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金属框天线及其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80799发布日期:2020-11-27 10:2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金属框天线及其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内置金属框天线及其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的外观结构不断改进,屏的占比率也在不断地创新,从刘海屏、水滴屏、穿孔屏到曲面屏的发展,都是因为前置摄像头无法满足要求,使屏设计出来总有缺陷。全面屏前摄带升降摄头的金属手机可以解决前置摄像头的问题,但前置摄像头需要配备一个很大的升降马达机构件,对天线净空挤占较多,天线环境变差。而目前手机上面的频段越来越多,频率覆盖范围越大,要求的天线环境和净空也更高。现有通常是利用手机的金属外壳做天线并加断点来满足天线环境和净空的要求,外观上能看到断点,破坏了金属外壳的完整性。有的是通过增加手机厚度来保障天线效果,这样不能满足手机薄型化的设计要求;若不改变厚度,则需要牺牲部分天线效果。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金属框天线及其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利用金属外壳做天线破坏金属外壳的完整性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置金属框天线,连接开关电路和匹配电路,其包括:作为主天线的金属框的下侧部,作为分集天线的金属框的上侧部,以及作为三合一天线的金属框的右上侧部;所述下侧部的两端连接地,下侧部的馈点连接开关电路,上侧部和右上侧部的一端分别通过一断点与地间隔开,上侧部和右上侧部的地馈点均连接地,上侧部和右上侧部的馈点连接匹配电路,所述金属框的外侧设有金属外壳的注塑层。

所述的内置金属框天线中,所述主天线包括作为第一天线的金属框的下侧中部,作为第二天线的金属框的左下侧部,作为第三天线的金属框的右下侧部,所述第一天线的一端与第二天线的一端通过第一断点间隔开,第二天线的另一端与地连接,第一天线的另一端与第三天线的一端通过第二断点间隔开,第三天线的另一端与地连接。

所述的内置金属框天线中,所述第一天线上设有第一馈点和第二馈点,所述第一馈点作为主馈点与开关电路中的第一单刀单掷开关连接,第二馈点与开关电路中的第一单刀四掷开关连接。

所述的内置金属框天线中,在所述主天线与地之间设有第一开缝槽。

所述的内置金属框天线中,所述分集天线包括作为第四天线的金属框的上侧中部以及左上侧部,所述第四天线的一端通过第六断点与地间隔开,第四天线的另一端通过第五断点与三合一天线间隔开。

所述的内置金属框天线中,所述第四天线上设有第三馈点、第四馈点、第一假断位和第二假断位;第四馈点作为主馈点与开关电路中的第二单刀单掷开关连接,第三馈点与开关电路中的第二单刀四掷开关连接,第一假断位和第二假断位根据选择接地。

所述的内置金属框天线中,所述三合一天线包括第一wifi天线和第二wifi天线;所述第一wifi天线包括作为第六天线的金属框的右上侧部,所述第二wifi天线包括作为第五天线的金属框的右上侧折弯部;所述第六天线的一端通过第四断点与地间隔开,第六天线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断点与第五天线的一端间隔开,第五天线的另一端通过第五断点与第四天线的另一端间隔开。

所述的内置金属框天线中,所述第五天线上设有第七馈点,第六天线上设有第五馈点和第六馈点,所述第六馈点作为地馈点与地连接,第五馈点作为主馈点与匹配电路连接,第七馈点作为主馈点与匹配电路连接。

所述的内置金属框天线中,在第四天线、第五天线、第六天线与地之间设有第二开缝槽。

一种内置金属框天线的移动终端,包括一主板,所述主板上设有开关电路和匹配电路,其中,所述主板的上下两侧设有所述的内置金属框天线,所述内置金属框天线连接开关电路和匹配电路,开关电路连接匹配电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置金属框天线及其移动终端,内置金属框天线包括作为主天线的金属框的下侧部,作为分集天线的金属框的上侧部,以及作为三合一天线的金属框的右上侧部;所述下侧部的两端连接地,下侧部的馈点连接开关电路,上侧部和右上侧部的一端分别通过一断点与地间隔开,上侧部和右上侧部的地馈点均连接地,上侧部和右上侧部的馈点连接匹配电路。所述金属框的外侧设有金属外壳的注塑层。通过使用金属外壳内的金属框来作为天线本体,结合注塑层的覆盖,即可隐藏天线,从外观上看无断点,从而解决现有利用金属外壳做天线破坏金属外壳的完整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置金属框天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置金属框天线及其移动终端,利用移动终端内部的金属框做天线,不会对移动终端的外观造成影响。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一主板,所述主板上设有开关电路和匹配电路,所述主板的上下两侧设有内置金属框天线;所述内置金属框天线连接开关电路和匹配电路,开关电路连接匹配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和匹配电路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详述。

所述内置金属框天线由移动终端内部的金属框11(即图2中的黑色粗线条)构成,其包括作为主天线的金属框11的下侧部,作为分集天线的金属框11的上侧部,以及作为三合一天线的金属框11的右上侧部;所述下侧部的两端连接地700,下侧部的馈点连接开关电路,上侧部和右上侧部的一端分别通过一断点与地间隔开,上侧部和右上侧部的地馈点均连接地700,上侧部和右上侧部的馈点连接匹配电路。所述金属框11的外侧设有金属外壳的注塑层10。

本实施例通过使用内部的金属框11来作为天线本体,结合注塑层10的覆盖,既能隐藏天线,从外观上看无断点,又能通过馈点与开关电路、匹配电路的连接来进行匹配和谐调,实现不同频段覆盖的同时还不会对移动终端的外观造成影响,即可解决现有利用金属外壳做天线破坏金属外壳的完整性的问题。

本实施例适用的主流平台分为高通和联发科,例如联发科的主流6735、6737和6750平台,都支持六模和三模兼容。移动终端采用的是全面屏,利用模内金属框11来合理分布天线区域,并结合通话和横屏上网游戏效果,使天线实际效果达到最佳。屏边框线501的下边与金属框11的下侧部之间的距离范围是1.1mm~1.3mm(毫米),最小可为1.1mm;由于移动终端的上部设有前摄像头及升降机构1、听筒2之类占用大部分面积的器件,因此屏边框线501的上边与金属框11的上侧部之间的距离范围是1.5mm~1.8mm(毫米),最小可为1.2mm。这样设置的距离范围可以达到较好的天线环境和净空,满足移动终端对天线环境和净空的需求。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金属框11可采用各种适宜做天线的金属材质,此处优选铝钛合金或高强铝,既可以给整机结构加强,又满足天线要求,成本相对较低,工艺省去很多工序环节,适用于中低端机型,性能比较高。移动终端的金属外壳采用注塑方式(即注塑层10),最省成本、可靠性高、结构最强,其颜色可随意搭配,不再受其作为天线时的限制。

此处以6771平台为例,各个天线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所述主天线(又叫下天线)包括作为第一天线101的金属框11的下侧中部,作为第二天线102的金属框11的左下侧部(左下侧折弯部以及一部分直立部),作为第三天线103的金属框11的右下侧部(右下侧折弯部),所述第一天线101的一端(与第一馈点201相邻的一端)与第二天线102的一端通过第一断点601间隔开,第二天线102的另一端与地700连接,第一天线101的另一端与第三天线103的一端通过第二断点602间隔开,第三天线103的另一端与地700连接。

所述第一天线101上设有第一馈点201和第二馈点202,第一馈点201与第一天线101的一端相隔第一预设距离(靠近一端),第二馈点202与第一馈点201之间相隔第二预设距离(偏向第一天线101的左侧)。预设距离可根据所需频段设置,此处不做限定。所述第一馈点201作为主馈点与开关电路中的第一单刀单掷开关(spst)连接,第二馈点202与开关电路中的第一单刀四掷开关(sp4t)连接,具体连接时,均采用侧顶弹片接触方式,即第一馈点201和第二馈点202均是侧面顶住对应开关的弹片。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天线102和第三天线103的另一端均与地700连接,第二天线102和第三天线103相当于寄生天线。所述主天线的本体体积为52mm×1.2mm,其覆盖了频率为600mhz~2700mhz的全频波段。在主天线与地700之间设有第一开缝槽301,这样能调节寄生天线的长度,拓展实现中高频带宽。请结合图1,所述主天线和第一开缝槽301与马达振动器5、耳机座6以及喇叭8所在的区域相邻。

所述分集天线包括作为第四天线104的金属框11的上侧中部以及左上侧部(左上侧折弯部以及一部分直立部),所述第四天线104的一端(与第三馈点203相邻的一端)通过第六断点606与地700间隔开,第四天线104的另一端通过第五断点605与三合一天线间隔开。

所述第四天线104上设有第三馈点203、第四馈点204、第一假断位401和第二假断位402。第三馈点203与第四天线104的一端相隔第三预设距离(靠近第六断点606),第四馈点204与第三馈点203之间相隔第四预设距离(偏向第四天线104的左侧),第一假断位401与第四馈点204之间相隔第五预设距离(位于金属框11的上侧中部且偏向左侧),第二假断位402与第一假断位401之间相隔第六预设距离(位于金属框11的上侧中部且偏向右侧)。

所述第四馈点204作为主馈点与开关电路中的第二单刀单掷开关连接,第三馈点203与开关电路中的第二单刀四掷开关连接,具体连接时,均采用正压弹片接触方式,即第三馈点203和第四馈点204均是垂直向下压住对应开关的弹片。所述第一假断位401和第二假断位402用于调整馈点接地,即将第一假断位401接地700得到的分集天线的长度比第二假断位402接地700得到的分集天线的长度短,通过假断位接地来调整分集天线的长度;同时,两个假断位还能在各天线之间起隔离作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假断位401接地700为例,则所述分集天线的本体体积为31mm×2.23mm,其覆盖了频率为600mhz~2700mhz的全频波段。

本实施例中,所述三合一天线包括2.4gwifi(基于ieee802.11b的技术标准,ieee802.11b是基于2.4ghz的频段的ieee802.11系列标准的产品)的第一wifi天线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加5gwifi(基于ieee802.11ac标准开发的无线技术,ieee802.11ac技术工作在5ghz频段)的第二wifi天线;所述第一wifi天线包括作为第六天线106的金属框11的右上侧部,所述第二wifi天线包括作为第五天线105的金属框11的右上侧折弯部;所述第六天线106的一端通过第四断点604与地间隔开,第六天线106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断点603与第五天线105的一端间隔开,第五天线105的另一端通过第五断点605与第四天线104的另一端间隔开。

所述第五天线105上设有第七馈点207,第六天线106上设有第五馈点205和第六馈点206,第七馈点207位于第五天线105的一端上,第六馈点206位于第六天线106的另一端上,第五馈点205与第六馈点206之间相隔第七预设距离(偏向第六天线106的上侧)。预设距离可根据所需频段设置,此处不做限定。所述第六馈点206作为地馈点与地700连接,第五馈点205作为主馈点与匹配电路连接,第七馈点207作为主馈点与匹配电路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wifi天线(2.4gwifi)的本体体积为15mm×2.23mm,其覆盖了频率为2400mhz~2500mhz的高频波段。所述第二wifi天线(gps加5gwifi)的本体体积为23.35mm×7.85mm,其覆盖了频率为1575mhz(gps频段)以及4900mhz~5800mhz(5gwifi的频段)的超高频波段。

本实施例在第四天线104、第五天线105、第六天线106与地700之间设有第二开缝槽302,这样能拓展低中高频带宽,提高天线辐射效率。

在具体实施时,各个天线的设置还可有多种变形,例如,位于移动终端上侧的分集天线、三合一天线,可改变第一假断位401和第二假断位402的位置,或调整断点的长度来改变天线的长度,从而控制频率变化。下天线上可去掉第一断点601和第二断点602,还在第二天线102和第三天线103上设置断点,两个开缝槽的深浅长度可改变。或者在主馈点处增加单刀单掷开关,将下天线拆分成实现低频加中频的天线和高频的天线,满足不同的频段需求。

请结合图1,所述第四天线104与听筒2、后副摄像头3和前摄像头及升降机构1所在的区域相邻,第六天线106位于前摄像头及升降机构1的侧边。后主摄像头4与后副摄像头3相邻且位于后副摄像头3的下方,卡座9位于后主摄像头4的下方,电池仓7在喇叭8与卡座9之间。图2中的地700覆盖了图1中的前摄像头及升降机构1、0809封装的听筒2、后副摄像头3、后主摄像头4、马达振动器5、耳机座6、电池仓7、喇叭8、卡座9、没有作为天线的部分金属框1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内置金属框天线及其移动终端,采用注塑层内侧的金属框来作为天线,不再使用移动终端的外壳作为天线,则在全面屏和金属机外观上不会出现断点,外观更加美观,不会破坏金属外壳的完整性;能通过开关电路对天线长短进行选择,选取需要的频段,从而调整频段范围,而且能覆盖全频段,在金属机身上保留了天线性能的同时还不会对手机的外观造成影响。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