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固定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91275发布日期:2020-02-11 11:01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线束固定夹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线束固定夹。



背景技术:

现有移动终端上,一般需要采用射频连接器来传输天线信号,而目前,一般采用单个的射频连接器即可满足需求。随着5g技术的发展,天线信号的传输需要多个射频连接器进行多通道传输,此时,若采用单个独立的射频连接器来传输,会占用较多的空间。而最新的方案包括采用板对板连接器的方式来传输天线信号或者多个传统同轴连接器集成在一起进行传输,而板对板方案需要使用极高要求的fpc软线,制造难度及成本非常之高。而多个同轴连接器集成的方式相对成本较低,但是多个同轴线缆比较散乱,需要对多根线缆进行定位。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线束固定夹,可对多根同轴线缆进行固定定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线束固定夹,用于固定多根线束,所述线束固定夹包括焊接于印刷电路板上的基体部、自所述基体部两端反向折弯形成的第一、第二遮盖部,所述线束夹持于所述基体部与所述第一、第二遮盖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基体部与所述第一、第二遮盖部之间形成有若干线缆夹孔,所述线束夹持于所述线缆夹孔内以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遮盖部朝向所述第二遮盖部方向延伸形成有延伸片,所述第二遮盖部对应所述延伸片位置处设有缺口,所述延伸片在折弯状态下容置于所述缺口内。

优选地,所述延伸片上设有线缆夹孔的一部分,所述延伸片上的一部分线缆夹孔与所述基体部及第二遮盖部的一部分线缆夹孔构成一个完整的线缆夹孔。

优选地,所述线束为同轴线缆,所述线束包括中心导体、包裹于所述中心导体外的内绝缘层、包裹于所述内绝缘层外的金属编织层及包裹于所述金属编织层外的外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线束夹持于所述线缆夹孔位置处剥除外绝缘层,所述线缆夹孔夹持所述线束的金属编织层。

优选地,所述线束固定夹通过所述基体部接地,并使所述线束的金属编织层接地。

本申请的线束固定夹焊接于印刷电路板上,并将多根线束固定于线束固定夹上,同时通过所述线束的金属编织层直接接触所述线束固定夹实现接地,避免了集成射频连接器的线束散乱,提升了终端内部的空间利用率,避免安装出错。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申请线束固定夹固定的线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线束固定夹的固定线束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线束固定夹固定线束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所示,本申请线束固定夹20固定的线束10为同轴线缆,所述线束10包括中心导体11、包裹于所述中心导体11外的内绝缘层12、包裹于所述内绝缘层12外的金属编织层13及包裹于所述金属编织层13外的外绝缘层14。

请继续参阅图2、图3所示,所述线束固定夹20包括基体部21、自所述基体部21两端分别反向折弯遮盖于所述基体部21上方的第一、第二遮盖部22,23及形成于所述基体部21与所述第一、第二遮盖部22,23之间的若干线缆夹孔26。

所述第一遮盖部22朝向所述第二遮盖部23方向延伸形成的延伸片25,所述第二遮盖部23对应所述延伸片25位置处设有缺口24。所述延伸片25上同样设有线缆夹孔26的一部分,所述延伸片25上的一部分线缆夹孔与所述基体部21及第二遮盖部23的部分线缆夹孔构成一个完整的线缆夹孔26。

所述线束10置于夹持于所述线束固定夹20的线缆夹孔26内的部分剥除外绝缘层14,使所述线束10的金属编织层13夹持于所述线缆夹孔26内并使二者电性接触。所述线束固定夹10的基体部21焊接于印刷电路板(未图示)上并接地。使若干所述线束10的金属编织层13同时接地。

在组装时,可以先将所述线束固定架20焊接于印刷电路板上,再将若干所述线束10的金属编织层13置于所述基体部21上的部分线缆夹孔26内,最后将所述第一、第二遮盖部22,23折弯遮盖于所述线束10上方夹持所述线束10与所述基体部21与所述第一、第二遮盖部22,23之间。

或者,先将若干所述线束10的金属编织层13置于所述基体部21上的部分线缆夹孔26内,再将所述第一、第二遮盖部22,23折弯遮盖于线束10上方并与所述基体部21夹持所述线束10;最后将所述基体部21焊接于印刷电路板上。

本申请的线束固定夹20焊接于印刷电路板上,并将多根线束10固定于线束固定夹20上,同时通过所述线束的金属编织层13直接接触所述线束固定夹20实现接地,避免了集成射频连接器的线束散乱,提升了终端内部的空间利用率,避免安装出错。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