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13756阅读:来源:国知局
凹第三面113形成的变形诱导槽114。然而,变形诱导部不限于此,并且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形成并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结构,从而减小当使罐110变形时罐110的变形所需要的力。
[0046]变形诱导槽114可以形成在第三面113上。可以通过利用冲压工艺或施加压力,在形成第三面113之后在第三面113上形成变形诱导槽114。
[0047]与第三面113的厚度相比,变形诱导槽114可以具有相对小的厚度,因此,当将外力或压力施加到二次电池10时,首先在变形诱导槽114中诱导变形,以吸收外力或压力。因此,可以防止二次电池10因外部冲击等导致的爆炸或燃烧,从而改善二次电池10的稳定性。
[0048]详细地讲,第三面113的其上形成变形诱导槽114的部分的第二厚度T2可以与第三面113的其上不形成变形诱导槽114的部分的第一厚度Tl不同。例如,第二厚度T2可以小于第一厚度Tl。详细地讲,第二厚度T2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一厚度Tl的25%。当第二厚度T2小于第一厚度Tl的25%时,在弯曲地形成罐110时会施加过度的力,变形诱导槽114会损坏,并且罐110的内容物会因此泄漏到外部。
[0049]变形诱导槽114可以在第三面113的长度方向上延长。例如,变形诱导槽114可以为狭槽或狭缝的形式,并且可以相对于第三面113的中心对称。
[0050]另外,变形诱导槽114的深度D可以沿着第三面113的长度方向改变。例如,变形诱导槽114的深度D可以从第三面113的中心向第三面113的两端逐渐减小。具体地讲,变形诱导槽114的在第三面113的中心部分处的深度可以比在第三面113的两端处的深度大。这里,其上形成有变形诱导槽114的第三面113的厚度在第三面113的两端处可以比在第三面113的中心部分处大。
[0051]同时,与距第一面111相比,变形诱导槽114可以更靠近于第二面112。二次电池10首先被制造为平坦状,然后置于具有曲率(例如,预定的曲率)的夹具中并加压。通过加压,使罐I1的第二面112变形为凹状并受到收缩应力,并使第一面111变形为凸状并受到扩张应力。当与距第一面111相比变形诱导槽114更靠近于第二面112时,第二面112的收缩应力因诱导槽114的变形而被减轻,因此,可以利用相对小的力来制造二次电池10。因此,可以提高二次电池10的制造效率。
[0052]变形诱导槽114可以与第二面112分隔开大约0.25mm至大约0.5mm。如果变形诱导槽114和第二面112之间的距离C小于0.25mm,则变形诱导槽114和第二面112之间的空间减小,从而当弯曲第二面112时罐110的机械强度减小。另一方面,如果变形诱导槽114和第二面112之间的距离C大于0.5mm,则当弯曲罐110时会消耗较大的力。
[0053]另外,变形诱导槽114的深度D可以为第三面113的第一厚度Tl的大约1/3至大约1/2。如果变形诱导槽114的深度D小于第三面113的第一厚度Tl的1/3,则当存在外力或压力时或者当制造二次电池10时因变形诱导槽114带来的变形诱导效应会小。另一方面,如果变形诱导槽114的深度D大于第三面113的第一厚度Tl的1/2,则罐110的强度会减小以致使罐110变形。
[0054]电极组件120可以包括第一电极板121、第二电极板122以及置于第一电极板121和第二电极板122之间的隔板123。可以通过顺序地堆叠第一电极板121、隔板123和第二电极板122并将它们以凝胶卷(jelly-roll)的形式卷绕来制造电极组件120。可选择地,可以通过顺序地堆叠第一电极板121、隔板123和第二电极板122来形成电极组件120。
[0055]第一电极板121可以是正电极膜或负电极膜。当第一电极板121是正电极膜时,第二电极板122可以是负电极膜。相反,当第一电极板121是负电极膜时,第二电极板122可以是正电极膜。即,第一电极板121和第二电极板122具有不同的电极性并且不限于预定的极性。然而,为了描述的方便,将主要关于由正电极膜形成的第一电极板121和由负电极膜形成的第二电极板122来描述示例实施例。
[0056]第一电极板121可以包括涂覆有第一活性材料的第一活性材料部(例如,第一涂覆部)和没有涂覆第一活性材料的第一非涂覆部。通过用第一活性材料涂覆例如铝板的至少一个面的一部分来形成第一活性材料部,铝板的没有涂覆第一活性材料的剩余部分可以为第一非涂覆部。第一活性材料可以为正极活性材料,诸如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例如,LiCoO2, LiN12,1^]?1102或 LiMn 204)或者锂硫族化合物。
[0057]第二电极板122可以包括涂覆有第二活性材料的第二活性材料部(例如,第二涂覆部)和没有涂覆第二活性材料的第二非涂覆部。通过用第二活性材料涂覆例如铜板的至少一个面的一部分来形成第二活性材料部,铜板的没有涂覆第二活性材料的剩余部分可以为第二非涂覆部。第二活性材料可以为例如负电极活性材料。例如,第二活性材料可以为碳材料(诸如结晶碳、无定形碳、碳复合物或碳纤维)或者锂金属或锂合金。
[0058]隔板123可以为诸如聚乙烯膜或聚丙烯膜的多孔聚合物层,可以为包括聚合物纤维的织物或非织物纤维的形式,可以包括陶瓷颗粒,或者可以由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形成。隔板123可以由独立的膜形成,或者可以由形成在第一电极板121或第二电极板122上的不导电的多孔层形成。隔板123形成为使第一电极板121和第二电极板122彼此电分离,并且隔板123的形式可以不必与第一电极板121和/或第二电极板122的形式相同。
[0059]包括第一电极接线片125和第二电极接线片127以将电极组件120电结合(例如,电连接)到外部,为此,第一电极接线片125电结合(例如,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板121,第二电极接线片127可以电结合(例如,电连接)到第二电极板122。详细地讲,第一电极接线片125可以通过焊接等连接到第一非涂覆部,第二电极接线片127可以通过焊接等结合(例如,电连接)到第二非涂覆部。
[0060]盖板130可以密封罐110的开口。与罐110类似,盖板130可以由诸如铝或铝合金的金属材料形成。盖板130和罐110可以通过激光焊接等彼此结合。
[0061 ] 由于罐110的开口是弯曲的(例如,具有预定的曲率),并且盖板130密封开口,因此盖板130也可以具有曲率(例如,预定的曲率)。详细地讲,盖板130可以具有凹状的第一侧面131a和凸状的第二侧面131b,第一侧面131a和第二侧面131b可以彼此平行。第一侧面131a和第二侧面131b可以具有与罐110的开口基本上相同(例如,相同)的曲率。
[0062]另外,盖板130可以包括平坦的且连接第一侧面131a和第二侧面131b的第一板面132a和第二板面(未示出)。第一板面132a可以朝向外(例如,可以背离罐的开口),第二板面可以朝向电极组件120 (例如,可以面对罐的开口)。
[0063]盖板130可以包括电解质入口 136。在盖板130结合到罐110之后,电解质通过电解质入口 136被注入到罐110中,当完成电解质的注入时,可以气密性地密封电解质入口
136。
[0064]绝缘板140和端子板150可以位于盖板130下方。绝缘板140可以由绝缘材料形成,以防止端子板150和盖板130之间的短路。
[0065]盖板130可以包括从第二板面朝向电极组件120突出的锚固件134,锚固件134插入到其中的锚固件槽142可以形成在绝缘板140的侧端部。锚固件槽142可以结合(例如,连接)到锚固件134,从而防止绝缘板140的位置的歪曲。
[0066]另外,盖板130还可以包括从第二板面朝向电极组件120突出的结合尖端(未示出),绝缘板140还可以包括在与结合尖端对应的位置处的结合槽(未示出)。
[0067]端子板150安装在形成在绝缘板140中的安装槽144中。端子板150可以由镍(Ni)合金形成,端子板150的侧端部可以电结合(例如,电连接)到第二电极接线片127。
[0068]电极销160可以位于盖板130的第一板面132a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