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中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02600发布日期:2020-01-03 13:1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电力中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中继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车辆组装工厂中,在组装中途的电装检查中,使用电池的电力进行电装件的动作检查。近年来,由于混合动力车、发动机的大型化而不能将电池搭载于发动机室,有时在控制台等不能简单取出的部位搭载电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6940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电池搭载于控制台等的情况下,电池端子的拆卸困难,为了进行电装检查而在车辆出货之前电池端子始终连接的状态持续时,则电池容量会减少。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电源容量减少的电力中继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解决上述课题的电力中继装置,对来自电源的电力进行中继并供给到电装件,所述电力中继装置具备:装置主体,其具有与所述电源电连接的电源侧端子和与所述电装件电连接的负载侧端子;端子盖,其具有与所述电源侧端子及所述负载侧端子的一方电连接的连接端子;以及保持功能部,其设定有临时保持状态和正式保持状态,在所述临时保持状态下,设置于所述端子盖的所述连接端子和作为该连接端子的连接对方的所述电源侧端子及所述负载侧端子的所述一方未电连接,在所述正式保持状态下,设置于所述端子盖的所述连接端子和作为该连接端子的连接对方的所述电源侧端子及所述负载侧端子的所述一方电连接。

根据该构成,在设置于端子盖的连接端子和设置于装置主体的电源侧端子及负载侧端子的一方未电连接的临时保持状态下,根据需要将该连接端子和设置于装置主体的电源侧端子及负载侧端子的另一方电连接,从而能够暂时从电源向电装件供给电力。由此,从电源向电装件供给电力的状态并不是始终持续,所以能够抑制电源容量的减少。

关于上述电力中继装置,也可以为,将与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所述电源侧端子及所述负载侧端子的所述一方电连接的所述连接端子规定为第1连接端子,具备第2连接端子,该第2连接端子与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所述电源侧端子及所述负载侧端子的另一方电连接,所述第1连接端子及所述第2连接端子均具有:端子主体部,其与作为所述第1连接端子及所述第2连接端子各自的连接对方的所述电源侧端子或者所述负载侧端子面接触;和外部连接媒介物安装部,其从该端子主体部折弯。

根据该构成,在第2连接端子与该第2连接端子的连接对方电连接并且第1连接端子与该第1连接端子的连接对方未连接的临时保持状态下,以将各自的外部连接媒介物安装部连接的方式安装外部连接媒介物,从而能够从电源向电装件供给电力。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电装件的动作检查。

关于上述电力中继装置,也可以为,所述保持功能部具有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及所述端子盖的一方的卡合部和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及所述端子盖的另一方的被卡合部,通过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的协作,构成防止所述端子盖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沿着组装方向脱出的锁定部。

根据该构成,能够防止端子盖脱出,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性。

关于上述电力中继装置,也可以为,所述卡合部具有:臂部,其朝向所述被卡合部延伸;和爪部,其设置于该臂部的顶端,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并且构成所述锁定部,所述被卡合部具有移动限制部,该移动限制部限制从临时保持位置朝向正式保持位置的所述臂部的移动。

根据该构成,设置于装置主体及端子盖的一方的臂部受到设置于另一方的移动限制部的限制,从而能够维持临时保持状态。由此,能够稳定地进行动作检查所需的连接作业。

关于上述电力中继装置,也可以为,所述被卡合部具有引导从所述临时保持位置朝向所述正式保持位置的所述臂部的移动的导向部,所述臂部具有一边弹性变形一边受到所述导向部的引导而能够从所述临时保持位置朝向所述正式保持位置移动的弹性。

根据该构成,在动作检查完成后,能够容易地进行从临时保持状态向正式保持状态的转移作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电源容量的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来自搭载于车内的控制台上的电池的电力通过包括搭载于发动机室的继电器箱的电力中继装置进行中继并供给到电动座椅的例子的各部件的配置图、和示出电力中继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电力中继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端子盖组装于继电器箱前的电力中继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端子盖锁闭前的电力中继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是示出端子盖的锁闭已完成的电力中继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7是图6的b-b剖视图。

图8是示出端子盖临时保持于继电器箱的电力中继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将端子盖临时保持于继电器箱的电力中继装置的局部放大示出的主剖视立体图。

图10是端子盖临时保持于继电器箱的电力中继装置的侧剖视立体图。

图11是示出端子盖正式保持于继电器箱的电力中继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2是将端子盖正式保持于继电器箱的电力中继装置的局部放大示出的主剖视立体图。

图13是端子盖正式保持于继电器箱的电力中继装置的侧剖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电力中继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构成电力中继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继电器箱1搭载于发动机室,对来自搭载于车内的控制台等上的电池2的电力进行中继并向作为电装件的一个例子的电动座椅3供给。另外,在发动机室搭载有dc/dc转换器4,继电器箱1对来自dc/dc转换器4的电力进行中继并供给到电动座椅3。电动座椅3在车辆行驶时使用基于dc/dc转换器4的输出的电力进行动作,并且在车辆组装工厂中的组装中途的电装检查时使用电池2的电力进行动作检查。电池2相当于电源的一个例子。

在电池2的阴极电连接着电源电缆5的一端,并且设置于电源电缆5的另一端的连接端子6通过螺栓紧固于继电器箱1的端子板的一个分区(便利起见为左侧的分区)。另外,在电池2的阴极电连接着接地电缆7的一端,并且接地电缆7的另一端与车身电连接并且接地。连接端子6相当于第1连接端子的一个例子。

在继电器箱1的端子板中,在与上述一个分区相邻的其他分区(便利起见为右侧的分区)通过螺栓紧固有连接端子9,连接端子9设置于与电源电缆5不同的电缆8的一端,并且电缆8的另一端与dc/dc转换器4的输出端子电连接。连接端子9相当于第2连接端子的一个例子。

如图2所示,在继电器箱1的端子板中的上述一个分区设置有供连接端子6电连接的电源侧端子11,并且在上述其他分区设置有供连接端子9电连接的负载侧端子12。电源侧端子11是组装于继电器箱1的第1板的一部分,并且负载侧端子12是组装于继电器箱1的第2板的一部分。这两个板由相互独立的各个部件构成。

电源侧端子11呈平板形状,与设置于端子板的螺栓安装孔13对应地形成有贯穿孔14。同样,负载侧端子12呈平板形状,与设置于端子板的螺栓安装孔15对应地形成有贯穿孔16。

连接端子6具有与电源侧端子11的上表面进行面接触的端子主体部21和从该端子主体部21的顶端中央大致垂直地折弯的夹子安装部22,夹具安装部22的宽度相对于该端子主体部21的宽度变窄,在端子主体部21与电源侧端子11的贯穿孔14对应地形成有贯穿孔23。同样,连接端子9具有与负载侧端子12的上表面进行面接触的端子主体部24和从该端子主体部24的顶端中央大致垂直地折弯的夹子安装部25,夹具安装部25的宽度相对于该端子主体部24的宽度变窄,在端子主体部24与负载侧端子12的贯穿孔16对应地形成有贯穿孔26。夹子安装部22相对于端子主体部21的突出量小于夹子安装部25相对于端子主体部24的突出量,它们的差与将连接端子6组装到继电器箱1时的上下方向的行程量一致。

以夹子安装部22朝向上方突出的朝向,从端子主体部21的上方在贯穿孔23及贯穿孔14中插通螺栓27,该螺栓27紧固于螺栓安装孔13,从而连接端子6保持于继电器箱1的端子板中的上述一个分区(参照图1)。同样,以夹子安装部25朝向上方突出的朝向,从端子主体部24的上方在贯穿孔26及贯穿孔16中插通螺栓28,该螺栓28紧固于螺栓安装孔15,从而连接端子9保持于继电器箱1的端子板中的上述其他分区(参照图1)。

如图3所示,具有连接端子9的电缆8单独地组装于继电器箱1,具有连接端子6的电源电缆5在组装到端子盖30并一体化后组装到继电器箱1。在端子盖30,通过分体的第1盖31及第2盖32的协作而形成有收纳连接端子6和电源电缆5的连接部位的收纳室33(参照图2)。连接端子6与作为基端侧的电源电缆5的连接部位配置于收纳室33,并且连接端子6以顶端侧的端子主体部21从收纳室33大致水平地突出、且夹子安装部22从端子主体部21的顶端朝向上方突出的朝向配置。另外,在端子盖30以与收纳室33相邻的方式设置有避免与电缆8干涉的退避槽34(参照图2)。

在端子盖30的宽度方向两侧以使高度位置稍微错开的方式形成有具有弹性的一对卡合部35、36。在一个例子中,离电缆8的退避槽34近的右侧的卡合部36形成于比离电源电缆5的收纳室33近的左侧的卡合部35低的位置(参照图4及图5)。卡合部35具有从基端朝向继电器箱1水平延伸的臂部37和设置于该臂部37的顶端且朝向端子盖30的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爪部38。同样,卡合部36具有从基端朝向继电器箱1水平延伸的臂部39和设置于该臂部39的顶端且朝向端子盖30的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爪部40。

在继电器箱1除了形成有供卡合部35卡合的被卡合部41之外,还形成有供卡合部36卡合的被卡合部42。被卡合部41具有卡止部43,卡止部43防止爪部38沿着端子盖30相对于继电器箱1的组装方向脱出(参照图6及图7)。同样,被卡合部42具有卡止部44,卡止部44防止爪部40沿着端子盖30相对于继电器箱1的组装方向脱出(参照图6及图7)。通过爪部38和卡止部43的协作可构成锁定部的一个例子,并且通过爪部40和卡止部44的协作可构成锁定部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那一对锁定部可防止端子盖30相对于继电器箱1沿着组装方向脱出。

如图9所示,被卡合部42具有向内侧的突出量从上侧位置朝向下侧位置呈线性变大的内壁47,该突出量由倾斜面48规定。除了可在倾斜面48的任一部位卡止臂部39之外,同样臂部37在内壁45的倾斜面46的任一部位卡止,从而端子盖30临时保持于继电器箱1。倾斜面46(倾斜面48)相当于限制臂部37(臂部39)从图8及图9所示的临时保持位置朝向图11及图12所示的正式保持位置移动的移动限制部的一个例子。

如图10所示,在端子盖30临时保持于继电器箱1的状态下,连接端子6和电源侧端子11未电连接,此时,夹子安装部22的上端面和通过螺栓紧固于继电器箱1的端子板上的连接端子9的夹子安装部25的上端面成为相同的高度位置。在该临时保持状态下,以将夹子安装部22和夹子安装部25连接的方式安装金属制的夹子50(参照图1),从而从电池2向电动座椅3供给电力同时进行电动座椅3的动作检查。金属制的夹子50相当于外部连接媒介物的一个例子,夹子安装部22、25均相当于外部连接媒介物安装部的一个例子。

参照图9及图12,倾斜面46(倾斜面48)限制不伴随弹性变形地限制从临时保持位置朝向正式保持位置的臂部37(臂部39)的移动,并且引导伴随弹性变形地从临时保持位置朝向正式保持位置的臂部37(臂部39)的移动。倾斜面46(倾斜面48)相当于引导从临时保持位置朝向正式保持位置的臂部37(臂部39)的移动的导向部的一个例子。臂部37(臂部39)具有一边弹性变形一边受到倾斜面46(倾斜面48)的引导而能够从临时保持位置朝向正式保持位置移动的弹性。在臂部37跨越了内壁45而解除了弹性变形并且臂部39跨越了内壁47而解除了弹性变形的状态下,端子盖30正式保持于继电器箱1。

即,当上述的电动座椅3的动作检查完成时,金属制的夹子50被拆卸,并且对抗臂部37、39的弹性力将端子盖30压下。此时,通过连接端子6的端子主体部21与电源侧端子11面接触,从而连接端子6和电源侧端子11电连接。并且,经由螺栓27对连接端子6的紧固作业,端子盖30正式保持于继电器箱1(参照图13)。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继电器箱1和端子盖30构成电力中继装置的一个例子。继电器箱1相当于装置主体的一个例子。并且,通过设置于端子盖30的卡合部35、36和设置于继电器箱1的被卡合部41、42的协作可构成保持功能部的一个例子,保持功能部设定有连接端子6与电源侧端子11未连接的临时保持状态、以及连接端子6与电源侧端子11电连接的正式保持状态。

接着,对电力中继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3,具有连接端子9的电缆8单独地组装于继电器箱1,并且具有连接端子6的电源电缆5在组装于端子盖30并一体化后组装于继电器箱1。此时,通过端子盖30沿着与大致水平方向一致的组装方向组装于继电器箱1,从而端子盖30临时保持于继电器箱1(参照图8~图10)。并且,在该临时保持状态下,通过金属制的夹子50(参照图1)将连接端子6的夹子安装部22和连接端子9的夹子安装部25临时连接,从而进行电动座椅3的动作检查。

当电动座椅3的动作检查完成时,金属制的夹子50被拆卸,并且临时保持状态的端子盖30被压下。此时,在端子盖30以一键操作被压下直至连接端子6的端子主体部21与电源侧端子11面接触后,经由螺栓27对连接端子6的紧固作业,端子盖30正式保持于继电器箱1(参照图11~图13)。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以下的效果。

(1)在设置于端子盖30的连接端子6和设置于继电器箱1的电源侧端子11未电连接的临时保持状态下,根据需要将该连接端子6和设置于继电器箱1的负载侧端子12电连接,从而能够暂时从电池2向电动座椅3供给电力。由此,从电池2向电动座椅3供给电力的状态并不是始终持续,因此能够抑制电池容量的减少。

(2)在连接端子9与负载侧端子12电连接并且连接端子6与电源侧端子11未连接的临时保持状态下,以将夹子安装部22和夹子安装部25连接的方式安装金属制的夹子50,从而能够从电池2向电动座椅3供给电力。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电动座椅3的动作检查。

(3)通过采用爪部38(爪部40)和卡止部43(卡止部44)的协作的一对锁定部,能够防止端子盖30相对于继电器箱1沿着组装方向的脱出,因此能够将作业性提高。

(4)设置于端子盖30的臂部37(臂部39)受到设置于继电器箱1的倾斜面46(倾斜面48)的限制,从而能够维持临时保持状态。由此,能够稳定地进行动作检查所需的连接作业。

(5)伴随弹性变形而从临时保持位置朝向正式保持位置的臂部37(臂部39)的移动被倾斜面46(倾斜面48)引导,因此在动作检查完成后,能够容易地进行从临时保持状态向正式保持状态的转移作业。

(6)通过一键操作将临时保持状态的端子盖30压下,从而能够向正式保持状态转移,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性。

(7)因为能够将伴随端子盖30从临时保持状态向正式保持状态的转移的上下方向的行程量设为最小限,所以能够对电源电缆5削减电线余长。

(8)作为将以临时保持状态组装有端子盖30的继电器箱1搭载于发动机室进行动作检查后的向正式保持状态的转移作业,具有将端子盖30以一键操作(onethuch)压下的作业。该作业不伴有向与大致水平方向一致的组装方向的作业,因此即使在继电器箱1的周围不能确保宽广的作业空间(手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比较简单地进行作业。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按如下变更并实施。上述实施方式及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组合并实施。

·也可以取代具有连接端子6的电源电缆5,而是具有连接端子9的电缆8在组装于端子盖30而一体化后组装于继电器箱1。在该情况下,具有连接端子6的电源电缆5单独地组装于继电器箱1。连接端子9相当于第1连接端子的一个例子,连接端子6相当于第2连接端子的一个例子。另外,期望连接端子9中的夹子安装部25相对于端子主体部24的突出量小于连接端子6中的夹子安装部22相对于端子主体部21的突出量,并期望它们的差与将连接端子9组装于继电器箱1时的上下方向的行程量一致。

根据该构成,即使电池2和继电器箱1始终由电源电缆5连接的状态持续,但只要在连接端子9和负载侧端子12未电连接的临时保持状态下未利用金属制的夹子50连接夹子安装部22和端子主体部24,就不从电池2向电动座椅3供给电力。因此,能够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也可以将一对卡合部35、36设置于继电器箱1,并且将供它们卡合的被卡合部41、42设置于端子盖30。根据该构成,能够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倾斜面46、48兼用作移动限制部和导向部,但是也可以使移动限制部和导向部相互独立地设置于被卡合部41、42。

·成为动作检查的对象的电装件不限定于电动座椅3。

·不限定于搭载于车辆的电力中继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继电器箱(电力中继装置、装置主体);2:电池(电源);3:电动座椅(电装件);6:连接端子(第1连接端子);9:连接端子(第2连接端子);11:电源侧端子;12:负载侧端子;21、24:端子主体部;22、25:夹子安装部(外部连接媒介物安装部);30:端子盖(电力中继装置);35、36:卡合部(保持功能部);37、39:臂部;38、40:爪部(锁定部);41、42:被卡合部(保持功能部);43、44:卡止部(锁定部);46、48:倾斜面(移动限制部、导向部);50:夹子(外部连接媒介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