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变压器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15551发布日期:2022-09-14 11:55阅读:62来源:国知局
干式变压器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干式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干式变压器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2.干式变压器是指铁芯和线圈不浸渍在绝缘油中的变压器,近年来,干式变压器由于具有噪声小、易安装、损耗低、运行安全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不同的场所中。
3.干式变压器主要由硅钢片组成的铁芯和环氧树脂浇注的线圈组成,线圈部分由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组成,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之间放置绝缘筒增加电气绝缘。干式变压器在工作过程中,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都会产生热量,热量如果不及时散出去,就会产生超过极限的温升,而将变压器烧毁。通常情况下,将绝缘筒分别和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保持一定的间隙,以提供绝缘功能的同时,通过绝缘筒分别和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之间间隙的空气流通,实现散热功能,当空气在绝缘筒分别和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的间隙中流通时,空气沿着线圈表面流通,空气流动方向近似与线圈表面平行,由于空气的粘性,存在速度梯度,离线圈表面越近,速度越小,空气不能很好的沿着线圈表面流通,进而影响线圈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干式变压器散热结构,可以改善线圈的散热效果,提高干式变压器使用寿命。
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干式变压器散热结构,包括:
7.圆筒式内线圈;
8.圆筒式外线圈;
9.绝缘筒,设置于所述圆筒式内线圈和圆筒式外线圈之间,且所述绝缘筒内侧面和外侧面分别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背离所述绝缘筒的一端向上倾斜设置;
10.所述圆筒式内线圈、圆筒式外线圈和绝缘筒均竖向设置且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11.所述圆筒式外线圈上方和或下方设置有风机。
12.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分别沿着其相应的所述绝缘筒内侧面或外侧面周向一体化设置。
13.进一步地,在所述绝缘筒内侧面和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所述导流板两排以上,除最上端所述导流板之外的每排所述导流板上均设置有通孔,且相邻所述导流板的通孔错开设置。
14.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分别沿着其相应的所述绝缘筒内侧面或外侧面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绝缘筒内侧面或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所述导流板两排以上,且上下相邻所述导流板错开设置。
15.进一步地,所述圆筒式内线圈外侧面沿轴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
16.进一步地,所述圆筒式外线圈内侧面沿轴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
17.进一步地,所述圆筒式内线圈内设置有多个第一轴向通道和多个第一径向通道,所述第一轴向通道通过所述第一径向通道与所述圆筒式内线圈外侧面连通。
18.进一步地,所述圆筒式外线圈内设置有多个第二轴向通道和多个第二径向通道,所述第二轴向通道通过所述第二径向通道与所述圆筒式外线圈内侧面连通。
19.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筒内侧面和外侧面对称设置导流板。
20.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绝缘筒相应的内侧面或外侧面之间设有加强筋。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的干式变压器散热结构,在所述圆筒式内线圈和圆筒式外线圈之间,设置绝缘筒,实现了所述圆筒式内线圈和圆筒式外线圈之间主气道的绝缘;同时在所述绝缘筒内侧面和外侧面分别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背离所述绝缘筒的一端向上倾斜设置,这样,当所述风机工作,空气从下面往上分别流过所述内主气道和外主气道时,所述导流板会引导空气分别吹向所述圆筒式内线圈外表面和圆筒式外线圈内表面,避免了主气道气隙过大,空气流通时不能很好的沿着线圈表面流通的问题,分别改善所述圆筒式内线圈和圆筒式外线圈的散热效果。
23.2、所述导流板分别沿着其相应的所述绝缘筒内侧面或外侧面周向一体化设置,这样,在所述绝缘筒内侧面和外侧面,一排只有一个周向闭合的所述导流板,这样设计加工方便。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筒内侧面和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所述导流板两排以上,除最上端所述导流板之外的每排所述导流板上均设置有通孔,且相邻所述导流板的通孔错开设置,这样,可以增强所述导流板对空气的引导力度,从而进一步分别提高所述圆筒式内线圈和圆筒式外线圈的散热效果。
24.3、所述导流板分别沿着其相应的所述绝缘筒内侧面或外侧面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绝缘筒内侧面或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所述导流板两排以上,且上下相邻所述导流板错开设置,这样,可以增强所述导流板对空气的引导力度,从而进一步分别提高所述圆筒式内线圈和圆筒式外线圈的散热效果。
25.4、所述圆筒式内线圈内设置有多个第一轴向通道和多个第一径向通道,所述第一轴向通道通过所述第一径向通道与所述圆筒式内线圈外侧面连通,当风机工作时,空气也会在所述第一轴向通道流动,从而改善圆筒式内线圈内部的散热效果,同时,由于在导向板作用下,所述第一径向通道内的空气也会流动,进一步提高圆筒式内线圈内部的散热效果。
26.5、所述圆筒式外线圈内设置有多个第二轴向通道和多个第二径向通道,所述第二轴向通道通过所述第二径向通道与所述圆筒式外线圈内侧面连通,当风机工作时,空气也会在所述第二轴向通道流动,从而改善圆筒式外线圈内部的散热效果,同时,由于在导向板作用下,所述第二径向通道内的空气也会流动,进一步提高圆筒式外线圈内部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干式变压器散热结构主视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干式变压器散热结构俯视结构示意图(不含风机)。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导流板受力情况示意图。
30.图中,1-圆筒式内线圈,2-圆筒式外线圈,3-绝缘筒,4-导流板,5-风机,6-第一凹槽,7
‑ꢀ
第二凹槽,8-第一轴向通道,9-第一径向通道,10-第二轴向通道,11-第二径向通道,
12
‑ꢀ
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32.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34.实施例
35.如图1所示,干式变压器散热结构,包括:
36.圆筒式内线圈1。
37.圆筒式外线圈2,所述圆筒式外线圈2内表面和所述圆筒式内线圈1外表面围成一个主气道。
38.绝缘筒3,设置于所述圆筒式内线圈1和圆筒式外线圈2之间,用于圆筒式内线圈1 和圆筒式外线圈2之间绝缘,同时将主气道分隔为内主气道和外主气道,且所述绝缘筒3 内侧面和外侧面分别设有导流板4,所述导流板4背离所述绝缘筒3的一端向上倾斜设置。这样,当空气从下面往上分别流过所述内主气道和外主气道时,所述导流板4会引导空气分别吹向所述圆筒式内线圈1外表面和圆筒式外线圈2内表面,避免了空气流通时不能很好的沿着线圈表面流通的问题,分别提高所述圆筒式内线圈1和圆筒式外线圈2的散热效果。
39.所述圆筒式内线圈1、圆筒式外线圈2和绝缘筒3均竖向设置且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空气受热时会自动上升,竖向设置有利于散热。
40.所述圆筒式外线圈2上方和或下方设置有风机5,用于通过对所述主气道吹风或抽风,让所述主气道内的空气从下往上流动,从而实现散热功能。本实施例,所述风机5设置在所述圆筒式外线圈2上方,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所述风机5设置在所述圆筒式外线圈2下方,或者圆筒式外线圈2上方和下方各设置一台风机5。
41.本实用新型实施原理如下:
42.所述风机5工作时,空气从下端分别进入所述内主气道和外主气道,空气流过所述导流板4时,所述导流板4会引导空气分别吹向所述圆筒式内线圈1外表面和圆筒式外线圈 2内表面,避免了空气流通时不能很好的沿着线圈表面流通的问题,分别提高所述圆筒式内线圈1和圆筒式外线圈2的散热效果。
4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在所述圆筒式内线圈1和圆筒式外线圈2之间,
设置绝缘筒3,实现了所述圆筒式内线圈1和圆筒式外线圈2之间主气道的绝缘;同时在所述绝缘筒3内侧面和外侧面分别设有导流板4,所述导流板4背离所述绝缘筒3的一端向上倾斜设置,这样,当所述风机5工作,空气从下面往上分别流过所述内主气道和外主气道时,所述导流板4会引导空气分别吹向所述圆筒式内线圈1外表面和圆筒式外线圈2 内表面,避免了空气流通时不能很好的沿着线圈表面流通的问题,分别改善所述圆筒式内线圈1和圆筒式外线圈2的散热效果。
4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流板4分别沿着其相应的所述绝缘筒内侧面或外侧面周向一体化设置,这样,在所述绝缘筒内侧面和外侧面,一排只有一个周向闭合的所述导流板4,这样设计加工方便。进一步地,在所述绝缘筒3内侧面和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所述导流板 4两排以上,除最上端所述导流板4之外的每排所述导流板4上设置均有通孔,且相邻所述导流板4的通孔错开设置,这样,可以增强所述导流板4对空气的引导力度,从而进一步分别提高所述圆筒式内线圈1和圆筒式外线圈2的散热效果。
4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流板4分别沿着其相应的所述绝缘筒3内侧面和外侧面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绝缘筒内侧面或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所述导流板4两排以上,且上下相邻所述导流板4错开设置,这样,可以增强所述导流板4对空气的引导力度,从而进一步分别提高所述圆筒式内线圈1和圆筒式外线圈2的散热效果。
4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圆筒式内线圈1外侧面沿轴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6,本实施例设置有四个,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三个等,可以提高所述圆筒式内线圈1外侧面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所述圆筒式内线圈1的散热效果。
4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圆筒式外线圈2内侧面沿轴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7,本实施例设置有四个,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三个等,可以提高所述圆筒式外线圈2内侧面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所述圆筒式外线圈2的散热效果。
4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圆筒式内线圈1内设置有多个第一轴向通道8和多个第一径向通道9,所述第一轴向通道8通过所述第一径向通道9与所述圆筒式内线圈1外侧面连通,当风机5工作时,空气也会在所述第一轴向通道8流动,从而改善圆筒式内线圈1内部的散热效果,同时,由于在导向板4作用下,所述第一径向通道9内的空气也会流动,进一步改善圆筒式内线圈1内部的散热效果,本实施例,设置有四个第一轴向通道8,每个所述第一轴向通道8通过五个所述第一径向通道9与所述圆筒式内线圈1外侧面连通。
4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圆筒式外线圈2内设置有多个第二轴向通道10和多个第二径向通道11,所述第二轴向通道10通过所述第二径向通道11与所述圆筒式外线圈2内侧面连通,当风机5工作时,空气也会在所述第二轴向通道10流动,从而改善圆筒式外线圈2 内部的散热效果,同时,由于在导向板4作用下,所述第二径向通道11内的空气也会流动,进一步改善圆筒式外线圈2内部的散热效果,本实施例,设置有四个第二轴向通道10,每个所述第二轴向通道10通过五个所述第二径向通道11与所述圆筒式外线圈2内侧面连通连通。
50.作为优选方案,如图3所示,所述绝缘筒3内侧面和外侧面对称设置导流板4,即所述导流板4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绝缘筒3内侧面和外侧面上,这样导流板4导流时,所述绝缘筒3内表面和外表面对称受力,避免所述绝缘筒3侧面因内侧面和外侧面受力不对称而发生褶皱,提高所述绝缘筒3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4与所述绝缘筒3相应的内侧面或外侧面之间设有加强筋12,避免所述导流板4受力发生弯折,提高所述导流板4使用寿命。
51.虽然,上文中已经用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