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并联电抗器主柱铁芯的压紧防松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0583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并联电抗器主柱铁芯的压紧防松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抗器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并联电抗器主柱铁芯的压紧防松机构。



背景技术:

并联电抗器,由于特殊的铁芯结构导致并联电抗器的振动是固有的,只能从一定程度上去限制振动的幅值,却不能完全消除振动。因此,在并联电抗器在设计、制造、运行过程中,铁芯振动是并联电抗器研发、设计和运行中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目前,虽然制造厂在设计中采取了防松减振措施,但在运行中还是经常发现铁芯并联电抗器出现振动超标的情况。所以,大型的铁芯并联电抗器的防松减振,是并联电抗器最重要的技术难题之一。

目前,市面上的并联电抗器,主柱铁芯紧固防松方式是采用碟簧加普通双螺母结构构成,但是由于并联电抗器运行过程中铁芯振动的影响,普通双螺母结构紧固方式防松效果不够理想,有的制造厂为了防松,在螺母拧紧后在进行点焊,虽然实现了防松的效果,但是不利于检修和维护,拆卸及更换极为不便,尤其是运行过程中部分碟簧失效,需要更换时,点焊方式很难进行拆卸更换。而且采取点焊的同时,会产生飞溅,容易污染器身,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目前并联电抗器运行过程中铁芯振动导致的主柱铁芯紧固处发生松动,影响并联电抗器的正常运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并联电抗器主柱铁芯的压紧防松机构,通过对拉紧螺杆结构的改进,提高主柱铁芯压紧防松的效果,减少了并联电抗器的铁芯振动,消除了由并联电抗器主柱振动可能产生的故障,方便了检修维护工作量,结构简单牢固,容易实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并联电抗器主柱铁芯的压紧防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紧螺杆、锁紧板和防松板,所述锁紧板设置在主柱铁芯下铁轭的下方,所述防松板设置在锁紧板的下方,所述拉紧螺杆为多个,且均垂直贯穿碟簧结构、主柱铁芯上铁轭、主柱铁芯下铁轭、锁紧板、防松板,所述碟簧结构位于主柱铁芯上铁轭的上方,各拉紧螺杆的上端部设置有止退槽,各拉紧螺杆的下端部设置有对称分布的平面结构,所述拉紧螺杆的止退槽延伸出碟簧结构的上表面,所述止退槽下部的拉紧螺杆上拧接有第一防松用螺母,防松垫圈安装在止退槽内,所述止退槽上部的拉紧螺杆上拧接有第二防松用螺母。

前述的一种用于并联电抗器主柱铁芯的压紧防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螺杆的下端部拧接延伸出锁紧板上对应的螺纹孔,且下端部的平面结构陷入到防松板对应的腰型孔内。

前述的一种用于并联电抗器主柱铁芯的压紧防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螺杆的数量根据并联电抗器主柱铁芯的直径而定。

前述的一种用于并联电抗器主柱铁芯的压紧防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板上的螺纹孔的数量与拉紧螺杆的数量相同。

前述的一种用于并联电抗器主柱铁芯的压紧防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板上的腰型孔的数量与拉紧螺杆的数量相同。

前述的一种用于并联电抗器主柱铁芯的压紧防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螺杆上端部的止退槽、下端部的平面结构,均通过铣床铣出。

前述的一种用于并联电抗器主柱铁芯的压紧防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退槽的宽度在4.5-8mm之间,深度在4-6mm之间。

前述的一种用于并联电抗器主柱铁芯的压紧防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板上腰型孔的宽度比拉紧螺杆下端部的平面结构宽度大1-2mm。

前述的一种用于并联电抗器主柱铁芯的压紧防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簧结构包括碟簧放置框架、碟簧,所述碟簧设置在碟簧放置框架内,所述碟簧放置框架的下表面紧贴主柱铁芯上铁轭的上表面,所述碟簧放置框架的上表面紧贴第一防松用螺母下表面的压紧面。

前述的一种用于并联电抗器主柱铁芯的压紧防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松用螺母的厚度大于第二防松用螺母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并联电抗器主柱铁芯的压紧防松机构,通过对拉紧螺杆结构的改进,提高主柱铁芯压紧防松的效果,减少了并联电抗器的铁芯振动,消除了由并联电抗器主柱振动可能产生的故障,增加了并联电抗器的使用寿命,而且方便了检修维护工作量,结构简单牢固,容易实现,且防松效果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并联电抗器主柱铁芯压紧防松机构的上半部固定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并联电抗器主柱铁芯压紧防松机构的下半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拉紧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锁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松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

1:拉紧螺杆;2:锁紧板;3:防松板;4:主柱铁芯下铁轭;5:碟簧结构;501:碟簧放置框架;502:碟簧;6:主柱铁芯上铁轭;7:止退槽;8:腰型孔;9:第一防松用螺母;10:防松垫圈;11:第二防松用螺母;12: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并联电抗器主柱铁芯的压紧防松机构,包括拉紧螺杆1、锁紧板2和防松板3,所述锁紧板2设置在主柱铁芯下铁轭4的下方,所述防松板3设置在锁紧板2的下方,所述拉紧螺杆1为多个,且均垂直贯穿碟簧结构5、主柱铁芯上铁轭6、主柱铁芯下铁轭4、锁紧板2、防松板3,所述碟簧结构5位于主柱铁芯上铁轭6的上方,各拉紧螺杆1的上端部设置有止退槽7,如图3所示,各拉紧螺杆1的下端部设置有对称分布的平面结构,所述拉紧螺杆1的止退槽7延伸出碟簧结构5的上表面,所述止退槽7下部的拉紧螺杆1上拧接有第一防松用螺母9,防松垫圈10安装在止退槽7内,,所述止退槽7上部的拉紧螺杆1上拧接有第二防松用螺母11,所述拉紧螺杆1上端部的止退槽7、下端部的平面结构,均通过铣床铣出,加工方便可靠,止退槽7配合防松垫圈10,使拉紧螺杆1的上端部设置有防松措施,具体表现在防松垫圈10与拉紧螺杆1的止退槽7配合具有止退功能;同时防松垫圈5与第一防松用螺母9的接触面采用防松结构设计,具有防松功能;防松垫圈5余第二防松用螺母11,同样具有止退功能。因此,够保证并联电抗器的主柱铁芯在压紧后具有非常好的防松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拉紧螺杆1,不再采用普通的两端螺纹结构,而是对其进行了铣加工改进,增加了螺杆拧紧后防松的效果,保证了并联电抗器主柱的安全运行,同时还可以方便用户的检修和维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拉紧螺杆1的下端部拧接延伸出锁紧板2上对应的螺纹孔12,且下端部的平面结构陷入到防松板3对应的腰型孔8内。

所述拉紧螺杆1的数量根据并联电抗器主柱铁芯的直径而定,保证并联电抗器主柱铁芯固定的可靠性即可。

所述锁紧板2上的螺纹孔12的数量与拉紧螺杆1的数量相同,所述防松板3上的腰型孔8的数量与拉紧螺杆1的数量相同。

所述止退槽7的宽度在4.5-8mm之间,深度在4-6mm之间,具体宽度和深度需根据拉紧螺杆的直径考虑,在上述范围内即可。

所述防松板3上腰型孔8的宽度比拉紧螺杆1下端部的平面结构宽度大1-2mm,便于拉紧螺杆1下端部的平面结构嵌入,实现拉紧螺杆1与锁紧板2的定位安装。

所述碟簧结构5包括碟簧放置框架501、碟簧502,所述碟簧502设置在碟簧放置框架501内,所述碟簧放置框架501的下表面紧贴主柱铁芯上铁轭6的上表面,所述碟簧放置框架501的上表面紧贴第一防松用螺母9下表面的压紧面,碟簧502能够减轻并联电抗器主柱铁芯的振动影响。、

所述第一防松用螺母9的厚度大于第二防松用螺母11的厚度,第一防松用螺母9起到主固定作用,故厚度较大,提高紧固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并联电抗器主柱铁芯的压紧防松机构,通过对拉紧螺杆结构的改进,提高主柱铁芯压紧防松的效果,减少了并联电抗器的铁芯振动,消除了由并联电抗器主柱振动可能产生的故障,增加了并联电抗器的使用寿命,而且方便了检修维护工作量,结构简单牢固,容易实现,且防松效果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