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断路器操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4250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压断路器操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断路器的操动装置。
由于断路器的性能、技术参数的提高对断路器的动作执行系统操动机构提出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操动机构基本上分为两类,液压操动机构和气动操动机构,产品的缺陷表现在一、低温性能不好,渗漏(液气)严重,使机构动作特性不稳定,电机频繁启动。
二、结构上一般由多条管路连接,液气通路接头多、储能部分由高压液气产生、制造难度大。
三、动作特性一般采用两级阀实现,控制时间长、动作时间难以提高有慢分慢合现象,体积大、成本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科学,整机无管路连接,无渗漏,适应各种极端环境,运行可靠性高的高压断路器操动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压断路器操动装置,包括电机油泵,合闸工作缸,分闸工作缸,其特征在于a、可前后移动的主阀杆和在其内移动的浮动阀杆,辅助阀杆组成中间控制阀,b、装在中间控制阀体和下阀体之间有控制阀套和主阀杆之间形成进油通路通过阻尼密封口连通合闸工作缸,c、回位弹簧位于主阀杆右侧顶端,主阀杆和控制阀套之间有高压通路外侧和回油路及中间阀体形成油路隔离,与分闸工作缸连通,浮动阀杆和辅助阀杆之间有复位弹簧连接,d、蝶形弹簧分别套在合闸工作缸,分闸工作缸上,上有连接板机械定位,脱扣装置位于两外侧与上下阀体连接通过拐壁摆动拉动蝶形弹簧上下位移。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油路全部内置,整台机构无管路连接,全部液压部分、瞬时高压控制、常态下均为常压、从根本上解决了渗漏问题,消除了动力泵频繁启动现象。采用蝶形弹簧作储能部件避免了温度对压力的影响,整机结构能适应各种环境要求。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实施例。
如图2所示电机油泵1启动时,高压油经进油通路9经阻尼密封口10进入合闸工作缸2油腔,使合闸工作缸上移,如图1所示。蝶形弹簧18′上移,当移动到位后,由合闸脱扣装置将压缩后的蝶形弹簧18′销住。电机油泵1停止转动。传输油路压力归零。电机油泵1启动停止,通过合闸蝶形弹簧18′的位置控制,与油路压力无关。从技术上保证没有电机频繁启动产生。当该装置接到合闸信号时,合闸脱扣装置启动,合闸蝶形弹簧18′在弹簧力作用下,合闸工作缸2的高压液体由于高压通路阀口12在回位弹簧11作用下使主阀杆4左移情况下开通进入中间油腔,如图2所示,推动浮动阀体5左移使高压通路阀口13开通高压液体推动辅助阀体3左移,其外侧和中间阀体16和回油路15形成油路隔离,使高压液体进入分闸工作缸6,利用液体不可压缩性推动分闸活塞上移,带动开断拉杆7实现合闸,同时将分闸蝶形弹簧18压缩至分闸脱扣装置销点,使之销死。液体回路压力归零。
此时电机油泵1启动,压力油再将合闸蝶簧18′压缩,脱扣装置将合闸蝶簧销死,电机油泵关机。
当装置接受分闸信号时,分闸脱扣装置启动,压缩的分闸蝶簧18的弹性力带动开断拉杆7,实现分闸动作,分闸工作缸6中的液体由于复位弹簧14作用使辅助阀杆3右移,油路隔离开路,压力油回流入油箱。
权利要求1.一种高压断路器操动装置,包括电机油泵(1),合闸工作缸(2),分闸工作缸(6),其特征在于a、可前后移动的主阀杆(4)和在其内移动的浮动阀杆(5),辅助阀杆(3)组成中间控制阀体(16),b、装在中间控制阀体(16)和下阀体(17)之间有控制阀套(8)和主阀杆(4)之间形成进油通路(9)通过阻尼密封口(10)连通合闸工作缸(2),c、回位弹簧(11)位于主阀杆(4)右侧顶端,主阀杆(4)和控制阀套(8)之间有高压通路阀口(12),浮动阀杆(5)和主阀杆(4)之间有高压油路阀口(13),辅助阀杆(3)套在主阀杆(4)上,其外侧和回油路(15)及中间阀体(16)形成油路隔离,与分闸工作缸(6)连通,浮动阀杆(5)和辅助阀杆(3)之间有复位弹簧(14)连接,d、蝶形弹簧(18)(18′)分别套在合闸工作缸(2),分闸工作缸(6)上,上有连接板(19)机械定位,脱扣装置(20)位于两外侧与上下阀体连接通过拐壁(21)摆动拉动蝶形弹簧(18)(18′)上下位移。
专利摘要一种高压断路器操动装置,它包括由电机油泵、合分闸工作缸,通过选用蝶形弹簧直接提供开断动力,实现系统储能要求,其中间控制阀由主阀体浮动阀体,辅助阀体构成,全部油路内置,整台机构无管路连接,全部液压部分瞬时高压控制,常态下均为常压,从根本上解决了渗漏问题,消除了动力泵频繁启动现象,动作可靠,无慢分慢合现象,整机结构能适应各种环境要求。在不改变原理条件下,可提供50公斤至1200公斤的操作功,广泛应用各类高压断路器上。
文档编号H01H33/28GK2278992SQ96238300
公开日1998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30日
发明者李春江, 付英, 王杰, 徐贤龙, 马代清, 林继丛 申请人:大连长城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