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1793发布日期:2022-01-15 09:2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2.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当系统中出现漏电、过载、短路等故障时,断路器可以快速切断系统中的故障机构,或者切断整个电源供电,以防止故障扩大,避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3.然而,现有的漏电保护型断路器,其漏电功能模块和断路器基础模块多为并列排布,且其零部件较多、结构相对较为松散,进而导致断路器的体积较大,这就导致其在标准化柜体内安装时,空间利用率较低,难以满足小型化市场的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紧凑的断路器。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断路器,该断路器包括呈长方形的壳体和分别设于壳体内的零序电流互感器、脱扣器、电路板以及操作机构,电路板分别与零序电流互感器和脱扣器电连接,脱扣器与操作机构传动连接;零序电流互感器用于检测断路器的漏电电流信号,电路板根据漏电电流信号驱动脱扣器脱扣,以使脱扣器通过操作机构驱动断路器分闸。
7.可选地,零序电流互感器和脱扣器沿壳体的长度方向排布,电路板和互感器沿壳体的宽度方向排布。
8.可选地,电路板和操作机构沿壳体的长度方向排布。
9.可选地,电路板上设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断路器还包括设于壳体内的漏电测试机构,漏电测试机构包括一端与第一触点接通的第一弹性件;在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能够受驱与第二触点接通;在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接通的状态下,电路板能够驱动脱扣器脱扣。
10.可选地,漏电测试机构还包括设于壳体上且与第一弹性件传动连接的测试按钮,测试按钮包括滑动连接于壳体上的本体和设于本体上的作用部,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能够在作用部的驱动作用下与第二触点接通。
11.可选地,测试按钮和断路器的操作手柄沿壳体的宽度方向排布。
12.可选地,测试按钮还包括设于本体上的按压部,按压部和作用部分布于本体的相对两端,且按压部露出于壳体之外。
13.可选地,测试按钮还包括自作用部的一端朝向远离本体的方向延伸设置的防脱部,防脱部和作用部围合形成作用腔,第一弹性件用于与第二触点接通的一端被限位于作用腔内。
14.可选地,断路器还包括设于壳体上的漏电指示件,漏电指示件用于在断路器发生漏电故障时指示漏电状态。
15.可选地,断路器的操作手柄的一侧凹设有容置槽,漏电指示件收容于容置槽内。
16.可选地,第一弹性件为扭簧。
17.可选地,脱扣器为瞬时、漏电一体脱扣器。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19.本技术提供的断路器,包括呈长方形的壳体和分别设于壳体内的零序电流互感器、脱扣器、电路板以及操作机构,电路板分别与零序电流互感器和脱扣器电连接,脱扣器与操作机构传动连接;零序电流互感器用于检测断路器的漏电电流信号,电路板根据漏电电流信号驱动脱扣器脱扣,以使脱扣器通过操作机构驱动断路器分闸。这样,在断路器发生漏电故障时,零序电流互感器将检测到漏电电流信号,从而将该漏电电流信号发送至电路板,电路板将根据该漏电电流信号向脱扣器发生指令,从而驱动脱扣器脱扣,脱扣器脱扣将带动操作机构运动,从而使得操作机构带动动触头运动而远离静触头,进而使得断路器分闸。本技术提供的断路器其结构简单紧凑,零部件较少,可以实现断路器的漏电保护功能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做到缩小断路器的整体体积,从而有利于断路器在标准柜体内的安装,有效提高了标准柜体的空间利用率,能够满足断路器小型化的市场发展需求。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漏电测试机构与电路板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脱扣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脱扣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9.图9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漏电指示件与操作手柄的状态示意图之一;
30.图9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漏电指示件与操作手柄的状态示意图之二;
31.图9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漏电指示件与操作手柄的状态示意图之三;
32.图9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漏电指示件与操作手柄的状态示意图之四;
33.图10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漏电指示件与推块在滑槽内的状态示意图之一;
34.图10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漏电指示件与推块在滑槽内的状态示意图之二;
35.图10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漏电指示件与推块在滑槽内的状态示意图之
三。
36.图标:10-壳体;11-滑槽;20-零序电流互感器;30-脱扣器;31-线圈骨架;32-漏电线圈;33-主回路线圈;34-磁轭;35-动铁芯;36-静铁芯;37-复位簧;38-顶杆;40-电路板;41-第一触点;42-第二触点;50-操作机构;60-漏电测试机构;61-第一弹性件;62-测试按钮;621-本体;622-作用部;623-按压部;624-防脱部;625-作用腔;70-漏电指示件;71-限位件;80-操作手柄;81-容置槽;82-卡槽;91-推块;92-电致收缩件;93-第二弹性件;94-第三弹性件;a-壳体的长度方向;b-壳体的宽度方向;c-壳体的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1.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3.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断路器,该断路器包括呈长方形的壳体10和分别设于壳体10内的零序电流互感器20、脱扣器30、电路板40以及操作机构50,电路板40分别与零序电流互感器20和脱扣器30电连接,脱扣器30与操作机构50传动连接;零序电流互感器20用于检测断路器的漏电电流信号,电路板40根据漏电电流信号驱动脱扣器30脱扣,以使脱扣器30通过操作机构50驱动断路器分闸。
44.零序电流互感器20、脱扣器30、电路板40和操作机构50均设于断路器的长方形的
壳体10内。其中,零序电流互感器20将检测的断路器的漏电电流信号,发送至与其电连接的电路板40。然后,电路板40将根据该漏电电流信号判断断路器是否处于漏电故障状态,从而,在该断路器处于漏电故障状态时驱动脱扣器30脱扣,以使得脱扣器30的顶杆38弹出,进而通过脱扣器30的顶杆38驱动断路器的操作机构50运动,以使断路器分闸。
45.其中,电路板40根据该漏电电流信号判断断路器是否处于漏电故障状态,可以是将零序电流互感器20检测到的漏电电流信号对应的漏电电流值与漏电电流阈值相比较,以判断其是否处于漏电故障状态。具体地,当该漏电电流信号对应的漏电电流值大于或等于漏电电流阈值时,则判定断路器处于漏电故障状态;反之,则为非漏电故障状态。
46.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上述脱扣器30为瞬时、漏电一体脱扣器30,且该瞬时、漏电一体脱扣器30固定于壳体10内。这样,便可以使得断路器采用一个脱扣器30实现瞬时脱扣和漏电脱扣的功能。
47.例如,请参照图7和图8所示,该脱扣器30主要包括线圈骨架31、磁轭34、动铁芯35、静铁芯36、顶杆38、复位簧37、主回路线圈33、漏电线圈32。其中,线圈骨架31固定在磁轭34上,漏电线圈32缠绕在线圈骨架31外周,主回路线圈33缠绕在漏电线圈32外周。静铁芯36、动铁芯35、复位簧37以及顶杆38分别位于线圈骨架31的腔体内,其中,顶杆38滑动连接于线圈骨架31的腔体内,且顶杆38可沿线圈骨架31的腔体上下滑动,动铁芯35和静铁芯36分别套设于顶杆38外周,且动铁芯35位于静铁芯36的上方,复位簧37设于动铁芯35和静铁芯36之间,且复位簧37的两端分别与动铁芯35和静铁芯36抵接,动铁芯35相对顶杆38固定,静铁芯36相对线圈骨架31固定。
48.在初始状态时,动铁芯35和静铁芯36均位于线圈骨架31的腔体内,复位簧37处于预压状态状态,如图8所示;当主回路线圈33或漏电线圈32产生一定大小的磁场时,动铁芯35会因电磁力克服复位簧37压力而向下运动到达驱动位,并带动顶杆38向下运动,以从线圈骨架31的腔体伸出,如图7所示;当主回路线圈33或漏电线圈32的磁场消失时,复位簧37释能,从而驱动动铁芯35和顶杆38复位,如图8所示。
49.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断路器,包括呈长方形的壳体10和分别设于壳体10内的零序电流互感器20、脱扣器30、电路板40以及操作机构50,电路板40分别与零序电流互感器20和脱扣器30电连接,脱扣器30与操作机构50传动连接;零序电流互感器20用于检测断路器的漏电电流信号,电路板40根据漏电电流信号驱动脱扣器30脱扣,以使脱扣器30通过操作机构50驱动断路器分闸。这样,在断路器发生漏电故障时,零序电流互感器20将检测到漏电电流信号,从而将该漏电电流信号发送至电路板40,电路板40将根据该漏电电流信号向脱扣器30发生指令,从而驱动脱扣器30脱扣,脱扣器30脱扣将带动操作机构50运动,从而使得操作机构50带动动触头运动而远离静触头,进而使得断路器分闸。本技术提供的断路器其结构简单紧凑,零部件较少,可以实现断路器的漏电保护功能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做到缩小断路器的整体体积,从而有利于断路器在标准柜体内的安装,有效提高了标准柜体的空间利用率,能够满足断路器小型化的市场发展需求。
50.为了缩小断路器的体积,使得断路器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请再参照图1和图2,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零序电流互感器20和脱扣器30沿壳体的长度方向a排布,电路板40和互感器沿壳体的宽度方向b排布,电路板40和操作机构50沿壳体的长度方向a排布。壳体的长度方向a、壳体的宽度方向b和壳体的高度方向c可参照图3和图4所示。
51.如此一来,漏电保护功能模块便可以和断路器的基础模块便可以共同设置于壳体10内,相比于现有技术将漏电保护功能模块和断路器的基础模块呈并列各自放置而言,本技术可以减少断路器的宽度尺寸,有效缩小断路器的整体体积。相对于标准柜体在高度和宽度方向尺寸紧凑,而在长度方向尺寸富裕而言,本技术提供的断路器适用性更强。
52.请结合参照图1、图2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40上设有第一触点41和第二触点42,断路器还包括设于壳体10内的漏电测试机构60,漏电测试机构60包括一端与第一触点41接通的第一弹性件61;在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第一弹性件61的另一端能够受驱与第二触点42接通;在第一弹性件6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触点41和第二触点42接通的状态下,电路板40能够驱动脱扣器30脱扣。
53.其中,漏电测试机构60是用于检测断路器的漏电保护功能是否失效。
54.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性件61的一端和第一触点41接通、另一端和第二触点42处于常开状态;在驱动第一弹性件61转动以使第一弹性件61的另一端和第二触点42接通时,第一弹性件61才和电路板40接通。其中,第一弹性件61可以为扭簧。
55.在需要测试漏电保护功能时,则需要驱动第一弹性件61用于与第二触点42接通的一端朝向第二触点42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弹性件61和第二触点42接通,进而使得第一弹性件61和电路板40接通(通过第一弹性件61和电路板40接通模拟漏电信号)。然后,工作人员只需要关注断路器是否分闸即可,若是分闸则说明断路器的漏电保护功能完好;反之,则说明断路器的漏电保护功能失效。
56.正常情况下,在第一弹性件61和电路板40接通时,电路板40将发生控制指令给脱扣器30,脱扣器30的漏电线圈32将产生磁场,从而驱动脱扣器30的动铁芯35和静铁芯36向下运动,进而使得脱扣器30脱扣;脱扣器30脱扣后,将驱动操作机构50运动,以使操作机构50带动动触头远离静触头而分闸。若是在驱动第一弹性件61和电路板40接通,而断路器未分闸时,则说明漏电保护功能出现了故障。此时,则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检修。
57.请参照图5和图6,为了便于驱动第一弹性件61运动,从而使得第一弹性件61和电路板40接通,可选地,漏电测试机构60还包括设于壳体10上且与第一弹性件61传动连接的测试按钮62,测试按钮62包括滑动连接于壳体10上的本体621和设于本体621上的作用部622,第一弹性件61的另一端能够在作用部622的驱动作用下与第二触点42接通。
58.其中,作用部622位于本体621靠近电路板40的一端,其用于驱动第一弹性件61的其中一端(即与电路板40处于常开状态的一端)运动,以使第一弹性件61的两端均与电路板40接通。
59.测试按钮62的材料选用绝缘材料,这样,可利于用电安全。通过设置测试按钮62,可以方便地进行漏电测试功能。
60.其中,测试按钮62上可以设有腰形孔,对应地,壳体10上可以设置与腰形孔适配的固定件,这样,可便于测试按钮62按照预定的方向进行滑动,从而在使用测试按钮62驱动第一弹性件61时,准确性更高。
61.请参照图3和图4所示,可选地,测试按钮62和断路器的操作手柄80沿壳体的宽度方向b排布。这样,测试按钮62和操作手柄80的运动方向相同,可利于结构紧凑化。
62.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和图6,测试按钮62还包括设于本体621上的按压部623,按压部623和作用部622分布于本体621的相对两端,且按压部623露出于壳体10之外。
63.通过在测试按钮62上设置按压部623,且将按压部623露出至壳体10之外(例如,可以是按压部623伸出至壳体10之外;又例如,可以是将壳体10对应按压部623的位置凹设凹槽,以使按压部623露出),可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64.另外,为了便于工作人员作业,上述测试按钮62的按压部623和断路器的操作手柄80可以位于壳体10的同侧,如图3和图4所示。
65.请参照图6,测试按钮62还包括自作用部622的一端朝向远离本体621的方向延伸设置的防脱部624,防脱部624和作用部622围合形成作用腔625,第一弹性件61用于与第二触点42接通的一端被限位于作用腔625内。
66.这样,作用腔625将第一弹性件61用于与第二触点42接通的一端将限位于内,可以避免第一弹性件61脱离作用部622,进而可以保障测试按钮62有效作用于第一弹性件61上。
67.本技术提供的断路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68.正常状态的分合闸:断路器的操作手柄80与操作机构50传动连接,操作机构50与断路器的动触头传动连接,动触头与断路器的静触头传动连接。驱动断路器的操作手柄80运动,可通过操作手柄80驱动操作机构50运动,从而使得操作机构50带动动触头运动,以使动触头靠近或者远离静触头,从而实现合闸或者分闸。
69.延时脱扣:与普通的断路器的工作原理类似,都是通过驱动断路器的双金,从而带动动触头运动以脱离静触头,进而实现分闸。
70.瞬时脱扣:当线路中的电流过大时,脱扣器30的主回路线圈33产生磁场,从而驱动动铁芯35克服复位簧37压力朝向静铁芯36的方向运动,并带动顶杆38自线圈骨架31的腔体内伸出,此时脱扣器30脱扣;脱扣器30的顶杆38作用于操作机构50,从而驱动操作机构50运动,操作机构50带动动触头运动,以使动触头和静触头分离而分闸。
71.漏电脱扣:当线路漏电电流增大时,零序电流互感器20的漏电电流信号也随之增大;电路板40实时监测零序电流互感器20的漏电电流信号,当该漏电电流信号对应的漏电电流值超过漏电电流阈值时,电路板40则驱动脱扣器30发出脱扣指令,脱扣器30的漏电线圈32产生磁场从而驱动动铁芯35和顶杆38向下运动,顶杆38自线圈骨架31的腔体伸出,脱扣器30脱扣;脱扣器30带动操作机构50运动,以使操作机构50驱动动触头和静触头分离,进而使得断路器分闸。
72.漏电测试:当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手动按压测试按钮62,测试按钮62带动第一弹性件61的一端转动,驱使第一弹性件61的一端与电路板40上的第二触点42接触(第一弹性件61的另一端与电路板40的第一触点41处于常接触状态),此时,电路板40和第一弹性件61由常开状态转变为闭合状态(通过电路板40和第一弹性件61接通模拟漏电信号,根据断路器能否分闸判断断路器的漏电保护功能是否失效);此时,电路板40驱动脱扣器30脱扣,漏电线圈32产生磁场驱动动铁芯35和顶杆38向下运动,以使顶杆38自线圈骨架31伸出而脱扣;脱扣器30脱扣将带动操作机构50运动,以使操作机构50带动动触头远离静触头,而使断路器分闸。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漏电测试过程中,若是按压测试按钮62,最终断路器未分闸,则说明断路器的漏电保护功能失效。
73.为了使得在断路器处于漏电状态时,便于提示工作人员知晓,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可选地,断路器还包括设于壳体10上的漏电指示件70,漏电指示件70用于在断路器发生漏电故障时指示漏电状态。
74.例如,漏电指示件70可以是以文字、颜色、语音、灯光或者警报等形式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提示工作人员知晓;也可以是通过断路器结构的变化提示工作人员知晓均可。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只要能使得通过该漏电指示件70提示工作人员在漏电故障时知晓,而在其他状态下不进行相同的提示即可。
75.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断路器的操作手柄80的一侧凹设有容置槽81,漏电指示件70可以收容于容置槽81内,如图3和图4。这样,将使得断路器的结构更紧凑。
76.以下,本技术将以示例的方式对其中一种漏电指示件70的漏电指示方式进行说明。应理解,该方式仅为本技术的其中一种示例,不具有唯一限制性。
77.请参照图9a至图9d,在电路板40上连接有电致收缩件92,该电致收缩件92将在断路器发生漏电故障得电而收缩,而在其他故障时不得电不收缩。断路器的操作手柄80设有容置槽81,容置槽81的内壁面设有卡槽82,容置槽81内设有可在其内活动的推块91和与推块91卡合的漏电指示件70,漏电指示件70位于推块91的上方,推块91与电致收缩件92连接。其中,漏电指示件70靠近推块91的一端设有限位件71,且限位件71位于漏电指示件70背离推块91的一面,限位件71用于和卡槽82配合。漏电指示件70上还连接有第三弹性件94,推块91上连接有第二弹性件93。
78.在电致收缩件92得电收缩时,电致收缩材料将拉动推块91向下运动,以时推块91与漏电指示件70分离,并使得推块91驱动限位块卡设于卡槽82内,从而使得漏电指示件70和操作手柄80锁止,这时,断路器因漏电故障分闸时则会带动漏电指示件70和操作手柄80一并弹出。
79.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弹性件93在受到上下方向的作用力时会发生形变;第三弹性件94在受到左右方向的作用力时会发生形变。应理解,本技术提到的方位均以附图对应,只是为了方便描述,不代表对对应部件的安装方式的唯一限制。
80.还有,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弹性件94可以是与漏电指示件70连接,但与漏电指示件70属于两个不同的零部件;也可以是,第三弹性件94和漏电指示件70为一体成型件,即第三弹性件94和漏电指示件70属于一个零部件(这时,可以将第三弹性件94制作成细长的悬臂结构,使其具有弹性件的功能即可)。同理,第二弹性件93可以是与推块91连接,但与推块91属于两个不同的零部件;也可以是,第二弹性件93和推块91为一体成型件,即第二弹性件93和推块91属于一个零部件(这时,也可以将第二弹性件93制作成细长的悬臂结构,使其具有弹性件的功能即可)。
81.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a所示,壳体10上还设有滑槽11,该滑槽11呈u形。推块91的滑动中心点和漏电指示件70的滑动中心点均可以在该滑槽11内滑动。通过该滑槽11可以限位推块91和漏电指示件70的运动路径。
82.漏电指示件70的工作原理如下:
83.在初始状态时:如图9a所示,断路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即未发生漏电故障),此时,电致收缩件92处于自由状态,推块91和漏电指示件70卡合,限位件71脱离卡槽82,第二弹性件93和第三弹性件94均处于自由状态,推块91和漏电指示件70在滑槽11内的位置如图10a所示。
84.发生漏电故障时:电致收缩件92得电收缩,从而拉动推块91向下运动,第二弹性件93压缩储能,此时,推块91和漏电指示件70的卡合锁止状态被破坏,漏电指示件70被推块91
挤压(此时第三弹性件94受压储能),向左运动,从而使得限位件71卡设于卡槽82内。如此,漏电指示件70将与操作手柄80锁止,如图9b所示,此时,推块91和漏电指示件70在滑槽11内的位置如图10b所示。同时,在漏电故障发生时,电路板40驱动脱扣器30脱扣,从而使得断路器分闸,这时,漏电指示件70将与操作手柄80一并弹出,如图9c所示,此时,推块91和漏电指示件70在滑槽11内的位置如图10c所示。
85.解除漏电故障时:由于漏电指示件70和操作手柄80处于锁止状态,所以可以跟随操作手柄80一并被按压向下运动。当漏电指示件70滑动至滑槽11的最下方时,第三弹性件94释能,漏电指示件70向右运动复位(漏电指示件70与操作手柄80解锁);与此同时,电致收缩件92冷却复位,第二弹性件93储能释放,推块91向上运动;这样,推块91和漏电指示件70便可以复位并重新卡合锁止。此时漏电指示件70和推块91继续卡合锁止,如图9d所示,此时推块91和漏电指示件70在滑槽11内的位置如图10a所示。
8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87.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