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误挂接地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3485发布日期:2019-07-06 10:54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误挂接地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的接地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误挂接地线装置。



背景技术:

变电站停电检修一直是维护设备安全运行、保障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稳定用电的常用手段。停电检修时,为防止突然来电或感应电触电等不安全情况发生,为了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通常在工作检修时使用接地线将不安全的电荷或者漏电电流带入到大地并释放。

然而变电站停送电时间短,现场情况复杂,防止接地线误挂成为工作现场必须注意的问题。接地线的使用不同于接地刀闸,接地刀闸有五防闭锁装置把关,现有的微机闭锁装置还不能对接地线进行有效的实时检测跟踪管理,所以只有通过验电这一手段避免接地线误挂的问题。然而一些运维人员并没有对验电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传统停电检修时,在接地线的顶端设置相应的防误挂装置以防止接地线误挂;由于放置于接地线顶端,增加了接地线重量和长度,进而影响了接地线的正常挂设,而且防误挂装置中没有设置相应的安全距离传感器,造成相关人员进入待检测区域中时,不清楚是否在处于安全距离中对装置进行检测,相关人员的安全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因此为保证作业人员在检修中的人身安全,防止接地线误挂是解决当前隐患的一大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误挂接地线装置,防误挂装置设置于导线夹、绝缘杆之间,并采用一定比例缩短绝缘杆的长度,在保证装置接地功能的同时达到了省时省力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误挂接地线装置,包括导线夹、绝缘杆和检验接地线误挂的防误挂装置,还包括用于将防误挂装置与外界隔离的强电隔离装置;防误挂装置长度方向一端与导线夹焊接,防误挂装置长度方向另一端与绝缘杆螺旋连接,防误挂装置的轴向长度与绝缘杆轴向长度比例为1:N,N取3-4。

进一步地,所述强电隔离装置为由ABS材料制作的隔离罩,防误挂装置设置于隔离罩中。

进一步地,所述防误挂装置包括验电电路、信号处理芯片和告警电路,信号处理芯片的入口1端与验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信号处理芯片的出口2端与告警模块的P1.6口连接,信号处理芯片的出口3端与告警模块的P1.7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验电电路包括用于检测一定区域电场的电场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接地线装置与待检测设备之间距离的距离传感器,电场传感器的输出端、距离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信号处理芯片的入口1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处理芯片采用DC4011,防误挂装置还包括用于对防误挂装置供电的电源模块,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信号处理芯片的入口4端、验电电路的输入端、告警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告警电路包括用于安全距离提示的第一告警子电路,和用于电场提示的第二告警子电路,第一告警子电路包括与距离传感器信号连接并进行安全提示的扬声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告警子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 和声光报警模块,所述声光报警模块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LED2白灯、LED1红灯和蜂鸣器,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2与告警模块的P1.6口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LED1红灯的负极、蜂鸣器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4与告警模块的P1.7口连接,三极管 Q2的集电极与LED2白灯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LED1红灯的正极通过电阻R1与电源E1连接,LED2白灯的正极通过电阻R3与电源E1连接,蜂鸣器另一端与电源E1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误挂接地线装置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中提供的一种防误挂接地线装置,防误挂装置设置于导线夹、绝缘杆之间,并采用一定比例缩短绝缘杆的长度,在保证装置接地功能的同时达到了省时省力的作用;采用ABS制作的隔离罩,能有效的对防误挂装置进行相应的绝缘隔离,实现对防误挂装置的高压保护;距离传感器实时监测相关人员与待测设备之间的距离,避免相关人员进入非安全距离,所造成的人身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误挂接地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误挂接地线装置的防误挂装置控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告警模块电路示意图;

其中,1、导线夹,2、绝缘杆,3、防误挂装置,31、验电电路、32、信号处理芯片,33、告警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误挂接地线装置,包括导线夹1、绝缘杆2和检验接地线误挂的防误挂装置3,还包括用于将防误挂装置3与外界隔离的强电隔离装置;防误挂装置3长度方向一端与导线夹1焊接,防误挂装置3 长度方向另一端与绝缘杆2螺旋连接,防误挂装置3的轴向长度与绝缘杆2轴向长度比例为1:N,N取3-4。

防误挂装置3与绝缘杆2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方便防误挂装置3从绝缘杆2上拆卸;防误挂装置3与导线夹1焊接,防止接地线在挂设时,发生防误挂装置3从导线夹1上脱落,造成导线夹1误挂的现象。防误挂装置3设置于导线夹1、绝缘杆2之间,并采用一定比例缩短绝缘杆2的长度,在保证装置接地功能的同时达到了省时省力的作用,避免了传统接地线将防误挂装置放置于其顶端,因增加接地线重量和长度,而影响接地线正常挂设的问题。

关于防误挂装置3与绝缘杆2的长度关系的一实施例,传统10kV接地线导线夹1轴向部分长度为16cm,绝缘杆2长度为100cm,在接地线上装设防误挂装置3后,采用优选法按照0.618原则对100cm绝缘杆2的长度进行优选,选择最佳参数,优选绝缘杆2长度为61.8cm,防误挂装置3的轴向长度与绝缘杆 2轴向长度比例处于1:3-4,以使得增加防误挂装置3后的接地线重量和长度基本保持不变,不仅不影响正常挂设,而且节省了相应的耗材。

所述强电隔离装置为由ABS材料制作的隔离罩,防误挂装置3设置于隔离罩中,隔离罩采用ABS材料制作时,对其进行30kV的耐压试验,当加压时间达到5分钟时,ABS材料仍未被击穿,绝缘效果良好,实现对防误挂装置的高压保护,而且ABS具有强度高,韧性好,耐高温,易于加工成型、成本较低的优点。

所述防误挂装置3包括验电电路31、信号处理芯片32和告警电路33,信号处理芯片32的入口1端与验电电路31的输出端连接,信号处理芯片32的出口2端与告警模块的P1.6口连接,信号处理芯片32的出口3端与告警模块的 P1.7口连接。

所述验电电路31包括用于检测一定区域电场的电场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接地线装置与待检测设备之间距离的距离传感器,电场传感器的输出端、距离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信号处理芯片32的入口1端连接。距离传感器采用红外线测距传感器,实时通过红外反射待测设备进行测量相关人员与待测设备之间的距离,并将相关数据输送到信号处理芯片32中,与信号处理芯片32中设定的安全距离进行比较,当处于设定的安全距离中时,第一告警电路的扬声器不工作,当超出安全距离时,第一告警电路的扬声器接通电路,发出超出安全距离的报警声响,以提示相关人员超出安全距离。电场传感器检测待测设备周围的电场信号,以进一步确定待测设备是否被断电成功。

所述信号处理芯片32采用DC4011,防误挂装置3还包括用于对防误挂装置3供电的电源模块,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信号处理芯片32的入口4端、验电电路31的输入端、告警电路33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告警电路33包括用于安全距离提示的第一告警子电路,和用于电场提示的第二告警子电路,第一告警子电路包括与距离传感器信号连接并进行安全提示的扬声器。

所述第二告警子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和声光报警模块,所述声光报警模块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LED2白灯、LED1红灯和蜂鸣器,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2与告警模块的P1.6口连接,三极管 Q1的集电极分别与LED1红灯的负极、蜂鸣器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4与告警模块的P1.7口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LED2白灯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LED1红灯的正极通过电阻R1与电源E1连接,LED2白灯的正极通过电阻R3与电源E1连接,蜂鸣器另一端与电源E1连接。

一种防误挂接地线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验电电路31检测一定区域的电场信号,并将信号传送到信号处理芯片32;

判断信号处理芯片32的信号值大于设定值;

若否,则信号处理芯片32的出口3端与告警电路33的P1.7口连通,三极管Q2导通,LED2白灯亮;

若是,则信号处理芯片32的出口2端与告警电路33的P1.6口连通,三极管Q1导通,LED1红灯亮,蜂鸣器报警;

所述验电模块检测一定区域的电场信号之前,打开告警模块的开关和电源模块的开关。

电源模块的电压范围是3-15V,本实施例中采用的为3.3V电压的电源E1,功耗为700mW,工作温度范围为-55—125℃。

信号处理芯片32为四二输入与非门,相关人员在距离传感器检测设置的安全距离内对待测设备进行是否带电检测,当验电电路31收集电场传感器信号的数值未达到设定值时,验电电路31向信号处理芯片32的入口1端输入低电平时,信号处理芯片32的出口3端输出高电平,信号处理芯片32的出口3端与告警模块的P1.7口联通,三极管Q3导通,白灯亮;当验电电路31收集电场传感器信号的数值达到或超过设定值时,验电电路31向信号处理芯片32的入口1 端输入高电平时,信号处理芯片32的出口2端输出高电平,信号处理芯片32 的出口2端与告警模块的P1.6口联通,三极管Q1导通,红灯亮,蜂鸣器发出滴滴的报警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