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2脉自耦整流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3128发布日期:2020-07-29 02:43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12脉自耦整流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12脉自耦整流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磁芯),变压器的主要功能是: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隔离型整流移相变压器属于变压器的一种,但传统隔离型整流移相变压器结构容量、体积以及重量都比较大,在同容量的情况下成本较大,从而无法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综上所述,如何能够在同容量的情况下使得整流移相变压器的成本下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12脉自耦整流变压器,来解决如何能够在同容量的情况下使得整流移相变压器的成本下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12脉自耦整流变压器,包括外壳与框架,且所述框架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框架包括对称设置的铁轭,所述铁轭之间均匀安装有三个铁芯柱,且所述铁芯柱上分别绕设有绕组一、绕组二、绕组三,所述绕组一包括初级绕组a和次级绕组一,所述次级绕组一包括次级子绕组a’与次级子绕组a构成,且所述次级子绕组a’与所述次级子绕组a分别安装在所述初级绕组a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绕组二包括初级绕组b和次级绕组二,所述次级绕组二包括次级子绕组b’与次级子绕组b构成,且所述次级子绕组b’与所述次级子绕组b分别安装在所述初级绕组b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绕组三包括初级绕组c和次级绕组三,所述次级绕组三包括次级子绕组c’与次级子绕组c构成,且所述次级子绕组c’与所述次级子绕组c分别安装在所述初级绕组c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外壳包括外层与内层,所述外层靠近所述内层的一侧设置有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靠近所述内层的一侧设置有防静电层。

作为优选,所述框架的外侧各角边均安装有l型块,且所述l型块靠近所述外壳内壁的一侧边均安装有固定块。

作为优选,所述铁轭为对称设置的两根,所述铁芯柱为垂直于所述铁轭且相互平行设置是三根。

作为优选,所述绕组一与所述绕组二以及所述绕组三之间呈三角形结构,且相邻两组之间输出的移相角度均为30°。

作为优选,所述次级子绕组a’与所述次级子绕组a分别以双分裂结构方式安装在所述初级绕组a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次级子绕组b’与所述次级子绕组b分别以双分裂结构方式安装在所述初级绕组b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次级子绕组c’与所述次级子绕组c分别以双分裂结构方式安装在所述初级绕组c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

作为优选,所述内层与所述防静电层之间设置有中空结构,且所述中空结构的内部安装有若干连接块,且所述内层与所述防静电层之间通过若干所述连接块进行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的两侧边均对称安装有支撑杆,且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均对称贯穿安装有固定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通过所述绕组一与所述绕组二以及所述绕组三的互相作用,利用自耦变压器的原理,在功率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了结构容量,缩小了变压器的体积和重量,便于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

2、通过所述外层与所述内层以及所述隔热层与所述防静电层的互相作用,能够使得所述外壳达到良好的隔热与防静电效果,从而便于能够对所述外壳内部的各部件进行更好的防护,进而便于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3、通过本实用新型很好的解决了能够在同容量的情况下使得整流移相变压器的成本下降的问题,同时采用自耦连接,计算容量的减小,使得产品空负载损耗得以降低,提高了整机的效率,并且节约了材料,减小了产品体积和重量降低了产品成本,便于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框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绕组连接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壳;2、框架;3、铁轭;4、铁芯柱;5、绕组一;6、绕组二;7、绕组三;8、初级绕组a;9、次级绕组一;10、次级子绕组a’;11、次级子绕组a;12、初级绕组b;13、次级绕组二;14、次级子绕组b’;15、次级子绕组b;16、初级绕组c;17、次级绕组三;18、次级子绕组c’;19、次级子绕组c;20、外层;21、内层;22、隔热层;23、防静电层;24、l型块;25、固定块;26、中空结构;27、连接块;28、支撑杆;29、安装板;30、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12脉自耦整流变压器,包括外壳1与框架2,且所述框架2位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所述框架2包括对称设置的铁轭3,所述铁轭3之间均匀安装有三个铁芯柱4,且所述铁芯柱4上分别绕设有绕组一5、绕组二6、绕组三7,所述绕组一5包括初级绕组a8和次级绕组一9,所述次级绕组一9包括次级子绕组a’10与次级子绕组a11构成,且所述次级子绕组a’10与所述次级子绕组a11分别安装在所述初级绕组a8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绕组二6包括初级绕组b12和次级绕组二13,所述次级绕组二13包括次级子绕组b’14与次级子绕组b15构成,且所述次级子绕组b’14与所述次级子绕组b15分别安装在所述初级绕组b12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绕组三7包括初级绕组c16和次级绕组三17,所述次级绕组三17包括次级子绕组c’18与次级子绕组c19构成,且所述次级子绕组c’18与所述次级子绕组c19分别安装在所述初级绕组c16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通过所述绕组一5与所述绕组二6以及所述绕组三7的互相作用,利用自耦变压器的原理,在功率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了结构容量,缩小了变压器的体积和重量,便于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所述外壳1包括外层20与内层21,所述外层20靠近所述内层21的一侧设置有有隔热层22,所述隔热层22靠近所述内层21的一侧设置有防静电层23,通过所述外层20与所述内层21以及所述隔热层22与所述防静电层23的互相作用,能够使得所述外壳1达到良好的隔热与防静电效果,从而便于能够对所述外壳1内部的各部件进行更好的防护,进而便于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所述框架2的外侧各角边均安装有l型块24,且所述l型块24靠近所述外壳1内壁的一侧边均安装有固定块25;通过所述l型块24与所述固定块25的互相作用,能够使得所述框架2在所述外壳1的内部达到良好的稳定性,从而确保变压器的正常运转,进而便于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实施例三,如图1、2所示,所述铁轭3为对称设置的两根,所述铁芯柱4为垂直于所述铁轭3且相互平行设置是三根;降低了结构容量,缩小了变压器的体积和重量,便于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所述绕组一5与所述绕组二6以及所述绕组三7之间呈三角形结构,且相邻两组之间输出的移相角度均为30°;通过三角形的绕组结构以及输出的移相角度均为30°,能够更好的进行3次谐波抑制,从而便于能够达到更好的谐波抑制效果,进而便于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实施例五,如图2、3、4所示,所述次级子绕组a’10与所述次级子绕组a11分别以双分裂结构方式安装在所述初级绕组a8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次级子绕组b’14与所述次级子绕组b15分别以双分裂结构方式安装在所述初级绕组b12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次级子绕组c’18与所述次级子绕组c19分别以双分裂结构方式安装在所述初级绕组c16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采用双分裂式绕组结构,有较大的穿越阻抗,在不使用平衡电抗器的情况下,也能具有均流的效果,从而便于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实施例六,如图5所示,所述内层21与所述防静电层23之间设置有中空结构26,且所述中空结构26的内部安装有若干连接块27,且所述内层21与所述防静电层23之间通过若干所述连接块27进行固定连接;通过所述中空结构26能够使得所述外壳1达到更好的隔热以及防静电的效果,而通过所述连接块27能够使得所述内层21与所述防静电层23之间达到良好的稳定性,从而便于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实施例七,如图1所示,所述外壳1的两侧边均对称安装有支撑杆28,且所述支撑杆28远离所述外壳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9,所述安装板29上均对称贯穿安装有固定螺栓30;通过所述固定螺栓30与所述安装板29以及所述支撑杆28的互相作用,能够便于人们在使用时进行固定安装,从而便于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际应用时,通过所述绕组一5与所述绕组二6以及所述绕组三7的互相作用,利用自耦变压器的原理,使得脉冲数增加为12脉整流移相,可以有效减小输入电流总畸变率及电压脉动系数,采用跨相自耦连接方式,通过矢量的合成满足输出电压,和相位角度差的要求,得到3相变6相的目的,计算容量的减小,使得产品空负载损耗得以降低,提高了整机的效率,并且节约了材料,减小了产品体积和重量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在所述外层20与所述内层21以及所述隔热层22与所述防静电层23的互相作用,能够使得所述外壳1达到良好的隔热与防静电效果,从而便于能够对所述外壳1内部的各部件进行更好的防护,进而便于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