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触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1634发布日期:2019-07-10 09:40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触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头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静触头。



背景技术:

静触头是指在操作中位置基本不变的触头,广泛应用于继电器、接触器、负荷开关、中低压断路器以及家用电器、汽车电器(喇叭、车灯、点火)等开关电器的主导电接触材料。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807792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静触头,它包括黄铜连接部和镍铬铁静触桥,黄铜连接部的一端与断路器电路相连,另一端与镍铬铁静触桥的一端相连,镍铬铁静触桥的另一端设置有静触点。镍铬铁静触桥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插装有引弧角,引弧角位于黄铜连接部和静触点之间且上端向黄铜连接部折弯。

加工上述静触桥时,在引弧角插入镍铬铁静触桥后,人们通常会采用焊接或铆接的形式连接引弧角和镍铬铁静触桥以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当人们采取焊接的方式时,需将焊液注入引弧角和第一安装孔之间的缝隙内。但是引弧角在插入安装孔后与安装孔之间的缝隙小,人们在注入焊液时操作不便,导致焊液易流至安装孔外侧,影响镍铬铁静触桥表面的平整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静触头,具有便于人们在焊接引弧角时注入焊液,使得焊液不易流至安装孔外侧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静触头,包括连接部、静触桥和引弧角,所述静触桥上设有静触点,所述引弧角包括折弯部和竖直部,所述静触桥上设有供所述竖直部插入的安装孔,所述竖直部远离所述折弯部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竖直部远离所述折弯部的端面设有焊接槽,所述焊接槽的内壁上设有导流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弧角用于将动静触头分断产生的电弧引入灭弧系统,有利于保护静触头,避免其被电弧过度烧蚀。焊接引弧角时,先将引弧角的竖直部插入安装孔内,再将焊液从焊接槽注入竖直部中,焊液经导流孔流入竖直部和安装孔的侧壁之间。焊接槽和导流孔的设置使得人们在焊接引弧角时无需将焊液直接注入引弧角和安装孔的内壁之间,增大了焊液的入口,方便操作的同时使得焊液不易流动至安装孔的外侧,不会影响静触桥表面的平整性。当焊液充满焊接槽时,停止注入焊液,避免焊液流动至静触桥远离折弯部的端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孔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焊接槽的四个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入焊接槽内的焊液分别通过四个导流孔向安装孔的四个内壁流动,导流孔的数量多提高了焊液的流动速率,从而加快了焊接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导流孔位置对应的延伸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焊液流至竖直部和安装孔的内壁之间后,部分焊液会流至延伸槽内,流至延伸槽内的焊液在冷却后形成的柱体能够增大引弧角和静触桥的连接面积,使得引弧角不易与静触桥发生相对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定位块,当所述定位块与所述静触桥抵接时,所述竖直部伸入所述安装孔的长度大于所述安装孔的深度的二分之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竖直部远离折弯部的一端插入安装孔时,定位块和静触桥抵接。此时定位块起到定位的作用,能够避免竖直部远离折弯部的一端超出静触桥,便于导流孔和延伸槽的位置对应。竖直部伸入安装孔的长度大于安装孔的深度的二分之一,使得竖直部和静触桥的焊接面积大,焊接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块远离所述折弯部的端面与所述竖直部远离所述折弯部的端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安装孔的深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竖直部插入安装孔内且定位块和静触桥抵接时,竖直部远离折弯部的一端位于安装孔内,使得操作人员在将焊液注入焊接槽的过程中若不慎多注了焊液,焊液仍存有一定的流动空间而不至于直接流至安装孔的外侧,进一步保障了静触桥表面的平整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块远离所述折弯部的端面设有卡块,所述静触桥上设有与所述卡块过盈配合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竖直部的一端插入安装孔时,卡块嵌入与其对应的卡槽内,卡块和卡槽过盈配合起到初步定位的作用,使得人们在焊接引弧角的过程中引弧角不易与静触桥发生相对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部的侧面和其远离所述折弯部的端面的连接处均设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在竖直部插入安装孔时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竖直部插入安装孔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静触桥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两个平行设置的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和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连接块和连接部一体成型节省了操作人员连接第二连接块和连接部的时间成本,在简化生产步骤的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连接部和静触桥的整体性,使得连接部和静触桥不会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螺孔,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块的端面设有与所述螺孔内径相等的环形块,所述环形块内设有与所述螺孔对应的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可通过将螺栓和螺孔螺纹连接使得连接部安装在壳体上,环形块延长了螺孔的深度,从而提高了连接部与壳体连接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焊接引弧角时,将焊液注入焊接槽内,焊液经导流孔流入竖直部和安装孔的内壁之间的缝隙内,部分焊液流至延伸槽中,焊接槽使得人们无需直接将焊液注入竖直部和安装孔的内壁之间的缝隙内,操作方便且焊液不易流出安装孔;延伸槽增大了引弧角和静触桥的连接面积,焊接效果好;

2.当竖直部的一端插入安装孔时,定位块和静触桥抵接,定位块具有便于导流孔和延伸槽的位置对应的效果;卡块和卡槽过盈配合起到初步定位的作用,使得人们在焊接引弧角的过程中引弧角不易与静触桥发生相对移动;

3.第二连接块和连接部一体成型提高了静触头的生产效率;环形块增大了螺孔的深度,从而提高了连接部和壳体连接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凸显本实施例中卡块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连接部;2、静触桥;3、引弧角;4、第一连接块;5、第二连接块;6、固定块;7、安装孔;8、竖直部;9、折弯部;10、倒角;11、焊接槽;12、导流孔;13、延伸槽;14、定位块;15、卡块;16、卡槽;17、螺孔;18、环形块;19、静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静触头,如图1、图2所示,包括连接部1、静触桥2和引弧角3,静触桥2包括第一连接块4、第二连接块5和两个平行设置的固定块6,两个固定块6分别位于第一连接块4的上下两侧且通过第一连接块4连接。第二连接块5位于下侧的固定块6远离第一连接块4的一端,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块5一体成型。上侧的固定块6上固定有静触点19,下侧的固定块6上设有安装孔7,引弧角3焊接在安装孔7内。引弧角3用于将动静触头分断产生的电弧引入灭弧系统,有利于保护静触头,避免其被电弧过度烧蚀。

如图2、图4所示,引弧角3包括竖直部8和折弯部9,竖直部8位于折弯部9的下侧,折弯部9向靠近连接部1的一侧延伸。竖直部8的下端面和侧面的连接处分别设有一个倒角10。竖直部8的下端面设有焊接槽11,焊接槽11的四个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导流孔12,安装孔7的四个内壁上分别设有一个延伸槽13。焊接引弧角3时,先将竖直部8的下端插入安装孔7内,再将焊液注入焊接槽11中,焊液经过四个导流孔12向安装孔7的四个内壁流动,部分焊液流至延伸槽13内。焊接槽11使得人们在注入焊液时无需直接将焊液注入引弧角3和安装孔7的内壁之间,增大了焊液的入口,操作方便。倒角10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人们将竖直部8插入安装孔7内。流入延伸槽13内的焊液在冷却后形成的柱体增大了引弧角3和静触桥2的连接面积,焊接效果好。

如图2、图3所示,竖直部8的前后端面分别固定有一个定位块14,定位块14的下端面与竖直部8的下端面的距离小于安装孔7的深度且大于安装孔7深度的二分之一。定位块14的下端面固定有半球形的卡块15,下侧的固定块6的上端面设有两个半球形的卡槽16,两个卡块15分别和两个卡槽16过盈配合。当竖直部8的下端插入安装孔7时,定位块14和下侧的固定块6抵接且卡块15嵌入与其对应的卡槽16内,延伸槽13和导流孔12的高度平齐。此时竖直部8的下端面位于安装孔7内,使得焊液在溢出焊接槽11时仍有一定的流动空间而不会直接流至下侧的固定块6的下端面,保障了静触桥2表面的平整性。卡块15和卡槽16过盈配合起到初步固定定位块14的作用,进而使引弧角3在焊接的过程中不易与静触桥2发生相对移动。

如图1、图2所示,连接部1上设有三个螺孔17,其中一个螺孔17的孔径大于另外两个螺孔17。连接部1的下端面设有三个分别和三个螺孔17的内径相等的环形块18,环形块18内设有与螺孔17对应的螺纹。人们可通过将螺栓和螺孔17螺纹连接使连接部1安装在壳体上,环形块18延长了螺孔17的深度,从而提高了连接部1和壳体连接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焊接引弧角3时,先将竖直部8插入安装孔7内直至定位块14和下侧的固定块6抵接,此时卡块15嵌入与其对应的卡槽16内,卡块15和卡槽16过盈配合起到初步定位引弧角3的作用。然后将焊液注入焊接槽11中,焊液经导流孔12向安装孔7的内壁流动并填充竖直部8和安装孔7的内壁之间的缝隙,部分焊液流至延伸槽13内。当焊液溢出焊接槽11时,停止注入焊液。焊接槽11和导流孔12的设置使得人们在焊接引弧角3时无需直接将焊液注入引弧角3和安装孔7之间的缝隙内,操作方便的同时使得焊液不易流出安装孔7,不会影响静触桥2表面的平整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