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8842发布日期:2020-06-20 15:11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电抗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抗器,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与输入输出端子之间的中继构件的电抗器。



背景技术:

电抗器主要使用于工业用机器人、机床,设于电源侧(初级侧)与逆变器之间、或者电动机等负荷侧(次级侧)与逆变器之间,用于进行逆变器故障的降低、功率因数的改善。

作为防止了磁通向外部泄漏的电抗器,公开有一种三相电抗器:具备中心部铁芯、包围该中心部铁芯的外周部铁芯以及将中心部铁芯和外周部铁芯互相磁连结的至少三个连结部,连结部由一个或多个连结用铁芯、卷绕于该连结用铁芯的一个或多个线圈以及一个或多个间隙构成(例如,日本特开2017-059805号公报)。

以往的电抗器中,在三个线圈中,使用各线圈中的两个端子的位置全部相同的线圈,在自三个线圈的各自的端子到端子台由中继构件进行连接时,存在中继构件的形状复杂这样的问题。而且,在中继构件彼此交叉的情况下,存在因振动而短路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与线圈的端子连接的中继构件的形状复杂的电抗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抗器具备:外周部铁芯;三个腿部铁芯,其设于外周部铁芯的内表面侧,沿周向互相空开间隔地配置;以及三个线圈,其与三个腿部铁芯一一对应地卷绕于该三个腿部铁芯,该三个线圈分别具有自三个腿部铁芯的相同轴线方向一端侧的端面突出的输入侧的线圈端和输出侧的线圈端,三个线圈为自端面突出的部位处的输入侧的线圈端的突出位置和输出侧的线圈端的突出位置具有第1相对位置关系的两个第1线圈以及自端面突出的部位处的输入侧的线圈端的突出位置和输出侧的线圈端的突出位置具有与第1相对位置关系相反的第2相对位置关系的一个第2线圈,该三个线圈的自输入侧的线圈端到达输出侧的线圈端的卷绕方向在第1线圈和第2线圈中互相相反。

也可以是,该电抗器还包括:三个输入端子,其与所述第1线圈的所述输入侧的线圈端和所述第2线圈的所述输入侧的线圈端单独连接;以及三个输出端子,其与所述第1线圈的所述输出侧的线圈端和所述第2线圈的所述输出侧的线圈端单独连接,所述三个输入端子和所述三个输出端子在所述轴线方向一端侧以互相向相反侧集合的方式配置。

也可以是,该电抗器还包括:第1中继构件,其将所述输入侧的线圈端与所述输入端子连接;以及第2中继构件,其将所述输出侧的线圈端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

也可以是,所述输入侧的线圈端与所述输入端子直接连接,所述输出侧的线圈端与所述输出端子直接连接。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抗器,能够防止与线圈的端子连接的中继构件的形状复杂。而且,由于中继构件彼此未交叉,因此能够抑制因振动等而短路的危险性。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电抗器的立体图。

图1b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电抗器的俯视图。

图2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电抗器且是除去了中继构件的电抗器的俯视图。

图3a是具有复杂的形状的中继构件的电抗器的立体图。

图3b是具有复杂的形状的中继构件的电抗器的俯视图。

图4是中继构件的形状复杂的电抗器且是除去了中继构件的电抗器的俯视图。

图5a是线圈端具有第1相对位置关系的线圈的立体图。

图5b是线圈端具有第2相对位置关系的线圈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例2所涉及的电抗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抗器进行说明。但应注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而遍及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等价物。

图1a中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电抗器101的立体图,图1b中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电抗器101的俯视图。图2中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电抗器101且是除去了中继构件的电抗器的俯视图。实施例1所涉及的电抗器101具有外周部铁芯1、三个腿部铁芯21、22、23以及三个线圈31、32、33。

外周部铁芯1可以由三个外周部铁芯部分11、12、13构成,即由第1外周部铁芯部分11、第2外周部铁芯部分12以及第3外周部铁芯部分13构成。外周部铁芯1可以具有大致六边形状的环状构造。但是,外周部铁芯1也可以是圆形或其他的多边形形状。

三个腿部铁芯21、22、23设于外周部铁芯1的内表面侧,沿周向互相空开间隔地配置。如图1a和图1b所示,可以设为,第1外周部铁芯部分11和第1腿部铁芯21一体形成,第2外周部铁芯部分12和第2腿部铁芯22一体形成,第3外周部铁芯部分13和第3腿部铁芯23一体形成。

三个线圈31、32、33与三个腿部铁芯21、22、23一一对应地卷绕于该三个腿部铁芯21、22、23。三个线圈31、32、33分别具有自三个腿部铁芯21、22、23的相同轴线方向一端侧的端面突出的输入侧的线圈端31a、32a、33a和输出侧的线圈端31b、32b、33b。三个线圈31、32、33为自端面突出的部位处的输入侧的线圈端31a、33a的突出位置和输出侧的线圈端31b、33b的突出位置具有第1相对位置关系的两个第1线圈31、33以及自端面突出的部位处的输入侧的线圈端32a的突出位置和输出侧的线圈端32b的突出位置具有与第1相对位置关系相反的第2相对位置关系的一个第2线圈32,该三个线圈的自输入侧的线圈端到达输出侧的线圈端的卷绕方向在第1线圈31、33和第2线圈32中互相相反。三个线圈31、32、33可以由扁平线、圆线、或绞合线构成。

如图2所示,将三个线圈中的两个第1线圈31、33的、输入侧的线圈端31a、33a与输出侧的线圈端31b、33b之间的位置关系、即一个第1线圈31的输入侧的线圈端31a与输出侧的线圈端31b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另一第1线圈33的输入侧的线圈端33a与输出侧的线圈端33b之间的位置关系设为第1相对位置关系。而且,将三个线圈31、32、33中的一个第2线圈32的输入侧的线圈端32a与输出侧的线圈端32b之间的位置关系设为第2相对位置关系。此时,第2相对位置关系成为与第1相对位置关系相反的位置关系。

具体而言,在着眼于距外周部铁芯1的中心o的距离时,第1线圈31的输入侧的端子31a比输出侧的端子31b靠近中心o,但第2线圈32的输入侧的端子32a比输出侧的端子32b远离中心o。而且,第1线圈31和第1线圈33位于互相以外周部铁芯1的中心o为中心的旋转对称的位置,但第2线圈32与第1线圈31、33不成为旋转对称。

此外,该电抗器还包括与第1线圈31、33的输入侧的线圈端31a、33a和第2线圈32的输入侧的线圈端32a单独连接的三个输入端子61a、62a、63a以及与第1线圈31、33的输出侧的线圈端31b、33b和第2线圈32的输出侧的线圈端32b单独连接的三个输出端子61b、62b、63b,三个输入端子61a、62a、63a和三个输出端子61b、62b、63b可以配置为在轴线方向一端侧以互相向相反侧集合。

此外,优选的是,该电抗器还包括将输入侧的线圈端31a、32a、33a与输入端子61a、62a、63a连接的第1中继构件41a、42a、43a和将输出侧的线圈端31b、32b、33b与输出端子61b、62b、63b连接的第2中继构件41b、42b、43b。

如图1a和图1b所示,在两个第1线圈31、33中,将自端面突出的部位处的输入侧的线圈端31a、33a的突出位置和输出侧的线圈端31b、33b的突出位置设为第1相对位置关系,在一个第2线圈32中,将自端面突出的部位处的输入侧的线圈端32a的突出位置和输出侧的线圈端32b的突出位置设为与第1相对位置关系相反的第2相对位置关系,由此,三个第1中继构件41a、42a、43a和三个第2中继构件41b、42b、43b能够以互不交叉的方式配置。

接着,对具有第1中继构件和第2中继构件重叠的复杂的形状的中继构件的电抗器进行说明。图3a中表示具有复杂的形状的中继构件的电抗器1000的立体图,图3b中表示具有复杂的形状的中继构件的电抗器1000的俯视图。图4中表示中继构件的形状复杂的电抗器1000,且是除去了中继构件的电抗器的俯视图。在图3a和图3b的由虚线a围起来的部分,第1中继构件42c和第2中继构件42d重叠。这样,第1中继构件和第2中继构件重叠的原因在于,线圈31、320、33的输入侧的线圈端31a、32c、33a与输出侧的线圈端31b、32d、33b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三个线圈31、320、33中全部相同。

如图3b所示,与线圈320的输入侧的线圈端32c连接的第1中继构件42c和与线圈320的输出侧的线圈端32d连接的第2中继构件42d重叠。相对于此,在实施例1所涉及的电抗器101中,如图1b所示,与第2线圈32的输入侧的线圈端32a连接的第1中继构件42a以和与第2线圈32的输出侧的线圈端32b连接的第2中继构件42b不重叠的方式配置。

在此,对线圈端具有第1相对位置关系的线圈和线圈端具有第2相对位置关系的线圈中的、输入侧的线圈端和输出侧的线圈端的位置进行说明。图5a中表示作为线圈端具有第1相对位置关系的线圈的第1线圈31的立体图。图5b中表示作为线圈端具有第2相对位置关系的线圈的第2线圈32的立体图。由图5a和图5b可知,在实施例1所涉及的电抗器101中,自第1线圈31的端面突出的部位处的输入侧的线圈端31a的突出位置与输出侧的线圈端31b的突出位置之间的第1相对位置关系和自第2线圈32的端面突出的部位处的输入侧的线圈端的突出位置与输出侧的线圈端的突出位置之间的第2相对位置关系互相相反。此外,第1线圈31的自输入侧的线圈端31a到达输出侧的线圈端31b的卷绕方向和第2线圈32的自输入侧的线圈端32a到达输出侧的线圈端32b的卷绕方向互相相反。在此,将线圈端31a、32a设为输入端子、将线圈端31b、32b设为输出端子的情况下,第1线圈31和第2线圈32中的电流的流动的朝向相同,因此,由第2线圈32产生的磁场的朝向与由第1线圈31产生的磁场的朝向相同。

根据实施例1所涉及的电抗器,三个第1中继构件和三个第2中继构件能够以互不交叉的方式配置,因此,不会导致第1中继构件和第2中继构件因振动等而短路。

接着,对实施例2所涉及的电抗器进行说明。图6中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电抗器102的立体图。实施例2所涉及的电抗器102与实施例1所涉及的电抗器101不同的方面在于,输入侧的线圈端51a、52a、53a与输入端子61a、62a、63a直接连接,输出侧的线圈端51b、52b、53b与输出端子61b、62b、63b直接连接。实施例2所涉及的电抗器102的其他的结构与实施例1所涉及的电抗器101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6所示,可以是,三个线圈31、32、33中的一个第1线圈(例如,线圈31)的输入侧的线圈端的突出位置和输出侧的线圈端的突出位置具有第1相对位置关系,三个线圈中的另外两个第2线圈(线圈32、33)的输入侧的线圈端的突出位置和输出侧的线圈端的突出位置具有与第1相对位置关系相反的第2相对位置关系。

三个线圈31、32、33可以由扁平线、圆线或绞合线构成。

根据实施例2所涉及的电抗器,输入侧的线圈端直接连接于输入端子,输出侧的线圈端直接连接于输出端子,因此,能够省略在输入侧的线圈端和输出侧的线圈端分别连接第1中继构件和第2中继构件的工序。

在上述实施例1的说明中,说明了将线圈31、33设为第1线圈、将线圈32设为第2线圈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也可以将线圈31或线圈33设为第2线圈。而且,更换输入侧的线圈端和输出侧的线圈端,也同样地能够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抗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