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接口转换设备和多功能接口转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27080发布日期:2022-09-24 00:54阅读:44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接口转换设备和多功能接口转换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接口转换设备和多功能接口转换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带有type-c3.1(一种usb的接口类型)转换接口的终端产品的快速发展,如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十分方便人们生活、办公和娱乐,其凭借轻巧、超薄等优点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相比于台式电脑,由于不具备台式电脑所具备的多功能接口,使用功能上较为局限。
3.为此,目前支持快充协议(power delivery,pd)电源的需求越来越多,但市面上的产品大多是将pd快充电源和扩展坞分开应用,在使用拓展坞时,还需要借助外部的pd电源设备实现拓展坞和拓展坞连接的其他设备的供电功能,具有局限性。
4.并且,目前有些具有接口转换功能的终端产品所配套的全功能type-c3.1线是单独的数据线,需要使用全功能type-c3.1线时,将全功能type-c3.1线接入该终端产品的全功能type接口;还有些具有接口转换功能的终端产品配套的全功能type-c3.1线是直接裸露于该终端产品的外壳外面,既不美观,全功能type-c3.1线还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数据线发生损坏,同时使得设备整体更加简洁美观,设备和数据线均更加方便携带的多功能接口转换设备和多功能接口转换系统。
6.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接口转换设备,所述多功能接口转换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包括电源适配模块和接口类型转换模块,所述壳体表面开设有容纳槽,用于容纳从所述壳体引出的传输数据线和接口连接件,所述接口连接件位于所述传输数据线上远离与所述壳体连接的一端,所述传输数据线与电源适配模块和接口类型转换模块同时相连。
7.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口连接件的外部包覆有第一包覆部。
8.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包覆部靠近所述传输数据线的一侧为弧形。
9.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二侧壁以及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于交汇处形成的第一倒圆角棱边,所述壳体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一倒圆角棱边共同开设有所述容纳槽。
10.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容纳槽在所述第一倒圆角棱边处为弧形槽,用于容纳外部包覆有所述第一包覆部的所述接口连接件,所述容纳槽的其余部分用于容纳所述传输数据线。
11.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传输数据线处于所述容纳槽的其余部分时,所述传输数据线与所述容纳槽的其余部分的内壁紧密贴合;
12.当所述接口连接件处于所述弧形槽时,所述接口连接件与所述弧形槽的内壁紧密贴合。
13.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包覆部的外部设置有凸起,当所述接口连接件处于所述弧形槽时,所述凸起凸出于所述壳体于所述凸起所处的外表面,以便将所述接口连接件从所述弧形槽移出。
14.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数据线包括传输芯线和包覆于所述传输芯线周围的第二包覆部,所述第一包覆部和所述第二包覆部一体成型。
15.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数据线与所述接口连接件的连接处包覆有屏蔽部。
16.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接口转换系统,所述多功能接口转换系统包括如所述的多功能接口转换设备。
17.本技术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包括电源适配模块和接口类型转换模块,壳体表面开设有容纳从壳体引出的传输数据线和接口连接件的容纳槽,传输数据线与电源适配模块和接口类型转换模块同时相连,即本技术提出的设备能够实现电源适配的功能,也能够实现接口转换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本技术中的壳体表面开设的容纳槽便于在不使用传输数据线时,将传输数据线和接口连接件同时放置于容纳槽内,从而对传输数据线和接口连接件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因长期暴露于壳体外部导致传输数据线和接口连接件出现磨损和损坏,并且,将传输数据线和接口连接件收纳于容纳槽内,使得设备整体更加美观和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多功能接口转换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多功能接口转换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传输数据线和接口连接件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传输数据线和接口连接件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多功能接口转换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6.在本技术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技术,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技术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技术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接口转换设备和多功能接口转换系统,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28.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接口转换设备,如图1所示,多功能接口转换设备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包括电源适配模块201和接口类型转换模块202,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1表面开设有容纳槽3,用于容纳从壳体1引出的传输数据线4和接口连接件5,接口连接件5位于传输数据线4上远离与壳体1连接的一端,传输数据线4与电源适配模块201和接口类型转换模块202同时相连。
29.本技术通过传输数据线4和接口连接件5使本技术的多功能接口转换设备与外部终端设备连接,由于提出的设备中包括电源适配模块201和接口类型转换模块202,从而能够实现电源适配的功能,也能够实现接口转换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本技术中的壳体1表面开设的容纳槽3,便于在不使用传输数据线4时,将传输数据线4和接口连接件5同时放置于容纳槽3内,从而对传输数据线4和接口连接件5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因长期暴露于壳体1外部导致传输数据线4和接口连接件5出现磨损和损坏,并且,将传输数据线4和接口连接件5收纳于容纳槽3内,使得设备整体更加美观和便于携带。
30.在本实施例中,接口连接件5包括由金属制成的接口插头,接口插头可以是type c公插头,也可以是其他型号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插头,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31.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接口连接件5的外部包覆有第一包覆部6。
32.具体的,第一包覆部6包括外包胶块61,外包胶块61包覆于接口连接件5与传输数据线4的连接处。本技术采用外包胶块61包覆于接口连接件5与传输数据线4的连接处,对接口连接件5和以及传输数据线4靠近接口连接件5的一端起到防腐蚀保护作用。
3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包覆部6靠近传输数据线4的一侧为弧形。
34.即在本实施例中,外包胶块61靠近传输数据线4的一侧为弧形,弧形的外包胶块61能够避免接口连接件5和传输数据线4的连接处受外力弯折发生连接处断裂的情况,使得接口连接件5与传输数据线4的连接处更加不易损坏。
3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包覆部6远离传输数据线4的一侧可以为弧形,也可以为直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一包覆部6远离传输数据线4的一侧的形状,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36.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包覆部6还包括内包胶块62,内包胶块62与外包胶块61的形状一致,内包胶块62处于外包胶块61内部且包覆接口连接件5与传输数据线4的连接处。通过内包胶块62加强对接口连接件5和传输数据线4的连接处的保护作用。
37.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传输数据线4包括传输芯线41和包覆于传输芯线41周围的第二包覆部42,第一包覆部6和第二包覆部42一体成型。
3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包覆部42包括包覆于传输芯线41周围的外包胶套,外包胶套与外包胶块61和内包胶块62一体成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传输数据线4的外包胶套与接口连接件5的包胶头分别独立设置的方案,本技术采用一体成型的外包胶块61、内包胶块62和外包胶套,能够使得接口连接件5与传输数据线4的连接处更加不易发生断裂和损坏。
39.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传输数据线4与接口连接件5的连接处包覆有屏蔽部7。
40.在本实施例中,屏蔽部7为屏蔽金属壳,屏蔽金属壳包裹于传输数据线4与接口连接件5的连接处。采用屏蔽金属壳实现传输数据线4与接口连接件5连接处的电磁屏蔽作用,即在使用传输数据线4与接口连接件5进行数据传输或者电源信号传输时,通过屏蔽金属壳屏蔽外部电磁能量对传输过程的干扰。
41.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屏蔽壳采用的短型金属屏蔽壳,使得第一包覆部6远离传输数据线4的一侧沿接口连接件5至传输数据线4的方向的长度为20毫米~21毫米,从而便于将接口连接件5整体设计得更加小巧美观。
42.在本技术中,壳体1是根据上述接口连接件5的形状、传输数据线4的形状以及接口连接件5和传输数据线4的连接方式,对应地在壳体1的侧壁开设适合容纳接口连接件5和传输数据线4的容纳槽3,以下对本技术中的容纳槽3在壳体1上的开设位置进行具体阐述。
43.在本技术中,壳体1可以为内部具有容纳空间的长方体或者任意多边的棱柱体,且该壳体1具有顶壁和与顶壁一体成型的多个侧壁,每两个相邻的侧壁构成一个棱边,顶壁与多个侧壁也之间分别构成多个棱边。
44.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包括第一侧壁101、与第一侧壁101相邻的第二侧壁102以及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于交汇处形成的第一倒圆角棱边103,壳体1于第一侧壁101、第二侧壁102和第一倒圆角棱边103共同开设有容纳槽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可以是壳体1的任意位置的两个相邻的侧壁,对壳体1于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交汇形成的棱边进行倒圆角以形成第一倒圆角棱边103。
45.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容纳槽3在第一倒圆角棱边103处为弧形槽,用于容纳外部包覆有第一包覆部6的接口连接件5,容纳槽3的其余部分用于容纳传输数据线4。由于本技术的第一包覆部6靠近传输数据线4的一端为弧形,因此,依据于第一包覆部6的弧形形状,将在第一倒圆角棱边103处的容纳槽3设置为配合于第一包覆部6的弧形槽,便于第一包覆部6的隐藏收纳。
46.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由于第一包覆部6远离传输数据线4的一侧可以为弧形,也
可以为直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因此,容纳槽3的其余部分可以根据第一包覆部6远离传输数据线4的一侧的形状以及传输数据线4的形状设置为弧形槽或者直形槽,本实施例对容纳槽3的其余部分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
47.在本实施例中,当传输数据线4处于容纳槽3的其余部分时,传输数据线4与容纳槽3的其余部分的内壁紧密贴合。在本实施例中,当传输数据线4处于容纳槽3的其余部分时,传输数据线4露出其余部分的外表面可以与壳体1于其余部分所处位置的外表面平齐,也可以相对于壳体1于其余部分所处位置的外表面微微凸起;
48.当接口连接件5处于弧形槽时,接口连接件5与弧形槽的内壁紧密贴合。在本实施例中,当接口连接件5处于弧形槽时,接口连接件5露出弧形槽的外表面与壳体1于弧形槽所处位置的外表面平齐,也可以相对于壳体1于弧形槽所处位置的外表面微微凸起。
49.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本实施例中的容纳槽3是依据于传输数据线4和接口连接件5的形状进行开设,使得将接口连接件5和传输数据线4收纳至容纳槽3内时,接口连接件5和传输数据线4与容纳槽3的适配性更好,从而使得壳体1外表面更加整洁、更加流畅美观。
50.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包覆部6的外部设置有凸起8,当接口连接件5处于弧形槽内时,凸起8凸出于壳体1于凸起8所处的外表面,以便将接口连接件5从弧形槽移出。在本实施例中,凸起8与第一包覆部6一体成型,凸起8可以为任意形状的凸起8,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51.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为内部设有容纳空间的长方体,且壳体1沿第一侧壁101至第二侧壁102的周向方向依次具有4个棱边,壳体1的4个棱边中包括1个由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交汇形成的第一倒圆角棱边103,还包括3个第二倒圆角棱边104,其中,4个倒圆角棱边的圆弧半径与弧形的第一包覆部6的弧半径均相同。
52.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倒圆角棱边103的圆弧半径设置为与第一包覆部6的弧半径相同,能够在将包覆有第一包覆部6的接口连接件5放置于第一倒圆角棱边103处的弧形槽内时,使得壳体1于第一倒圆角棱边103的外表面更加平滑;将壳体1个第二倒圆角棱边104的圆弧半径设置为与第一倒圆角棱边103的圆弧半径相同,使得壳体1沿第一侧壁101至第二侧壁102的周向方向的4个棱边的形状相同,从而使得壳体1整体更加协调美观。
53.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接口转换系统300,如图5所示,多功能接口转换系统300包括如上述的多功能接口转换设备301,多功能接口转换系统300还包括多个终端设备302,多个终端设备302分别具有不同型号的数据接口,且多个终端设备302之间通过多功能接口转换设备301实现数据传输或者电能传输,终端设备302可以为任意的能够进行数据传输的电子设备,也可以为任意的能够进行电能传输的电子设备。
54.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接口转换设备和多功能接口转换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