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计算机通信的可拆卸接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9327发布日期:2020-06-05 19:52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计算机通信的可拆卸接线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通信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计算机通信的可拆卸接线夹。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通信机房内会排布大量的连接线路,有时距离较长,需要用接线装置将两根线连接成一根,在线路排布好后,受环境和时间的影响,线路可能会出现老化以及破损等情况,这时通过接线夹装置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使线缆能够正常使用并且避免二次破裂。

但是现有的接线夹装置还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接线夹连接两根线路时,一般是将两根线进行挤压,使其接触到一起,实现将两根线路的连接,但是此种接法很容易造成接触不良,继而出现电路事故,现有的接线夹紧固工作不到位,管线在装置内部易产生晃动,引发接触不良,现有接线夹在修复仅仅是绝缘线破损的线路时也比较麻烦,必须将线路剪断重接,而不能在不破坏线路本身的情况下将线路进行包裹保护。因此,我们研究了一种新型的计算机通信的可拆卸接线夹,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计算机通信的可拆卸接线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计算机通信的可拆卸接线夹,包括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下壳体上表面中轴处设置有下电线槽,所述下电线槽中部插接有金属块,所述金属块前后对称设置有接头固定装置,所述下电线槽中间位置底部设置有金属片,所述金属块的前后各设置有一个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在所述金属块前后两侧对称布置,所述夹紧装置左侧设置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左侧固定连接有棘轮,所述棘轮处设置有与之卡接配合的棘爪机构;

所述上壳体上表面中轴处设置有上电线槽,所述上电线槽中部设置有金属块槽,所述金属块槽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接头固定装置凹槽,所述金属块槽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夹紧装置凹槽,所述夹紧装置凹槽右端设置有调节螺母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上表面边缘设置有密封凸台,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边缘设置有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凸台与所述密封凹槽为榫卯配合,通过设置密封凸台与密封凹槽,能够使装置的密封性更好,减少环境因素对使用寿命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左右侧面处各设置有一个配合槽,所述配合槽处设置有螺纹孔,所述上壳体左右侧面各设置有一个凸出结构,所述凸出结构处设置有第二沉头通孔,所述第二沉头通孔与第二螺钉配合,所述凸出结构与所述配合槽相配合,此处的设置可以提高装置的安全性,在装置安装好后,将上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钉进行紧固连接,防止他人轻易拆开造成危险。

进一步地,所述下电线槽前后边缘设置有下密封圈,所述上电线槽前后边缘设置有上密封圈,下密封圈和上密封圈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装置的夹紧结构内部设置有凹凸纹路,右侧所述夹紧结构固定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左侧所述夹紧结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夹紧结构的设置使线体能够牢固的固定在接线夹装置中。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螺母包括螺母本体、调节纹路以及第一螺纹环,所述第一螺纹环与所述第一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调节纹路在所述螺母本体外边缘均匀分布,调节纹路的设置使调节螺母的调节更加轻松。

进一步地,所述棘轮包括棘齿、棘轮本体以及第二螺纹环,所述第二螺纹环与所述第一螺杆固定连接,所述棘齿在所述棘轮本体外边缘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棘爪机构包括棘爪、调节杆、弹簧、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预设的槽中,所述弹簧处设置有棘爪,所述棘爪上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铰接有所述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铰接有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壳体上,通过设置棘轮棘爪装置,能够使调节螺母调节好夹紧结构后使其保持不动,起到防松作用,当需要维修更换时,棘爪上的调节杆结构可以使棘轮棘爪脱离,这是调节齿轮可以反方向转动,使夹紧装置松开,将线体取下。

进一步地,所述接头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环、第三转轴、第一沉头通孔、固定片、第一螺钉、旋钮、第二螺杆以及压盘,所述第三转轴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环左侧底部,所述第三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上,所述固定片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环右侧底部,所述第一沉头通孔设置在所述固定片上,所述第一沉头通孔处设置所述第一螺钉,所述旋钮设置在所述固定环上部,所述第二螺杆固定连接在所述旋钮下部,所述压盘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螺杆底部,接头固定装置的设置使线体的裸露金属部分能够紧密的贴合在金属片上,防止接触不良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处所设置的棘轮和棘爪机构,能够使夹紧装置在调节好之后不会松动,调节螺母在棘轮和棘爪机构的作用下向一侧转动,不能反转,通过调节螺母带动夹紧装置夹紧线体,安全性和稳定性大大提高;棘爪机构上设置的调节杆使装置在需要维修更换时能够拆下,扳动调节杆使棘爪与棘轮脱离,这时调节螺母可以反向转动,使夹紧装置松开,顺利的取下线体。

接头固定装置的设置能够使线体裸露的金属部位与装置上设置的金属片紧密贴合,避免接触不良所产生的安全隐患,金属块的设置起到加强作用,接头固定装置设置成可打开的形式,使装置的使用便捷性大大提高,这样对于仅仅外皮破损的线体,不用将线体剪断重新连接,只需将接头固定装置打开,将金属块取下,而后将线体固定在装置中即可,可以保持线体的完整,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

配合槽和凸出结构处设置成螺钉连接是在装置的使用安全问题上进行考量,这样在装置安装好后,将上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钉进行紧固连接,防止他人轻易拆开造成危险。

通过设置密封凸台与密封凹槽,能够使装置的密封性更好,减少环境因素对使用寿命的影响,下密封圈和上密封圈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螺母以及棘轮棘爪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夹紧装置处细节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紧装置处的凹凸纹路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螺母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棘轮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棘爪机构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接头固定装置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处的旋钮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壳体、2上壳体、3夹紧装置、301第一螺杆、302凹凸纹路、4调节螺母、401螺母本体、402调节纹路、403第一螺纹环、5棘轮、501棘齿、502棘轮本体、503第二螺纹环、6棘爪机构、601棘爪、602调节杆、603弹簧、604第一转轴、605第二转轴、7接头固定装置、701固定环、702第三转轴、703第一沉头螺孔、704固定片、705第一螺钉、706旋钮、707第二螺杆、708压盘、8金属块、9下电线槽、10凹槽、11密封凸台、12下密封圈、13配合槽、14螺纹孔、15凸出结构、16第二沉头通孔、17第二螺钉、18密封凹槽、19上密封圈、20金属块槽、21接头固定装置凹槽、22调节螺母凹槽、23夹紧装置通孔、24夹紧装置下配合槽、25金属片、26上电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用于计算机通信的可拆卸接线夹,包括下壳体1和上壳体2,下壳体1上表面中轴处设置有下电线槽9,下电线槽9中部插接有金属块8,所述金属块8前后对称设置有接头固定装置7,下电线槽9中间位置底部设置有金属片25,金属块8的前后各设置有一个夹紧装置3,夹紧装置3在金属块8前后两侧对称布置,夹紧装置3左侧设置有调节螺母4,调节螺母4左侧固定连接有棘轮5,棘轮5处设置有与之卡接配合的棘爪机构6,下电线槽9前后边缘设置有下密封圈12,下壳体1上表面边缘设置有密封凸台11。

上壳体2上表面中轴处设置有上电线槽26,上电线槽26中部设置有金属块槽20,金属块槽20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接头固定装置凹槽21,金属块槽20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夹紧装置凹槽23,夹紧装置凹槽23右端设置有调节螺母凹槽22,上电线槽26前后边缘设置有上密封圈19,上壳体2的上表面边缘设置有密封凹槽18,密封凸台11与密封凹槽18为榫卯配合。

下壳体1左右侧面处各设置有一个配合槽13,配合槽13处设置有螺纹孔14,上壳体2左右侧面各设置有一个凸出结构15,凸出结构15与上壳体2固定连接,凸出结构15处设置有第二沉头通孔16,第二沉头通孔16与第二螺钉17配合,凸出结构15与配合槽13相配合。

参阅图1、图5和图6,夹紧装置3的夹紧结构内部设置有凹凸纹路302,右侧夹紧结构固定设置在下壳体1上,左侧夹紧结构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301,下壳体1位于夹紧装置3底部设置有夹紧装置下配合槽24,确保夹紧装置3沿轨迹运动。

参阅图1、图4和图7,调节螺母4包括螺母本体401、调节纹路402以及第一螺纹环403,第一螺纹环403与第一螺杆301螺纹连接,调节纹路402在螺母本体401外边缘均匀分布。

参阅图1、图4、图8和图9,棘轮5包括棘齿501、棘轮本体502以及第二螺纹环503,第二螺纹环503与第一螺杆301固定连接,棘齿501在棘轮本体502外边缘均匀分布,棘爪机构6包括棘爪601、调节杆602、弹簧603、第一转轴604以及第二转轴605,弹簧603设置在下壳体1内预设的槽中,弹簧603处设置有棘爪601,棘爪601上设置有第一转轴604,第一转轴604上铰接有调节杆602,调节杆602上铰接有第二转轴605,第二转轴605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壳体1上,下壳体1位于调节杆602上部位置设置有凹槽10,调节杆602可在凹槽10中左右拨动。

参阅图1、图10和图11,接头固定装置7包括固定环701、第三转轴702、第一沉头通孔703、固定片704、第一螺钉705、旋钮706、第二螺杆707以及压盘708,第三转轴702固定连接在固定环701左侧底部,第三转轴702固定连接上壳体2上,固定片704固定连接在固定环701右侧底部,第一沉头通孔703设置在固定片704上,第一沉头通孔703处设置第一螺钉705,旋钮706设置在固定环701上部,第二螺杆707固定连接在旋钮706下部,压盘708固定连接在第二螺杆707底部。

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拧下装置上的第二螺钉17,将装置打开,扳动棘爪机构上的调节杆602,使调节螺母4能够反向转动,带动夹紧装置3,使其中间空间增大至能够顺利安入线体,将线体放置好,将调节螺母4正向旋动,直至夹紧装置3夹紧线体,在棘轮5和棘爪机构6的配合作用下,夹紧装置3不会出现松动,将线体接头通过接头固定装置7进行固定,旋动旋钮706,使压盘708下压,将裸露金属导体压紧到金属片上,防止接触不良。安装好后,将装置的上壳体2安好,旋紧第二螺钉17。

当装置用做修补绝缘皮裸露的线体使用时,可以将接头固定装置7上第一螺钉705旋下,将固定环701打开,同时将金属块8取下,将线体放置在下电线槽9中,再将接头固定装置7复位安好,通过接头固定装置7和夹紧装置3对线体进行固定夹紧,这样可以不用剪断线体进行重新连接。

进一步说明,上述固定连接和固定安装,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胶合,或者一体成型设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惯用手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