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负压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1257发布日期:2019-06-26 01:17阅读:10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电池负压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生产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负压杯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 N. Lewis提出并研究。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目前所使用的负压杯装置在电池制作过程中电解液浪费较为严重,并且维护操作复杂,密封性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负压杯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上盖、大橡胶圈、杯体、吸杆、小密封圈、导套、弹簧、吸嘴,所述大橡胶圈嵌入上盖内侧边缘位置,上盖与杯体螺纹连接,所述小密封圈套装在吸杆顶端的螺纹轴上,并与杯体底端螺纹连接,所述导套及弹簧依次从吸杆底端套装载吸杆外侧,并使用E型卡簧固定,所述吸嘴与吸杆底端螺纹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上盖、杯体、吸杆、导套及吸嘴均使用耐腐蚀PC材料制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上盖和杯体为开模制作,其中杯体为透明杯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本实用新型采用螺母直接与上盖的螺纹处直接连接,这样做法的优点,可以提高杯体密封性,杯体容积可达80ml,真空度达到97.5~100KPa,漏率0.3KP/分钟,可达到行业标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负压杯装置,解决了硬壳锂电池在负压化成工艺时,节约电池在制程过程中的电解液,便于维护,密封性良好,真空度和漏率可达行业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与杯体连接剖面示意图。

图中:上盖1、大橡胶圈2、杯体3、吸杆4、小密封圈5、导套6、弹簧7、吸嘴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包括上盖1、大橡胶圈2、杯体3、吸杆4、小密封圈5、导套6、弹簧7、吸嘴8,所述大橡胶圈2嵌入上盖1内侧边缘位置,上盖1与杯体3螺纹连接,所述小密封圈5套装在吸杆4顶端的螺纹轴上,并与杯体3底端螺纹连接,所述导套6及弹簧7依次从吸杆4底端套装载吸杆4外侧,并使用E型卡簧固定,所述吸嘴8与吸杆4底端螺纹连接。

本发明涉及负压杯装置的开模专用负压杯组件实用性,这种负压杯组件通过固定在负压模组上面,实现对负压杯装置这款电池进行负压化成工序,从而可以实现锂电池正极与负极形成SEI膜,而最终能够充电,形成我们需要的电池,这一过程就是锂电池的化成工艺,而开模的专用负压杯组件就是应用到这个化成工艺上面。本实用新型负压杯装置是经开模后注塑形成产品,此负压杯的功能:使硬壳锂电池在做负压化成工序时,把电池内的空气抽出来,在抽真空的同时,会把电池内部的电解液抽出来,此负压杯主要目的,是便于储存部分电解液,负压化成完成后,在微正压的作用下,在把电解液打回电池内部中,防止电池内部电解液被抽走后,电池中注液量不够,造成电池不良品。本实用新型采用螺母直接与上盖的螺纹处直接连接,这样做法的优点,可以提高杯体密封性,杯体容积可达80ml,真空度达到97.5~100KPa,漏率0.3KP/分钟,真空度和漏率可达到行业标准,节约了电池在制程过程中的电解液。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