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磁脱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8509发布日期:2019-06-13 09:58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磁脱扣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开关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磁脱扣器。



背景技术:

漏电保护器,简称漏电开关,又叫防接反高可靠漏电高可靠断路器,主要是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以及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保护,具有短路和短路保护功能,可用来保护线路或电动机的短路和短路,亦可在正常情况下作为线路的不频繁转换启动之用。电磁脱扣器是漏电开关中重要的配件之一,其原理是利用外部线圈产生的感应磁场驱动其伸缩杆伸缩从而带动开关跳闸,无论是短路保护电路还是漏电保护电路都需要利用电磁脱扣器带动开关跳闸实现其保护功能,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短路保护电路和漏电保护电路之间相互连接短路,短路保护电路和漏电保护电路分别不同的电磁脱扣器,然而由于电磁脱扣器的体积一般较大,传统技术中的电磁脱扣器不利于减少电磁脱扣器的数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可同时连接两组保护电路的新型电磁脱扣器。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电磁脱扣器,包括筒壳、相对筒壳第一端滑动伸缩的伸缩杆、驱动机构、第一磁感应线圈和第二磁感应线圈,其中所述第一磁感应线圈缠绕于筒壳外,所述第二磁感应线圈缠绕于第一磁感应线圈外层并且第一磁感应线圈和第二磁感应线圈相互绝缘,当所述第一磁感应线圈或第二磁感应线圈通电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伸缩杆收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其第一磁感应线圈和第二磁感应线圈可分别连接不同的保护电路,并且由于两者相互绝缘可防止第一磁感应线圈和第二磁感应线圈接通造成短路。由于第一磁感应线圈和第二磁感应线圈均缠绕在筒壳外,因此当两者通电时其产生的感应磁场可触发驱动机构带动伸缩杆收缩最终带动开关跳闸实现其保护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一个电磁脱扣器实现两组保护电路的保护功能,可减小开关盒中电磁脱扣器的数量从而节省开关盒内部空间。

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有静铁芯、动铁芯、顶针和复位弹簧,其中所述静铁芯固定连接于筒壳第二端,所述动铁芯与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顶针相对筒壳第二端滑动伸缩,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顶针外以带动顶针顶压动铁芯。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可通过驱动机构带动伸缩杆以及顶针伸缩,其具体方式如下:当第一磁感应线圈或第二磁感应线圈不通电或通电的电流过小时,顶针在复位弹簧的带动下顶压动铁芯从而使伸缩杆伸出,同时顶针自身在复位弹簧的带动下缩入筒壳内部;当第一磁感应线圈或第二磁感应线圈通电的电流达到临界值时,第一磁感应线圈或第二磁感应线圈产生感应磁场,此时动铁芯产生磁性并在磁性吸附的作用下滑向静铁芯从而使伸缩杆收缩,同时由于动铁芯挤压复位弹簧使顶针伸出筒壳外。

所述第一磁感应线圈和第二磁感应线圈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绝缘层实现第一磁感应线圈和第二磁感应线圈之间相互绝缘,防止两者电连接短路。

所述筒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其中所述第一端盖开有供伸缩杆穿出的第一通孔,并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动铁芯直径;所述第二端盖开有供顶针穿出的第二通孔,并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复位弹簧外径。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动铁芯直径,因此动铁芯无法通过第一通孔从而将动铁芯限位于筒壳内部同时限制伸缩杆的最大伸出行程。由于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复位弹簧外径,因此复位弹簧无法通过第二通孔从而将复位弹簧限位于筒壳内。

所述动铁芯与伸缩杆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动铁芯与伸缩杆的结构更稳定同时在进行组装时可免除动铁芯与伸缩杆之间的连接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常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脱扣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筒壳,11-第一端盖,111-第一通孔,12-第二端盖,121-第二通孔,2-第一磁感应线圈,3-第二磁感应线圈,41-伸缩杆,42-静铁芯,43-动铁芯,44-顶针,45-复位弹簧,5-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新型电磁脱扣器,包括筒壳1、相对筒壳1第一端滑动伸缩的伸缩杆41、驱动机构、第一磁感应线圈2和第二磁感应线圈3。

其中所述筒壳1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其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盖11和第二端盖12。所述第一磁感应线圈2缠绕于筒壳1外,所述第二磁感应线圈3缠绕于第一磁感应线圈2外层并且第一磁感应线圈2和第二磁感应线圈3之间设置有绝缘层5,通过绝缘层5实现两者之间相互绝缘从而防止第一磁感应线圈2和第二磁感应线圈3接通造成短路。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有静铁芯42、动铁芯43、顶针44和复位弹簧45,其中所述静铁芯42固定连接于筒壳1第二端,所述动铁芯43与伸缩杆41一体成型,所述顶针44相对筒壳1第二端滑动伸缩,所述复位弹簧45套设于顶针44外以带动顶针44顶压动铁芯43,所述第一端盖11开有供伸缩杆41穿出的第一通孔111,并且所述第一通孔111的直径小于动铁芯43直径,由于第一通孔111的直径小于动铁芯43直径,因此动铁芯43无法通过第一通孔111从而将动铁芯43限位于筒壳1内部同时限制伸缩杆41的最大伸出行程;所述第二端盖12开有供顶针44穿出的第二通孔121,并且所述第二通孔121的直径小于复位弹簧45外径;由于第二通孔121的直径小于复位弹簧45外径,因此复位弹簧45无法通过第二通孔121从而将复位弹簧45限位于筒壳1内。

可通过驱动机构带动伸缩杆41以及顶针44伸缩,其具体方式如下:当第一磁感应线圈2或第二磁感应线圈3不通电或通电的电流过小时,顶针44在复位弹簧45的带动下顶压动铁芯43从而使伸缩杆41伸出,同时顶针44自身在复位弹簧45的带动下缩入筒壳1内部;当第一磁感应线圈2或第二磁感应线圈3通电的电流达到临界值时,第一磁感应线圈2或第二磁感应线圈3产生感应磁场,此时动铁芯43产生磁性并在磁性吸附的作用下滑向静铁芯42从而使伸缩杆41收缩,同时由于动铁芯43挤压复位弹簧45使顶针44伸出筒壳1外,由于第二磁感应线圈3相对第一磁感应线圈2其与动铁芯43的距离更大,其驱动动铁芯43时所需要的电流更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磁感应线圈2连接漏电保护电路,第二磁感应线圈3连接短路保护电路,由于电路短路时短路保护电路中流通的电流更大使第二磁感应线圈3能产生足够大的感应磁场驱动伸缩杆41收缩脱扣。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