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测量单元接口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82407发布日期:2021-06-08 17:4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惯性测量单元接口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惯性测量单元接口连接器。


背景技术:

2.惯性测量单元是测量物体三轴姿态角(或角速率)以及加速度的装置,在汽车内也设置有惯性测量单元,那么则需要通过连接器进行连接。现有的连接器内设有若干个插针,插针一端伸入至连接器内,另一端从组件伸出至组件外。现有的插针通常通过固定在模具上,通过直接注塑固定在连接器内。但是由于插针位于连接器的连接口上,在模具中为悬空设置,故导致在注塑过程中不稳定,导致产能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惯性测量单元接口连接器。
4.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惯性测量单元接口连接器,其中,包括主体以及插针模块,插针模块内固定有若干个插针,主体上设有接口以及容纳空腔,接口与容纳空腔连通,插针模块部分位于接口与容纳空腔的连接处上注塑成型。
5.采用此种结构设置,先通过插针注塑成型,形成了插针模块,然后通过插针模块与主体形成二次注塑成型,从而使得插针在注塑过程中,不易发生晃动,导致注塑不稳定,提高了整体的加工效率。而且采用插针模块部分位于接口与容纳空腔的连接处上,起到了支撑效果,保证在二次注塑过程中,起到固定效果。
6.其中,插针模块朝向容纳空腔一侧上设有缺口。
7.采用缺口的设置,使得在注塑过程中,胶体可以流入至缺口内,使得插针模块与主体之间的固定效果更佳。
8.其中,插针模块上设有凹槽,插针上设有垂直部,垂直部与凹槽的末端贴合。
9.采用凹槽的设置,使得插针固定更加稳定。
10.其中,凹槽为水平设置,且在垂直方向上贯穿整个插针模块。
11.凹槽采用此种结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插针模块与主体之间的注塑效果,在注塑过程中,胶体直接流过凹槽,与凹槽实现固定效果。
12.其中,插针模块为阶梯设置,包括上部以及下部,上部的尺寸大于下部的尺寸。
13.采用阶梯设置的方式,使得插针模块下方与主体之间固定效果更好,连接面积更大。
14.其中,插针模块上设有引脚标识。
15.引脚标识的设置,防止操作人员在二次注塑前发生位置颠倒,导致整个产品报废,起到了指示效果。
16.其中,容纳空腔内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与插针模块的底面相抵。
17.采用固定块的设置,使得容纳空腔的底面与插针模块牢牢固定,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整体的固定效果。
18.其中,容纳空腔上设有固定柱,固定柱与插针模块的顶面相抵。
19.采用固定柱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插针模块的固定效果,而且固定柱还起到了线路板的定位效果。
20.其中,还包括连接套,连接套与接口连接固定。
21.采用连接套的设置,使得接口得到保护效果,而且便于与对应的连接设备连接。
22.其中,主体上设有固定孔,固定孔为椭圆形。
23.固定孔采用椭圆形的设置,方便安装定位。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图2的剖视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插针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图4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实施例1:
30.参照附图1

5所示,一种惯性测量单元接口连接器,包括主体1以及插针模块2。
31.插针模块2为阶梯设置,包括上部21以及下部22,上部21的尺寸大于下部22的尺寸,此处具体是指上部21的水平面的尺寸大于下部22的水平面的尺寸,需要说明的是下部22的高度大于上部21的高度。
32.下部22上设有缺口221,缺口221的开口方向为朝向容纳空腔4一侧设置。上部21上设有水平方向的凹槽211,凹槽211的开口方向同样与为朝向容纳空腔4一侧设置。进一步,此处凹槽211为垂直方向直接贯穿整个插针模块2,即凹槽211延伸至下部22上。此处优选的方案为,下部22并未延伸至凹槽211的下方,故使得凹槽211可以直接贯穿整个插针模块2。
33.插针模块2内固定有若干个插针3,插针3的数量为5个,5个插针3为两排设置,且插针3为折弯设置,即插针3包括水平部31以及垂直部32,水平部31与垂直部32为垂直连接,垂直部32从凹槽211伸出,且垂直部32与凹槽211的末端贴合,使得整体固定更加牢固。此处插针3与插针模块2为注塑成型设置。
34.进一步,在插针3朝向接口11一侧上设有引脚标识23。引脚标识23的设置,防止操作人员在二次注塑前发生位置颠倒,导致整个产品报废,起到了指示效果。
35.主体1上设有接口11、连接套12以及容纳空腔4,接口11与容纳空腔4连通,连接套12套设在接口11上,且与接口11呈卡扣式连接,从而实现了连接套12与接口11的固定效果,此处采用连接套12的设置,使得接口11得到保护效果,而且便于与对应的连接设备连接。
36.插针模块2部分位于接口11与容纳空腔4的连接处上注塑成型。在注塑成型后,在容纳空腔4上会形成固定块41以及固定柱42,固定块41位于容纳空腔4底面与插针模块2底面之间,形成两者之间的连接固定效果。此处在注塑过程中,固定块41部分伸入至缺口221以及凹槽211内,使得主体1与插针模块2固定更加牢固,形成包裹性固定效果。而且上部21与下部22之间呈阶梯式设置,使得固定块41与插针模块2的底面之间的连接面积更大,进一
步提高了整体的固定效果。
37.固定柱42则是与插针模块2的顶面相抵。采用固定柱42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插针模块2的固定效果,而且固定柱42还起到了线路板的定位效果。
38.进一步,在容纳空腔4的内壁上设有延伸部43,延伸部43与插针模块2的侧面连接,起到进一步固定效果。
39.在容纳空腔4的底面上设有若干条交错的加强筋44,加强底面整体的强度。
40.主体1上设有固定孔13,此处固定孔13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固定孔13为椭圆形。固定孔13采用椭圆形的设置,方便安装定位。
41.进一步,主体1的表面上还设有安装标识15。此处安装标识15具体为箭头与文字配合,起到提醒效果,防止安装人员在装配过程中,发生安装错误。
42.采用此种结构设置,先通过插针3注塑成型,形成了插针模块2,然后通过插针模块2与主体1形成二次注塑成型,从而使得插针3在注塑过程中,不易发生晃动,导致注塑不稳定,提高了整体的加工效率。而且采用插针模块2部分位于接口11与容纳空腔4的连接处上,起到了支撑效果,保证在二次注塑过程中,起到固定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