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镍铜电极的冷阴极紫外线杀菌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7315发布日期:2020-07-14 17:13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镍铜电极的冷阴极紫外线杀菌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镍铜电极的冷阴极紫外线杀菌灯。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冷阴极紫外线杀菌灯是利用电极射出电子,电子击打灯管内部的汞原子而产生紫外线,紫外线经石英套管射出。而传统的冷阴极紫外线杀菌灯的电极都是采用钨丝绕制,然后在钨丝表面涂抹电子粉,通电后,电子从电子粉中射出,这种传统的结构因电子的不断溅射,会对电子粉产生电腐蚀,严重影响电子粉产生电子的性能,导致灯管的紫外线生产剂量越来越少,灯管的杀菌效果过早下降。而且钨丝是一种硬度较硬,可塑加工性能较差的材料,对钨丝进行螺旋绕制比较困难,绕制过程钨丝容易折断,而且螺旋状的钨丝表面积相对较少,不利于要求发生大剂量电子溅射的目的,电子堆积在钨丝中不能高效地射出,产生“堵车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提高电子溅射效率和剂量,同时提高紫外线射出剂量的冷阴极紫外线杀菌灯。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采用镍铜电极的冷阴极紫外线杀菌灯,包括有灯管、电极、导电脚和导电连接片,电极置于灯管内,导电连接片被封闭在灯管的夹封段内,导电脚由两段构成,内侧段连接电极和导电连接片,外侧段连接导电连接片并延伸至外界,电极为镍铜电极杯,导电脚内侧段连接镍铜电极杯。

灯管的抽真空烧结点位于灯管的管体侧壁上。

采用本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镍铜电极杯的设计可以增大电子溅射的面积,使到达电极的电子以最高效的放射从电极射出,保证电子溅射的顺畅性,提高紫外线输出剂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冷阴极紫外线杀菌灯的剖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冷阴极紫外线杀菌灯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的冷阴极紫外线杀菌灯包括有石英灯管1、电极2、导电脚3和导电连接片4,电极2置于石英灯管1内,导电连接片4被封闭在石英灯管1的夹封段11内,导电连接片4为薄片材料,可提高夹封段11的密封性能,导电脚3由两段构成,内侧段导电脚31连接电极2和导电连接片4,外侧段导电脚32连接导电连接片4并延伸至外界,电极2为镍铜电极杯2,内侧段导电脚31连接镍铜电极杯2。通电后,电子经外侧段导电脚32—导电连接片4—内侧段导电脚313—镍铜电极杯2射出,石英灯管1的抽真空烧结点5位于石英灯管1的管体侧壁上,相比传统的抽真空烧结点5设置在壁厚较薄的石英灯管1折弯处,本技术的抽真空烧结点5设置在壁厚较厚的侧壁上,厚的侧壁对于烧结更为有利,不会因壁厚较薄而导致烧结失败而产生废品的问题。

本技术的镍铜电极杯2表面积相对传统螺旋钨丝的表面积更大,电子的溅射面积更大更顺畅,每单位时间内镍铜电极杯2可以射出更多的电子,从而达到同等功率条件下,石英灯管1产生更大剂量的紫外线,提高紫外线灯电转光的效率,提高紫外线杀菌灯的杀菌能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采用镍铜电极的冷阴极紫外线杀菌灯,包括有灯管、电极、导电脚和导电连接片,电极置于灯管内,导电连接片被封闭在灯管的夹封段内,导电脚由两段构成,内侧段连接电极和导电连接片,外侧段连接导电连接片并延伸至外界,其特征在于:电极为镍铜电极杯,导电脚内侧段连接镍铜电极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镍铜电极的冷阴极紫外线杀菌灯,其特征在于:灯管的抽真空烧结点位于灯管的管体侧壁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采用镍铜电极的冷阴极紫外线杀菌灯,包括有灯管、电极、导电脚和导电连接片,电极置于灯管内,导电连接片被封闭在灯管的夹封段内,导电脚由两段构成,内侧段连接电极和导电连接片,外侧段连接导电连接片并延伸至外界,电极为镍铜电极杯,导电脚内侧段连接镍铜电极杯,采用本技术方案后,镍铜电极杯的设计可以增大电子溅射的面积,使到达电极的电子以最高效的放射从电极射出,保证电子溅射的顺畅性,提高紫外线输出剂量。

技术研发人员:赵启延;赵启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赵启延;赵启宏
技术研发日:2020.02.23
技术公布日:2020.07.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