴外部,所述通孔与所述转轴可过盈配合,使锁杆3与转轴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转轴可相对于电路板旋转,进而带动锁杆3旋转。也可以使转轴与电路板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通孔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力较小,锁杆3能够绕转轴旋转。采用上述方案,能够简化充电枪的内部结构和布线方式。

进一步地,如图1,所述充电枪中还包括插头塑壳4,所述锁止端33成型有卡槽35,所述卡槽35的开口朝向壳体1内部且方向垂直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中轴线;所述卡槽35的第一侧壁低于其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比所述第一侧壁更靠近所述锁杆3的固定端31;所述插头塑壳4经所述开口部分地插入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插头塑壳4上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密封槽41,所述锁杆3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二侧壁嵌设于所述密封槽41内。所述插头塑壳4为与充电座相接处的部件,充电座的插头能够插入插头塑壳4内,从而实现充电枪与充电座之间的连接。另外结合图1、图2和图3,所述卡槽35底部向所述开口方向延伸有延伸部351,所述开口边缘与所述延伸部351相对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11,所述限位槽11的形状与所述延伸部351的形状相适配,所述限位槽11的宽度与所述延伸部351的宽度相适配,所述限位槽11的深度与所述延伸部351的长度相适配,所述锁杆3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延伸部351嵌设于所述限位槽11内。结合图3可以看到,当锁杆3处于锁止状态时,其仅仅锁止端33的端头的一小部分露在充电枪的壳体1外侧,而且其外观上与壳体1融为一体,使充电枪的造型上更美观、可塑性更强。如图1,当锁杆3处于解锁状态时,其延伸部351的下端能够沿着所述限位槽11滑移,完全不会影响锁杆3的转动解锁。该方案中还可以包括护耳12,设置于开口边缘上,位于所述限位槽11的开口两侧,其高度与所述卡槽35的槽底宽度相适配,通过护耳12的防护作用能够有效防止外物撬动引发的锁止失效等情况的放生。

优选地,上述方案还包括密封层,贴合设置于所述密封槽41和所述限位槽11内部。密封层可以选择常规密封圈材料制备得到即可,其形状与所述密封槽41和所述限位槽11的内部形状匹配,能够贴合设置在两个槽的内壁上即可,如图2所示提供的密封垫5作为限位槽11的密封层,其内置于限位槽11内部后,能够实现对其三面密封。密封层可通过卡扣结构或者在胶水的辅助下固定。增加密封圈后,能够保证充电枪锁杆在锁止位置时具有非常好的密封性能。

以上方案中,驱动杆32能够在推杆23收回时随之回收,进而锁杆3随之回落实现锁止。为了保证锁止时,锁杆能够准确快速回落,以上方案中的充电枪还可以包括弹性部件,所述锁杆3上开设有复位槽34,所述复位槽34与所述驱动杆32分别位于所述锁杆3的相对的两个面上;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复位槽34内部,其一端与所述复位槽34的底部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接触。当弹性部件处于原始状态时,其两端分别于复位槽34的槽底和壳体1的内壁接触,当锁杆3转动时压缩弹性部件,使其产生形变具有一定的弹性能量,当推杆23收回时对于锁杆3的推力也随之消失,此时弹性部件释放弹性能量以回复到原始状态,从而促进锁杆3的回落,保证了其回落过程的准确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枪的控制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41:响应于充电枪与充电座连接成功的信号;根据国家标准GB/T18487.1-2015中的规定,充电枪内部需要设置有检测充电枪与充电座是否插接成功的信号检测端子。

S42:获取充电枪锁杆的位置信号,若所述位置信号表示充电枪锁杆处于锁止状态,则启动充电操作。所述充电枪锁杆的位置信号可以由设置于充电枪锁杆上、充电枪锁杆锁止时与锁杆接触的位置上的传感器检测得到。

图5为GB/T 18487.1-2015中规定的充电系统原理图,其中的车辆接口部分相当于充电枪内部电路,由于其充电原理以及电路工作方法均是根据国标规定设置的,属于现有技术,因此本方案中不在对其详细描述,仅简单介绍本方案中所应用到的部分原理。如图所示,根据GB/T18487.1-2015的规定,CC1线上检测点1的电压标称值具有三种状态:12V,6V和4V,12V表征充电枪未与充电座连接,4V表征充电枪与充电座完全连接,6V也表征充电枪与充电座完全连接,但是保持开关S为打开状态。

现有技术中,电路中的保持开关S是通过机械连杆的按压部位触发的,因此属于机械式触发,只要机械连杆触发到保持开关,保持开关就会导通或者截止,当保持开关S截止时即认为充电枪锁止端已经锁止,就会开启充电操作,然而参考图5可以看到,其中并未有针对充电枪锁止端是否成功锁止的判断,因此一旦充电枪锁止端未锁止成功而保持开关S又被强制闭合的话也会执行充电操作,此时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本实施例中的方案,其核心点就在于,保持开关S的闭合并非是依靠人为手动操作实现的,而是通过内置算法进行逻辑判断,根据充电枪充电端子的位置信号确定其锁止成功的前提下才会闭合保持开关S,进而执行充电操作。

结合图1的充电枪机械结构,当需要执行充电操作时,可以将充电枪和充电座连在一起,当连接成功后即可通过充电枪内部的信号检测端子检测到其连接成功并且能够输出连接成功的信号,此时进一步判断锁止端是否锁止成功,只有当锁止端锁止成功后,充电座和充电枪之间才会真正电导通进而向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由此能够保证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当充电枪与充电座连接成功,启动充电操作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61:响应于解锁锁杆的请求信号,获取充电枪连接状态信号;其中解锁锁杆的请求可以通过按压开关的触发端实现。

S62:若充电枪连接状态信号表示充电枪与充电座连接成功,则进一步判断充电枪的充电状态;本步骤中充电枪与充电座是否连接成功的方法与实施例3中所提到的GB/T 18487.1-2015中的规定相同,而对于充电枪的充电状态判断也在GB/T 18487.1-2015中有相关规定,结合图5,充电枪的充电端子被锁止后,充电开始之前,充电桩内K3与K4闭合,提供低压辅助供电;充电结束后,充电桩内K3与K4断开,充电枪可被解锁。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辅助供电线路A+电压判断充电系统是否进入充电状态。线路A+电压具有两种状态:12V和0V,12V表征充电系统处于充电状态,0V表征充电系统未进入充电状态。

S65:若所述充电枪的充电状态表示充电枪正在充电,则发出禁止解锁锁杆的提示信号。

本方案中,对于充电枪锁杆的解锁操作可以进一步防止意外触电危险的发生。结合图1所示的充电枪的结构,当充电枪正在充电时,如果触发开关的触发端21,推拉式电磁铁22的推杆23并不会推出。因此,充电枪处于充电状态时,充电枪不会由于暴力按压而解锁,必须先通过对充电座进行操作使其停止充电操作后,才可以解锁充电枪,从而保证充电枪解锁时是不带电状态,保证了周围人员的安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充电枪解锁过程的优选方案,如图7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71:判断是否有解锁锁杆的请求信号,即判断开关的触发端是否被触发,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72,否则返回开始步骤。

S72:获取充电枪连接状态信号,判断充电枪与充电座是否连接成功,如果是则执行S73,否则执行步骤S74。

S73:判断充电枪是否正在充电,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76,否则执行步骤S74。

S74:控制开关导通并使所述锁杆执行解锁操作,之后执行步骤S75。

S75:获取所述锁杆的位置信号,判断锁杆是否处于锁定位置,若是则返回步骤S74,若否则执行步骤S77。

S76:发出禁止解锁锁杆的提示信号。

S77:发出解锁成功的提示信号。

显然,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对充电枪锁止端进行解锁时充分考虑了充电枪的各种状态:充电枪与充电座的连接状态、充电枪是否正在充电以及充电枪的锁止端是否已经处于解锁状态,当以上各状态均满足一定条件时才会提示充电枪可以解锁以及解锁成功,降低了充电枪在使用过程中的误拔枪的几率,提高了安全性。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计算机读取所述程序指令后可执行实施例1至实施例5中任一方案中所述的充电枪的控制方法。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与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读取所述程序指令后可执行实施例1至实施例5中任一方案中所述的充电枪的控制方法。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枪的控制装置,如图8所示,包括:

位置传感器81,结合图1,该位置传感器81可设置于充电枪的插头塑壳4的密封槽41侧壁上,其在锁杆3处于锁止状态时被锁止端33的卡槽35的第二侧壁触发,进而输出表示充电枪锁杆3处于锁止状态的位置信号;控制器82,其第一输入端子与充电枪信号输出端子83连接,接收所述充电枪信号输出端子83输出的充电枪连接状态信号;其第二输入端子与所述位置传感器81的输出端连接;若充电枪连接状态信号表示充电枪与充电座连接成功,则获取所述位置传感器81输出的信号,若接收到表示充电枪锁杆处于锁止状态的位置信号,则启动充电操作。如前所述,对于控制充电枪进入充电操作的方式以及充电过程中具体操作过程均采用GB/T 18487.1-2015中的规定方式执行即可,这一过程并非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点所在,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以上方案中,在控制充电枪执行充电操作之前,先获取位置传感器81的位置检测信号,只有当确定充电枪锁止端锁止成功的前提下才会控制充电枪进行充电,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优选地,上述方案中的控制装置,所述充电枪中的开关的触发端21被触发后,所述开关发出解锁锁杆的请求信号;所述控制器82的第三输入端子与所述开关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第四输入端子与充电座信号输出端子84连接;所述控制器82接收到所述开关发送的所述解锁锁杆的请求信号后,获取充电枪信号输出端子83输出的充电枪连接状态信号;若充电枪连接状态信号表示充电枪与充电座连接成功,则获取充电座信号输出端子84输出的充电枪的充电状态信号;若所述充电枪的充电状态表示充电枪正在充电,则发出禁止解锁锁杆的提示信号。结合图1,当充电枪正在充电时,如果触发开关的触发端21,推拉式电磁铁22的推杆23并不会推出。因此,充电枪处于充电状态时,充电枪不会由于暴力按压而解锁,必须先通过对充电座进行操作使其停止充电操作后,才可以解锁充电枪,从而保证充电枪解锁时是不带电状态,保证了周围人员的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82还用于在充电枪连接状态信号表示充电枪与充电座未成功连接时,控制所述锁杆执行解锁操作;之后,获取所述位置传感器81输出的信号,若未接收到表示充电枪锁杆处于锁止状态的位置信号,则发出解锁成功的提示信号;以及,在所述充电枪的充电状态表示充电枪未充电时,控制所述锁杆执行解锁操作,之后获取所述位置传感器81输出的信号,若未接收到表示充电枪锁杆处于锁止状态的位置信号,则发出解锁成功的提示信号。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对充电枪锁止端进行解锁时充分考虑了充电枪的各种状态:充电枪与充电座的连接状态、充电枪是否正在充电以及充电枪的锁止端是否已经处于解锁状态,当以上各状态均满足一定条件时才会提示充电枪可以解锁以及解锁成功,降低了充电枪在使用过程中的误拔枪的几率,提高了安全性。

以上方案中的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提示组件85,设置于所述充电枪的壳体外表面,其被控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通过显示图像和/或显示文字和/或播放语音的方式提示禁止解锁锁杆或解锁成功,其中优选所述提示组件为LED提示灯,所述LED提示灯的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82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可以LED提示灯的不同颜色来表示不同的提示信息,也可以控制LED提示灯不同的闪烁频率来表示不同的提示信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