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片末端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6929发布日期:2020-02-28 08:08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极片末端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自动化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片末端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的制备的过程中,在电芯卷绕的收尾阶段,需要将极片切断,切断后极片的收尾端自由垂落,容易产生翘边,容易影响到对另一个电芯的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末端处理装置,以解决极片的末端容易翘起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极片末端处理装置。所述极片末端处理装置包括:支撑板,用于承载极片的末端;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驱动机构活动连接的摆臂;转轴,与所述摆臂活动连接,可随所述摆臂的摆动而转动;以及压杆,位于所述极片上方,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使得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调节杆活动从而带动所述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压杆转动,以调整所述压杆末端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得所述压杆的末端抚平所述极片的末端以避免所述极片的末端相对支撑板翘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吸附孔,便于吸附极片承载在所述支撑板上的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包括固定端和驱动端,所述驱动端用于产生动力;气缸接头,与所述气缸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摆臂的一端与转轴连接,所述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缸接头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摆轴,所述摆轴分别与所述气缸接头以及所述摆臂连接,所述气缸接头带动所述摆轴摆动,从带动所述摆臂摆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的位置上开设连接孔,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连接孔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连接孔中,所述转轴可相对所述支架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极片末端处理装置还包括:

滚套,所述滚套串设在所述压杆的外表面,且所述滚套可相对所述压杆滚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滚套包括多个,分别串设在所述压杆的外表面,可相对所述压杆滚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压杆的端部与所述固定件连接;调节板,一端与所述固定件可调节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转轴转动带动所述调节板远离或者靠近所述支撑板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固定件上的压杆远离或者靠近所述支撑板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连接块以及与所述连接块一体的连接板,所述压杆的端部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84与所述调节板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和所述调节板上设置调节孔,其中所述连接板或者所述调节板至少一者上的调节孔包括多个,所述连接板通过紧固件同时穿设所述连接板和所述调节板上的调节孔进行固定连接,以通过紧固件穿设不同的调节孔以调节所述压杆与所述支撑件之间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用于承载极片的末端的支撑板,且在支撑板上方设置压杆,压杆的端部通过转轴与驱动组件连接。采用以上结构,驱动组件驱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压杆末端位于支撑板上方的部分靠近或者远离支撑板移动,以调整压杆与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使得压杆位于支撑板上方的部分抚平极片的末端从而调整极片的末端的平整度,避免极片的末端翘起,进而不会影响另一个电芯的检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片末端处理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极片末端处理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另一实施例中压杆上设置了防护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电池的制备的过程中,在电芯卷绕的收尾阶段,需要将极片切断,切断后极片的收尾端自由垂落,容易产生翘边。产生翘边之后,导致极片的端部容易相对支撑板翘起,进而影响机器对另一个电芯进行检测。本申请提供的极片末端处理装置能够将极片的末端抚平得更为平整,以下介绍该极片末端处理装置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请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是本申请在一实施例中极片末端处理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极片末端处理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该极片末端处理装置100包括支撑板10,位于支撑板10上方的压杆20、与压杆20连接的转轴30,驱动转轴30转动的驱动组件40。该极片末端处理装置的右侧设置有相机,例如ccd相机,用于对另一电芯卷绕进行拍照。

具体的,一实施例中,支撑板10为平面板,用于承载剪切过的极片60的末端。具体的,卷针70卷绕完成后,极片60被剪断,极片60的末端自然垂落在支撑板10上。可选地,一实施例中,支撑板10上设置吸附孔12,具体的,支撑板的中间形成空腔,吸附孔12为贯穿支撑板10的上表面并与空腔相互连通。空腔与一抽气设备连接,吸附孔12和空腔的设置能够使得支撑板10通过吸附孔12吸附极片60的末端,使得极片60的末端能够较为平直的位于支撑板10上。

如果极片60的末端较为平整的位于支撑板10上,则相机能够顺利完成拍摄。对于极片60的末端翘起的情况,可以理解的,不同实施例中,极片60的末端的切面靠近支撑板10,使得极片60的末端相对支撑板10拱起;或者极片60的末端的切面远离支撑板10,均使得极片60的末端拱起的部分对相机的拍摄造成遮挡。

压杆20位于极片60的末端上方,也就是位于支撑板10的上方,用于抚平极片60的末端位于支撑板10上的部分,用于调整极片60末端的平整度。具体的,压杆20在驱动组件40的作用下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支撑板10转动。

压杆20通过转轴30与驱动组件40连接,压杆20的端部与转轴30连接。一实施例中,该极片末端处理装置100包括固定件80和与固定件80连接调节板90,压杆20通过固定件80和调节板90与转轴30连接。具体的,固定件80与压杆20的端部连接,固定件80包括固定块82以及与固定块82连接一体的连接板84,压杆20的端部与固定块82固定连接,连接板84与调节板90可拆卸连接。调节板90一端与固定件80可调节连接,另一端与转轴30固定连接,其中在驱动组件40的作用下转轴30转动,从而由转轴30带动调节板90远离或者靠近支撑板10转动,进而带动固定件80上的压杆20远离或者靠近支撑板10转动。

可以理解的,当支撑板10需要承接极片60的末端的时候,压杆20在驱动组件40和转轴30的作用下相对转轴30远离支撑板10转动,使得压杆20与支撑板10之间打开一个较大的开口,使得被剪断而形成的极片60末端能够通过该开口落到支撑板10上。当极片60的末端落到支撑板10上之后,压杆20在驱动组件40以及转轴30的作用下靠近支撑板10转动,进而使得压杆20能够抚平极片60的末端,避免极片60的末端出现翘起,影响检测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当压杆20处于抚平极片60的末端状态时,压杆20靠近支撑板10一侧的外表面与支撑板10之间的间隙在1-20mm范围内,进而保证较好的压平效果。

随着极片末端处理装置100的使用,各个连接部件可能出现松动或者变化,导致压杆20靠近支撑板10一侧的外表面与支撑板10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导致压杆20对极片60末端的抚平效果不符合要求。或者不同种类的电芯所用的极片60的厚度不同,进而需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整压杆20靠近支撑板10一侧的外表面与支撑板10之间的间隔距离。

进一步,连接板84和调节板90上设置调节孔842,其中连接板84或者调节板90至少一者上的调节孔842包括多个。例如可以是连接板84设置多个调节孔842,调节板90设置一个调节孔842;或者连接板84设置一个调节孔842,调节板90设置多个调节孔842;或者连接板84和调节板90上均设置多个调节孔842。连接板84通过紧固件同时穿设连接板84和调节板90上的调节孔842进行固定连接。可以理解地,采用以上结构,可以通过紧固件穿设不同的调节孔842以调整压杆20与支撑件10之间的间距。具体的,调节孔842为贯穿连接板84和调节板90的孔,具体可以是圆形孔,或者腰型孔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的,驱动组件40包括驱动机构,以及与驱动机构活动连接的摆臂44,摆臂44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带动转轴30转动,进而使得转轴30带动压杆20以转轴30为轴心转动,进而实现转轴30远离或者靠近支撑板10的运动过程。

具体的,驱动机构包括气缸422,以及用于连接气缸422与摆臂44的气缸接头424。进一步,气缸422包括固定端423与驱动端425,固定端423连接在一铰接座110上,铰接座110与一安装板120固定连接。气缸422的驱动端425用于产生动力,驱动转轴30转动。具体的,气缸接头424与气缸422的驱动端425连接,摆臂44通过一摆轴45与气缸接头424连接,进一步,摆臂44的一端与转轴30连接,摆臂44的另一端与气缸接头424连接。采用以上结构,气缸422的驱动端425工作带动摆轴45摆动进而带动摆臂44摆动,摆臂44摆动,进而带动转轴30转动。

转轴30一方面通过调节板90和固定件80与压杆20连接,另一方面,转轴30与摆臂44活动连接,进而通过摆臂44的摆动带动转轴30转动,进而带动压杆20靠近或者远离支撑板10转动。

具体的,该极片末端处理装置100包括支架130,转轴30转动连接在支架130上。进一步,支架130包括第一连接板132、第二连接板134,以及连接第一连接板132和第二连接板134的第三连接板。第一连接板132和第二连接板134相对的位置上开设连接孔,转轴30的两端分别活动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32的连接孔以及第二连接板134的连接孔中,转轴30在摆臂44的作用下可相对支架130转动。具体的,支架130固定在安装板120上,可以理解的,第三连接板与安装板120固定连接,或者第一连接板132和第二连接板134直接与安装板120连接,即安装板120的一部分为第三连接板,此不做具体限定。

采用以上结构,驱动机构驱动摆臂44摆动从而带动转轴30转动,从而使得转轴30通过调节板90和固定件80带动压杆20转动,以调整压杆20与支撑板10之间的距离,实现打开开口使得被剪切后的极片60的末端能够通过开口避开压杆20落到支撑板10上。然后摆臂44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反向摆动,从而使得转轴30反向转动,进而使得压杆20在调节板90和固定件80的作用下靠近支撑板10移动,进而使得压杆20可以抚平在极片60末端的上方。压杆20位于极片60上方的部分抚平极片60的末端从而调整极片60的末端的平整度。在压杆20的作用的,改善极片60的末端相对支撑板10出现翘起的情况,使得极片60的末端能够较为平整得位于支撑板10上,避免对相机拍照存在遮挡。

可选地,一实施例中,支撑板10相对固定整个极片末端处理装置100的平台倾斜设置。假设转轴30水平设置,支撑板10相对转轴30倾斜设置,使得极片在支撑板10上产生张力,使得极片60的末端在卷绕的过程中避免发生松散的现象。

可选地,一实施例中,该极片末端处理装置100还包括固定架14,支撑板10与固定架14固定连接,以使得支撑板10通过固定架14呈倾斜状态。具体的,固定架14包括固定板142以及与固定板142连接的支撑柱144,进一步,支撑柱144与固定板142垂直连接,支撑板10的端部与支撑柱144固定连接,且支撑板10与支撑柱144之间呈锐角设置,进而使得支撑板10呈倾斜状态。

可选地,一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保护极片60的表面,减小压杆20与极片60的表面产生的摩擦力,该极片末端处理装置100还包括滚套140,滚套140串设在压杆20的外表面。具体的,该实施例中,压杆20沿厚度方向的横截面为圆形,滚套140可相对压杆20滚动。采用以上结构,极片60的末端卷入卷针70时,滚套140和极片60之间为滚动摩擦,防止极片60被刮伤。

可选地,一实施例中,滚套140包括多个,分别串设在压杆20的外表面,可相对压杆20滚动。可以理解的,采用多个滚套140的结构,能够使得驱动每个滚套140滚动的力较小,滚动更自如,相比仅采用一个长度很长的滚套140的情况,省去考虑滚套140受力均衡的问题。具体的,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相邻的滚套140之间可以紧挨着,或者间隔设置,此不做具体限定。

同时参见图3,图3为另一实施例中压杆20上设置防护件15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极片末端处理装置100包括防护件150。具体的,防护件150与压杆20固定连接,压杆20抚平极片60时,防护件150与极片60接触,用于传递压杆20的作用力,对极片60的末端进行抚平。具体的,防护件150可以固定在压杆20的底部,即压杆20靠近支撑板10一侧,或者防护件150包裹在压杆20的外表面,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选的,防护件150为质地相对比较柔软的材质,进而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小与极片60之间的摩擦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