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电压保护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36482发布日期:2020-02-14 22:38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过电压保护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电压保护设备,其具有:堆叠式火花隙,其中,堆叠式火花隙由多个电极和布置在这些电极之间的绝缘元件构成;用于影响该堆叠式火花隙的点火特性的点火电路;第一导电的夹紧元件和第二导电的夹紧元件,其中,这些夹紧元件彼此相对地布置在堆叠式火花隙的端侧上;连接元件,利用该连接元件使得这些夹紧元件相互连接;以及接通元件,该接通元件用于电接通堆叠式火花隙。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已知有很多种过电压保护设备,它们用于保护电的设备或线路免受过电压,过电压例如可能因闪电或技术设备中的缺陷引起。为了将所出现的过电压进行放电,过电压保护设备具有过电压放电器。对于所讨论的过电压保护设备,堆叠式火花隙实现了过电压放电器,该过电压放电器在超过阈值电压—在设备保护中通常为比所连接的设备的工作电压高的电压,但低于抵抗该设备的冲击电压的绝缘强度—时能在几分之一秒内导通,并且于是把所引起的过电压进行放电。

堆叠式火花隙由多个电极和布置在各个电极之间的多个绝缘件构成,从而分别在两个电极之间存在一个绝缘件。通常,该绝缘件在中间具有开口,在任何情况下,两个电极形成一个(部分-)火花隙。这些基本的电极布置方式在堆叠式火花隙中多次相继地重复,从而堆叠式火花隙包括多个部分-火花隙。这些电极大多构造成石墨片,这些绝缘件通常实现为由塑料构成的绝缘膜。

由现有技术已知,多个堆叠式火花隙以星形连接的方式—在三个堆叠式火花隙的情况下也称为y形连接—相互连接。这些堆叠式火花隙于是如此地相互连接,使得全部的堆叠式火花隙都分别与一个接头汇接,也就是,在星形汇接点处汇接,其中,每个堆叠式火花隙的另一个接头分别用于外部接通。在两个外部的接头之间,于是因而始终都有两个堆叠式火花隙串联连接。这种布置方式例如用来保护直流电压系统,特别是用来保护光伏设备。

开篇提到的点火电路用于影响堆叠式火花隙的点火特性,以便例如调节沿着相继地连接的部分火花隙的电压分布。由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部分火花隙的触发特性施加影响。例如已知的是,为此使得相邻的电极与无源的电的构造元件连接。但在本文中,各个堆叠式火花隙的电极通过点火电路准确地电连接无关紧要。

对于申请人由实践已知的过电压保护设备,堆叠式火花隙嵌入塑料壳体中,并通过金属板相互连接,这些金属板横向地穿过在塑料壳体中的引导件。已知的布置方式的缺点是,在过电压情况下出现的拉力必须被壳体吸收,这导致了张紧。此外,堆叠式火花隙的各个电极的数量受到塑料壳体中的凹口大小的限制,堆叠式火花隙容纳到所述凹口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过电压保护设备,其除了紧凑、稳定且对使用者友好的构造方式外,还保证了在堆叠式火花隙的电极数量方面的高度灵活性。

该目的—基于开篇所述的过电压保护设备—在根据本发明的过电压保护设备中通过权利要求1的全部特征得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过电压保护设备具有三个并排地布置在两个夹紧元件之间的堆叠式火花隙。这些堆叠式火花隙在此优选也相互平行地朝向。此外,至少一个连接元件是导电的。无论连接元件还是通过该连接元件相互连接的夹紧元件都是导电的,由此使得两个夹紧元件通过连接元件相互电连接。

堆叠式火花隙中的每个都在用作接通侧的端侧上导电地分别与接通元件连接。此外,在每个堆叠式火花隙的接通侧与布置在该接通侧的夹紧元件之间都布置有绝缘件,从而堆叠式火花隙的接通侧与指配的、即相邻的夹紧元件电绝缘。每个堆叠式火花隙的与接通侧相对的端侧导电地与布置在该端侧上的夹紧元件连接。每个堆叠式火花隙因而导电地与一个夹紧元件连接,并且分别相对于另一夹紧元件电绝缘地布置,从而三个堆叠式火花隙在总体上形成了一种星形连接。在根据本发明的组件中,中间电势—星形汇接点—因而通过两个夹紧元件和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过电压保护设备的点火电路可插接到夹紧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上,从而所述点火电路相对于所述夹紧元件、进而也相对于所述堆叠式火花隙以限定的方式被保持住。通过该措施,在利用连接元件和由其保持的堆叠式火花隙使得位于其中一侧上的点火电路和位于另一侧上的夹紧元件接合时,根据本发明的点火电路得到了优点。点火电路与夹紧元件和相对于夹紧元件按规定的保持与定位也有利于其它的电接触,这种电接触在点火电路插接到夹紧元件上时产生,且在插接状态下产生。

在一种优选的设计中,点火电路可插接到两个夹紧元件上。优选地,点火电路实现为电路板的形式,该电路板装配有所需要的电的和/或电子的构件。于是可直截了当地考虑为了把点火电路与夹紧元件插接在一起而在点火电路的电路板和夹紧元件上或利用其实现相应的对应的保持器和配对保持器。在一种设计中,在夹紧元件上构造有凸出部,该凸出部在点火电路的插接状态下穿过在点火电路的电路板上的凹口。

根据本发明的过电压保护设备通过其设计而兼具多个优点。一方面,通过把各个堆叠式火花隙夹紧到夹紧元件之间,可以任意地给每个堆叠式火花隙选定电极数量。只需根据堆叠式火花隙的纵向延伸度来调整连接元件。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过电压保护设备提供了一种巧妙的解决方案,以便使得堆叠式火花隙在紧凑的空间接触成星形连接。在过电压情况下,所产生的拉力被夹紧元件和连接元件吸收。由于根据本发明还规定,点火电路插接到至少一个夹紧元件上,所以点火电路按规定相对于堆叠式火花隙被保持住,这为准确地接触堆叠式火花隙提供了理想的前提条件。

在过电压保护设备的一种优选的设计中规定,在插接状态下,点火电路也电接触至少一个夹紧元件。由此,点火电路也提供了堆叠式火花隙的星形汇接电势或中间电势,如果在电路技术上需要这样的话。

在根据本发明的过电压保护设备的一种特别优选的设计中,点火电路在插接状态下通过至少一个接触部与至少一个电极接触。该接触部有利地通过弹簧接触部来实现,由此简化了接触。

为了能够实现受控地接通堆叠式火花隙的各个火花隙,在一种特别优选的设计中规定,堆叠式火花隙的每个电极—在堆叠式火花隙的每个接通侧的第一电极除外—都被点火电路接触。点火电路由此可以在实际上电地影响每个电极,如果在电路技术上需要这样的话。

优选地,点火电路包括电容器。于是每一个电容器都与堆叠式火花隙的电极接通地连接—在堆叠式火花隙的接通侧的第一电极也除外。堆叠式火花隙的电容器的其它接头导电地相互连接。

如已述,点火电路根据本发明插接到至少一个夹紧元件上。为此在根据本发明的过电压保护设备的一种设计中,在至少一个夹紧元件上构造插接凸耳,并且此外在点火电路上构造相应的凹口。当插接点火电路时,插接凸耳穿过点火电路上的凹口。如果点火电路插接到两个夹紧元件上,则在两个夹紧元件上构造插接凸耳。

在一种改进中,在插接凸耳上构造凸出部,这些凸出部在点火电路的插接状态下在点火电路的背离夹紧元件的一侧上搭接凹口的边缘。由此使得点火电路固定地保持位置,从而可以保证可靠的接触。特别是当接触部构造成弹簧接触部时,要注意,点火电路在夹紧元件上没有间隙或者具有很小的间隙,由此不会因点火电路的移动而中断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过电压保护设备的一种特别优选的改进涉及堆叠式火花隙的实现。如开篇所述,堆叠式火花隙由一定数量的电极构成,其中,在两个相邻的电极之间布置绝缘元件。根据本发明,为了实现堆叠式火花隙,规定把堆叠式火花隙的电极布置在可平面地上下堆叠的保持框架中。为了容纳电极,在保持框架上构造有凹口,其中,每一个电极都布置在凹口中。因此优选地,凹口的外轮廓与电极的外轮廓匹配。根据本发明的保持框架的特点是,不同的堆叠式火花隙的电极并排地布置在保持框架中。由于在根据本发明的过电压保护设备中布置有三个堆叠式火花隙,因而在保持框架中并排地布置三个电极,其中,每个电极都属于另一个堆叠式火花隙。为了给每个堆叠式火花隙实现一定数量的电极,使得与每个堆叠式火花隙的电极数量相等数量的保持框架上下地堆叠。绝缘元件优选通过绝缘膜来实现,在堆叠下一个保持框架之前,该绝缘膜贴在保持框架的电极上。通过这种设计,可以按特别简单的方式方法改变每个堆叠式火花隙的电极数量。在这种设计中,于是把堆叠的保持框架夹紧在各夹紧元件之间。

为了针对把电极布置在保持框架中的实施方式也能实现接触电极,过电压保护设备的一种改进的特点在于,在各个保持框架中分别构造有与凹口数量相等数量的接触开口。每一个接触开口都与凹口连接,从而布置在凹口中的电极可经由接触开口与点火电路接触,特别是与点火电路的接触部—弹簧接触部—接触。

在另一优选的设计中规定,在保持框架的端侧上构造抓握面。由此一方面产生如下可行方案:能够可靠地抓握各个保持框架,由此便于各框架的上下堆叠。另一方面,多个上下堆叠的保持框架形成了大的抓握面,这便于把堆叠的保持框架定位在各夹紧元件之间。在保持框架的端侧上构造抓握面的其它优点可与根据本发明的过电压保护设备的的下述实施方式相结合地得到。

根据本发明的过电压保护设备的另一设计规定,堆叠式火花隙布置在壳体中。根据本发明,壳体多件式地构造,即具有壳体底部和壳体顶盖。这种设计能实现简单地把堆叠式火花隙、特别是在各夹紧元件之间布置和接触的堆叠式火花隙布置在壳体中。特别是将堆叠式火花隙布置在壳体底部中,随后插接点火电路,然后定位壳体顶盖,以便封闭壳体。在一种特别有利的设计中,在壳体底部上构造有卡锁凸耳。于是在壳体顶盖上构造有对应的卡锁凹口,壳体底部的卡锁凸耳插入到这些卡锁凹口中,从而壳体顶盖卡锁到壳体底部上。进一步优选地,卡锁凸耳和卡锁凹口构造在壳体的端侧上。

如果电极布置在保持框架中,则保持框架优选如此布置在壳体中,使得保持框架的纵侧布置在端侧上。保持框架的端侧于是朝向壳体的侧面。如果保持框架具有抓握面,则一种非常特别优选的设计的特点在于,在壳体的侧面上构造凹口,并且保持框架的抓握面布置在凹口中,或者延伸到凹口中。保持框架的抓握面由此形成了整个过电压保护设备的抓握面,从而可以简单地抓握和安装该过电压保护设备。特别优选地,凹口通过壳体底部与壳体顶盖的配合而形成。进一步优选地,也在壳体底部的侧面上构造分开的壳体抓握面。

如开篇所述,堆叠式火花隙通过接通元件接触。特别优选地,接通元件具有接触区域和接通区域。接触区域与堆叠式火花隙的第一电极导电地接触。接通区域用于从外面接通过电压保护设备。特别优选地,接触区域平面地构造,以便与被接触的电极形成尽可能大的接触面。而接通区域优选弯角形地构造。进一步优选地,在壳体底部构造有接通开口。经由这些接通开口,接通元件的接通区域至少部分地从壳体中引出,从而在总体上能够实现从外面接触过电压保护设备。

附图说明

具体地,有很多种可行方案可用来改进和设计根据本发明的过电压保护设备。对此参见处于权利要求1之后的各权利要求以及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在附图中示出:

图1为过电压保护设备的分解图;

图2示出与连接元件连接的夹紧元件的视图;

图3为堆叠式火花隙的连接示意图;

图4示出带有电极和绝缘元件的保持框架;

图5为图2中的带有堆叠式火花隙的视图;

图6示出在壳体顶盖打开时图1的过电压保护设备;

图7为过电压保护设备的剖视图;并且

图8示出完全组装的过电压保护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这些附图中总体上示出过电压保护设备1或过电压保护设备1的各个组件。对于该过电压保护设备1,过电压放电器通过堆叠式火花隙2来实现。各个堆叠式火花隙2由多个电极3构成,在这些电极之间分别布置有绝缘元件4。

图1所示为过电压保护设备1的分解图,其带有三个堆叠式火花隙2。为了影响堆叠式火花隙2的点火特性,过电压保护设备1包括点火电路5。这些堆叠式火花隙2布置在第一导电的夹紧元件6与第二导电的夹紧元件7之间,其中,两个夹紧元件6、7彼此相对地布置在堆叠式火花隙2的端侧8上。夹紧元件6、7通过同样导电的连接元件9相互连接。无论夹紧元件6、7还是连接元件9都是导电的,由此使得两个夹紧元件6、7电连接。在所示设计中,各个连接元件9被实现为螺钉10,穿过在夹紧元件6、7中构造的凹口11,并且用螺母12进行固定。

各个堆叠式火花隙2通过接通元件13电接通。为此,这些堆叠式火花隙2在用作接通侧14的端侧8上分别与接通元件13导电地连接。

过电压保护设备1在总体上经过如此构造,从而在堆叠式火花隙2的接通侧14与布置在相应的接通侧10上的夹紧元件6、7之间布置有绝缘件15。由此使得堆叠式火花隙2的接通侧14与相应的夹紧元件6、7电绝缘。

每个堆叠式火花隙2的与接通侧14相对的端侧8都导电地与布置在该端侧8上的夹紧元件6、7连接。每个单独的堆叠式火花隙2因而导电地与一个夹紧元件6、7连接,并且还绝缘地布置在另一个夹紧元件6、7的对面。通过这种设计实现了这些堆叠式火花隙2形成一种星形连接。夹紧元件6、7和连接元件9因而在过电压保护设备1的工作中带有电的中间电势。

两个外面的堆叠式火花隙2以其接通侧14面向第一夹紧元件6,并且因而导电地与第二夹紧元件7连接。中间的堆叠式火花隙2以其接通侧14面向第二夹紧元件7,并且因而导电地与第一夹紧元件6连接。由此产生这些接通元件13的优选的布置方式,因为两个接通元件13位于过电压保护设备1的一侧,并且一个接通元件13居中地位于过电压保护设备1的另一侧。

总之,通过该设计,实现始终都有两个堆叠式火花隙2位于两个接通元件13之间,进而位于两个导体之间,过电压保护设备1通过接通元件14与这些导体接通。因而在堆叠式火花隙2导电的情况下产生了如下的电路:

通过接通元件14,经过一个堆叠式火花隙2,经过夹紧元件6、7—该堆叠式火花隙2与该夹紧元件导电地连接,通过连接元件9,通过相对而置的夹紧元件6、7,经过与该夹紧元件6、7导电地连接的堆叠式火花隙2,到达布置在该堆叠式火花隙2上的接通元件14。

图2示出第一导电的夹紧元件6和第二导电的夹紧元件7,这些夹紧元件通过四个导电的连接元件9、即四个螺钉10相互连接,并且形成星形连接的星形汇接点。这些螺钉10从第二夹紧元件7的外侧穿过凹口11伸展到第一夹紧元件6的外侧。螺钉头因而位于第二夹紧元件7的外侧,而螺钉通过螺母12被固定在第一夹紧元件6的外侧。通过使用多个连接元件9,提高了所示结构的稳固性。

绝缘件15由绝缘元件16、17构成,利用这些绝缘件使得堆叠式火花隙2的接通侧14相对于夹紧元件6、7电绝缘。在第一夹紧元件6的面向堆叠式火花隙2的端侧8的一侧,布置有第一绝缘元件16。该绝缘元件16完全覆盖夹紧元件6,但居中地在绝缘元件16中构造的凹口18除外。通过凹口18,居中地布置的堆叠式火花隙2的端侧8可以与夹紧元件6导电地连接,而两个外面的堆叠式火花隙2的接通侧14通过绝缘元件16与夹紧元件6电绝缘。在第二夹紧元件7的面向堆叠式火花隙2的端侧8的一侧,布置有第二绝缘元件17。该绝缘元件17具有两个凹口18,这些凹口如此构造在绝缘元件17中,从而两个外面的堆叠式火花隙2的端侧8通过这些凹口18可以导电地与第二夹紧元件7连接。为了改善端侧8与夹紧元件6、7的接触,在端侧8与夹紧元件之间布置有接触元件21。这些接触元件21经过如此地尺寸设计,从而它们能够插入到凹口18中。此外,接触元件21基本上与电极3的形状匹配,以便保证电极3与接触元件21之间的尽可能大的接触面。

绝缘元件16、17框架式地构造。绝缘元件16、17的外轮廓19与夹紧元件6、7的外轮廓20相匹配。但总体上,绝缘元件16、17经过如此构造,使得它们在边缘略微突伸超过夹紧元件6、7,从而确保可靠的绝缘。此外,也在绝缘元件16、17中构造有用于穿过连接元件9的凹口11。在组装状态下,夹紧元件6、7中的凹口11与绝缘元件16、17中的凹口11对齐。

过电压保护设备1经过如此构造,从而点火电路5可插接到夹紧元件6、7上,该点火电路在此实现为装配有电子构件的电路板的形式。由此使得点火电路5相对于夹紧元件6、7并且也相对于堆叠式火花隙2以限定的方式保持住。此外在插接状态下,点火电路5电接触夹紧元件6、7。另外,点火电路在插接状态下通过至少一个接触部22接触至少一个电极3。在图7中能特别清楚地看到通过接触部22来接触电极3。

图3中所示为示意性的接线图,在该接线图中可看到点火电路5与堆叠式火花隙2的电极3接触。点火电路5具有电容器23。每一个电容器23都通过接触部24与电极3连接。堆叠式火花隙2的电容器23的其它接头25导电地相互连接。总之,除了第一电极3之外,所有的电极3都在每个堆叠式火花隙2的接通侧14被电容器23接触。

此外在图5中清楚地示出了堆叠式火花隙2的星形连接。各个堆叠式火花隙2通过接触元件21与在工作中由夹紧元件6、7和连接元件9携载(tragen)的中间电势连接;该关系仅示意性地示出。在两个导体+、-、pe之间分别有两个堆叠式火花隙2。

为了能够把点火电路5插接到夹紧元件6、7上,如图1、2、5和6中可见,在夹紧元件6、7上构造有插接凸耳26。在点火电路5中构造有相应的凹口27,插接凸耳26穿过这些凹口。在图6中可看到穿过凹口27的插接凸耳26。由于该立体图,凹口27本身不能直接看到,但用附图标记27标出。如果点火电路5如所示示例中那样包括电路板28,则凹口27优选在该电路板28中构造。为了把点火电路5固定地保持在夹紧元件6、7上,在插接凸耳26上构造有凸出部29。在图6中所示的插接状态下,插接凸耳26的凸出部29在点火电路5的背离夹紧元件6、7的一侧搭接点火电路5的凹口27的边缘。

所示的过电压保护设备1的特殊特点在于如何实现各个堆叠式火花隙2的方式。一种特殊性在于,各个电极3布置在可平面地上下堆叠的保持框架30中。这种保持框架30在图4中示出。保持框架30具有三个凹口31,其中,在每个凹口31中定位有一个电极3。也就是说,可以由所示的保持框架30容纳三个电极3。三个凹口31在此并排地布置在一个平面上,并且分别具有与各个电极3的外尺寸匹配的轮廓。一个保持框架31在此分别容纳一个堆叠式火花隙2的一个电极3。通过这些保持框架30的堆叠,因而总共形成三个堆叠式火花隙2,其中,每个堆叠式火花隙2的电极3的数量都等于上下堆叠的保持框架30的数量,假设在每个凹口31中都布置有一个电极3。每个保持框架30都具有与凹口31的数量相同数量的接触开口32,从而就所示保持框架30而言在保持框架30中分别构造有三个接触开口32。每一个接触开口32都与凹口31连接,也就是说,接触开口32直接附接到凹口31上,从而布置在凹口31中的电极3可经由接触开口32予以接触。因而可以经由接触开口32使得相应的电极3与点火电路5接触。接触开口32在此优选在保持框架30的纵侧33上构造,从而能够特别简单地从该侧对各个电极3进行接触。构造在保持框架30上的凸出部34和对应地构造的凹入部用于简单地固定上下堆叠的保持框架30。在堆叠时,一个保持框架30的凸出部34搭接堆叠在其上的保持框架30的凹入部35。

为了更为简单地操作保持框架30,在保持框架30的端侧36上构造有抓握面37。在此,抓握面37优选构造在另外的凸出部38上,这些凸出部构造在端侧36上。

保持框架30具有部分环绕的边缘39,凹口31相对于该边缘缩进地错开。在此,边缘39仅部分地环绕,从而它至少在接触开口32的区域中中断。但这对于边缘39的功能来说并不重要,该边缘用作插入到保持框架30中的框架式的绝缘元件4的支座。在两个保持框架30上下堆叠时,绝缘元件4布置在每两个堆叠的电极3之间,这些电极布置在保持框架30中。于是,一个堆叠式火花隙的各个火花隙由两个相继地布置的电极3和布置在这些电极3之间的绝缘元件4构成。

无论在保持框架30中,还是在绝缘元件4中,都构造有用于穿过连接元件9的凹口11。

图5示出了多个上下堆叠的且带有电极3和绝缘元件4的保持框架30,这些保持框架夹紧在第一夹紧元件6与第二夹紧元件7之间。可清楚地看到接触开口32,经由这些接触开口接触堆叠式火花隙2的电极3。点火电路5插接到夹紧元件6、7的插接凸耳26上,接触部22于是延伸穿过接触开口32。在保持框架30的端侧36上构造的抓握面37形成了大的整个抓握面。在夹紧元件6、7与邻接的保持框架30之间分别布置有绝缘元件16、17。夹紧元件6、7总共通过四个连接元件9相互连接,其中,只有下面的两个连接元件9也穿过凹口11伸入到保持框架30中。两个上面的连接元件9只穿过凹口11伸入夹紧元件6、7和绝缘元件16、17中。为此,无论夹紧元件6、7还是绝缘元件16、17,都具有突伸超过保持框架30的凸出部40,在这些凸出部中构造有凹口11。

如由图1、6、7和8可见,过电压保护设备1具有壳体41,其中,壳体41多件式地构造,且具有壳体底部42和壳体顶盖43。图6示出装配有过电压保护设备1的元件的壳体底部42,图7所示为装配好的壳体41的剖视图,并且图8示出处于完全组装状态下的整个过电压保护设备1。

壳体41在整体上为箱式构造。为了使得壳体底部42和壳体顶盖43相互连接,在壳体底部42上构造有卡锁凸耳44。在壳体顶盖43上构造有与卡锁凸耳44对应的卡锁凹口45,卡锁凸耳44在连接状态下插入到卡锁凹口中。壳体顶盖43于是卡锁到壳体底部42上。

卡锁凸耳44构造在壳体底部42的端侧46上。优选地,壳体底部42具有在端侧46的外侧面上构造的缩进部(hintersprung)47,其中,卡锁凸耳44于是构造在缩进部47上。在壳体顶盖43上构造有与壳体底部42的缩进部47对应的接片48,在这些接片上构造有卡锁凹口45。接片48的壁厚等于缩进部47的大小,如图7中的剖视图可见,从而壳体底部42和壳体顶盖43在组装状态下在端侧形成整体上向外平整的壳体壁。壳体底部42和壳体顶盖43还经过如此设计,从而在组装状态下在不同于端侧46的侧面49上分别构造有凹口50。如图6和8中可见,这些凹口50经过如此构造,从而位于壳体41中的保持框架30的抓握面37布置在凹口50中。由此产生构造巧妙的解决方案,以便能将保持框架30的抓握面37用作整个过电压保护设备1的抓握面。除了由保持框架30形成的抓握面37外,还在壳体底部42上构造有其它的抓握面51。通过这些抓握面51能实现特别简单地将保持框架30从壳体41中取出。

为了在完全组装的状态下能够非常简单地接触过电压保护设备1,在壳体底部42中构造有接通开口52。堆叠式火花隙2的接通元件13至少部分地经由接通开口52从壳体42中伸出,尤其是以接通元件13的接通区域53伸出。接通开口52优选构造在壳体底部42的底部中。

附图标记列表

1过电压保护设备

2堆叠式火花隙

3电极

4绝缘元件

5点火电路

6第一夹紧元件

7第二夹紧元件

8堆叠式火花隙的端侧

9连接元件

10螺钉

11用于连接元件的凹口

12螺母

13接通元件

14堆叠式火花隙的接通侧

15绝缘件

16第一绝缘元件

17第二绝缘元件

18凹口

19绝缘元件的外轮廓

20夹紧元件的外轮廓

21接触元件

22点火电路的接触部

23电容器

24电容器的第一接头

25电容器的第二接头

26插接凸耳

27凹口

28电路板

29凸出部

30保持框架

31凹口

32接触开口

33保持框架的纵侧

34凸出部

35凹入部

36保持框架的端侧

37抓握面

38凸出部

39边缘

40用于凹口11的凸出部

41壳体

42壳体底部

43壳体顶盖

44卡锁凸耳

45卡锁凹口

46壳体的端侧

47缩进部

48接片

49壳体的侧面

50凹口

51抓握面

52接通开口

53接通区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