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显示器连接的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71080发布日期:2021-01-29 23:3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显示器连接的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线端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显示器连接的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连接端子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
[0003]
现有技术中,一般的接线端子,其用于连接线路板的连接柱都是与塑料件一体成型的,但是在对塑料件进行注塑形成后,进行脱模工艺时,需要先将不同的模具按照顺序依次脱落,才能将完成的塑料件取出。例如图1所述的一种塑料件1,包括有集成部2、接线部3以及塑料连接柱4,当塑料件1形成后进行脱模时,需要先将塑料件1进行左右脱模,使制成塑料件1与塑料连接柱4的模具先行分离,再将制成集成部2与接线部3的模具进行再次分离,这使得接线端子的制造工艺步骤繁多,较为麻烦,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显示器连接的接线端子,其用于与线路板连接的连接块是与金属件一体成型的,这使得塑料件进行脱模工艺时,无需进行多步的脱模步骤,具有简化塑料件脱模步骤的作用。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显示器连接的接线端子,包括有金属件以及塑料件,所述塑料件包括有接线部以及集成部,所述金属件包括有上架体以及下架体,所述上架体以及下架体之间形成有供接线部插入的插入槽,所述下架体一体成型有插入至线路板的金属连接柱。
[00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用于与线路板连接的金属连接柱与金属件进行一体成型,这就无需在塑料件上注塑形成塑料连接柱,具有简化塑料件脱模步骤的作用。
[000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连接柱包括有第一连接柱以及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与第二连接柱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接触。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金属连接柱受到冲撞时,第一连接柱以及第二连接柱相互分担所受到的冲击力,相比将金属连接柱制成一个整体,第一连接柱以及第二连接柱具有更好的抗冲击能力,以延长金属连接柱的使用寿命。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架体朝向塑料件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校准块,所述集成部靠近接线部的一端开设有供校准块插入的校准槽。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要将塑料件与金属件分离时,还需要克服校准块与校准槽内侧壁的摩擦力,以此进一步增强金属件与塑料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校准块先插入至校准槽的一端设置为圆弧端。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端具有引导校准块插入校准槽内的作用。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成部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凸起块,所述上架体
朝向集成部的一端开有供凸起块插入的凹陷槽。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起块与凹陷槽的配合,实现塑料件与金属件的初步固定。还能够使得校准块与校准槽对齐。
[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件上还开有多个散热孔。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接线端子与线路板之间产生的热量尽快散发流失,具有保护接线端子与线路板,提升接线端子与线路板寿命的作用。
[001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架体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插入至线路板上的卡接片,所述卡接片朝向下架体的方向延伸。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线路板上开设的凹槽对卡接片进行限位以到达将金属连接柱与线路板上开设的凹槽对齐的效果,卡接片具有引导金属连接柱与线路板连接的作用。
[0019]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将用于与线路板连接的金属连接柱与金属件一体成型,需要在塑料件上在注塑形成塑料连接柱,这使得塑料件进行脱模工艺时,无需进行多步的脱模步骤,具有简化塑料件脱模步骤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背景技术中塑料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塑料件与金属件相互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金属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
附图标记:1、塑料件;2、集成部;3、接线部;4、塑料连接柱;5、金属件;6、上架体;7、下架体;8、金属连接柱;9、第一连接柱;10、第二连接柱;11、校准块;12、校准槽;13、圆弧端;14、凸起块;15、凹陷槽;16、散热孔;17、卡接片;18、插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
参照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显示器连接的接线端子,包括有金属件5以及塑料件1,塑料件1包括有接线部3以及集成部2;金属件5包括有上架体6以及下架体7。上架体6以及下架体7之间形成有供接线部3插入的插入槽18。在下架体7上还一体成型有插入至线路板(图中未标出)的金属连接柱8。
[0027]
参照图3、图4,金属连接柱8包括与耦第一连接柱9以及第二连接柱10。第一连接柱9以及第二连接柱10相互靠近的一面相互接触,两者之间不存在空隙。这使得在将金属连接柱8插入至线路板上时,若是金属连接柱8在线路板上发生弯折或是受到冲击时,冲击力传递到第一连接柱9以及第二连接柱10上,通过第一连接柱9以及第二连接柱10相互分担所受到的冲击力,相比将金属连接柱8制成一个整体,第一连接柱9以及第二连接柱10具有更好的抗冲击能力,以延长金属连接柱8的使用寿命。
[0028]
参照图3、图4,在下架体7朝向塑料件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校准块11,集成部2靠近接线部3的一端开设有供对准块插入的校准槽12。且集成部2的两端还固定设置有凸起块14,上架体6朝向集成部2的一端开有供凸起块14插入的凹陷槽15。当需要将金属件5以及塑
料件1相互连接时,将接线部3插入至插入槽18内,在接线部3移动的过程中,将凸起块14与凹陷槽15相互对齐,并使凸起块14与凹陷槽15逐渐靠近,直至将凸起块14插入至凹陷槽15内,通过凸起块14与凹陷槽15的配合,实现塑料件1与金属件5的初步固定。在继续移动金属件5与塑料件1,使得校准块11与校准槽12对齐,并将校准块11插入至校准槽12内,由于校准块11先插入至校准槽12的一端设为圆弧端13,圆弧端13具有引导校准块11插入至校准槽12内的作用。通过校准块11与校准槽12的配合,当要将塑料件1与金属件5分离时,还需要克服校准块11与校准槽12内侧壁的摩擦力,以此进一步增强金属件5与塑料件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29]
参照图3、图4,上架体6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插入至线路板上的卡接片17,卡接片17朝向下架体7的方向延伸。当要将线路板与接线端子进行连接时,先通过卡接片17插入至线路板上,通过线路板上开设的凹槽对卡接片17进行限位以到达将金属连接柱8与线路板上开设的凹槽对齐的作用,卡接片17具有引导金属连接柱8与线路板连接的作用。
[0030]
参照图3,在金属件5上还开有多个散热孔16,通过散热孔16能够将接线端子与线路板之间产生的热量尽快散发流失,具有保护接线端子与线路板,提升接线端子与线路板寿命的作用。
[0031]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金属件5与塑料件1进行组合,将接线部3插入至插入槽18内,通过校准块11与校准槽12的配合以及凸起块14与凹陷槽15的配合到达金属件5与塑料件1的相对固定配合。再通过将卡接片17与线路板的配合,对金属连接柱8进行限位使得金属连接柱8能够准确的插入至线路板上,以此实现接线端子与线路板之间的连接。且金属连接柱8固定设置在金属件5上,使得塑料件1进行脱模工艺时,无需进行多步的脱模步骤,只需通过金属冲压便能完成金属连接柱8的制成。
[0032]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