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盒及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83025发布日期:2019-09-29 17:0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底盒及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底盒及电池盒。



背景技术:

电池盒,主要是用于给终端电子设备,例如LED灯串,提供电源。传统的电池盒包括用于容纳电池的底盒、与底盒可拆卸连接的盖体、控制电池是否与终端电子设备电连接的控制电路板、以及设置于底盒内并盖合固定控制电路板的保护盖。受限于底盒的内部空间结构,传统的电池盒不能适应于自动化设备装配,通常采用手工装配,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底盒及电池盒,它能够适应于自动化设备装配,工作效率较高。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底盒,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有第一插装限位部、第二插装限位部、第三插装限位部、第四插装限位部、第五插装限位部及第六插装限位部;所述第一插装限位部用于插入并限位第一极片组,所述第二插装限位部用于插入并限位第二极片组,所述第一插装限位部与所述第二插装限位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插装限位部与所述第二插装限位部之间的间隔用于装入电池;所述第三插装限位部用于插入并限位第一出口端接线件,所述第四插装限位部用于插入限位第二出口端接线件;所述第五插装限位部用于插入并限位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第六插装限位部用于插入并限位第二电连接件。

上述的底盒,在进行装配操作时,可以利用自动化装配设备,直接将第一极片组插入并限位于第一插装限位部,第二极片组插入并限位于第二插装限位部,电池装设于第一插装限位部与第二插装限位部之间,第一出口端接线件插入并限位于第三插装限位部,第二出口端接线件插入并限位于第四插装限位部,第一电连接件插入并限位于第五插装限位部,第二电连接件插入并限位于第六插装限位部,即可以无需人工手动进行焊接及螺钉固定等方式进行装配操作,而是采用插装限位的方式进行装配,能适应于自动化装配设备装配,工作效率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还设有第七插装限位部,所述第七插装限位部用于插入并限位压线按钮,所述第三插装限位部与所述第四插装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七插装限位部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底盒还包括与所述底板相连的侧板,所述侧板绕所述底板周向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一端板、第二侧板及第二端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第二端板均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第二端板依次相连并围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端板上设有两个过线孔,两个所述过线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出口端接线件的压线部位、所述第二出口端接线件的压线部位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端板上还上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高位卡口与第一低位卡口,所述第一高位卡口、所述第一低位卡口均用于与所述压线按钮的卡扣相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装限位部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两个第一定位块,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块之间的间隔用于插入并限位第一极片组;所述第二插装限位部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两个第二定位块,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块之间的间隔用于插入并限位第二极片组;所述第三插装限位部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两个第三定位块,两个所述第三定位块之间的间隔用于插入并限位第一出口端接线件;所述第四插装限位部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两个第四定位块,两个所述第四定位块之间的间隔用于插入限位第二出口端接线件;所述第五插装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一个以上第五定位块,所述第五定位块设有用于插入并限位第一电连接件的第一插口;所述第六插装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一个以上第六定位块,所述第六定位块设有用于插入并限位第二电连接件的第二插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七插装限位部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两个第七定位块,两个所述第七定位块之间的间隔用于插入并限位所述压线按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七插装限位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压线按钮接触配合,所述第一定位板设有用于与所述压线按钮的凸台相应的导向孔,所述第一定位板还上下依次设有第二高位卡口与第二低位卡口,所述第二高位卡口、所述第二低位卡口均用于与所述压线按钮的卡扣相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插装限位部与所述第二插装限位部之间的所述一个以上隔板,一个以上所述隔板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还设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用于与保护盖的卡接孔卡接配合;所述底板上还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与保护盖的凸部上的卡接口限位配合;所述底板上还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用于与保护盖的定位孔相适配。

一种电池盒,包括所述的底盒,还包括第一极片组、第二极片组、电池、第一出口端接线件、第二出口端接线件、第一电连接件及第二电连接件;

所述第一极片组插装于所述第一插装限位部,所述第二极片组插装于第二插装限位部,所述电池装设于所述第一插装限位部与所述第二插装限位部之间的间隔;

所述第一出口端接线件插装于所述第三插装限位部,所述第二出口端接线件插装于所述第四插装限位部,所述第一电连接件插装于所述第五插装限位部,所述第二电连接件插装于所述第六插装限位部。

上述的电池盒,由于包括所述的底盒,其技术效果由底盒带来,与底盒的有益效果相同,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盒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盒去掉盖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盒去掉盖体及保护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底盒的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底盒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导线、第一出口端接线件、第二出口端接线件、第一电连接件及第二电连接件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导线、第一出口端接线件、第二出口端接线件、第一电连接件及第二电连接件分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压线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底盒,11、底板,111、第一定位块,1111、第一缺口,112、第二定位块,1121、第二缺口,113、第三定位块,114、第四定位块,115、第五定位块,1151、第一插口,116、第六定位块,1161、第二插口,117、第七定位块,118、第一定位板,1181、导向孔,1191、隔板,1192、第一按压口,121、第一侧板,122、第一端板,1221、过线孔,1222、第一高位卡口,1223、第一低位卡口,1224、开口,123、第二侧板,124、第二端板,125、卡接件,126、限位板,127、定位柱,20、第一极片组,30、第二极片组,40、电池,50、第一出口端接线件,60、第二出口端接线件,70、第一电连接件,80、第二电连接件,91、压线按钮,911、卡扣,912、凸台,92、导线,93、保护盖,931、卡接孔,932、凸部,9321、卡接口,933、定位孔,94、盖体,941、第二按压口,95、开关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底盒10,包括底板11。所述底板11设有第一插装限位部、第二插装限位部、第三插装限位部、第四插装限位部、第五插装限位部及第六插装限位部。所述第一插装限位部用于插入并限位第一极片组20,所述第二插装限位部用于插入并限位第二极片组30。所述第一插装限位部与所述第二插装限位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插装限位部与所述第二插装限位部之间的间隔用于装入电池40。所述第三插装限位部用于插入并限位第一出口端接线件50,所述第四插装限位部用于插入限位第二出口端接线件60。所述第五插装限位部用于插入并限位第一电连接件70,所述第六插装限位部用于插入并限位第二电连接件80。

上述的底盒10,在进行装配操作时,可以利用自动化装配设备,直接将第一极片组20插入并限位于第一插装限位部,第二极片组30插入并限位于第二插装限位部,电池40装设于第一插装限位部与第二插装限位部之间,第一出口端接线件50插入并限位于第三插装限位部,第二出口端接线件60插入并限位于第四插装限位部,第一电连接件70插入并限位于第五插装限位部,第二电连接件80插入并限位于第六插装限位部,即可以无需人工手动进行焊接及螺钉固定等方式进行装配操作,而是采用插装限位的方式进行装配,能适应于自动化装配设备装配,工作效率较高。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及图6,所述底板11还设有第七插装限位部。所述第七插装限位部用于插入并限位压线按钮91。所述第三插装限位部与所述第四插装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七插装限位部的两侧。如此,压线按钮91也能通过自动化装配设备进行装配,工作效率较高。此外,压线按钮91插装到第七插装限位部后,能便于将并列设置的两个导线92中的其中一个导线92与第一电连接件70进行接触电连接,同时能便于将并列设置的两个导线92中的另一个导线92与第二电连接件80进行接触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及图6,所述的底盒10还包括与所述底板11相连的侧板。所述侧板绕所述底板11周向设置。如此,第一插装限位部、第二插装限位部、第三插装限位部、第四插装限位部、第五插装限位部、第六插装限位部及第七插装限位部均被侧板包围,侧板能避免电池盒内的部件外露,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至图9,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121、第一端板122、第二侧板123及第二端板124。所述第一侧板121、所述第一端板122、所述第二侧板123及所述第二端板124均与所述底板11相连,所述第一侧板121、所述第一端板122、所述第二侧板123及所述第二端板124依次相连并围设于所述底板11上。所述第一端板122上设有两个过线孔1221,两个所述过线孔1221分别与所述第一出口端接线件50的压线部位、所述第二出口端接线件60的压线部位一一对应设置。如此,两个导线92分别穿过两个过线孔1221伸入到底盒10内。

此外,所述第一端板122上还上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高位卡口1222与第一低位卡口1223。所述第一高位卡口1222、所述第一低位卡口1223均用于与所述压线按钮91的卡扣911相配合。当压线按钮91位于第一低位卡口1223时,压线按钮91的卡扣911将两个导线92分别与第一出口端接线件50的压线部位、第二出口端接线件60的压线部位对应抵触压接在一起;当压线按钮91位于第一高位卡口1222时,压线按钮91的卡扣911与第一出口端接线件50的压线部位、第二出口端接线件60的压线部位相分离,这样便可以将两个导线92抽离出底盒10或者装入底盒10。

进一步地,请再参阅图4,所述第一插装限位部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11上的两个第一定位块111。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块111之间的间隔用于插入并限位第一极片组20。所述第二插装限位部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11上的两个第二定位块112。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块112之间的间隔用于插入并限位第二极片组30。所述第三插装限位部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11上的两个第三定位块113。两个所述第三定位块113之间的间隔用于插入并限位第一出口端接线件50。所述第四插装限位部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11上的两个第四定位块114。两个所述第四定位块114之间的间隔用于插入限位第二出口端接线件60。所述第五插装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11上的一个以上第五定位块115。所述第五定位块115设有用于插入并限位第一电连接件70的第一插口1151。所述第六插装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11上的一个以上第六定位块116,所述第六定位块116设有用于插入并限位第二电连接件80的第二插口1161。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3、图4、图5、图7及图8,为了利于第一极片组20与电池40进行电连接,第一定位块111上开设有用于避让第一极片组20的弹性连接片的第一缺口1111。同样地,为了利于第二极片组30与电池40进行电连接,第二定位块112上开设有用于避让第二极片组30的弹性连接片的第二缺口1121。另外,为了能便于将第一电连接件70更快速地插入到第一插口1151内,第一插口1151的口部设计有导向斜面。为了防止第一电连接件70轻易地脱离出第一插口1151,第一插口1151内设有防止第一电连接件70脱离的倒扣。进一步地,当通过开模一体生产出底盒10时,为了能在第一定位块111上开模形成倒扣,底板11上设置有与倒扣对应的通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第七插装限位部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11上的两个第七定位块117,两个所述第七定位块117之间的间隔用于插入并限位所述压线按钮91。如此,两个第七定位块117均对压线按钮91起到较好的限位作用及压线按钮91移动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稳定性较高,能适用于自动化装配。具体而言,为了对压线按钮91起到更好的限位作用及导向作用,第七定位块117呈L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七插装限位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11上的第一定位板118。所述第一定位板118与所述压线按钮91接触配合,所述第一定位板118设有用于与所述压线按钮91的凸台912相应的导向孔1181。如此,第一定位板118也会对压线按钮91起到较好的限位作用及压线按钮91移动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稳定性较高,能适用于自动化装配。

此外,请参阅图5、图6及图9,所述第一定位板118还上下依次设有第二高位卡口与第二低位卡口,所述第二高位卡口、所述第二低位卡口均用于与所述压线按钮91的卡扣911相配合。当压线按钮91位于第二低位卡口时,压线按钮91的卡扣911将两个导线92分别与第一出口端接线件50的压线部位、第二出口端接线件60的压线部位对应抵触压接在一起;当压线按钮91位于第二高位卡口时,压线按钮91的卡扣911与第一出口端接线件50的压线部位、第二出口端接线件60的压线部位相分离,这样便可以将两个导线92抽离出底盒10或者装入底盒10。具体而言,所述第二高位卡口、所述第二低位卡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高位卡口1222、所述第一低位卡口1223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及图6,所述底板11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插装限位部与所述第二插装限位部之间的所述一个以上隔板1191,一个以上所述隔板1191间隔设置。如此,隔板1191能将所述第一插装限位部与所述第二插装限位部之间的空间分为两个以上电池安装区,从而便能实现将两个以上电池40进行相互隔离安装。具体而言,当电池盒配套的电池40为3个时,则选用3个隔板1191及第一侧板121与底板11来配合形成3个电池安装区,能实现将3个电池40进行相互隔离安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1上还设有卡接件125,所述卡接件125用于与保护盖93的卡接孔931卡接配合。如此,可以通过自动化装配设备将保护盖93卡接装设于底盒10上,自动化程度较高,工作效率较高。

此外,所述底板11上还设有限位板126,所述限位板126用于与保护盖93的凸部932上的卡接口9321限位配合。保护盖93装设到底盒10上后,底板11上的限位板126限位于保护盖93的凸部932的卡接口9321中,能避免保护盖93移动,保护盖93的稳定性更好。此外,卡接件125与限位板126还能起到隔离导线,防止短路的作用。

另外,所述底板11上还设有定位柱127,所述定位柱127用于与保护盖93的定位孔933相适配。保护盖93装设到底盒10上后,底板11上的定位柱127限位于保护盖93的定位孔933中,能避免保护盖93移动,保护盖93的稳定性更好。进一步地,当通过开模一体生产出底盒10时,为了能在第一定位块111上开模形成卡接件125,底板11上设置有与卡接件125对应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127的端面向内延伸有安装孔,盖体94通过安装件装入到安装孔与底盒的定位柱相连,从而实现盖体94紧固地装设于底盒上。具体而言,安装孔为螺纹孔,安装件为与螺纹孔配合的螺丝、螺钉等等。

此外,请参阅图1及图5,为了使得盖体94与底盒10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底盒10的第二端板124上设有卡位孔,盖体94设有与卡位孔配合的卡扣,盖体94与底盒10卡接装配在一起。

另外,请参阅图1及图5,底盒10的第一端板122上设有避让开关按钮的开口1224,开关按钮95通过开口1224伸出到底盒10外,这样方便工作人员按压开关按钮95。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电池盒,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底盒10,还包括第一极片组20、第二极片组30、电池40、第一出口端接线件50、第二出口端接线件60、第一电连接件70及第二电连接件80。

所述第一极片组20插装于所述第一插装限位部,所述第二极片组30插装于第二插装限位部,所述电池40装设于所述第一插装限位部与所述第二插装限位部之间的间隔。

所述第一出口端接线件50插装于所述第三插装限位部,所述第二出口端接线件60插装于所述第四插装限位部,所述第一电连接件70插装于所述第五插装限位部,所述第二电连接件80插装于所述第六插装限位部。

上述的电池盒,由于包括所述的底盒10,其技术效果由底盒10带来,与底盒10的有益效果相同,不进行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件70具体为线路板,线路板设有用于与第一出口端接线件50对应电性接触配合的第一金手指,以及用于与第一极片组20对应电性接触配合的第二金手指。如此,能便于实现第一出口端接线件50、第一极片组20分别与线路板之间进行电性连接。同样地,第二电连接件80具体为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设有用于与第二出口端接线件60对应电性接触配合的第三金手指,以及用于与第二极片组30对应电性接触配合的第四金手指。控制电路板上可以设置电源开关,通过开启或关闭电源开关,便可以控制电池盒是否与终端电子设备电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及图5,为了能够驱动压线按钮91朝向底盒10移动将两个导线92压在第一出口端接线件50、第二出口端接线件60上,或者驱动压线按钮91朝向盖体94移动与第一出口端接线件50、第二出口端接线件60相分离,底板11上设置有与所述压线按钮91对应的第一按压口1192,盖体94上设置有与压线按钮91对应的第二按压口941。手指穿过第二按压口941能驱动压线按钮91朝向底盒10移动进行下压操作,手指穿过第一按压口1192能驱动压线按钮91朝向盖体94移动进行分离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池盒中装设的电池40为1个时,上述的第一极片组20与第二极片组30包含的极片均为一个即可以实现将电池40与终端电子设备电性连接;当电池盒中装设的电池40为两个以上时,第一极片组20与第二极片组30包含的极片均为两个以上。请参阅图7,具体而言,当电池盒中的电池40为三个时(图7中三个电池40,从左至右,分别记为第一电池、第二电池与第三电池),第一极片组20包括与第一电连接件70电性连接的第一极片,及用于将第二电池与第三电池进行串联连接的第二极片;第二极片组30包括与第二电连接件80电性连接的第三极片,及用于将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进行串联连接的第四极片;第二极片与第四极片一起能将三个电池40进行串联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