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含有该隔膜的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1890发布日期:2020-10-17 02:29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含有该隔膜的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工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含有该隔膜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以及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军事装备、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目前锂电池已逐步向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领域拓展。

锂离子电池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在有限的空间内追求更大的电池容量,极片被最大限度地压缩,导致将极片卷绕成电芯后,极易形成褶皱。造成裸电芯表面不平整,应力集中处可能造成隔膜破损,引起电芯微短路或短路,因此,如何在保证电池容量的情况下,消除褶皱成为当今锂离子电池行业各大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国专利cn210443615u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含有该隔膜的锂离子电池,其锂离子电池隔膜包括耐热复合基材层,包括基膜和设置于所述基膜表面的涂覆层,基膜具有若干孔隙,孔隙中附着有改性聚烯烃涂层,该耐热的一面设置第一有机胶涂层,从基膜的上边缘到下边缘依次包括第一完全涂覆区、格纹间歇涂覆区和第二完全涂覆区。相比于现有技术,该专利具有较好的粘接性能和尺寸稳定性能的同时,能充分被电解液浸润,减少电池极化,但未解决锂离子电池卷芯极片易出现褶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含有该隔膜的锂离子电池,在有限空间内提高电池容量,消除极片卷绕后易出现褶皱现象,提高电池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1.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隔膜包括基材层和涂覆层,基材层的材料为pp,pe,pp与pe复合材料,芳纶,无纺布等其中的一种材料,涂覆层为氧化铝或勃姆石。

优选的,所述涂覆层用粘结剂涂覆于基材层上,涂覆的结构为单面涂覆或双面涂覆其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涂覆层涂覆的厚度为1-5um。

优选的,所述涂覆层间歇涂覆于基材层,涂覆间隔的距离呈梯度分布,且涂覆的间距根据电芯极片结构及卷芯极片层数计算。

优选的,所述涂覆层间距与卷绕时卷芯的圆弧角大小相吻合,所述涂覆层间距随所述卷芯的圆弧角增大而增大。

优选的,所述涂覆层双面涂覆时,其双面的间隔距离相等,保证上下涂覆的所述涂覆层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由正极片、隔膜、负极片依次堆叠沿相同方向卷绕而成,注入电解液后形成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所述隔膜为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隔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单面涂覆或双面涂覆其中的一种涂覆方法,将涂覆层间歇涂覆于基材层上,其涂覆间隔的距离为梯度分布。将所述隔膜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在电芯卷绕过程中,梯度分布的距离与卷绕时的折角距离相吻合。间歇涂覆的隔膜出现的间隔可适量增大正极和负极的有效物质含量,在制备同等规格电池时,可提高锂电池的放电容量。所述隔膜保持耐热性能的同时,通过使用所述的隔膜制得的锂离子电池可增大电池容量,避免极片出现褶皱,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双面涂覆隔膜的俯视图及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单面涂覆隔膜的俯视图及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卷芯整体结构图;

图4为办发明的锂离子电池卷芯局部放大图。

其中:1、基材层,2、涂覆层,3、涂覆层涂覆间隔,4、双层涂覆时下层涂覆层,5、隔膜,6、负极片,7、正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正极片的制备:正极片制作:将磷酸铁锂(正极活性物质)、导电炭黑(导电剂)、聚偏氟乙烯(pvdf)以及nmp以97.5:1.3:1.2:80的比例均匀混合,得到正极浆料。将浆料依次均匀涂布在铝箔上,控制涂布速度,经干燥、收卷、辊压后获得正极片。

负极片制作:将人造石墨(负极活性物质)、导电炭黑(导电剂)、sbr以及去离子水以97:1:2:90的比例均匀混合,得到负极浆料。将浆料依次均匀涂布在铜箔上,控制涂布速度,经干燥、收卷、辊压后获得负极片。

隔膜准备:隔膜选用单面涂覆且梯度间隔分布的涂覆层,涂覆层厚度为2um。

锂电池的制备:将上述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卷绕成电芯,隔膜位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正极以铝极耳点焊引出,负极以镍极耳点焊引出;然后将电芯置于铝壳中,注入上述电解液,经封装、化成、容量等工序,制成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隔膜的准备:

隔膜选用单面涂覆且梯度间隔分布的涂覆层,涂覆层厚度为3um。

其余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隔膜的准备:

隔膜选用单面涂覆且梯度间隔分布的涂覆层,涂覆层厚度为4um。

其余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隔膜的准备:

隔膜选用双面涂敷且梯度间隔分布的涂覆层,涂覆层厚度为2um。

其余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隔膜的准备:

隔膜选用双面涂敷且梯度间隔分布的涂覆层,涂覆层厚度为3um。

其余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隔膜的准备:

隔膜选用双面涂敷且梯度间隔分布的涂覆层,涂覆层厚度为4um。

其余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隔膜的准备:

隔膜选用单面全涂敷的涂覆层,涂覆层厚度为2um。

其余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隔膜的准备:

隔膜选用单面全涂敷的涂覆层,涂覆层厚度为3um。

其余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隔膜的准备:

隔膜选用单面全涂敷的涂覆层,涂覆层厚度为4um。

其余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隔膜的准备:

隔膜选用双面全涂敷的涂覆层,涂覆层厚度为2um。

其余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对比例5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隔膜的准备:

隔膜选用双面全涂敷的涂覆层,涂覆层厚度为3um。

其余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对比例6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隔膜的准备:

隔膜选用双面全涂敷的涂覆层,涂覆层厚度为4um。

其余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对实施例1-6以及对比例1-6制得的锂离子电池进行以下性能测试:透气率:ego-1型透气仪测试隔膜的gurley值

室温放电容量:蓄电池充满以1i1放电至截至放电终止电压,重复5次,当连续3次试验结果的极差小于额定容量的3%,可提前结束试验,取最后三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

常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锂离子蓄电池模块充满电,在室温下储存28d,然后以1i1放电至任一单体蓄电池电压达到放电终止电压,其荷电保持率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85%,再充满电以1i1放电至任一单体蓄电池电压达到放电终止电压。

将电池拆解后,观察极片是否出现褶皱。

以上各项测试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性能测试结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含有该隔膜的锂离子电池,实施例中的电池常温容量明显大于对比例,其荷电保持率以及容量恢复率相差不大。实施例中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反应透气性的gurley值均较对比例中的小,可见其对减小锂离子电池的内阻起到很大的作用。拆解电池后,实施例中的锂离子电池均未出现褶皱,对比例中的锂离子电池会出现褶皱,标明本发明中的隔膜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