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电池组连接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7493发布日期:2020-02-14 17:1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电池组连接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电池组连接片。



背景技术:

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电能使用中占有很大比例。

为了实现电池的规模化生产,人们常常需要将多个模块电池安装连接在一起;以期达到需要的电压或电流。模块电池常常设计为立体形状,其正负极分别设在底面或者上面的对角位置。通常电池正负极通过连接片与电池极片连接,作为引出端子,起到导通作用。对于大功率电池,需要用到电池连接片组。现有技术中,电池连接片尺寸固定,只能用于连接相应一种规格的电池,其通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提供的一种可调节电池组连接片,具有较高的通用性,能够用于连接不同规格的电池组;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调节电池组连接片,包括导电连接片和活动安装在导电连接片上的电极固定片,所述电极固定片能够沿导电连接片滑动;所述电极固定片表面设有向外凸出电极固定帽,所述电极固定帽底壁设有若干第一导电触点;所述导电连接片上冲压有沿导电连接片延伸方向布置的固定帽安装槽,所述导电连接片与电极固定片相贴合并且电极固定帽滑动卡入固定帽安装槽内。

本技术方案中,可调节电池组连接片能够连接不同规格的电池形成电池组,电极固定片用于固定电池的电极并与电极形成电连接,即电池电极固定在电机固定帽上,通过第一导电触点与电极固定帽之间焊接连接,即可固定电池;由于电极固定片的电极固定帽与导电连接片的固定帽安装槽滑动配合,电极固定片能够在导电连接片上滑动,可根据需要调节相邻两个电极固定片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电池组组装,位置确定后通过点焊的方式固定电极固定片和导电连接片,实现对电池组的导电连接安装。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片长向边缘设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向电极固定片背离电极固定帽的表面弯折形成外翻边卡合部。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固定片边缘设有与外翻边卡合部相卡合的延伸部。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固定帽底壁设有贯穿电极固定帽的导向孔。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帽安装槽底壁设有贯穿导电连接片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固定帽安装槽延伸方向布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帽安装槽底壁设有与电极固定帽导电接触的第二导电触点。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片背离电极固定片的表面设有绝缘涂层。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片与电极固定片采用镍片冲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调节电池组连接片能够将多个电池构成的电池组进行串联通电并固定电池组,提高电池组导电稳定性以及安装的牢固性。组装时可根据需要调节相邻两个电极固定片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电池组组装,位置确定后通过点焊的方式固定电极固定片和导电连接片,实现对电池组的导电连接安装。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导电稳定性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电池组连接片的立体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电池组连接片的俯视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电池组连接片的安装示意图。

各个附图标记表示的含义如下;导电连接片100、固定帽安装槽110、导向槽120、外翻边130、外翻边卡合部131、电极固定片200、电极固定帽210、导向孔211、第一导电触点212、延伸部220、电池300。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实用新型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电池组连接片,可调节电池组连接片能够连接不同规格的电池300形成电池组,主要包括导电连接片100和活动安装在导电连接片100上的电极固定片200,电极固定片200能够沿导电连接片100滑动;电极固定片200表面设有向外凸出电极固定帽210,所述电极固定帽210底壁设有若干第一导电触点;电极固定片200用于固定电池300的电极并与电极形成电连接,即电池300电极固定在电机固定帽上,通过第一导电触点与电极固定帽210之间焊接连接,即可固定电池300。导电连接片100上冲压有沿导电连接片100延伸方向布置的固定帽安装槽110,所述导电连接片100与电极固定片200相贴合并且电极固定帽210滑动卡入固定帽安装槽110内。由于电极固定片200的电极固定帽210与导电连接片100的固定帽安装槽110滑动配合,电极固定片200能够在导电连接片100上滑动,可根据需要调节相邻两个电极固定片200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电池组组装,位置确定后通过点焊的方式固定电极固定片200和导电连接片100,实现对电池组的导电连接安装。

如图1至图3所示,电极固定片200与导电连接片100贴合后,为了防止电极固定片200脱落,导电连接片100长向边缘设有外翻边130,所述外翻边130向电极固定片200背离电极固定帽210的表面弯折形成外翻边131卡合部。进一步,电极固定片200边缘设有与外翻边130卡合部相卡合的延伸部220。这样,外翻边卡合部131能够与电极固定片200的延伸部220相卡合,避免电极固定片200脱落,确保电极固定片200沿导电连接片100的延伸方向稳定滑动,在组装时,能够更方便根据电池300规格调节相邻两个电极固定片200之间的距离。

如图1至图3所示,由于电池组的各个电池300的电极端子一般设置有排气孔,为了防止电机固定帽堵塞排气孔,本实施例在电极固定帽210底壁设有贯穿电极固定帽210的导向孔211。导向孔211减小了电机固定帽与电池300电极端子排气孔接触面的面积,避免电极固定帽210堵住电极端子的孔,从而保障排气顺畅,使电池组正常使用。进一步,固定帽安装槽110底壁设有贯穿导电连接片100的导向槽120,所述导向槽120沿固定帽安装槽110延伸方向布置。导向槽120一方面能够提高导电连接片100的柔性,另一方面能够确保电池的电极端子的排气孔排气顺畅。

如图1至图3所示,当电池300固定完成后,需要固定每个与电池300固定连接的电极固定片200,固定帽安装槽110底壁设有与电极固定帽210导电接触的第二导电触点。本实施例中采用点焊的方式将电极固定片200固定在导电连接片100上,在第二导电触点的良好接触下能够确保导电稳定性。

为了提高导电安全性,导电连接片100背离电极固定片200的表面设有绝缘涂层。绝缘涂层能够起到绝缘作用,提高电池组装的安全性。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导电连接片100与电极固定片200采用镍片冲压成型。镍片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且不易氧化,冲压成型后能够提高导电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系统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能够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