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放线全自动笼绞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93823发布日期:2021-02-26 23:0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放线全自动笼绞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笼绞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动力放线全自动笼绞机。


背景技术:

[0002]
动力放线全自动笼绞机主要应用在高端线缆绞合,目前的自动张力笼绞机一般采用电磁张力器向放线盘提供张力,通过plc计算控制放线拉力,这是一种间接保持放线拉力恒定,由于线缆在放线盘上的不同位置所需拉力(张力)是不相同的,因此难以保证张力恒定。现有技术中,也有直接向线缆提供张力的张力装置,但现有的张力装置所能提供的张力范围小,张力波动大,同时也存在难以保证张力恒定的问题。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放线全自动笼绞机。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动力放线全自动笼绞机,其包括机架及转动连接于机架的主轴,所述主轴上套装有至少两个放线装置,所有放线装置沿着主轴的中心轴线呈直线排列,所述放线装置包括套设于主轴上的两个安装盘及设置于两个安装盘之间的至少两个动力放线摇篮装置;在相邻的两个放线装置中,上一个放线装置的后端与下一个放线装置的前端共用一个安装盘,且上一个放线装置中的动力放线摇篮装置与下一个放线装置中的动力放线摇篮装置错位设置;所述机架设置有用于驱动主轴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所述主轴远离转动驱动机构的一端设置有分线盘,所述主轴上设置有多个张力检测轮,所述张力检测轮与动力放线摇篮装置一一对应设置并电连接,所述动力放线摇篮装置包括框架、装设于框架的动力放线机构、装设于框架并位于动力放线机构的一侧的张力控制机构、转动设置于框架并位于动力放线机构远离张力控制机构的一侧的转角导辊及转动设置于框架并位于张力控制机构远离动力放线机构的一侧的线缆组件,所述框架靠近线缆组件的一端开设有过线孔,所述框架转动设置有横向导辊,所述横向导辊位于过线孔的进线端,所述张力控制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磁滞离合器、摆动件及转动连接于摆动件的张力摆轮,所述第一电机装设于框架,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磁滞离合器的输入端驱动连接,所述摆动件装设于磁滞离合器的输出端。
[0006]
进一步地,所述摆动件包括套筒部、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及第三摆臂,所述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和第三摆臂呈环形阵列地连接于套筒部的周壁,所述套筒部与磁滞离合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张力摆轮转动连接于第一摆臂,所述第二摆臂和第三摆臂均装设有配重件。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设置有角度限位部,所述框架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对角度限位部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所述角度限位部凹设有角度
限位槽,所述限位件的一端突伸至角度限位槽内。
[0008]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装设有支撑座,所述限位件装设于支撑座,所述转杆远离套筒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和角度限位部均转动设置于支撑座内,所述角度传感器与第一电机电连接。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盘上装设有多个过线轮,所述过线轮位于过线孔的出线端,所述过线轮与动力放线摇篮装置一一对应设置。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装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用于对摆动件或/和张力摆轮的位置进行固定。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放线机构包括装设于框架的一侧的第二电机、装设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动力顶头及装设于框架的另一侧的伸缩顶头,所述伸缩顶头与动力顶头相对且间距设置。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线缆组件包括装设于框架的固定架、转动连接于固定架的导轮及固定连接于固定架的限位架,所述限位架转动连接有上限位辊和下限位辊,所述上限位辊和下限位辊分别位于导轮的上侧和下侧。
[0013]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远离分线盘的一端装设有电滑环,所述机架装设有用于制动安装盘的刹车器。
[0014]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远离过线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装设有传动齿轮,所述主轴外套装有主齿轮,所述安装盘上转动连接有与主齿轮啮合的从齿轮,所述从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际工作时,将放线盘放置在动力放线机构中,放线盘上的线缆依次绕设在转角导辊、线缆组件、张力摆轮和横向导辊上后穿过过线孔,通过设置转角导辊、线缆组件和横向导辊,不但使得线缆能够沿着预设路径移动,还有利于线缆的移动顺畅且稳定,穿过过线孔后的线缆绕经张力检测轮的底部,并将线缆穿过分线盘中的对应的线孔后与牵引机构连接,牵引机构驱动线缆移动,使得线缆沿着绕设路径移动。在绞线时,转动驱动机构驱动主轴转动,转动的主轴带动放线装置转动,使得所有动力放线摇篮装置围绕着主轴的中心轴线转动,从而实现多根线缆的绞合。该笼绞机能够增加了线缆的数量,满足对不同数量的线缆进行绞合;在绞合的过程中,动力放线机构驱动放线盘转动,转动的放线盘释放线缆,以实现对线缆进行放线,通过牵引机构牵引线缆沿着绕设路径移动,在线缆移动的过程中,线缆会向张力摆轮施加一个作用力,且第一电机经由磁滞离合器驱动摆动件连带张力摆轮转动,转动的张力摆轮向绕设在其上的线缆提供所需张力,张力直接作用在线缆上,避免了其他因素对张力的影响,保证了线缆所受的张力恒定,且通过第一电机和磁滞离合器协同工作以经由张力摆轮向线缆提供张力,张力的调控范围大,张力波动小,有利于提高线缆移动的稳定性;且通过张力检测轮实时地检测线缆所受到的张力大小,有利于对张力的大小进行调控,进一步保证张力恒定。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放线摇篮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张力控制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张力控制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线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放线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附图标记说明:
[0023]
1、动力放线摇篮装置;10、传动轴;101、传动齿轮;102、控制箱;103、模式切换开关;11、框架;12、动力放线机构;121、第二电机;122、动力顶头;123、伸缩顶头;13、张力控制机构;130、转杆;1301、角度限位部;1302、角度限位槽;1303、限位件;131、第一电机;132、磁滞离合器;133、摆动件;134、张力摆轮;135、套筒部;136、第一摆臂;137、第二摆臂;138、第三摆臂;139、配重件;14、转角导辊;15、导线组件;151、固定架;152、导轮;153、限位架;154、上限位辊;155、下限位辊;16、过线孔;161、出线轴;17、横向导辊;18、支撑座;181、角度传感器;19、固定座;191、放线盘;2、机架;21、刹车器;3、主轴;31、主齿轮;32、从齿轮;4、放线装置;41、安装盘;5、转动驱动机构;6、分线盘;7、张力检测轮;8、电滑环;9、过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5]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动力放线全自动笼绞机,其包括机架2及转动连接于机架2的主轴3,所述主轴3上套装有至少两个放线装置4,所有放线装置4沿着主轴3的中心轴线呈直线排列,所述放线装置4包括套设于主轴3上的两个安装盘41及设置于两个安装盘41之间的至少两个动力放线摇篮装置1,所有动力放线摇篮装置1围绕主轴3的中心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于两个安装盘41上;见图1,在相邻的两个放线装置4中,上一个放线装置4的后端与下一个放线装置4的前端共用一个安装盘41,且上一个放线装置4中的动力放线摇篮装置1与下一个放线装置4中的动力放线摇篮装置1错位设置;所述机架2设置有用于驱动主轴3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5,所述主轴3远离转动驱动机构5的一端设置有分线盘6,所述主轴3上设置有多个张力检测轮7,所述张力检测轮7与动力放线摇篮装置1一一对应设置并电连接,所述张力检测轮7位于分线盘6与动力放线摇篮装置1之间,所述动力放线摇篮装置1包括设置于两个安装盘41之间的框架11、装设于框架11的动力放线机构12、装设于框架11并位于动力放线机构12的一侧的张力控制机构13、转动设置于框架11并位于动力放线机构12远离张力控制机构13的一侧的转角导辊14及转动设置于框架11并位于张力控制机构13远离动力放线机构12的一侧的线缆组件,所述框架11靠近线缆组件的一端开设有过线孔16,所述框架11转动设置有横向导辊17,所述横向导辊17位于过线孔16的进线端,所述张力控制机构13包括第一电机131、磁滞离合器132、摆动件133及转动连接于摆动件133的张力摆轮134,所述第一电机131装设于框架11,所述第一电机131的输出轴与磁滞离合器132的输入端驱动连接,所述摆动件133装设于磁滞离合器132的输出端。
[0026]
实际工作时,将放线盘191放置在动力放线机构12中,放线盘191上的线缆依次绕设在转角导辊14、线缆组件、张力摆轮134和横向导辊17上后穿过过线孔16,通过设置转角导辊14、线缆组件和横向导辊17,不但使得线缆能够沿着预设路径移动,还有利于线缆的移动顺畅且稳定,穿过过线孔16后的线缆绕经张力检测轮7的底部,并将线缆穿过分线盘6中的对应的线孔后与牵引机构连接,牵引机构驱动线缆移动,使得线缆沿着绕设路径移动。在
绞线时,转动驱动机构5驱动主轴3转动,转动的主轴3带动放线装置4转动,使得所有动力放线摇篮装置1围绕着主轴3的中心轴线转动,从而实现多根线缆的绞合。该笼绞机能够增加了线缆的数量,满足对不同数量的线缆进行绞合;在绞合的过程中,动力放线机构12驱动放线盘191转动,转动的放线盘191释放线缆,以实现对线缆进行放线,通过牵引机构牵引线缆沿着绕设路径移动,在线缆移动的过程中,线缆会向张力摆轮134施加一个作用力,且第一电机131经由磁滞离合器132驱动摆动件133连带张力摆轮134转动,转动的张力摆轮134向绕设在其上的线缆提供所需张力,张力直接作用在线缆上,避免了其他因素对张力的影响,保证了线缆所受的张力恒定,且通过第一电机131和磁滞离合器132协同工作以经由张力摆轮134向线缆提供张力,张力的调控范围大,张力波动小,有利于提高线缆移动的稳定性;且通过张力检测轮7实时地检测线缆所受到的张力大小,有利于对张力的大小进行调控,进一步保证张力恒定。
[0027]
本实施例中,所述摆动件133包括呈圆筒状的套筒部135、第一摆臂136、第二摆臂137及第三摆臂138,所述第一摆臂136、第二摆臂137和第三摆臂138呈环形阵列地连接于套筒部135的周壁,在第一摆臂136、第二摆臂137和第三摆臂138中,相邻的两个摆臂之间的夹角为120
°
,所述套筒部135与磁滞离合器13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张力摆轮134转动连接于第一摆臂136,所述第二摆臂137和第三摆臂138均装设有配重件139,张力摆轮134位于两个配重件139的上方。通过增设两个配重件139来平衡摆动件133,使得摆动件133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从而使得摆动件133的摆动稳定,有利于张力摆轮134向线缆施加恒定且稳定的张力。
[0028]
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筒部135连接有转杆130,所述转杆130设置有角度限位部1301,所述框架11设置有限位件1303,所述限位件1303用于对角度限位部1301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具体地,所述角度限位部1301凹设有角度限位槽1302,所述限位件1303的一端突伸至角度限位槽1302内。实际工作时,转杆130与摆动件133同步转动,使得转杆130上的角度限位部1301相对于限位件1303转动,由于限位件1303的一端突伸至角度限位槽1302内,所以角度限位部1301只能在角度限位槽1302的行程范围内转动,以限制转杆130的转动角度,从而限制摆动件133的转动角度,不但能够避免摆动件133过度转动,还能够对张力的范围进行控制。
[0029]
本实施例中,所述框架11装设有支撑座18,所述限位件1303装设于支撑座18,所述转杆130远离套筒部13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角度传感器181,所述角度传感器181和角度限位部1301均转动设置于支撑座18内,所述角度传感器181与第一电机131电连接。当角度传感器181检测到转动的角度达到预设的角度值时,角度传感器181向第一电机131反馈信息,使得第一电机131停止驱动摆动件133转动,或使得第一电机131驱动摆动件133反向转动,便于对张力进行控制,保证了张力的范围。
[0030]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盘41上装设有多个过线轮9,所述过线轮9位于过线孔16的出线端,所述过线轮9与动力放线摇篮装置1一一对应设置。过线轮9对线缆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提高了线缆移动的稳定性和效率,避免线缆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摇摆、波动或偏移。
[0031]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放线机构12包括装设于框架11的一侧的第二电机121、装设于第二电机121的输出轴的动力顶头122及装设于框架11的另一侧的伸缩顶头123,所述伸
缩顶头123与动力顶头122相对且间距设置。实际工作时,将放线盘191放置在动力顶头122与伸缩顶头123之间,伸缩顶头123将放线盘191锁紧在动力顶头122上,即动力顶头122和伸缩顶头123分别与放线盘191的两端抵触,第二电机121驱动动力顶头122转动,在动力顶头122与伸缩顶头123的协同作用下驱动放线盘191转动,使得放线盘191释放线缆,从而实现对线缆进行放线。
[0032]
本实施例中,所述框架11装设有固定座19,所述固定座19用于对摆动件133或/和张力摆轮134的位置进行固定;具体地,所述框架11装设有控制箱102及与控制箱102电连接的模式切换开关103,所述第一电机131和第二电机121均与模式切换开关103电连接,所述模式切换开关103包括力矩模式和摆轮模式。当将模式切换开关103拨动至摆轮模式时,张力摆轮134向线缆提供张力。当通过螺栓将摆动件133锁紧在固定座19上时,摆动件133被锁定,摆动件133不能够转动,张力摆轮134的位置不变,此时将模式切换开关103拨动至力矩模式,使得通过第二电机121向放线盘191提供反向力矩,以向线缆提供张力,保证放线张力恒定。
[0033]
本实施例中,所述线缆组件包括装设于框架11的固定架151、转动连接于固定架151的导轮152及固定连接于固定架151的限位架153,所述限位架153转动连接有上限位辊154和下限位辊155,所述上限位辊154和下限位辊155分别位于导轮152的上侧和下侧。当线缆绕设在导轮152和张力摆轮134上时,上限位辊154和下限位辊155均将线缆限位在导轮152上,使得线缆能够稳定地贴合在导轮152的导向面上,防止线缆脱离导轮152,有利于提高线缆移动的稳定性。
[0034]
本实施例中,所述过线孔16内设置有出线轴161,所述出线轴161为空心轴,所述出线轴161的出线端贯穿一安装盘41;通过增设出线轴161,不但有利于线缆移动,还能减小线缆的磨损。
[0035]
本实施例中,所述框架11远离过线孔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10,所述传动轴10装设有传动齿轮101,所述主轴3外套装有主齿轮31,所述安装盘41上转动连接有与主齿轮31啮合的从齿轮32,所述从齿轮32与传动齿轮101啮合。在主轴3转动的过程中,主齿轮31与主轴3同步转动,转动的主齿轮31经由从齿轮32带动传动齿轮101转动,转动的传动齿轮101带动传动轴10转动,转动的传动轴10带动框架11转动,使得整个动力放线摇篮装置1自转。由于在绞线的过程中,绞合力会造成线缆扭转,所以在动力放线摇篮装置1的自转下,可防止线缆受到扭转力而变形,从而保证了线缆绞合的质量。
[0036]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轴3远离分线盘6的一端装设有电滑环8,电滑环8与电源电连接,便于向本实用新型提供电能。
[0037]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2装设有用于制动安装盘41的刹车器21。在绞线完成后,可通过刹车器21对安装盘41进行制动,以起到快速制动的作用。
[0038]
具体地,所述转动驱动机构5采用电机驱动同步带和同步轮的结构进行传动。
[0039]
具体地,所述张力检测轮7包括转轮及设置于转轮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转轮所承受的张力,所述张力检测轮7也可以采用现有中的检测轮。
[0040]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0041]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