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切换有声/无声的微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62107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可切换有声/无声的微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微动开关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可切换有声/无声的微动开关。
【背景技术】
[0002]微动开关是一种施压促动的快速转换开关,因为其开关的触点间距比较小,故名微动开关,又叫灵敏开关。微动开关的应用广泛,如电脑鼠标、汽车鼠标器、汽车电子产品、通讯设备、军工产品,测试仪器、燃气热水器、煤气灶、小家电、微波炉、电饭锅、浮球设备配套、医疗器械、楼宇自动化、电动工具及一般电气和无线电设备、24小时定时器等。
[0003]微动开关按有声和无声分类分为有声微动开关和无声微动开关,有声微动开关能让用户获得更好的手感,然而其发出的声音会使得在某种场合下比较嘈杂;无声微动开关则不会发出声音,但无声微动开关的手感较差。而现有的微动开关仅能实现有声或者无声的功能,不能根据用户需要对有声与无声进行自由切换,操作不方便,给用户的使用带来很多困难。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切换有声/无声的微动开关,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微动开关仅能实现有声或者无声的功能而无法根据使用需要自动切换有声或者无声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可切换有声/无声的微动开关,包括有主体、上盖、弹性接触机构、桥片、滑动切换件、按键、用于抵压弹性接触机构的有声导芯以及用于抵压桥片的无声导芯;该主体包括有基座以及设置于基座上的外壳,该上盖安装于主体上并与主体围构形成容置空间,该弹性接触机构、桥片、滑动切换件、有声导芯、无声导芯和按键均设置于容置空间中;该桥片的一端抵在弹性接触机构,另一端设置于主体上;该滑动切换件横向滑动地设置于主体和上盖之间,滑动切换件的侧壁上开设有拨动凹槽;该按键上下活动地设置,按键的上端露出上盖夕卜,有声导芯和无声导芯均上下活动地设置在滑动切换件上随滑动切换件活动;滑动切换件向一侧滑动,该有声导芯位于按键的正下方;滑动切换件向另一侧滑动,该无声导芯位于按键的正下方。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接触机构包括有活动片以及拉簧,该拉簧的一端连接活动片,拉簧的另一端连接主体,拉簧悬空设置,前述有声导芯位于拉簧的上方。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接触机构为一体式弹簧片结构,其包括有框体部以及弹片部,该框体部的另一端连接主体。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该框体部上具有一卡接孔,该弹片部具有一连接端。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接触机构为分体式弹簧片结构,其包括有框体以及弹性片,该弹性片安装于框体上,该框体的另一端连接主体。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该框体具有一卡接孔,该弹性片具有一安装端以及一连接端,该安装端安装于框体上。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动切换件上具有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该有声导芯安装于第一安装槽内,该无声导芯安装于第二安装槽内。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动切换件的拨动凹槽内活动设置有拨杆。
[00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将滑动切换件可横向滑动地设置于主体和上盖之间,该有声导芯和无声导芯均可上下活动地设置在滑动切换件上随滑动切换件活动;当滑动切换件向一侧滑动后,该有声导芯位于按键的正下方并位于弹性接触机构之拉簧上,按压按键时,该有声导芯克服拉簧的弹力向下活动,从而使得弹性接触机构上的动触点与第二触点接触导通并发出声音;当滑动切换件向另一侧滑动后,该无声导芯位于按键的正下方并位于桥片上,按压按键时,该无声导芯向下活动,该桥片也随着无声导芯向下活动,从而使得弹性接触机构上的动触点与第二触点接触导通,实现无声功能,如此,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使用需要自由灵活切换有声无声状态,操作简单,产品的灵活性高,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
[0014]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装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装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外壳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滑动切换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滑动切换件处于有声位置上的自由状态的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滑动切换件处于有声位置上的触发状态的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滑动切换件处于无声位置上的自由状态的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滑动切换件处于无声位置上的触发状态的截面图;
图11是本发明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之弹性接触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之第三较佳实施例之弹性接触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6]附图标识说明:
10、主体101、滑槽
102、第一凹槽103、第二凹槽
104、扣部11、第一端子
111、第一触点12、第二端子
121、第二触点13、第三端子
131、第一连接部132、第二连接部 14、弹片141、凸块
15、基座16、外壳
20、上盖201、容置空间
202、扣孔21、按键槽
30、弹性接触机构301、动触点
31、活动片311、第三连接部 312、抵压位置32、拉簧
33、框体部331、卡接孔
34、弹片部341、连接端
35、框部351、卡接孔
36、弹性片361、安装端 362、连接端
40、桥片50、滑动切换件
501、第一安装槽502、第二安装槽
51、拨动凹槽52、滑动脚
53、定位块60、按键
70、有声导芯80、无声导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请参照图1至图10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主体10、上盖20、弹性接触机构30、桥片40、滑动切换件50、按键60、有声导芯70以及无声导芯80。
[0018]其中,该主体10上设置有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12以及第三端子13,该第一端子11具有第一触点111,该第二端子12具有第二触点121,第一触点111和第二触点121上下设置。该第三端子13具有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如图5所示,该主体10的侧壁上开设有一滑槽101,该主体10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02以及第二凹槽103,一弹片14安装于第一凹槽102内,该弹片14为拱形状,其中部向上凸起一凸块141,该主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扣部104。具体而言,该主体10包括有基座15以及外壳16,该外壳16设置于基座15上,前述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12以及第三端子13均设置于基座15上,前述滑槽101设置于外壳16的侧壁上,前述第一凹槽102以及第二凹槽103设置于外壳16的底面上,前述扣部104设置于外壳16的侧壁上。
[0019]该上盖20安装于主体10上并与主体10围构形成容置空间201,该弹性接触机构30、桥片40、滑动切换件50、按键60、有声导芯70和无声导芯80均设置于容置空间201中。该上盖20的侧壁上设置有扣孔202,该扣孔202与扣部104相扣合使得该上盖20与主体10固定在一起。该上盖20上还设置有一按键槽21。
[0020]该弹性接触机构30具有一动触点301,该动触点301位于前述第一触点111和第二触点121之间,且弹性接触机构30与第三端子13保持接触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接触机构30包括有活动片31以及拉簧32,该活动31可上下翻转地抵在第三端子13上保持接触导通,前述动触点301设置于活动片31上并位于活动片31的外端,该拉簧32的一端连接活动片31,拉簧32的另一端连接主体10上,当然,该设置方式不局限于此,该拉簧32的另一端也可以连接在第三端子13上,该拉簧32为悬空设置。具体而言,该活动片31具有第三连接部311和抵压位置312,该抵压位置312位于动触点301和第三连接部311之间,前述活动片31抵在第一连接部131上保持接触电连接,该拉簧32的一端与第三连接部311连接,拉簧3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132连接。
[0021]该桥片4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