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84226发布日期:2022-03-16 23:46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2.电流互感器是一种电器设备,电流互感器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将一次侧大电流转换成二次侧小电流来测量的仪器。电流互感器是由闭合的铁心和绕组组成。它的一次侧绕组匝数很少,串在需要测量的电流的线路中。
3.基于上述,现有的互感器绕组上下相互接触位置,无法良好的稳定接触,上下绕组在相互卡合的过程无法进行良好的导向,导致安装实用较为困难,安装后易产生接触不良,导致数据异常的问题。
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器,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器,以解决现有的互感器绕组上下相互接触位置,无法良好的稳定接触,上下绕组在相互卡合的过程无法进行良好的导向,导致安装实用较为困难,安装后易产生接触不良,导致数据异常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器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7.一种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器,包括:壳体组件;
8.所述壳体组件下端位置设置有固定结构,壳体组件的顶部设置有外接组件,壳体组件的内部设置有磁芯装置,磁芯装置的外壁设置有外壳结构,外壳结构的外端设置有连接组件,磁芯装置与外壳结构之间设置有屏蔽组件;所述磁芯装置包括有:非晶磁芯,所述非晶磁芯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内部,非晶磁芯中间位置水平分割为上下两组,非晶磁芯下端设置有两组底簧。
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有:
10.上外壳,上外壳下端设置有底外壳,底外壳与上外壳均设置左右相互卡合组成,上外壳与底外壳之间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呈环形阵列方式排布,上外壳的顶部开设有顶滑槽。
11.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有:
12.连接头,连接头设置有四组,每组连接头均固定在上外壳的底部,每组连接头均设置为垂直向下延伸的结构,上外壳通过连接头插入安装在底外壳上。
1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有:
14.手拧螺丝,手拧螺丝共设置有两组,手拧螺丝插入在壳体组件的下端位置,手拧螺丝为横向结构,手拧螺丝的末端拧接安装有手拧螺母。
15.进一步的,所述外接组件包括有:
16.接触块,接触块为矩形块结构,接触块上设置有铜片触点,接触块滑动卡入在顶滑槽上,接触块处于磁芯装置的顶部位置。
17.进一步的,所述屏蔽组件包括有:
18.上屏蔽,上屏蔽设置在磁芯装置的外端,磁芯装置的另一端则设置有下屏蔽,相同的磁芯装置的内壁位置处设置有内屏蔽。
19.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结构包括有:
20.上内圈,上内圈设置在下内圈的顶部,上内圈与下内圈设置在磁芯装置处屏蔽组件的外端,上内圈与下内圈为相互对应卡合的结构,上内圈的外端位置设有导向柱,导向柱的底部插入在下内圈的外端块上。
2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
22.香蕉头,香蕉头共设置有两组,香蕉头固定在上内圈的后端位置,每组香蕉头的下端位置设置有香蕉插孔,香蕉插孔固定在下内圈的后端位置,香蕉头与香蕉插孔设置为相互插接安装,首先香蕉头起到平引线作用。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4.本实用新型中,将磁芯装置外壁增加屏蔽组件,达到在使用时对外壁干扰进屏蔽的效果,外壳结构包裹在屏蔽组件与磁芯装置的外壁上,将上下两组外壳结构上设置连接组件,有利于实现上下对齐卡合的过程更加方便,将外壳结构整体的底部设置底簧,有利于让上下之间的磁芯装置能够更加良好的相互接触,而装置整体的外部壳体组件采用插接安装,具有方便装置整体方便安装使用的效果。
25.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组件在将磁芯装置等装置装入后,壳体组件内的连接轴不能够完全的保证壳体组件不会开合,从而将壳体组件下端插入手拧螺丝,在将手拧螺丝的末端拧接安装手拧螺母,来进一步保证壳体组件整体更加稳固的效果。
26.本实用新型中非晶磁芯检测的主要部件,从需要非晶磁芯在相互拼接后,能够依旧稳定的传输数据,将非晶磁芯的底部加装底簧,让上下两组非晶磁芯在相互对齐卡合后,具有再次的通过底部底簧让两组非晶磁芯进一步相互接触贴近的目的,让两组非晶磁芯能够更好相互接触传递信号,通常装置安装的位置处,均会有其他高压电缆经过,从而为了能够尽量的减少电缆产生的磁场对装置内磁芯装置的干扰,将磁芯装置的外端设置屏蔽组件,增加屏蔽组件对磁芯装置的屏蔽效果,让数据检测更加的准确。
27.本实用新型中,传统的铰接扣合式使用不够方便,直接将香蕉头设置在上内圈的外壁上,在将香蕉插孔设置在下内圈上,使得外壳结构在相互对准卡合后,能够更加快捷方便的让连接组件相互接触,达到应有的接通效果方便后续检测工作。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件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磁芯装置与外壳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34.1、壳体组件;101、上外壳;102、底外壳;103、连接头;104、连接轴;105、顶滑槽;2、固定结构;201、手拧螺丝;202、手拧螺母;3、外接组件;301、接触块;4、磁芯装置;401、非晶磁芯;402、底簧;5、屏蔽组件;501、上屏蔽;502、内屏蔽;503、下屏蔽;6、外壳结构;601、上内圈;602、下内圈;603、导向柱;7、连接组件;701、香蕉头;702、香蕉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35.实施例:
36.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3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合式剩余电流互感器,包括壳体组件1;
38.壳体组件1下端位置设置有固定结构2,壳体组件1的顶部设置有外接组件3,壳体组件1的内部设置有磁芯装置4,磁芯装置4的外壁设置有外壳结构6,外壳结构6的外端设置有连接组件7,磁芯装置4与外壳结构6之间设置有屏蔽组件5;磁芯装置4包括有:非晶磁芯401,非晶磁芯401设置在壳体组件1的内部,非晶磁芯401中间位置水平分割为上下两组,非晶磁芯401下端设置有两组底簧402,首先非晶磁芯401检测的主要部件,从需要非晶磁芯401在相互拼接后,能够依旧稳定的传输数据,将非晶磁芯401的底部加装底簧402,让上下两组非晶磁芯401在相互对齐卡合后,具有再次的通过底部底簧402让两组非晶磁芯401进一步相互接触贴近的目的,让两组非晶磁芯401能够更好相互接触传递信号。
39.其中,壳体组件1包括有:
40.上外壳101,上外壳101下端设置有底外壳102,底外壳102与上外壳101均设置左右相互卡合组成,通过将上外壳101与底外壳102设为相互可合结构,有助于方便壳体组件1内安装磁芯装置4,上外壳101与底外壳102之间设置有连接轴104,连接轴104呈环形阵列方式排布,将上外壳101与底外壳102想呵护可合处设置连接轴104,有助与方便对上外壳101与底外壳102对应卡合,且连接轴104同时具有对上外壳101与底外壳102的辅助固定作用,上外壳101的顶部开设有顶滑槽105。
41.其中,壳体组件1还包括有:
42.连接头103,连接头103设置有四组,每组连接头103均固定在上外壳101的底部,每组连接头103均设置为垂直向下延伸的结构,上外壳101通过连接头103插入安装在底外壳102上,通过将上外壳101的底部设置连接头103,有助于在对装置整体安装时,能够更加方便稳定的卡合,让上外壳101稳定的插入安装在底外壳102上。
43.其中,固定结构2包括有:
44.手拧螺丝201,手拧螺丝201共设置有两组,手拧螺丝201插入在壳体组件1的下端位置,手拧螺丝201为横向结构,手拧螺丝201的末端拧接安装有手拧螺母202,首先壳体组件1在将磁芯装置4等装置装入后,壳体组件1内的连接轴104不能够完全的保证壳体组件1不会开合,从而将壳体组件1下端插入手拧螺丝201,在将手拧螺丝201的末端拧接安装手拧螺母202,来进一步保证壳体组件1整体更加稳固的效果。
45.其中,外接组件3包括有:
46.接触块301,接触块301为矩形块结构,接触块301上设置有铜片触点,接触块301滑动卡入在顶滑槽105上,接触块301处于磁芯装置4的顶部位置,通过将接触块301设置在顶
滑槽105上,有助于方便外接连接导线,达到方便传递数据等效果,单独卡接在顶滑槽105的设置,有助于损坏后能够直接更换。
47.其中,屏蔽组件5包括有:
48.上屏蔽501,上屏蔽501设置在磁芯装置4的外端,磁芯装置4的另一端则设置有下屏蔽503,相同的磁芯装置4的内壁位置处设置有内屏蔽502,通常装置安装的位置处,均会有其他高压电缆经过,从而为了能够尽量的减少电缆产生的磁场对装置内磁芯装置4的干扰,将磁芯装置4的外端设置屏蔽组件5,增加屏蔽组件5对磁芯装置4的屏蔽效果,让数据检测更加的准确。
49.其中,外壳结构6包括有:
50.上内圈601,上内圈601设置在下内圈602的顶部,上内圈601与下内圈602设置在磁芯装置4处屏蔽组件5的外端,上内圈601与下内圈602为相互对应卡合的结构,将上内圈601与下内圈602设置在磁芯装置4的外端,起到了外壳结构6对磁芯装置4的保护作用,上内圈601的外端位置设有导向柱603,导向柱603的底部插入在下内圈602的外端块上,通过将上内圈601外端设置导向柱603,主要起到让上内圈601与下内圈602在相互卡合过程,增加导向对齐的效果。
51.其中,连接组件7包括有:
52.香蕉头701,香蕉头701共设置有两组,香蕉头701固定在上内圈601的后端位置,每组香蕉头701的下端位置设置有香蕉插孔702,香蕉插孔702固定在下内圈602的后端位置,香蕉头701与香蕉插孔702设置为相互插接安装,首先香蕉头701起到平引线作用,传统的铰接扣合式使用不厚方便,直接将香蕉头701设置在上内圈601的外壁上,在将香蕉插孔702设置在下内圈602上,使得外壳结构6在相互对准卡合后,能够更加快捷方便的让连接组件7相互接触,达到应有的接通效果方便后续检测工作。
53.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54.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壳体组件1在将磁芯装置4等装置装入后,壳体组件1内的连接轴104不能够完全的保证壳体组件1不会开合,从而将壳体组件1下端插入手拧螺丝201,在将手拧螺丝201的末端拧接安装手拧螺母202,来进一步保证壳体组件1整体更加稳固的效果,首先非晶磁芯401检测的主要部件,从需要非晶磁芯401在相互拼接后,能够依旧稳定的传输数据,将非晶磁芯401的底部加装底簧402,让上下两组非晶磁芯401在相互对齐卡合后,具有再次的通过底部底簧402让两组非晶磁芯401进一步相互接触贴近的目的,让两组非晶磁芯401能够更好相互接触传递信号,通常装置安装的位置处,均会有其他高压电缆经过,从而为了能够尽量的减少电缆产生的磁场对装置内磁芯装置4的干扰,将磁芯装置4的外端设置屏蔽组件5,增加屏蔽组件5对磁芯装置4的屏蔽效果,让数据检测更加的准确,其中上内圈601外端设置导向柱603,主要起到让上内圈601与下内圈602在相互卡合过程,增加导向对齐的效果,而传统的铰接扣合式使用不够方便,直接将香蕉头701设置在上内圈601的外壁上,在将香蕉插孔702设置在下内圈602上,使得外壳结构6在相互对准卡合后,能够更加快捷方便的让连接组件7相互接触,达到应有的接通效果方便后续检测工作。
5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