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子成型加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979285发布日期:2019-10-29 03:3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端子成型加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端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端子成型加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端子成型加工工艺中,端子料带与端子尾料的裁切是影响端子的性能至关重要的工序,而目前的裁切工艺一般采用两种加工方式,一种是采用人工流水线操作切刀进行裁切,此方式通过指定特定的操作者分别完成端子料带和端子尾料的裁切,裁切精度取决于操作者对裁切位置进行判断,逐一对端子进行裁切,极易因晃动而切坏或切歪端子,从而影响裁切效果,难以保证裁切后的端子的一致性,裁切精度和效果差,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另一种是结合采用端子料带裁切装置和端子尾料装置进行裁切,此方式采用的各个装置的功能单一,加工连续性差,装置结构复杂,需要占用大量的用地面积,其中,端子尾料装置采用切刀直接对置于流水线上的端子的尾料进行裁切,未对端子进行固定,极易在裁切过程中因端子晃动损坏端子,并且端子料带裁切装置采用上切刀和下切刀直接对端子料带进行裁切,而未对端子料带进行固定,极易因晃动而切坏或切歪端子,从而影响裁切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子成型加工系统;还公开了一种端子成型加工系统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端子成型加工系统,其包括下机架,以及沿物料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的折弯装置、料带裁切装置和尾料裁切装置,对应所述料带裁切装置和所述尾料裁切装置设有第一拾取装置;

所述尾料裁切装置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的进料工位、冲断装置和出料工位,以及对应所述冲断装置活动设置于所述进料工位和所述出料工位之间的载料装置。

上述的端子成型加工系统,其中所述载料装置包括若干第一产品固定座,所述第一产品固定座纵向贯穿设置有产品放置槽,所述产品放置槽中设有产品承接件,于所述第一产品固定座上对应所述冲断装置活动设置有若干裁切推杆,所述裁切推杆的裁切面与所述产品承接件的裁切面相齐平,所述第一产品固定座与所述裁切推杆通过复位件连接。

上述的端子成型加工系统,其中所述尾料裁切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冲断装置处的第一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包括支架、第一气缸、固定夹安装座和若干固定夹,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第一气缸纵向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固定夹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夹对应所述产品放置槽设置于所述固定夹安装座上。

上述的端子成型加工系统,其中所述尾料裁切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丝杆,所述电机横向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丝杆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丝杆上设有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载料装置固定连接;

所述冲断装置包括若干横向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二气缸,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对应所述裁切推杆设有推块。

上述的端子成型加工系统,其中所述料带裁切装置包括第一料带定位座、切料装置、吸取移料装置和产品中转座,所述第一料带定位座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切料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料带定位座的出料端,所述吸取移料装置对应所述切料装置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产品中转座设置于所述第一料带定位座的一侧;

所述切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料带定位座上的上切刀和对应所述上切刀活动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的下切刀,所述下切刀的裁切面上设有若干限位凹槽;所述吸取移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的第一移位装置和对应所述下切刀设置于所述第一移位装置上的吸头,所述吸头上设有若干与所述限位凹槽相配合的限位凸起。

上述的端子成型加工系统,其中于所述第一料带定位座上设有第二定位装置,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包括第二移位装置和第一定位固定件,所述第二移位装置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第一定位固定件对应所述第一料带定位座设置于所述第二移位装置上,所述第一定位固定件上设有若干用于定位端子料带的第一定位针。

上述的端子成型加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料带定位座包括左载料座和右载料座,所述左载料座和所述右载料座结构相同,所述左载料座包括上盖板和下底座,所述下底座水平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上盖板设置于所述下底座上,所述上盖板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下底座的宽度,所述下底座的上端面设有放置凹槽,所述放置凹槽和所述上盖板之间形成的空腔为端子料带固定座。

上述的端子成型加工系统,其中于所述下机架上对应所述出料工位设置有检测装置,于所述出料工位和所述检测装置之间设有第二拾取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若干并列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的第二产品固定座和设置于所述第二产品固定座一侧的不良品回收装置,于所述第二产品固定座的两侧对应设置有检测光纤。

上述的端子成型加工系统,其中于所述折弯装置的进料端设有入料装置,于所述检测装置的一侧设有出料装置,所述入料装置包括放料卷轮、第二料带定位座和第三定位装置,所述放料卷轮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于所述放料卷轮的一侧设有收纸卷轮,所述第二料带定位座对应设置于所述折弯装置的进料端,所述第三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料带定位座上,所述第三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的第三移位装置和对应所述第二料带定位座设置于所述第三移位装置上的第二定位固定件,所述第二定位固定件上设有若干用于定位端子料带的第二定位针。

一种端子成型加工系统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放料卷轮放料,端子料带移至第二料带定位座中,第三定位装置驱动所述端子料带前进一个预设距离至折弯装置处;

步骤2,所述折弯装置对所述端子料带进行折弯;

步骤3,已折弯的所述端子料带移至第一料带定位座中,第二定位装置驱动所述端子料带前进一个所述预设距离至切料装置处,吸取移料装置吸取置于所述切料装置处的所述端子料带,所述切料装置将所述端子料带裁切成单个端子,所述吸取移料装置将所述端子移至产品中转座处;

步骤4,所述第一拾取装置将注塑件插置于所述端子上,并将所述端子移至置于所述进料工位处的载料装置;

步骤5,所述载料装置将待裁切尾料的所述端子移至冲断装置处,第一定位装置固定所述端子,所述冲断装置对所述端子进行尾料裁切,所述载料装置将已裁切尾料的所述端子移至出料工位;

步骤6,第二拾取装置将置于所述出料工位处的所述端子移至检测装置处,所述检测装置对所述端子进行检测,并判断所述端子为良品端子或不良品端子;

步骤7,第三拾取装置将不良品端子移至不良品回收装置处,并将良品端子移至出料装置处出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设计合理巧妙,结构设计紧凑,该系统集料带裁切、尾料裁切的功能为一体,加工连续性强,裁切效率和精度高,设备占用空间小,工作效率高,人工成本低,在批量加工生产中保持良好的裁切效果和产品的一致性,适用于大规模加工生产;其中尾料裁切装置通过在第一产品固定座上设置裁切推杆,可快速、便捷地对端子的尾料进行裁切,保证裁切后产品的一致性,且设有第一定位装置固定端子,避免在尾料裁切过程中因晃动而影响裁切效果;此外,料带裁切装置采用吸头吸取固定端子料带,通过吸头和下切刀的配合,避免在裁切过程中端子料带因晃动或碰撞而影响裁切效果,定位精确快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尾料裁切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冲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一定位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一产品固定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料带裁切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吸取移料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检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而非对本发明进行限制。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8,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子成型加工系统,其包括下机架,以及沿物料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的折弯装置1、料带裁切装置2和尾料裁切装置3,对应所述料带裁切装置2和所述尾料裁切装置3设有第一拾取装置4;所述尾料裁切装置3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的进料工位、冲断装置31和出料工位,以及对应所述冲断装置31活动设置于所述进料工位和所述出料工位之间的载料装置32。

参见图5,较佳地,所述载料装置32包括若干第一产品固定座321,所述第一产品固定座321纵向贯穿设置有产品放置槽322,所述产品放置槽322中设有产品承接件323,于所述第一产品固定座321上对应所述冲断装置31活动设置有若干裁切推杆324,所述裁切推杆324的裁切面与所述产品承接件323的裁切面相齐平,所述第一产品固定座321与所述裁切推杆324通过复位件连接;优选地,于所述第一产品固定座321的两侧分别对应所述产品放置槽322横向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裁切推杆324活动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裁切推杆324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一产品固定座32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具体地,所述第一产品固定座321共设有八个,将附有尾料的端子纵向放置于所述产品放置槽322中,所述端子的主体置于所述产品承接件323上,所述端子的尾料落入所述裁切推杆324的前方,所述冲断装置31工作,驱动所述裁切推杆324对所述端子的尾料进行裁切,待裁切完成后,所述复位弹簧驱动所述裁切推杆324离开所述端子;将所述端子置于所述产品放置槽322内,保证所述端子的尾料伸出量相同,保证裁切后产品的一致性,且避免在裁切过程中因晃动而影响裁切效果。

参见图4,较佳地,所述尾料裁切装置3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冲断装置31处的第一定位装置33,所述第一定位装置33包括支架、第一气缸331、固定夹安装座和若干固定夹332,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第一气缸331纵向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气缸331的活塞杆与所述固定夹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夹332对应所述产品放置槽322设置于所述固定夹安装座上;具体地,当装有待裁切的所述端子的所述载料装置32移至所述第一定位装置33的下方时,所述第一气缸331的活塞杆伸出,驱动所述固定夹332下降至所述端子处,所述固定夹332对所述端子进行固定,保证所述端子在裁切过程中不会晃动,提高裁切效果。

参见图2,较佳地,所述尾料裁切装置3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34,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包括电机341和丝杆342,所述电机341横向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丝杆342与所述电机341的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丝杆342上设有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载料装置32固定连接;所述冲断装置31包括若干横向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二气缸311,于所述第二气缸311的活塞杆上对应所述裁切推杆324设有推块312;具体地,所述第二气缸311共设有八个,当所述第二气缸311的活塞杆伸出时,驱动所述推块312推动所述裁切推杆324以切断所述端子的尾料,所述电机341工作,驱动所述载料装置32移动,实现产品快速精确地到达所述冲断装置31处进行裁切操作。

参见图6,较佳地,所述料带裁切装置2包括第一料带定位座21、切料装置22、吸取移料装置23和产品中转座,所述第一料带定位座21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切料装置22设置于所述第一料带定位座21的出料端,所述吸取移料装置23对应所述切料装置22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产品中转座设置于所述第一料带定位座21的一侧;所述切料装置22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料带定位座21上的上切刀和对应所述上切刀活动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的下切刀,所述下切刀的裁切面上设有若干限位凹槽;所述吸取移料装置23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的第一移位装置231和对应所述下切刀设置于所述第一移位装置231上的吸头232,所述吸头232上设有若干与所述限位凹槽相配合的限位凸起,所述第一移位装置231包括第二安装座、第六气缸、第三安装座、第七气缸、第四安装座和第八气缸,所述第二安装座纵向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第三安装座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六气缸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且所述第六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三安装座固定连接,第四安装座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座上,所述第七气缸纵向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座上,且所述第七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四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气缸纵向设置于所述第四安装座上,且所述吸头232对应所述下切刀与所述第八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具体地,于所述下机架上纵向设有第三气缸,所述下切刀对应所述上切刀与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吸头232连接有负压装置,通过所述吸头232和所述下切刀的配合,避免在裁切过程中端子料带因晃动或碰撞而影响裁切效果。

进一步地,于所述第一料带定位座21上设有第二定位装置24,所述第二定位装置24包括第二移位装置和第一定位固定件,所述第二移位装置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第一定位固定件对应所述第一料带定位座21设置于所述第二移位装置上,所述第一定位固定件上设有若干用于定位端子料带的第一定位针;具体地,所述第二移位装置包括第四气缸、第一安装座和第五气缸,所述第四气缸横向设置于所述载料装置32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气缸纵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定位固定件与所述第五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当所述第五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驱动所述第一定位针卡置于端子料带的定位孔,若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杆伸出,驱动所述第一定位固定件带动所述端子料带前进一个预设距离,其中,所述预设距离为由所述端子料带裁切获得的单个端子的长度,实现快速、精确地对所述端子料带进行定位,确保所述端子料带裁切的长度相同,使裁切后的端子的精度高和一致性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料带定位座21包括左载料座和右载料座,所述左载料座和所述右载料座结构相同,所述左载料座包括上盖板和下底座,所述下底座水平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上盖板设置于所述下底座上,所述上盖板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下底座的宽度,所述下底座的上端面设有放置凹槽,所述放置凹槽和所述上盖板之间形成的空腔为端子料带固定座。

参见图8,较佳地,于所述下机架上对应所述出料工位设置有检测装置5,于所述出料工位和所述检测装置5之间设有第二拾取装置51,所述检测装置5包括若干并列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的第二产品固定座52和设置于所述第二产品固定座52一侧的不良品回收装置53,于所述第二产品固定座52的两侧对应设置有检测光纤54;具体地,所述检测光纤54对已裁切尾料的端子进行尺寸检测,若检测所述端子为不良品端子,则所述第二拾取装置51将不良品端子移至不良品回收装置53处。

较佳地,于所述折弯装置1的进料端设有入料装置6,于所述检测装置5的一侧设有出料装置7,所述入料装置6包括放料卷轮、第二料带定位座和第三定位装置,所述放料卷轮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于所述放料卷轮的一侧设有收纸卷轮,所述第二料带定位座对应设置于所述折弯装置1的进料端,所述第三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料带定位座上,所述第三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的第三移位装置和对应所述第二料带定位座设置于所述第三移位装置上的第二定位固定件,所述第二定位固定件上设有若干用于定位端子料带的第二定位针;所述出料装置7包括第三拾取装置和料盘周转装置,所述第三拾取装置设置于所述检测装置5一侧,所述料盘周转装置对应所述第三拾取装置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于所述料盘周转装置上设有若干出料盘;具体地,所述第三定位装置与所述第二定位装置24的结构相同,实现快速、精确地对所述折弯装置1进行入料。

参见图1至图8,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端子成型加工系统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放料卷轮放料,端子料带移至第二料带定位座中,第三定位装置驱动所述端子料带前进一个预设距离至折弯装置1处;其中,所述预设距离为由所述端子料带裁切获得的单个端子的长度;

步骤2,所述折弯装置1对所述端子料带进行折弯;

步骤3,已折弯的所述端子料带移至第一料带定位座21中,第二定位装置24驱动所述端子料带前进一个所述预设距离至切料装置22处,吸取移料装置23吸取置于所述切料装置22处的所述端子料带,所述切料装置22将所述端子料带裁切成单个端子,所述吸取移料装置23将所述端子移至产品中转座处;

步骤4,所述第一拾取装置4将注塑件插置于所述端子上,并将所述端子移至置于所述进料工位处的载料装置32;

步骤5,所述载料装置32将待裁切尾料的所述端子移至冲断装置31处,第一定位装置33固定所述端子,所述冲断装置31对所述端子进行尾料裁切,所述载料装置32将已裁切尾料的所述端子移至出料工位;

步骤6,第二拾取装置51将置于所述出料工位处的所述端子移至检测装置5处,所述检测装置5对所述端子进行检测,并判断所述端子为良品端子或不良品端子;

步骤7,第三拾取装置将不良品端子移至不良品回收装置53处,并将良品端子移至出料装置7处出料。

较佳地,在步骤3中,所述切料装置22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料带定位座21上的上切刀、对应所述上切刀设置的下切刀和驱动所述下切刀上下移动的第三气缸,所述吸取移料装置23包括第一移位装置231和对应所述下切刀设置于所述第一移位装置231上的吸头232,所述吸头232吸取置于所述下切刀处的所述端子料带,当所述上切刀和所述下切刀对所述端子料带进行裁切时,通过所述吸头232和所述下切刀的配合,避免在裁切过程中端子料带因晃动或碰撞而影响裁切效果;当裁切完成后,所述第一移位装置231驱动所述吸头232吸取所述端子移至所述产品中转座处。

较佳地,在步骤5中,所述载料装置32包括第一产品固定座321,所述第一产品固定座321纵向贯穿设置有产品放置槽322,所述产品放置槽322中设有产品承接件323,于所述第一产品固定座321上对应所述冲断装置31活动设置有若干裁切推杆324,所述裁切推杆324的裁切面与所述产品承接件323的裁切面相齐平;所述第一定位装置33包括支架、第一气缸331、固定夹安装座和若干固定夹332,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第一气缸331纵向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气缸331的活塞杆与所述固定夹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夹332对应所述产品放置槽322设置于所述固定夹安装座上;所述冲断装置31包括若干横向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二气缸311,于所述第二气缸311的活塞杆上对应所述裁切推杆324设有推块312;所述第一拾取装置4将所述端子置于所述产品放置槽322后,所述载料装置32将待裁切尾料的所述端子移至冲断装置31处,所述第一气缸331的活塞杆伸出,驱动所述固定夹332固定所述端子,所述第二气缸311的活塞杆伸出,驱动所述裁切推杆324冲断所述端子的尾料。

本发明设计合理巧妙,结构设计紧凑,该系统集料带裁切、尾料裁切的功能为一体,加工连续性强,裁切效率和精度高,设备占用空间小,工作效率高,人工成本低,在批量加工生产中保持良好的裁切效果和产品的一致性,适用于大规模加工生产;其中尾料裁切装置3通过在第一产品固定座321上设置裁切推杆324,可快速、便捷地对端子的尾料进行裁切,保证裁切后产品的一致性,且设有第一定位装置33固定端子,避免在尾料裁切过程中因晃动而影响裁切效果;此外,料带裁切装置2采用吸头232吸取固定端子料带,通过吸头232和下切刀的配合,避免在裁切过程中端子料带因晃动或碰撞而影响裁切效果,定位精确快速。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