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85076发布日期:2019-05-31 19:18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源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盒。



背景技术:

电池盒,主要是用于给终端电子设备,例如led灯串,提供电源。传统的电池盒包括用于容纳电池的底盒、与底盒可拆卸连接的盖体、控制电池是否与终端电子设备电连接的控制电路板、以及设置于底盒内并盖合固定控制电路板的保护盖。电池盒的引线输出端与终端电子产品的两个电源导线需要进行焊接以及绝缘保护处理,电池盒的引线输出端与极片组之间需要进行焊接以及绝缘保护处理。受限于电池盒的内部空间结构,传统的电池盒不能适应于自动化设备装配,通常采用手工装配,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池盒,它能够适应于自动化装配,装配效率较高。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池盒,包括:底盒,所述底盒的底板上设有第一插装限位部、第二插装限位部、第三插装限位部、第四插装限位部、第五插装限位部、第六插装限位部及第七插装限位部;第一出口端接线件、第二出口端接线件、压线按钮、第一电连接件、第二电连接件、第一极片及第二极片,所述第一出口端接线件、所述第二出口端接线件、所述压线按钮、所述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所述第一极片及所述第二极片分别对应插装限位于所述第一插装限位部、第二插装限位部、第三插装限位部、第四插装限位部、第五插装限位部、第六插装限位部及第七插装限位部,所述压线按钮用于使终端电子设备的两个电源导线分别压迫抵触于所述第一出口端接线件与所述第二出口端接线件,所述第一出口端接线件通过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极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出口端接线件通过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极片电性连接,所述第六插装限位部与所述第七插装限位部之间设有用于装设电池的间隔;及盖体,所述盖体可打开地盖设于所述底盒上。

上述的电池盒,装配过程中,第一出口端接线件、第二出口端接线件、压线按钮、第一电连接件、第二电连接件、第一极片及第二极片分别对应插装限位于底板上的第一插装限位部、第二插装限位部、第三插装限位部、第四插装限位部、第五插装限位部、第六插装限位部及第七插装限位部,如此电池盒的装配操作简便,能够适应于自动化装配,装配效率较高。此外,压线按钮使终端电子设备的两个电源导线分别压迫抵触在第一出口端接线件、第二出口端接线件上,第一出口端接线件通过第一电连接件与第一极片电性连接,第二出口端接线件通过第二电连接件与第二极片电性连接,如此能保证电池盒与终端电子设备之间进行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口端接线件包括第一托线部,所述第二出口端接线件包括第二托线部;所述压线按钮包括按钮本体、设于所述按钮本体上的第一压线部与第二压线部,所述第一压线部与所述第一托线部配合设置用于夹持终端电子设备的其中一个电源导线,所述第二压线部与所述第二托线部配合设置用于夹持所述终端电子设备的另一个电源导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口端接线件还包括第一弹性夹,所述第一弹性夹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夹持配合;所述第二出口端接线件还包括第二弹性夹,所述第二弹性夹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夹持配合;

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夹持配合的第三弹性夹,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夹持配合的第四弹性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口端接线件还包括第一插板,所述第一插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托线部、所述第一弹性夹相连,所述第一插板用于插入并限位于所述第一插装限位部;所述第二出口端接线件还包括第二插板,所述第二插板分别与所述第二托线部、所述第二弹性夹相连,所述第二插板用于插入并限位于所述第二插装限位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为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弹性夹对应电性接触配合的第一金手指,以及用于与第三弹性夹对应电性接触配合的第二金手指;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为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弹性夹对应电性接触配合的第三金手指,以及用于与第四弹性夹对应电性接触配合的第四金手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盒还包括与所述底板相连的侧板,所述侧板绕所述底板周向设置;所述压线按钮还包括设于所述按钮本体上的卡扣,所述侧板设有卡口,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口卡接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有面向所述压线按钮的限位槽,所述压线按钮还包括设于所述按钮本体上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导向孔相适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盒还包括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盖设于所述底盒的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上,所述保护盖与所述底盒可拆卸地卡接配合,所述保护盖的顶面设有第一凸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盖的底面设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压线按钮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凸部用于与电源导线的端部抵触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保护盖的顶面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盒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盒去掉盖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盒去掉盖体及保护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盒内的电池、电源导线、第一出口端接线件、第二出口端接线件、第一电连接件及第二电连接件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盒内的电池、电源导线、第一出口端接线件、第二出口端接线件、第一电连接件及第二电连接件分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出口端接线件的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出口端接线件的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出口端接线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压线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底盒的其中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底盒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保护盖的其中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保护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保护盖、压线按钮、导线、正负极弹片、控制电路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保护盖及控制电路板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底盒,11、底板,111、第一插装限位部,112、第二插装限位部,113、第三插装限位部,114、第四插装限位部,115、第五插装限位部,116、第六插装限位部,117、第七插装限位部,118、第八插装限位部,119、第一按压口,12、侧板,121、高位卡口,122、低位卡口,123、过线孔,13、定位板,131、限位槽,14、第一限位板,15、卡接件,16、定位柱,20、第一出口端接线件,21、第一托线部,22、第一弹性夹,23、第一插板,30、第二出口端接线件,31、第二托线部,32、第二弹性夹,33、第二插板,34、弹性压块,40、压线按钮,41、按钮本体,42、第一压线部,43、第二压线部,44、卡扣,45、凸台,50、第一电连接件,60、第二电连接件,61、电源开关,71、第一极片,711、第三弹性夹,72、第二极片,721、第四弹性夹,73、第三极片,74、弹性连接片,80、盖体,81、第二按压口,90、保护盖,91、第一凸部,92、第二凸部,921、第一卡接口,93、开口,94、卡接孔,95、第二限位板,951、第二卡接口,96、凹部,97、定位孔,98、衬套,99、第二区域,100、电池,200、电源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与图2,一种电池盒,包括:底盒10、第一出口端接线件20、第二出口端接线件30、压线按钮40、第一电连接件50、第二电连接件60、第一极片71、第二极片72及盖体80。

请再一并参阅图3与图4,所述底盒10的底板11上设有第一插装限位部111、第二插装限位部112、第三插装限位部113、第四插装限位部114、第五插装限位部115、第六插装限位部116及第七插装限位部117。所述第一出口端接线件20、所述第二出口端接线件30、所述压线按钮40、所述第一电连接件50、所述第二电连接件60、所述第一极片71及所述第二极片72分别对应插装限位于所述第一插装限位部111、第二插装限位部112、第三插装限位部113、第四插装限位部114、第五插装限位部115、第六插装限位部116及第七插装限位部117。所述压线按钮40用于使终端电子设备的两个电源导线200分别压迫抵触于所述第一出口端接线件20与所述第二出口端接线件30。所述第一出口端接线件20通过所述第一电连接件50与所述第一极片71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出口端接线件30通过所述第二电连接件60与所述第二极片72电性连接。所述第六插装限位部116与所述第七插装限位部117之间设有用于装设电池100的间隔。所述盖体80可打开地盖设于所述底盒10上。

上述的电池盒,装配过程中,第一出口端接线件20、第二出口端接线件30、压线按钮40、第一电连接件50、第二电连接件60、第一极片71及第二极片72分别对应插装限位于底板11上的第一插装限位部111、第二插装限位部112、第三插装限位部113、第四插装限位部114、第五插装限位部115、第六插装限位部116及第七插装限位部117,如此电池盒的装配操作简便,能够适应于自动化装配,装配效率较高。此外,压线按钮40使终端电子设备的两个电源导线200分别压迫抵触在第一出口端接线件20、第二出口端接线件30上,第一出口端接线件20通过第一电连接件50与第一极片71电性连接,第二出口端接线件30通过第二电连接件60与第二极片72电性连接,如此能保证电池盒与终端电子设备之间进行电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8及图10,所述第一出口端接线件20包括第一托线部21,所述第二出口端接线件30包括第二托线部31。所述压线按钮40包括按钮本体41、设于所述按钮本体41上的第一压线部42与第二压线部43。所述第一压线部42与所述第一托线部21配合设置用于夹持终端电子设备的其中一个电源导线200,所述第二压线部43与所述第二托线部31配合设置用于夹持所述终端电子设备的另一个电源导线200。如此,可以通过例如自动化设备按压压线按钮40来实现第一压线部42与第一托线部21夹持接触终端电子设备的其中一个电源导线200,第二压线部43与第二托线部31夹持接触终端电子设备的另一个电源导线200,从而便可以实现终端电子设备与电池盒进行电连接,相对于传统的终端电子设备的电源导线200与电池盒的引线输出端进行焊接以及绝缘保护处理而实现电连接的方式,能够适应于自动化设备装配,装配效率较高。

进一步地,请再参阅图5及图6,所述第一出口端接线件20还包括第一弹性夹22,所述第一弹性夹22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50夹持配合。所述第二出口端接线件30还包括第二弹性夹32,所述第二弹性夹32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60夹持配合。

如此,第一出口端接线件20的第一弹性夹22夹持接触第一电连接件50,能够便于快速实现第一电连接件50与第一出口端接线件20之间的电连接。第二出口端接线件30的第二弹性夹32夹持接触第二电连接件60,能够便于快速实现第二电连接件60与第二出口端接线件30之间的电连接。即能够适应于自动化设备装配,装配效率较高。

此外,请再参阅图5及图6,所述第一极片71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50夹持配合的第三弹性夹711,所述第二极片72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60夹持配合的第四弹性夹721。如此,第三弹性夹711夹持接触第一电连接件50时便可以实现第三弹性夹711与第一电连接件50之间电连接,第四弹性夹721夹持接触第二电连接件60时便可以实现第四弹性夹721与第二电连接件60之间电连接。即能够适应于自动化设备装配,装配效率较高。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池盒中的电池100仅为一个时,第一极片71与第二极片72分别设置于电池100的两端,并分别与电池100的正极与负极相连。当电池盒中的电池100为两个以上时,极片组还包括一个以上第三极片73,两个以上电池100通过一个以上第三极片73串联连接,串联连接后的电池1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极片71、第二极片72相连。具体例如,电池100为三个,第三极片73相应为两个,两个第三极片73将三个电池100串联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图8,所述第一出口端接线件20还包括第一插板23,所述第一插板23分别与所述第一托线部21、所述第一弹性夹22相连,所述第一插板23用于插入并限位于所述第一插装限位部111。所述第二出口端接线件30还包括第二插板33,所述第二插板33分别与所述第二托线部31、所述第二弹性夹32相连,所述第二插板33用于插入并限位于所述第二插装限位部112。如此,终端导线快接结构在装配过程中,第一插板23能便于插入并限位于底盒10的第一插装限位部111,第二插板33能便于插入并限位于底盒10的第二插装限位部11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连接件50为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弹性夹22对应电性接触配合的第一金手指,以及用于与第三弹性夹711对应电性接触配合的第二金手指。如此,能便于实现第一出口端接线件20、第一极片71分别与线路板之间通过插拔的方式进行电性连接,无需采用传统的焊接连接方式,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所述第二电连接件60为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弹性夹32对应电性接触配合的第三金手指,以及用于与第四弹性夹721对应电性接触配合的第四金手指。同样地,也能便于实现第二出口端接线件30、第二极片72分别与控制电路板之间通过插拔的方式进行电性连接,无需采用传统的焊接连接方式,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可选地,第一电连接件50、第二电连接件60整体为导电金属件或者仅外表层为导电金属层。此外,第一出口端接线件20、第二出口端接线件30整体为导电金属件或者仅外表层为导电金属层。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第一电连接件50装设于第四插装限位部114的稳定性,第一电连接件50具体为线路板、弹性金属板、铺设有导电层的牙签板、或其它带一定硬度的导电材料。

进一步地,第二电连接件60为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电源开关61,通过开启或关闭电源开关61,便可以控制电池盒是否与终端电子设备之间电性连接。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当极片组还包括两个第三极片73时,底板11上还对应设置有两个第八插装限位部118,两个第三极片73分别对应插装限位于两个第八插装限位部118。具体而言,第一插装限位部111、第二插装限位部112、第三插装限位部113、第四插装限位部114、第五插装限位部115、第六插装限位部116、第七插装限位部117及第八插装限位部118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例如均为间隔设置于底板11上的两个限位块或设置于底盒10的底板11上的限位槽,只要能便于分别进行插装限位第一插板23、第二插板33、压线按钮40、第一电连接件50、第二电连接件60、第一极片71、第二极片72、第三极片73即可,不进行赘述。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限制电池盒的输出电压,在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分压电阻。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托线部21、所述第一弹性夹22与第一插板23为一体化结构。第二托线部31、所述第二弹性夹32与第二插板33为一体化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及图8,所述第一插板23、所述第二插板33、所述第一极片71及所述第二极片72均设有弹性压块34。如此,第一插板23、第二插板33、第一极片71及第二极片72插入到底盒10的两个限位块之间或限位槽中进行限位时,弹性压块34与限位块或限位槽的侧壁紧紧抵触配合,保证第一插板23、第二插板33、第一极片71及第二极片72在底盒10中的安装稳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0及图11,所述底盒10还包括与所述底板11相连的侧板12,所述侧板12绕所述底板11周向设置。如此,第一插装限位部111、第二插装限位部112、第三插装限位部113、第四插装限位部114、第五插装限位部115、第六插装限位部116及第七插装限位部117均被侧板12包围,侧板12能避免电池盒内的部件外露,起到保护作用。

此外,请参阅图3、图9及图11,所述压线按钮40还包括设于所述按钮本体41上的卡扣44,所述侧板12设有卡口,所述卡扣44与所述卡口卡接配合。如此,按钮本体41的第一压线部42与第二压线部43将两个电源导线200分别压迫在第一托线部21与第二托线部31上后,通过卡扣44卡接固定于卡口中,从而便能保证两个电源导线200分别与第一托线部21、第二托线部31电性接触良好。具体而言,侧板12上所设置的卡口为上下两个,分别为高位卡口121与低位卡口122,当压线按钮40下压到低位卡口122时,便意味着按钮本体41的第一压线部42与第二压线部43将两个电源导线200分别压迫在第一托线部21与第二托线部31上;当压线按钮40上移到高位卡口121时,便表示压线按钮40与第一托线部21、第二托线部31相分离,不再压迫两个电源导线200,可将电源导线200从电池盒内抽离出来,以实现快速连接终端的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3、图4及图10,所述底板11上设置有定位板13,所述定位板13设有面向所述压线按钮40的限位槽131,所述压线按钮40还包括设于所述按钮本体41上的凸台45,所述凸台45与所述导向孔相适配。如此,压线按钮40的凸台45位于定位板13的限位槽131中,定位板13对压线按钮40起到限位作用,压线按钮40导向移动。此外,压线按钮40在按压过程中,凸台45沿着导向孔移动,保证了压线按钮40的稳定性。

另外,为了能够提高压线按钮的稳定性,按钮本体41设有两个卡扣44,其中一个卡扣44与侧板12的卡口对应卡接配合,另一个卡扣44与定位板13上设置的卡口卡接配合。具体而言,定位板13上的卡口为上下两个,分别为高位卡口与低位卡口,定位板13上的高位卡口、低位卡口分别与侧板12上的高位卡口121、低位卡口122一一对应设置。

具体地,请参阅图3及图5或图6,所述侧板12上设置有两个过线孔123,两个所述过线孔123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线部42、所述第二压线部43一一对应设置。如此,终端电子设备的两个电源导线200分别穿过两个过线孔123伸入到底盒10内,进入到底盒10中与第一压线部42、第二压线部43相对应的位置时,驱动压线按钮40进行下压操作,便可以使得第一压线部42与第一托线部21夹持接触终端电子设备的其中一个电源导线200,第二压线部43与第二托线部31夹持接触终端电子设备的另一个电源导线200。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及图10,所述底板11上还设有与所述压线按钮40相对应的第一按压口119,所述盖体80上设有与所述压线按钮40相对应的第二按压口81。如此,通过例如手指穿过第二按压口81能驱动压线按钮40朝向底盒10移动进行下压操作,通过例如手指穿过第一按压口1191能驱动压线按钮40朝向盖体80移动进行分离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图14及图15,所述的电池盒还包括保护盖90。所述保护盖90盖设于所述底盒10的所述第二电连接件60上,所述保护盖90与所述底盒10可拆卸地卡接配合,所述保护盖90的顶面设有第一凸部91。在装配过程中,第一凸部91能便于被例如夹料头、机械手等自动化夹持设备夹住,自动化夹持设备夹住第一凸部91能将保护盖90运输到底盒10的控制电路板上方,使保护盖90卡接固定于底盒10上。如此,能够实现保护盖90自动化地装配到底盒10上,可以无需人工手动操作,工作效率较高,能够节省人力物力,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请再参阅图14及图15,所述保护盖90的底面设有第二凸部92。所述第二凸部92与所述压线按钮40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凸部92用于与电源导线200的端部抵触配合。如此,在保护盖90装配之前,保护盖90经振动出料装置逐个输送到输送轨道上后,沿着输送轨道移动过程时,第二凸部92穿过输送轨道的底壁下方的滑动孔并沿着滑动孔移动。在输送轨道将保护盖90输送到预设位置时,第二凸部92能便于被例如夹料头、机械手等自动化设备夹住,并被移动到下一工位,操作方便。

其中,需要解释说明的是,保护盖90的顶面指的是保护盖90装设于底盒10上后,保护盖90的顶板上背向底盒10的一侧面;相反,保护盖90的底面指的是保护盖90装设于底盒10上后,保护盖90的顶板上面向底盒10的一侧面。

如此,压线按钮40及电源导线200装配过程中,第二凸部92还能够用于抵住电源导线200的端部避免电源导线200过多地插入到底盒10内,能够提高安全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图11及图13,底盒10设置有装设于底板11上的第一限位板14,所述第二凸部92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板14适配的第一卡接口921,所述第一限位板14插设于所述第一卡接口921内。如此,第二凸部92与第一限位板14相配合后,第二凸部92还能用于保证保护盖90稳定地设置于底盒10上。此外,第一限位板14能够将两个电源导线200相互隔离开,避免两个电源导线200之间电性接触,而导致短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至图14,所述保护盖90上还设有与压线按钮40适配的开口93。如此,将保护盖90装设到底盒10上后,通过该开口93,能便于将压线按钮40卡装到底盒10上。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2,所述第一凸部91与所述开口93相邻设置,所述保护盖90的顶面包括相连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99。所述第一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区域99更加远离于所述底盒10,使得保护盖90的顶面呈阶梯结构。所述第一凸部91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开口93开设于所述第二区域99。如此,第一凸部91相对于顶面的第二区域99更加凸出,更容易被自动化夹持设备取放。

另一方面,第二区域99与压线按钮40相对应,开口93与按钮本体41相对应,第二区域99的其余区域与第一压线部42、第二压线部43抵触配合。按钮本体41能够在开口93处上下活动,第二区域99对第一压线部42、第二压线部43起到限位作用,能防止压线按钮40脱离出电池盒。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11及图12,所述底盒10设有连接于底板11上的卡接件15,所述保护盖90的顶面上设有与所述卡接件15卡接配合的卡接孔94。具体而言,底盒10的卡接件15为两个,保护盖90的顶面上的卡接孔94对应为两个。如此,保护盖90能较为稳固地固定于底盒10上。可选地,底盒10上设置卡接孔94时,保护盖90设置对应的卡接件15。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至图15,所述保护盖90的底面上设有第二限位板95。所述第二限位板95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60(例如控制电路板)限位配合的第二卡接口951。具体而言,保护盖90上的第二限位板95为两个。如此,保护盖90能较为稳固地固定设于底盒1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及图14,所述保护盖90的侧面设有用于避让第一极片71或第二极片72的弹性连接片74的凹部96。如此,保护盖90盖设到控制电路板上后,能对控制电路板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保护盖90的凹部96能避让第一极片71或第二极片72的弹性连接片74,不会对电池100与第一极片71或第二极片72之间的电性连接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可选地,请参阅图3、图12及图13,所述底板11上设置有定位柱16,所述保护盖90的顶面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16相配合的定位孔97。如此,能够将保护盖90定位于底盒10上,避免保护盖90移动,稳定性更好。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盖90的底面上设有绕所述定位孔97周向设置的衬套98。衬套98套设在定位柱16外,保护盖90能更加稳定地装设于底盒1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六插装限位部116与第七插装限位部117之间间隔设置,第六插装限位部116与第七插装限位部117之间的间隔用于装设电池100。进一步地,当电池盒装设两个以上电池100时,底板11上设置有一个以上隔离板,一个以上隔离板将第六插装限位部116与第七插装限位部117之间的间隔区域分成两个以上区域,对应于装设两个以上电池100。如此,一个以上隔离板能保证两个以上电池100在电池盒内的安装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第一插装限位部111、第二插装限位部112、第三插装限位部113及第五插装限位部115及第七插装限位部117均位于所述底盒10的其中一端,第六插装限位部116位于底盒10的另一端。第四插装限位部114位于底盒10的其中一侧。

此外,第一插装限位部111、第二插装限位部112分别与第一压线部42、第二压线部43对应设置。第一插装限位部111相对于第二插装限位部112更加靠近于第一电连接件50,第二插装限位部112相对于第一插装限位部111更加靠近于第二电连接件60。

另外,请参阅图11,卡接件15为两个以上,其中一个卡接件15与第一限位板14相连,另一个卡接件15可以直接与底板11相连。如此,合理利用电池盒内空间,电池盒内各个部件布置合理,排布紧凑。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