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的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6274发布日期:2019-05-15 22:43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的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的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的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根据变压器的生产工艺的不同,而存在非常多种的变压器的生产线,如发明专利CN 105895348 B中,公开了一种变压器自动生产线,其包括点胶机构、固胶机构、剪线去皮解锁机构、点胶回流烘烤机构、浸锡机构、检测机构等。但是,变压器的生产线通常是非标定制的,只能对应某一款变压器,因此,当出现新的变压器时,现有的变压器的生产线并不适用,生产时,需要人工对应各生产步骤,生产效率低,因此,有必要根据新的变压器的生产工艺而研发新的生产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新的变压器的生产要求,提出了一种变压器的生产线。

一种变压器的生产线,其中,变压器包括壳体、线圈、引脚、从线圈引出并连接到引脚的引线,所述变压器的生产线包括流水线,用于装载变压器并可在流水线上搬运的流动载具,沿变压器的生产方向依次设置、并分别与所述流水线连接的引脚绕线装置,点胶装置,胶水固化装置,捻线装置,引脚浸锡装置,检测装置。

优选地,所述流水线包括第一流水线及第一流动载具,所述引脚绕线装置及所述点胶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流水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流水线连接,所述第一流水线的后端设置有第一上料机械手,所述第一上料机械手可用于将所述第一流动载具上装载的变压器夹持并转移至所述点胶装置。

优选地,所述引脚绕线装置包括:绕线机械手部,所述绕线机械手部包括可夹持装载在所述第一流动载具上的变压器的引线的第一夹持部,及驱动所述第一夹持部环绕引脚行走的绕线机械手;引线折弯部,所述引线折弯部包括折弯件,及驱动所述折弯件抵接至变压器的壳体以将引线折弯的折弯件驱动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点胶装置包括:旋转盘,第一上料工位,点胶部,点胶质量检测部;所述旋转盘上周向等角度地分布有用于夹持变压器的多处点胶夹具,所述第一上料工位、所述点胶部及所述点胶质量检测部设置在所述旋转盘的外侧,分别沿所述旋转盘的周向分布。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料工位与所述第一上料机械手对接,所述第一上料机械手可将所述第一流动载具上装载的变压器夹持并转移至位于所述第一上料工位的其中一处所述点胶夹具。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点胶部包括:胶水提供部,包括带截止阀的出胶水阀;点胶机械手部,包括与所述出胶水阀连接的点胶头,及驱动所述点胶头行走至位于所述点胶装置的所述点胶夹具以对变压器进行点胶的点胶机械手。

优选地,所述流水线还包括第二流水线及第二流动载具,所述第二流水线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流水线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一上料机械手的行程涵盖所述第二流水线的前端,并可将位于所述点胶装置的变压器转移至所述第二流动载具;所述第二流水线穿过所述胶水固化装置内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流水线还包括第三流水线及第三流动载具,所述第三流水线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流水线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三流水线的前端设置有第二上料机械手,所述第二上料机械手可用于将所述第二流动载具上装载的变压器转移至所述第三流动载具。

优选地,所述捻线装置、所述引脚浸锡装置及检测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流水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三流水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捻线装置包括捻线机械手部,所述捻线机械手部包括捻线夹爪,及驱动所述捻线夹爪抵接至变压器的引脚的捻线机械手。

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检测变压器的尺寸的第一检测部、用于对变压器进行第一次高压检测的第二检测部、用于对变压器进行功能检测的第三检测部及用于对变压器进行第二次高压检测的第四检测部。

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的生产线,根据变压器的生产要求而设置,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变压器的生产线的一种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第一流水线、引脚绕线装置、点胶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流动载具的立体图;

图4是引脚绕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5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2的第一上料机械手的立体图;

图7是点胶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第二上料机械手的立体图;

图9是图1的捻线装置5立体图;

图10是第三上料机械手的立体图;

图11是引脚浸锡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的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目的是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对说明性的实施例所进行的描述旨在要结合附图来进行阅读,其将被视作整个书面说明书的一部分。在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中,任何方向或方位的引用仅仅旨在便于说明,而并非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关术语如“正面”、“背面”、“上部”、“下部”、“侧部”、“前端部”、“后端部”、“前侧部”、“后侧部”、“中部”、“内部”、“外部”、“下部的”、“上部的”、“水平的”、“垂直的”、“上方”、“下方”、“向上”、“向下”、“顶部”和“底部”)及其派生词(例如,“水平地”、“向下地”、“向上地”等)应当被解释为下文所述的或在讨论中的附图所示的方位。这些相关术语仅为方便说明之用,而不能要求设备按照特定方位进行构造或操作,除非有明确说明。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应被确切地限制于对可单独存在或在其它特征组合中存在的特征的一些可能的非限制性组合进行说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界定。

正如当前设想,本次公开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优模式或实践模式。本实用新型并非旨在从限制层面上进行理解,而是通过结合附图提供仅供说明使用的实用新型示例,以告知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构造。在附图的各种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X轴、Y轴的标识主要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一种变压器的生产线,其中,变压器包括壳体KT、线圈XQ、引脚YJ、从线圈XQ引出并连接到引脚YJ的引线YX。变压器的生产线包括流水线1,用于装载变压器并可在流水线1上搬运的流动载具8,沿变压器的生产方向依次设置、并分别与流水线1连接的引脚绕线装置2,点胶装置3,胶水固化装置4,捻线装置5,引脚浸锡装置6,检测装置7。

流水线1可以是使用电机驱动的皮带线,优选地,为了便于拆装,流水线1可以通过多段子流水线拼接而成。并且,当各子流水线通过如引脚绕线装置2、点胶装置3、胶水固化装置4、捻线装置5、引脚浸锡装置6、检测装置7时,可以直接在这些装置的安装台座上搭建,并将这些装置拼接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的流水线1。

其中,流水线1包括第一流水线11及第一流动载具81,引脚绕线装置2及点胶装置3分别设置在第一流水线11的一侧并与第一流水线11连接。第一流水线11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前升降机111,第一流水线11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搬运流水线112,第一流水线11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后升降机113,第一流水线11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回流流水线114。第一前升降机111、第一后升降机113均可以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流水线1上所用到的升降机,在这不做详细说明。

第一流动载具81包括多个,分别在由第一前升降机111、第一搬运流水线112、第一后升降机113、第一回流流水线114所形成的循环的流水线中不断地循环。其中,当第一流动载具81流经第一搬运流水线112的前端11a时,可将变压器安装到第一流动载具81上。

为了便于后期的各工序的执行,第一流动载具81上可设置用于定位变压器的壳体、线圈及引线的第一定位部811,及用于夹紧变压器的壳体、线圈及引线的第一夹紧部812。第一定位部811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壳体、线圈及引线的形状设置,第一夹紧部812包括夹紧块及驱动弹簧。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第一流动载具81上可以同时装载多个变压器,如四个、六个、八个、十个等,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八个。为了降低装载变压器的难度,优选地为人工将变压器装载到第一流动载具81上,具体地,人工用手按压驱动弹簧,将夹紧块打开,将变压器放进第一定位部811后,松手,夹紧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从而将变压器夹紧。

流水线1上分别在各装置处,及各需要操作的工位处,分别设置有用于阻挡第一流动载具81的阻挡气缸(未图示)及用于定位第一流动载具81的定位气缸(未图示)。当第一流动载具81流经引脚绕线装置2时,阻挡气缸伸出将第一流动载具81挡住,然后定位气缸伸出,将第一流动载具81顶起并定位。然后,进行引脚绕线。

为了提高绕线的效率,引脚绕线装置2可以包括多台。引脚绕线装置2包括:绕线机械手部21,绕线机械手部21包括可夹持装载在第一流动载具81上的变压器的引线的第一夹持部211,及驱动第一夹持部211环绕引脚行走的绕线机械手212。其中,第一夹持部211优选气动夹爪,气动夹爪的总数与第一流动载具81上的变压器的总数相同。绕线机械手212由于需要驱动气动夹爪(第一夹持部211)做环绕引脚行走的动作,因此可以选择具有三轴以上的机械手。

在进行引脚绕线时,三轴机械手(绕线机械手212)驱动所有的气动夹爪(第一夹持部211)同时行走至第一夹紧部812,将引线夹住,然后驱动气动夹爪夹持着引线行走到引脚,然后,三轴机械手驱动气动夹爪进行环绕引脚的绕线动作。

由于引脚绕线的时候,很难控制引脚与线圈之间的引线的松紧程度,当引脚与线圈之间的引线很紧时,在捻线、锡焊等过程中容易导致引脚与线圈之间的引线断掉。因此,作为引脚绕线装置2的一个改进实施例,引脚绕线装置2还包括引线折弯部22,引线折弯部22包括折弯件221,及驱动折弯件221抵接至变压器的壳体以将引线折弯的折弯件驱动部222。

在引线折弯部22的一个实施例中,折弯件221呈针状,如呈缝纫针的针状,或者呈圆柱状。折弯件驱动部222可以使用气缸作为执行元件,并且,折弯件221设置在变压器的侧方。在执行引脚绕线动作时,在三轴机械手驱动气动夹爪夹持着引线行走至引脚之前,气缸驱动折弯件221从变压器的一侧伸到变压器的走线位置上(即:引线从线圈连接到引脚之间的位置)。之后,三轴机械手驱动气动夹爪夹持着引线绕过折弯件221的外周从而到达引脚的位置,然后进行绕线工作。当绕线动作完成后,气缸缩回,从而将折弯件221从变压器的走线位置中拔出,此时,原本因为折弯件221而折弯的引线处于松弛的状态,从而大大地降低引线断线的风险。

在引脚绕线装置2完成绕线工作后,流水线1上的定位气缸缩回,第一流动载具81降落到第一流水线11上,然后阻挡气缸缩回,第一流动载具81在第一流水线11上流动,并转移到点胶装置3。

所述第一流水线11的后端11b设置有第一上料机械手12,第一上料机械手12可用于将第一流动载具81上装载的变压器夹持并转移至点胶装置3。然后,空载的第一流动载具81经由第一后升降机113转移到第一回流流水线114。

第一上料机械手12优选三轴机械手12a,三轴机械手的行程可以涵盖第一后升降机113、后述的点胶装置3的上料工位及后述的第二流水线13的第二前升降机。另外,第一上料机械手12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夹持部12b,第二夹持部12b同样可以是气动夹爪,以将变压器夹持到点胶装置3。

为了提高点胶的效率,点胶装置3包括:旋转盘31、第一上料工位32、点胶部33、点胶质量检测部34。各个工位可在同一时间里独立地完成相应的工序。其中,旋转盘31可以通过DD马达驱动,也可以通过电机与分度盘的组合驱动。旋转盘31上周向等角度地分布有用于夹持变压器的多处点胶夹具311,点胶夹具311可以如第一流动载具81一样,也可以分别设置用于定位变压器的第二定位部(未图示)及用于夹紧变压器的第二夹紧部(未图示),第二夹紧部可以使用弹簧夹紧。另外,点胶装置3上可以在第一上料工位32的地方,设置有将弹簧压缩从而打开第二夹紧部的气缸(未图示)。

在点胶装置3中,第一上料工位32、点胶部33及点胶质量检测部34设置在旋转盘31的外侧,分别沿旋转盘31的周向分布。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点胶的效率,点胶部33可以包括两处,即:点胶装置3中包括四个工位,分别是第一上料工位32、两个点胶部33、点胶质量检测部34,各个工位沿旋转盘31的周向而呈均布。

第一上料工位32与第一上料机械手12对接,第一上料机械手12通过气动夹爪(第二夹持部12b)将第一流动载具81上装载的变压器夹持,并转移至位于第一上料工位32的其中一处点胶夹具311中。在位于第一上料工位32的点胶夹具311装载变压器后,旋转盘31旋转90°,原位于第一上料工位32的点胶夹具311转移到点胶部33,在位于第二上料工位的另一个点胶夹具311装载变压器后,旋转盘31再旋转90°,然后进行点胶工作。

点胶部33包括:胶水提供部331,为了防止点胶头334插拔时,胶水泄露,胶水提供部331上设置有带截止阀的出胶水阀333。在本实施例中,点胶部33使用混合胶水点胶,因此,胶水提供部331包括胶水A和胶水B,同样地,出胶水阀333的输入口包括胶水A输入口及胶水B输入口,胶水A及胶水B在出胶水阀333混合后,经由胶水输出口流出。出胶水阀333包括截止阀芯,截止阀芯嵌设在两个输入口与输出口的流道之间,当阀芯按下时,将两个输入口与输出口截止,从而防止胶水泄露,当阀芯往上拉时,两个输入口与输出口之间连同,胶水可以流出。

点胶头334设置在点胶机械手部332上,与出胶水阀333连接。点胶机械手部332还设置有点胶机械手,点胶头334安装在点胶机械手上,并通过点胶机械手驱动,从而行走至位于点胶装置3的点胶夹具311以对变压器进行点胶。点胶机械手同样可以是三轴机械手以上的机械手,优选三轴机械手,以精确地对变压器所需要点胶的位置进行点胶。

作为点胶装置3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当变压器需要多个位置点胶时,点胶夹具311上还可以设置有夹具旋转部312,优选地,为了节约成本,夹具旋转部312可以选择气动旋转缸,用于定位变压器的第二定位部及用于夹紧变压器的第二夹紧部可以安装在夹具旋转部312上,并通过使用气动旋转缸驱动第二定位部及第二夹紧部整体旋转,以将变压器旋转到点胶所需要的角度。

点胶装置3上还包括点胶质量检测部34,点胶质量检测部34可以使用CCD检测系统,由于胶水的颜色与线圈、壳体的颜色并不相同,因此,通过检测颜色的变化,从而确定点胶是否成功。

在完成点胶质量检测后,旋转盘31继续旋转,将装载有点胶后的变压器的点胶夹具311转移到第一上料工位32。然后,通过第一上料机械手12转移到第二流动载具82。

流水线1还包括第二流水线13及第二流动载具82,第二流水线13的前端13a与第一流水线11的后端11b连接。第一上料机械手12的行程涵盖第二流水线13的前端,并可将位于点胶装置3的变压器转移至第二流动载具82。在胶水固化装置4中,由于变压器只需静置一段时间,如一个小时,而不需执行额外的操作,因此,第二流动载具82只需设置用于定位变压器的定位销,防止变压器在搬运的过程中掉落。

第二流水线13穿过胶水固化装置4内部,以使得对装载在第二流动载具82的变压器通过第二流水线13而流经胶水固化装置4内部并进行固化。胶水固化装置4是点胶的技术领域的一台常用的设备,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另外,第二流水线13与第一流水线11类似,包括第二前升降机、第二后升降机、第二搬运流水线及第二回流流水线。

流水线1还包括第三流水线14及第三流动载具83,同样地,第三流水线14与第一流水线11类似,包括第三前升降机、第三后升降机、第三搬运流水线及第三回流流水线。第三流水线14的前端14a与第二流水线13的后端13b连接,具体地,第三前升降机与第二后升降机连接。第三流水线14的前端设置有第二上料机械手15,第二上料机械手15可用于将第二流动载具82上装载的变压器转移至第三流动载具83。具体地,第二上料机械手15包括三轴机械手151及安装在三轴机械手上的第三夹持部142152,第三夹持部142152同样可以是气动夹爪,第二上料机械手15驱动第三夹持部142152行走至位于第二后升降机的第二流动载具82,并夹持变压器,然后行走至位于第三前升降机的第三流动载具83,并将变压器放置于第三流动载具83中。

在本实施例中,捻线装置5、引脚浸锡装置6及检测装置7分别设置在第三流水线14的一侧并与第三流水线14连接。

具体地,在捻线装置5中,捻线装置5设置在第三流水线14的一侧,并非一定指作为捻线装置5的整体全部设置在第三流水线14的一侧。也可以理解为,作为捻线装置5的核心机构的捻线机械手部51设置在第三流水线14的一侧。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流水线14设置在捻线装置5的安装台架上,捻线装置5包括捻线机械手部51,并且,捻线机械手部51也安装在捻线装置5的安装台架上,并且设置在第三流水线14的一侧。捻线机械手部51包括捻线夹爪511,及驱动捻线夹爪511抵接至变压器的引脚的捻线机械手512。捻线夹爪511包括气动夹爪及安装在气动夹爪上的捻线块,捻线机械手512可以是单轴的滑台模组,气动夹爪安装在滑台模组上,并位于第三流水线14的上方。当第三流动载具83转移至捻线装置5时,捻线机械手512驱动捻线夹爪511下落到变压器的引脚,气动夹爪闭合,从而驱动捻线块地接引脚,当捻线机械手512继续往下行走时,则驱动捻线块往下行走,从而对引脚上的引线进行捻线。

在完成变压器的引脚的捻线后,第三流水线14将第三流动载具83搬运到引脚浸锡装置6。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三流水线14上设置第三上料机械手141,第三上料机械手141上设置有第三夹持部142,第三上料机械手141驱动第三夹持部142夹持第三流动载具83上面的变压器并将变压器搬运到引脚浸锡装置6。需要说明的是,引脚浸锡装置6,包括浸锡驱动机械手61,浸锡驱动机械手61上设置有浸锡用夹具62,具体地,第三上料机械手141将变压器转移到浸锡用夹具62,浸锡驱动机械手61将变压器驱动到锡炉63,进行浸锡。由于在变压器的制造生产领域,属于公知的一台装置,在这,不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在引脚浸锡装置6及检测装置7之间,还设置有用于人工操作工位。当第三上料机械手141夹走变压器后,空载的第三流动载具83流动到该人工操作工位。在引脚浸锡完成后,第三上料机械手141可以继续夹持完成浸锡的变压器,并转移到人工操作工位,以便于人工上料。

人工完成上料之后,第三流水线14将第三流动载具83搬运至检测装置7。

检测装置7包括第一检测部71,第一检测部71主要用于检测变压器的尺寸,第一检测部71可以包括相互之间距离设置好的第一检测块711及第二检测块712,及用于将变压器夹持到第一检测块711及第二检测块712之间的第一检测机械手713。第一检测块711及第二检测块712分别连接有导线(未图示),当变压器尺寸符合产品的要求时,变压器同时与第一检测块711及第二检测块712抵接,从而作为开关的作用,导通第一检测块711及第二检测块712。当变压器尺寸小于产品的要求时,变压器至少未与第一检测块711及第二检测块712的其中一个抵接,从而未能接通第一检测块711及第二检测块712。

检测装置7还包括可以包括用于对变压器进行第一次高压检测的第二检测部72、用于对变压器进行功能检测的第三检测部73、用于对变压器进行阻抗检测的第四检测部75及用于对变压器进行第二次高压检测的第五检测部75。这些检测均可以设置机械手并将检测用的插针安装在机械手上,需要检测时,通过机械手驱动插针分别与引脚和/或线圈连接,从而进行各项检测。这些检测内容均是变压器在完成生产,下线之前做的常规检测,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另外,为了对变压器进行后续的追踪。流水线1上还可以设置激光打码、或者激光镭雕装置76等。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的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方式进行组合,为了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另行说明。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当涵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