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连接装置和接触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2478发布日期:2019-03-30 08:0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连接装置和接触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连接装置和接触轨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直接将电缆连接板焊接在接触轨左右两侧的夹板上,再将电缆连接在电缆连接板上。在工作过程中,易发生以下问题:焊接处易脆裂,电缆连接板极易脱落;电缆连接方向不定,布线混乱;电缆连接板的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缆连接装置,通过在电缆连接板上设置凹槽,电缆的接线端子通过紧固件固定设置在凹槽中,即可实现电缆与接触轨的电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焊接来固定连接板而导致连接板脱落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且通过凹槽与接线端子的结合,可大大节约了电缆连接的布置空间,凹槽对接线端子具有导向布置的作用,使得排布更加整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连接装置,适于连接接触轨和电缆,电缆连接装置包括电缆连接板、接线端子和紧固件,其中,所述电缆连接板成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接触轨的左右两侧,所述电缆连接板的远离接触轨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接线端子的一端适于与电缆相连,所述接线端子的另一端容纳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紧固件适于穿过所述接线端子、电缆连接板和接触轨,将接触轨和电缆紧固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缆连接装置还包括垫块,所述垫块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垫块的形状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对应,所述接线端子与容纳于所述垫块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垫块的截面和所述凹槽的截面均为U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凹槽平行设置在所述电缆连接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沿着所述电缆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互成锐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缆连接板、所述垫块和所述接线端子均采用导电材料。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接触轨系统,所述接触轨系统由接触轨、电缆和如前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组成,通过所述电缆连接装置将所述接触轨与所述电缆连接,通过采用如前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提高了接触轨系统中电缆连接的稳定性,且大大节约了电缆的布置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触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配合槽,所述电缆连接板与所述配合槽紧密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缆连接板上设置有凸缘端,所述凸缘端与所述配合槽相配合,且所述凸缘端的形状与所述配合槽的形状相适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槽为梯形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电缆连接装置和接触轨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连接装置接触轨系统,通过在电缆连接板上设置凹槽,电缆的接线端子通过紧固件固定设置在凹槽中,即可实现电缆与接触轨的电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焊接来固定连接板而导致连接板脱落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且通过凹槽与接线端子的结合,可大大节约了电缆连接的布置空间,凹槽对接线端子具有导向布置的作用,使得排布更加整齐。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连接装置和接触轨系统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连接装置和接触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1;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连接装置和接触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2;

附图标记:

电缆连接装置10;接触轨20;电缆30;接触轨系统100;

电缆连接板1;接线端子2;紧固件3;垫块4;

凹槽11;凸缘端12;配合槽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中,需注意的是,术语 “设置” 、“配合”、“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其具体的设置方式、配合方式和连接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设定,不受特定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其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连接装置10,适于连接接触轨和电缆,电缆连接装置10由电缆连接板1、接线端子2和紧固件3组成,其中,电缆连接板1成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接触轨20的左右两侧,电缆连接板1的远离接触轨的一侧设置有凹槽11;接线端子2的一端适于与电缆相连,接线端子2的另一端容纳于凹槽11内;紧固件3适于穿过接线端子2、电缆连接板1和接触轨20,将接触轨和电缆紧固连接。例如,如图3所示,电缆连接装置10由电缆连接板1、接线端子2和紧固件3组成,其中,电缆连接板1成对设置,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电缆连接板1分别设置在接触轨20的左右两侧,紧固件3通过穿过接线端子2、电缆连接板1和接触轨20来实现三者的紧固连接。具体地,如图1所示,电缆连接板1的远离接触轨的一侧(例如图1中所示出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凹槽11;更为具体地,如图3所示,电缆连接板1适于与接触轨20的左右两侧紧密贴合,且可实现电连接,例如,如图3所示,电缆连接板1与接触轨20的左右两侧紧密贴合,且通过紧固件3实现紧固连接,且电缆连接板1与接触轨20为电连接。如图2所示,接线端子2的一端与电缆30相连,接线端子2的另一端容纳于电缆连接板1上的凹槽11内,通过紧固件3,将接线端子2、电缆连接板1和接触轨20连接为一体,从而实现接触轨20与电缆30的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连接装置10,通过在电缆连接板上设置凹槽,电缆的接线端子通过紧固件固定设置在凹槽中,即可实现电缆与接触轨的电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焊接来固定连接板而导致连接板脱落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且通过凹槽与接线端子的结合,可大大节约了电缆连接的布置空间,凹槽对接线端子具有导向布置的作用,使得排布更加整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缆连接装置还包括有垫块4,垫块4设置在凹槽11内,垫块4的形状与凹槽11的形状对应,接线端子2与容纳于垫块4中。具体地,如图2所示,电缆连接板1上设置有凹槽11,凹槽11内设置有垫块4,且垫块4的形状与凹槽11的形状相同,以实现垫块4与凹槽11之间的紧密贴合,有利于垫块4与凹槽11之间的电连接,更为具体地,接线端子2设置在垫块4内,且接线端子2与垫块4紧密贴合以实现更好的导电效果。这里通过设置垫块,可有效防止接线端子对电缆连接板的凹槽产生接触磨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垫块4的截面和凹槽11的截面均为U形.这里将垫块和凹槽设置为U形,使得凹槽与垫块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升电缆连接装置的导电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凹槽11为多个,且多个凹槽11平行设置在电缆连接板1上。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电缆连接板1的设置有多个凹槽11,且凹槽11沿着电缆连接板1的长度方向(例如图1和图2中所示出的电缆连接板1的前后方向)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可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这样设置,有利于电缆在电缆连接板上的整齐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凹槽11的延伸方向与电缆连接板1的长度方向互成锐角。例如,如图2所示,电缆连接板1上设置有穿通的凹槽11,具体地,从电缆连接板1的一端开口延伸到另一端开口,从而形成凹槽11,且凹槽11的延伸方向与电缆连接板1的长度方向(例如图2中所示出的电缆连接板1的前后方向)互成锐角。在实际工况中,若凹槽11的延伸方向与电缆连接板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或平行,当连接电缆的接线端子安装于凹槽中时,接线端子与电缆的连接处极易产生过度折弯现象,这里通过将凹槽的延伸方向与电缆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互成锐角设置,可有效避免了接线端子与电缆的连接处产生过度折弯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缆连接板1、垫块4和接线端子2均采用导电材料,这样设置,可实现电缆连接板、垫块和接线端子之间的电连接。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触轨系统100,接触轨系统100由接触轨20、电缆30和电缆连接装置10组成,其中,通过电缆连接装置10将接触轨20与电缆30连接。这里通过采用电缆连接装置10,电缆连接板上设置凹槽,电缆的接线端子通过紧固件固定设置在凹槽中,即可实现电缆与接触轨的电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焊接来固定连接板而导致连接板脱落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接触轨系统中电缆连接的稳定性,且通过凹槽与接线端子的结合,大大节约了电缆的布置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接触轨2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配合槽21,电缆连接板1与配合槽21紧密贴合。例如,如图3所示,接触轨2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配合槽21,两个电缆连接板1与接触轨20的左右两侧的配合槽21紧密贴合,且通过紧固件3实现电缆连接板1在接触轨20上的紧固连接。这里通过设置配合槽,有利于电缆连接板1在接触轨20上的紧固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缆连接板1上设置有凸缘端12,凸缘端12与配合槽21相配合,且凸缘端12的形状与配合槽21的形状相适应。例如,如图3所示,接触轨2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配合槽21,电缆连接板1上设置有凸缘端12,且凸缘端12的形状与配合槽21的形状相适应,凸缘端12通过与配合槽21相配合以实现电缆连接板1与接触轨20之间的相互配合。这里通过设置凸缘端,有利于电缆连接板与接触轨之间的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配合槽21为梯形槽。例如,如图3所示,接触轨2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配合槽21,配合槽的截面为梯形,电缆连接板1上设置有凸缘端12,凸缘端12的截面为梯形,凸缘端12通过与配合槽21相配合以实现电缆连接板1与接触轨20之间的相互配合。这里设置梯形与梯形之间的配合,更加有利于电缆连接板与接触轨之间的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缆连接装置和接触轨系统,通过在电缆连接板上设置凹槽,电缆的接线端子通过紧固件固定设置在凹槽中,即可实现电缆与接触轨的电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焊接来固定连接板而导致连接板脱落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且通过凹槽与接线端子的结合,可大大节约了电缆连接的布置空间,凹槽对接线端子具有导向布置的作用,使得排布更加整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连接装置和接触轨系统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