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结制作方法及太阳能电池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41433阅读:1525来源:国知局
Pn结制作方法及太阳能电池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新能源,具体而言,设及一种PN结制作方法及太阳能电池片。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清洁环保的新能源,太阳能电池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目前,行业内普遍采用低 温沉积,高温推进的方法来制作PN结。采用不同的渗杂工艺,通过扩散作用,将P型半导体 与N型半导体制作在同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结合后,由于N型区 内电子很多空穴很少,而P型区内空穴很多电子很少,在他们的交界处就出现了电子和空 穴的浓度差别。该样,N区的电子会扩散到P区,P区的空穴会扩散到N区,一旦扩散就形成 了一个由N指向P的"内电场",从而阻止扩散进行,达到平衡后,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薄层 形成电势差,该就是PN结。
[0003] 现有技术制备PN结的过程是将娃片放入扩散管后,先在较低温度下通入S氯氧 磯和氧气,之后再升温,在高温状态下进行推进,之后降温,出舟。该种方法制备的PN结的 结宽较窄,故娃片表面到结的距离较大即结深较大,引起娃片表面浓度较小且不稳定,不易 控制。W结深为横轴,表面磯浓度为纵轴,现有技术中表面磯浓度一结深形成的直线较缓。 综上所述,该方法形成的PN结曲线坡度较缓(此处的PN曲线表示N型半导体中磯浓度与 结深的变化曲线),且表面浓度不容易控制。
[0004] 基于上述现有处理方法中的缺点,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PN结制备方法,可W使PN结曲线较睹,确保娃表面P浓度容易控制。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PN结制作方法及太阳能电池片,W解决现有技术中娃表面 磯浓度不易控制,PN结曲线较平缓的问题。
[0006]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PN结制作方法,该PN结制作方法包括;渗磯 步骤,在810°C~870°C,向娃片表面通入氧气和=氯氧磯。
[0007] 进一步地,上述渗磯步骤中氧气的流量为500sccm~2000sccm,S氯氧磯的流量 200sccm~ISOOsccm。
[0008] 进一步地,上述氧气和S氯氧磯的通入时间为2min~8min。
[0009] 进一步地,上述渗磯步骤之前,PN结制作方法还包括向娃表面通入S氯氧磯W进 行预渗磯的步骤。
[0010] 进一步地,上述预渗磯步骤的温度为720 °C~800°C,S氯氧磯的流量为 200sccm~SOOsccm,通入时间为 2min~lOmin。
[0011] 进一步地,在上述预渗磯步骤之后,渗磯步骤之前,PN结制作方法还包括对娃表面 进行第一次推进的步骤。
[0012]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次推进时间为5min~18min。
[0013] 进一步地,在上述渗磯步骤之后,PN结制作方法还包括对娃表面进行第二次推进 的步骤。
[0014]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次推进时间为3min~12min。
[0015] 进一步地,在上述第二次推进步骤之后,PN结制作方法还包括向娃表面通入S氯 氧磯和氧气W进行补渗磯的步骤。
[0016] 进一步地,上述补渗磯步骤中温度为750 °C~810°C,S氯氧磯的流量为 200sccm~ISOOsccm,氧气流量为 500sccm~2000sccm,通入时间为 5min~15min。
[0017] 进一步地,在上述预渗磯步骤之前,PN结制作方法还包括向娃片表面通入氧气W 进行纯化的步骤。
[001引进一步地,上述纯化的步骤中纯化温度为720 °C~800 °C,氧气的流量为 200sccm~1500sccm,通入时间为 3min~15min。
[0019]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具有PN结,该PN结采用上述 的PN结制作方法制作而成
[0020]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娃片的表面磯浓度较易控制,得到PN结曲线较睹的娃 片。在810°C~870°C,向娃片表面通入氧气和=氯氧磯,相对现有技术的低温扩散,会获 得宽度较大的PN结,即获得较浅的磯扩散深度,故电流从结到电极处的距离减小,载流子 在迁移过程中被复合几率降低,导致电极电流增大。同时伴随着磯扩散深度较浅,N型部分 中的磯浓度逐渐变大,娃表面的磯浓度则趋于一稳定值,即在此温度区间可W通过调整温 度实现娃表面磯浓度的变化,从而间接调控PN结产生的电极电流。正如上文所述,本发明 中PN结的结宽较大,即获得了较浅的磯扩散深度,在娃片表面与PN结之间的磯原子浓度增 大,从而使PN结曲线较睹。综上所述,在上述温度下可W实现PN结较高的光电转化率和较 睹的PN结曲线,利于娃表面磯浓度的控制,同时还可W通过控制娃片表面磯浓度调整光电 转化率。
【附图说明】
[0021]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 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引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6和对比例2的PN结曲线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W相互组合。下 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4]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PN结曲线坡度较缓,且表面浓度不 容易控制的问题。为了解决该一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N结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在 810°C~870°C,向娃片表面通入氧气和=氯氧磯的渗磯步骤。通过此方法比较容易控制娃 片表面磯浓度并且使PN结曲线较睹。
[00巧]上述=氯氧磯在810°C~870°C的高温下分解生成五氯化磯和五氧化二磯,其反 应式如下;5P0Cl3= P2〇e+3PClg,生成的五氧化二磯在扩散温度下与娃反应,生成二氧化娃 和磯原子,其反应式如下;2P2〇e巧Si=5Si〇2+4P,从W上反应中可看出,并没有充分利用中 间产物五氯化磯,同时由于五氯化磯不易分解,并且对娃表面有腐蚀作用,会破坏娃片表面 状态。所W此时本申请通入的氧气会促使五氯化磯进一步分解为五氧化二磯,其反应式如 下;4PC1s+5〇2=2P2O5+IOCI2,而五氧化二磯又会进一步与娃反应作用,生成二氧化娃和磯 原子,从而获得了渗杂源磯原子,综上所述,在有氧气的存在可W充分利用=氯氧磯中的磯 原子,使S氯氧磯发生热分解反应;2Si+2POCl3+〇2= 2Si〇2+2P+3Cl2,在娃片表面形成一层: 磯-娃玻璃,然后磯原子再向娃中进行扩散,使得PN结的宽度较大。此种扩散方法生产率 较高,得到的PN结均匀、平整和扩散层表面良好等优点。
[0026]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810°C~870°C的温度下通入氧气和=氯氧磯,相对现有技术 的低温扩散,会获得宽度较大的PN结,即获得较浅的磯扩散深度,故电流从结到电极处的 距离减小,载流子在迁移过程中被复合几率降低,导致电极电流增大。同时伴随着磯扩散深 度较浅,N型部分中的磯浓度逐渐变大,娃表面的磯浓度则趋于一稳定值,即在此温度区间 可W通过调整温度实现娃表面磯浓度的变化,从而间接调控PN结产生的电流大小。正如上 文所述,本发明中PN结的结宽较大,即获得了较浅的磯扩散深度,在娃片表面与PN结之间 的磯原子浓度增大,从而使PN结曲线较睹。综上所述,在上述温度下可W实现PN结较高的 光电转化率和较睹的PN结曲线,利于娃表面磯浓度的控制,同时还可W通过控制娃片表面 磯浓度调整光电转化率。如果温度过高,高于870°C甚至更高,可能会导致PN结宽度过大, P浓度的扩散深度可能会过浅,大大降低了N型部分中的磯浓度,反而导致电流减小,使PN 结获得较差的光电转化率。
[0027] 为了得到更理想的PN结宽度,优选上述渗P步骤中氧气的流量为500sccm~ 2000sccm,S氯氧磯的流量为200sccm~ISOOsccm,在此参数下可W获得较好的磯渗杂N型 区。
[0028] 氧气的通入量保持在500sccm~2000sccm,主要是考虑到可W使S氯氧磯热分解 产物的中间产物五氯化磯充分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磯,从而继续与娃反应生成磯原子,即在 综合考虑5P0Cl3=P2O5+3PCI5与4PC15巧〇2=2P2O5+IOCI2两个反应平衡的配比系数W及通 入氧气时的正常损耗量S个因素后确定氧气的通入量为200sccm~ISOOsccm,进而得W更 好地控制形成的磯-娃玻璃的磯娃比例进而控制PN结的宽度;另外,S氯氧磯的通入量保 持在200sccm~ISOOsccm,为娃片表面提供给了充分的磯源,保证了N型部分中所需的负电 荷浓度,如果=氯氧磯的通入量小于200sccm,可能会导致N型部分的电荷浓度过低,载流 子过少,电极电流过小;而当S氯氧磯的通入量大于ISOOsccm时,N型部分中的电荷浓度可 能过高或者=氯氧磯的浪费,电荷浓度过高时载流子在迁移过程中被复合几率提高,导致 电极电流降低,所W在本发明中,最终确定S氯氧磯的通入量保持在200sccm~ISOOsccm。
[0029] 更优选地,渗磯步骤中氧气和S氯氧磯的通入时间为2min~8min。通入时间在 2min~8min可W使反应生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