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固定结构和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4238发布日期:2020-01-07 09:2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电池固定结构和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固定结构和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电池固定结构包括电池和容置壳体,容置壳体包括底盖和面盖,底盖和面盖围合形成容置腔,将电池放置在容置腔后,底盖和面盖盖合固定成为一个整体。而后通过固定在面盖上的卡合部件与用电器件卡接。现有的卡合部件与面盖一体注塑成形,使得模具制作成本高,且注塑生产效率低。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池固定结构和用电设备,其旨在降低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固定结构,用于收纳电池电芯,并与用电器件配合使用,包括:容置壳体,所述容置壳体具有用于容置所述电池电芯的容置腔;卡合部件,用于将所述容置壳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用电器件,所述卡合部件包括与所述容置壳体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容置壳体上侧的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并向右延伸的卡接部、连接于所述卡接部的操作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卡接部并与所述用电器件卡接配合以限制所述卡接部相对于所述用电器件向右移动的卡扣,所述操作部包括连接于所述卡接部并向上延伸的竖板和连接于所述竖板并向右延伸的压板,所述卡接部在所述压板受到向下的压力时发生弹性形变,并带动所述卡扣向下移动,且能够解除所述卡扣与所述用电器件的卡接配合,而在所述压力消失时能够复位。进一步的,所述容置壳体包括底盖和面盖,所述面盖和所述底盖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底盖和所述面盖超声波焊接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面盖采用螺接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固定结构还包括将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面盖螺接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套件和螺丝,所述面盖在其上表面向下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面盖在其上表面向下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套件插入所述第一通孔且其上端与所述第一通孔过盈配合而其下端插入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套件在其下表面向上开设有与所述螺丝配合的螺孔,所述螺丝包括螺帽和连接于所述螺帽并向上延伸的螺杆,所述螺帽的上表面抵接所述面盖,所述螺杆插入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螺孔螺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在其上表面向下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的第三通孔,所述套件穿过顺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过与所述螺丝螺接。进一步的,所述垫片为橡胶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有两个。进一步的,所述面盖在其上表面向下开设有供所述连接部置入并限制所述连接部向前、后、左和下移动的放置槽。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所述卡接部和所述操作部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用电器件、电池电芯以及用于收纳所述电池电芯并与所述用电器件配合使用的电池固定结构,所述电池固定结构为如上述的电池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固定结构通过卡合部件和容置壳体的可拆卸连接设计,相比于一体设置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此外,基于该设计本领域人员可根据需要优化零件材料选择以提高结构的性能,而卡合部件的具体结构设计使整个电池固定结构安装方便而结构也更为紧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固定结构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固定结构的拆解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固定结构的剖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合部件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电池电芯40连接组件20容置壳体41套件21面盖411螺孔211第二通孔42螺丝212放置槽43垫片22底盖431第三通孔30卡合部件31连接部311第一通孔32卡接部33操作部331竖板332压板34卡扣341引导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照图1中所建立的xyz直角坐标系定义:位于x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右方,位于x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左方;位于y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前方,位于后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右方;位于z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上方,位于z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下方。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和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固定结构,用于收纳电池电芯10,并与用电器件(未图示)配合使用。电池固定结构包括用于固定电池电芯10的容置壳体20和用于将装配有电池电芯10的容置壳体20可拆卸连接于用电器件的卡合部件30。容置壳体20具有用于容置电池电芯10的容置腔。卡合部件30包括与容置壳体20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31、连接于连接部31并向右延伸的卡接部32、连接于卡接部32的操作部33,以及连接于卡接部32并与用电器件卡接配合以限制卡接部32相对于用电器件向右移动的卡扣34,操作部33包括连接于卡接部32并向上延伸的竖板331和连接于竖板331并向右延伸的压板332,卡接部32且在压板332受到向下的压力时发生弹性形变,并带动卡扣34向下移动,且能够解除卡扣34与用电器件的卡接配合,而在压力消失时能够复位。安装时,下压压板332,卡接部32弹性变形下卡扣34向下移动,待容置壳体20到达用电器件的安装位置时,松开压板332,卡接部32在弹性恢复力下复位从而使卡扣34扣合在用电器件上。拆解时,下压压板332,卡接部32弹性变形下卡扣34向下移动,从而解除卡扣34与用电器件的卡接配合,待容置壳体20移开用电器件的安装位置时,松开压板332,卡接部32在弹性恢复力下复位从而使容置壳体20和用电器件分离。竖板331的设置将操作作用点位置(压板332)上移,从而减少压板332操作所需要的空间。即,在实现卡扣34相同的位移尺寸的要求下,降低卡合部件30所占据的活动空间,从而使整个电池固定结构结构更为紧凑。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固定结构通过卡合部件30和容置壳体20的可拆卸连接设计,相比于一体设置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此外,基于该设计,本领域人员可根据需要优化零件材料选择以提高结构的性能,而卡合部件30的具体结构设计使整个电池固定结构安装方便而结构也更为紧凑。优选的,卡扣34具有连接于卡接部32并向右向上的引导面341。安装电池固定结构时,直接将容置壳体20相对用电器件移动,引导面341与用电器件抵接并在用电器件的压力下使卡接部32变形并在到达与用电器件的卡接位置时卡接部32在弹性恢复力下复位从而实现卡接。从而简化操作。连接部31、卡接部32和操作部33一体设计并由铁合金制成,相比于一般塑料,铝合金有更好的弹性性能。请参照图2和图3,容置壳体20包括底盖22和面盖21,面盖21和底盖22围合形成容置腔,底盖22和面盖21超声波焊接连接。底盖22和面盖21均为热塑性塑料制成,将电池电芯10放置于底盖22上,盖合面盖21,而后对底盖22和面盖21连接处进行超声波焊接,实现底盖22和面盖21以及电池电芯10的固定,且非经破坏性拆解不可分离。超声波焊接是利用高频振动波传递到两个需焊接的物体表面,在加压的情况下,使两个物体表面相互摩擦而形成分子层之间的熔合。采用超声波焊接,焊接速度快,焊接强度高、密封性好。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1与面盖21采用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用螺纹件(或被连接件的螺纹部分)将被连接件联成一体的可拆连接。螺纹连接能方便地实现自锁,且制造简单。具体的,请参照图2和图3,连接部31在其上表面向下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通孔311,面盖21开设有与第一通孔311相对应的第二通孔211,电池固定结构还包括穿过第一通孔311和第二通孔211而将连接部31与面盖21螺接的连接组件40。第一通孔311和第二通孔211对应设置以便于连接部31和面盖21的对位,而后连接组件40穿过第一通孔311和第二通孔211对连接部31和面盖21进行紧固。连接组件40包括与套件41和螺丝42,套件41和螺丝42与第一通孔311和第二通孔211配套设计。套件41插入第一通孔311且其上端与第一通孔311过盈配合而其下端插入第二通孔211,套件41在其下表面向上开设有与螺丝42配合的螺孔411,螺丝42包括螺帽和连接于螺帽并向上延伸的螺杆,螺帽上表面抵接面盖21,螺杆插入第二通孔211并与螺孔411螺接。该设计相比于螺丝与螺孔的简单配合连接,有利于提高连接的紧固性。请再次参照图2和图3,连接组件40还包括垫片43,垫片43在其上表面向下开设有与第一通孔311对应设置的第三通孔431,套件41穿过顺次穿过第一通孔311、第二通孔211和第三通过与螺丝42螺接。垫片43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紧固性。垫片43为橡胶材料制成。该设计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第一通孔311、第二通孔211、第三通孔431、套件41和螺丝42为配套设计,第一通孔311有两个,对应的,第二通孔211、第三通孔431、套件41和螺丝42有两个。该设计有利于提高连接的紧固性。请参照图2,面盖21在其上表面向下开设有供连接部31置入并限制连接部31向前、后、左和下移动移动的放置槽212,第二通孔211位于放置槽212的槽底。放置槽212的设置对连接部31进行限位,避免安装时连接部31的移动以提高安装的便利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