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带寄生谐振环宽带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7348发布日期:2019-11-15 21:4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新型带寄生谐振环宽带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尤其是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天线。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测绘领域中,高精度测量gnss天线的设计方案一般采用叠层微带天线、振子天线两种,虽然在技术领域上均能够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但面对目前比较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产品性能保证的前提下,对于产品的成本控制是最关键的一项竞争优势,因此针对现有gnss天线的结构特点可设计一款性能满足使用需求,成本较低的新型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gnss天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带寄生谐振环宽带天线,所述天线包括pcb板、渐变辐射体以及寄生件,所述pcb板上设有与所述渐变辐射体对应的馈电网络,所述渐变辐射体具有四个向下翻折的接触部,各所述接触部与一个相应的馈电网络连接,所述寄生件环设于所述渐变辐射体外围,所述寄生件由若干短路柱支撑连接于所述pcb板上。

如前所述的新型带寄生谐振环宽带天线,所述寄生件呈圆环状。

如前所述的新型带寄生谐振环宽带天线,各所述短路柱均采用螺丝与所述pcb板、所述寄生件固定连接。

如前所述的新型带寄生谐振环宽带天线,所述渐变辐射体为洋白铜材质的板状结构,其厚度为0.2mm。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带来的一个有益效果:改进后的天线通过优化的结构布局简化了安装,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示意图;

图中标识说明如下:

1、渐变辐射体;2、寄生件;3、短路柱;4、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参阅图1-2,所示为新型带寄生谐振环宽带的gnss天线,所述天线包括pcb板4、渐变辐射体1以及寄生件2,所述pcb板4上设有与所述渐变辐射体1对应的馈电网络,所述渐变辐射体1具有四个向下翻折的接触部,各所述接触部与一个相应的馈电网络连接(即馈电网络为四个),所述寄生件2环设于所述渐变辐射体1外围,所述寄生件2由若干短路柱3支撑连接于所述pcb板4上。

天线的工作流程为:渐变辐射体1与寄生件2主要是接受卫星信号,短路柱3主要起到传输信号的作用,将卫星信号传输到具有馈电网络的pcb板4,由各馈电网络将所接受的卫星信号放大,再通过天线前置和后置滤波器将卫星频段以外的信号过滤掉,留下卫星信号有用的频段部分,满足卫星接收机的要求。

本案改进的gnss天线中其寄生件2为中空以确保可以环设在渐变辐射体1外围,其与pcb板4通过短路柱3支撑连接,由此形成了足够的空间以安装渐变辐射体1,结构之间变得更为紧凑,避免过于分散增加占用空间。渐变辐射体1通过部分区域翻折的方式形成接触部以便后续的加工,该方式使得工艺更为简化,有效降低成本,而翻折后的接触部可通过焊接工艺实现与相遇馈电网络的连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寄生件2形成可采用圆环状,将板状的渐变辐射体1设置在其圆形的内圈中,渐变辐射体1的材质可以为洋白铜,厚度优选为0.2mm,在满足信号传输处理的同时还便于进行翻折操作。短路柱3两端与渐变辐射体1、pcb板4分别可以通过螺丝进行固定,操作简单,安装可靠。

综上,改进后的gnss天线具备安装简单、一体化集成度高的特点,在材质上均针对性的进行材质选型设计,整机成本低、重量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