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式通用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958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负式通用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配电用的户内高压开关装置,其中的开关被封闭在柜内。
目前国内在户内高压配电系统中普遍使用的为ZN3、ZN5型落地式真空断路器,其结构大体上由真空灭弧室、绝缘子机构、脱扣机构,分合闸机构以及落地式底座、绝缘撑杆组成,ZN3的三个灭弧室为一块撑板支撑,ZN5为六块半圆夹板支撑,上部为灭弧室、室内有静、动触头、动触头连接绝缘子,中部为绝缘子及脱扣机构,同时在连动三相灭弧室的大轴上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与底座之间设一螺栓橡胶垫作缓冲之用,最下面为合闸机构以及附设的手合机构,该断路器有如下缺点落地座式不适合高压手车柜安装;缓冲机构采用胶垫形式,这种方式极不安全,常会因分闸终止后的反作用力使触头继续向合闸方向第二次运动,易出事故;上下接线板距离小且固定不变、不能调节,与现有的少油断路器通用连接不便。ZN3三相为一撑板相间露电距离难以保证,脱扣支架原设计不足,保证不了1万次机械寿命;ZN5设计太紧,无法调整同时合分余地太小易误动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结构,采用液压缓冲,背伏车式结构,撑板的结构使上下出线板距离可调,背架之间用瓷绝缘子隔离的背伏式移动结构。以达到运行可靠,安装使用方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除已有的带有触头的灭弧室、绝缘子机构,脱扣机构、电动分闸机构之外又加有新的结构,其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在每个绝缘子机构与底座之间加有液压缓冲装置,底座和背架组成背伏式车型结构,灭弧室由撑板、绝缘杆及背伏瓷绝缘子支撑,全部代电体与背架之间以绝缘子及绝缘杆隔离,底架下方装有行轮,具体结构是采用角钢、槽钢焊接成背架、底座,由这两部分组成框架,用瓷绝缘子和绝缘棒支撑灭弧室构件,分合闸电磁铁及辅助开关设在底座下面,脱扣机构设在底座上面,其灭弧室上下装有撑板,使其上下两出线板距离可调,撑板结构也是采用铸钢或焊成“冂”槽型,两侧为方型空心结构,为减少重量其上的多余部分打成长孔或圆孔,在底座上面是液体缓冲装置,具体结构由缓冲杆、密封胶圈、杯盖、中间隔着透油板、两层垫圈、最下面为复位弹簧、整个机件放入一个密封的空腔内,在中间放入液体,缓冲杆正好垂直对着绝缘子下面的触头,缓冲机构是固定在底座上,连接绝缘子触头且控制上下定位的为脱扣机构,保证了灭弧室内静动触头的闭合和分开,此脱扣机构受合闸线圈铁芯和分闸线圈铁芯的控制,另外附加有人工手动分合机构,电动合分闸机构放在底座下面。
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比较有如下优点背伏式户内高压断路器,移动方便,通用性强,除有落地式断路器使用条件外,由其适宜和手车高压柜,另外还可单独做开关用,灭弧室和绝缘子背后装有撑板,使得两出线板之间距离可调。还可以和少油断路器通用,采用液体缓冲,安全保险,工作稳定。
结合

其实施例图1为背伏式通用真空断路器结构原理图。
图2为背伏式通用真空断路器液体缓冲结构图。
由图1知,绝缘子机构,1为导电夹、2为连接头、3为出线板、4为压簧、5为绝缘子、6为脱扣机构的抬板、7为液体缓冲器、8为电动合分闸机构的合闸线圈、9为动铁芯、10为车轮、11为手合机构、12为底座、13为分闸线圈、14为连板、15为手分开关、16为脱扣板、17为面板、18为瓷绝缘子、19为撑板、20为绝缘杆、21为灭弧室、22为背架、23为槽钢。
由图2知,24为缓冲杆、25为密封胶圈、26为杯盖、27为密封胶圈、28为透油板、29为垫圈、30为杯座、31为复位弹簧、32为开口挡圈、33为垫圈,中间放有液体油34、外面装有外套进行密封,主要由多孔的透油板起到缓冲目的,本装置三相灭弧室为独立分体式,由此结构可做成各种规格真空断路器。
权利要求1.一种背伏式通用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它是由真空灭弧室,绝缘子机构,脱扣机构及分合闸机构组成,本实用新型之特征在于在绝缘子机构与底座12之间加有液压缓冲装置7;底座12和背架22组成背伏式车型结构;全部带电体与背架之间以绝缘子18和绝缘杆20隔离;天弧室上下装有撑板19且下上出线板之间距离可调。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伏式通用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之液体缓冲装置9由缓冲杆24、密封胶圈25、杯盖26、密封胶圈27、中间的透油板28、垫圈29、30,开口挡圈32、复位弹簧31和底座30组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背伏式通用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撑板19采用铸钢或焊成“冂”型,两侧为方型空心结构。
专利摘要本装置为电子配电用的户内高压开关装置,其结构由真空灭弧室,中间有绝缘子机构,脱扣机构,电动歙发闸机构,本实用新型特征为背负式车型结构,在底座上装有液体缓冲装置,在绝缘子背后装有撑板,在面板正前方装有背架,本结构之优点是背负式车型结构,移动方便,可任意组合使用,两出线板之间距离可调,可以和少油断路器通用,采用液体缓冲安全保险、工作稳定。
文档编号H01H33/66GK2056788SQ89209649
公开日1990年5月2日 申请日期1989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1989年10月27日
发明者李玉山 申请人:李玉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