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排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24551发布日期:2021-03-02 12:5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铜排组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气连接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铜排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铜排又称铜母排或铜汇流排,是由铜材质制作的,由于铜的导电性能等优于铝,铜排在电气设备,特别是成套配电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汽车电机控制系统中会采用多个独立的铜排(u铜排、v铜排、w铜排、p铜排和n铜排),用于外部电源与电机控制系统中电路的电气连接。然而,多个独立的铜排的设置使得汽车电机控制系统中的器件较多,占用汽车内部的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占用空间更小的铜排组件。
[0004]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铜排组件,应用于汽车电机控制系统中,包括多个铜排,每个所述铜排均包括输入部、弯折部和输出部,所述输入部用于与外部电源相连,所述输出部用于与汽车电机控制系统内的电路相连,所述弯折部设置在所述输入部和所述输出部之间,用于所述输入部与所述输出部的连接;
[0006]
其中,所述多个铜排包括输出部结构相同且均为矩形的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所述第一铜排的输出部和所述第二铜排的输出部上下层叠设置;所述第一铜排输出部和所述第二铜排输出部之间设有第一绝缘纸,所述第一绝缘纸通过3m背胶粘贴设置在所述第一铜排输出部和所述第二铜排输出部的相对两面上,所述第二铜排输出部的底部通过3m背胶还粘贴设有第二绝缘纸;
[0007]
所述多个铜排还包括输出部结构相同且均为倒直角z形的第三铜排、第四铜排和第五铜排,所述第三铜排的输入部、所述第四铜排的输入部、所述第五铜排的输入部、所述第一铜排的输入部和所述第二铜排的输入部间隔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三铜排的弯折部、所述第四铜排的弯折部与所述第五铜排的弯折部之间部分重合叠放设置,且每两个铜排的重合部分之间均粘贴设有绝缘片;所述第三铜排的输出部、所述第四铜排的输出部和所述第五铜排的输出部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三铜排的输出部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纸底部的左端处,所述第三铜排输出部的左端边缘与所述第二绝缘纸的左端边缘相齐平;所述第四铜排的输出部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纸底部的中端处;所述第五铜排的输出部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纸底部的右端处,所述第五铜排输出部的右端边缘与所述第二绝缘纸的右端边缘相齐平。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铜排和所述第五铜排在同一水平面上间隔平行设置,所述第三铜排弯折部和所述第五铜排弯折部之间粘贴设有所述绝缘片,所述第四铜排叠放设置在所述第三铜排和所述第五铜排之间的间隔处,且所述第四铜排的弯折部设置在所述绝缘片上。
[0009]
相比于传统的采用多个独立的铜排进行电气连接,本申请提供的铜排组件,将多个铜排堆叠在一起,可以有效减少其整体的占用空间;在堆叠重合的部分通过绝缘纸或绝缘片进行绝缘,可以有效保证各铜排在电传输过程中互不影响,保证各铜排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一实施例中铜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图1中铜排组件内输出部为矩形结构的铜排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3为图1中铜排组件内输出部为倒直角z形的铜排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4为采用组装工艺一组装得到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5为采用组装工艺二组装得到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6为采用组装工艺三组装得到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7为采用组装工艺四组装得到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8为采用组装工艺五组装得到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9为采用组装工艺六组装得到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10为采用组装工艺七组装得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1]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0022]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23]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法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5]
参见图1~图1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铜排组件,应用于汽车电机控制系统中,包括多个铜排,每个铜排均包括输入部、弯折部和输出部,输入部用于与外部电源相连,输出部用于与汽车电机控制系统内的电路相连,弯折部设置在输入部和输出部之间,用于输入部与输出部的连接。
[0026]
其中,多个铜排包括输出部结构相同且均为矩形的第一铜排100和第二铜排200,
参见图2,第一铜排100的输出部和第二铜排200的输出部上下层叠设置;第一铜排100输出部和第二铜排200输出部之间设有第一绝缘纸10,第一绝缘纸10通过3m背胶粘贴设置在第一铜排100输出部和第二铜排200输出部的相对两面上,第二铜排200输出部的底部通过3m背胶还粘贴设有第二绝缘纸20。具体地,第一铜排100为p铜排,第二铜排200为n铜排。
[0027]
多个铜排还包括输出部结构相同且均为倒直角z形的第三铜排300、第四铜排400和第五铜排500,参见图3,第三铜排300的输入部、第四铜排400的输入部、第五铜排500的输入部、第一铜排100的输入部和第二铜排200的输入部间隔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三铜排300的弯折部、第四铜排400的弯折部与第五铜排500的弯折部之间部分重合叠放设置,且每两个铜排的重合部分之间均粘贴设有绝缘片30;第三铜排300的输出部、第四铜排400的输出部和第五铜排500的输出部间隔设置;且第三铜排300的输出部对应设置在第二绝缘纸20底部的左端处,第三铜排300输出部的左端边缘与第二绝缘纸20的左端边缘相齐平;第四铜排400的输出部对应设置在第二绝缘纸20底部的中端处;第五铜排500的输出部对应设置在第二绝缘纸20底部的右端处,第五铜排500输出部的右端边缘与第二绝缘纸20的右端边缘相齐平。
[0028]
具体地,第三铜排300和第五铜排500在同一水平面上间隔平行设置,第三铜排300弯折部和第五铜排500弯折部之间粘贴设有绝缘片30,第四铜排400叠放设置在第三铜排300和第五铜排500之间的间隔处,且第四铜排400的弯折部设置在绝缘片30上。其中,第三铜排300为u铜排,第四铜排400为v铜排,第五铜排500为w铜排。
[0029]
相比于传统的采用多个独立的铜排进行电气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铜排组件,将多个铜排堆叠在一起,可以有效减少其整体的占用空间;在堆叠重合的部分通过绝缘纸或绝缘片进行绝缘,可以有效保证各铜排在电传输过程中互不影响,保证各铜排的正常工作。
[0030]
为了更清楚地解释本实施例提供的铜排组件的结构,下面结合铜排组件的其中一个组装工艺进行相应说明:
[0031]
工艺一:在工装板上如图4所示的位置先固定放入第三铜排300,然后在第三铜排300的右侧平行间隔固定放入第五铜排500。安装时需将铜排输入部的铆钉孔与输出部的爪子顺利安装入工装,无翘起变形;安装不进时不容许用力敲打。安装完成后需检验是否有变形、翘起现象;铆钉孔位是否贴平工装柱子。
[0032]
工艺二:在绝缘片30两面贴好3m背胶,然后撕开该绝缘片30底部上的背胶,对准如图5所示的工装定位孔放入该绝缘片30,用手均匀按压该绝缘片30周边,使绝缘片30贴合第三铜排300弯折部和第五铜排500弯折部;然后再撕开该绝缘片30顶部的背胶,为放入下一个工件准备。安装时该绝缘片30定位孔放不进不能硬压;不能漏撕背胶;背胶不能贴歪。安装后需检验该绝缘片30不能翘起0.2、或有异物在该绝缘片30上;该绝缘片30不能贴歪;不容易有漏撕背胶现象。
[0033]
工艺三:参见图6,在第三铜排300和第五铜排500之间的间隔处放入第四铜排400,以该铜排上的两个圆孔和铆钉孔定位,注意要所有的针脚完全进入;注意该铜排两面均匀有背胶,不能遗漏;撕开该铜排顶部的背胶,为放入下一工序做准备。安装完成后,需用风枪吹干净该铜排表面,防止铜粉和镀层残留,影响绝缘性能。
[0034]
工艺四:参见图7,放入第二绝缘纸20,其中,第二绝缘纸20的左端边缘需与第三铜排300的左端边缘齐平,其右端边缘需与第五铜排500的右端边缘齐平,在工装上用3个定位
孔进行定位,防止该绝缘纸位置走位;四周用手均匀压平,防止翘起。
[0035]
工艺五:在如图8所示的位置放入第二铜排200,注意针脚的方向,不要和第一铜排100混淆;该第二铜排200在组装前需两面贴好背胶,背胶方向以3个小孔定位。组装时先撕掉第二铜排200底部的背胶,保留顶部的背胶,注意针脚全部进入,该铜排边缘的3个孔完全进入,方可用胶锤轻微用力,保证该铜排和第二绝缘纸20贴合。
[0036]
工艺六:参见图9,撕掉第二铜排200顶部的背胶,用风枪吹干净铜排表面;利用两处孔位固定第一绝缘纸10,不要放偏;用手将第一绝缘纸10周边抹平,使紧密贴合,不要有翘起现象。
[0037]
工艺七:参见图10,在第一铜排100的背面先贴好背胶,注意方向(在图示的背面,是单面贴胶);在第一铜排100上的针脚和孔与工装上的定位柱装配好,注意观察,防止针脚变形;待用手全部按入工装,用手四周压平;利用工装的顶出装置,将组装好的铜排组件全部顶出;利用压力装置,在设备上整体压紧,按两次即可(注意限位区域,防止压伤工装)。安装完成后需检测该铜排组件的整体厚度是否在4.5~4.6之间;放入专用的泡棉中,防止针脚压变形;试模之前用专用设备检测该铜排组件中各铜排之间的绝缘性能。
[0038]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9]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