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结构及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941368发布日期:2021-10-12 16:3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内具有第一导电结构,所述衬底表面暴露出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表面;位于第一导电结构表面的第一防散射层;位于第一防散射层表面的第二导电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散射层的材料包括二维晶体材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晶体材料包括石墨烯或类石墨烯材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散射层的厚度范围为1纳米~2纳米。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衬底表面的初始防散射材料层;位于初始防散射材料层上的停止结构;位于停止结构上的介质层;位于介质层内的第一开口;位于第一开口内的第二导电结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防散射材料层的材料包括含碳有机材料,所述含碳有机材料包括非晶态碳。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暴露出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防散射层表面;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位于部分所述第一防散射层表面。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暴露出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表面;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位于部分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表面。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第一开口内壁表面的阻挡层;位于阻挡层表面的浸润层;位于浸润层表面的粘附层。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止结构包括第一停止层和位于第一停止层表面的第二停止层,所述第一停止层和第二停止层的材料不同。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包括第一凹槽和位于第一凹槽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孔径,且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互贯通。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第二导电结构表面的第二防散射层。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散射层的厚度范围为1纳米~2纳米。14.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内具有第一导电结构,所述衬底表面暴露出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表面;在第一导电结构表面形成第一防散射层;在第一防散射层上形成第二导电结构。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散射层的材料包括二维晶体材料。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晶体材料包括石墨烯或类石墨烯材料。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散射层的形成方法包括:在衬底上形成初始防散射材料层;对所述初始防散射材料层进行热转化,在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表面形成第一防散射层。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初始防散射材料层的工艺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工艺的参数包括:反应气体包括ch4、c3h6、c2h2、c2h4和c4h8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反应气体流量范围为50标准毫升每分钟~1000标准毫升每分钟;反应温度范围为200摄氏度~450摄氏度。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防散射材料层的材料包括含碳有机材料,所述含碳有机材料包括非晶态碳。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散射层的厚度范围为1纳米~2纳米。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防散射层上形成第二导电结构之前,还包括:在第一防散射层上形成停止结构;在停止结构上形成介质层,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位于所述介质层内,且所述介质层暴露出所述第二导电结构顶部表面。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散射层位于全部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表面。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在介质层上形成图形化结构,所述图形化结构暴露出部分所述介质层表面;以所述图形化结构为掩膜刻蚀所述介质层和停止结构,在所述介质层内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暴露出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防散射层表面;在所述第一开口内形成第二导电结构,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位于部分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上。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开口内形成第二导电结构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开口内壁表面形成阻挡层;在阻挡层表面形成浸润层;在浸润层表面形成粘附层。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包括第一凹槽和位于第一凹槽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孔径,且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互贯通。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散射层位于部分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表面。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在介质层上形成图形化结构,所述图形化结构暴露出部分所述介质层表面;以所述图形化结构为掩膜刻蚀所述介质层、停止结构和第一防散射层,在所述介质层内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暴露出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表面;在所述第一开口内形成第二导电结构,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位于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防散射层上。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开口内形成第二导电结构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开口内壁表面形成阻挡层;在阻挡层表面形成浸润层;在浸润层表面形成粘附层。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包括第一凹槽和位于第一凹槽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孔径,且所
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互贯通。30.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止结构包括第一停止层和位于第一停止层表面的第二停止层,所述第一停止层和第二停止层的材料不同。3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第二导电结构表面形成第二防散射层。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散射层的厚度范围为1纳米~2纳米。

技术总结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结构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内具有第一导电结构,所述衬底表面暴露出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表面;位于第一导电结构表面的第一防散射层;位于第一防散射层表面的第二导电结构。所述半导体结构的性能得到了提升。的性能得到了提升。的性能得到了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01
技术公布日:2021/10/1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