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刮式出料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45143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内刮式出料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出料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内刮式出料单元。
【背景技术】
[0002]在电缆的外包层的生产过程中,通常的生产方式为:首先将原料进行混料,然后将混合均匀的原料通过挤出成型机包覆于电缆的线芯上。现有的混料机上配置的出料单元往往为圆柱形的筒状结构或者圆台状的筒状结构。由于粉状的原料在储存过程中吸收水分,进而在混料过程中互相粘结形成结块或者粘结于出料单元的内壁上,最终使得出料单元出现堵塞的现象。一旦出料单元出现堵塞,则需要先关闭混料机,然后疏通出料单元。这样,不仅耗时耗力,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刮式出料单元,该内刮式出料单元能够有效地防止物料的堵塞。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刮式出料单元,包括缓冲段和出料段,出料段与缓冲段由下而上设置于搅拌机的混料筒的底部;出料段的外部沿着周向设置有多个振动板,振动板的内侧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多个防结条且防结条贯穿出料段的侧壁,振动板的顶部与弹簧相连接;其中,防结条自顶部向底部倾斜于出料段的侧壁。
[0005]优选地,弹簧的顶部固定于混料筒的底部。
[0006]优选地,防结条焊接于振动板的内侧上。
[0007]优选地,防结条铰接于振动板的内侧上。
[0008]优选地,防结条与出料段的侧壁之间的形成的夹角为30-60°。
[0009]优选地,缓冲段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出料段为上宽下窄的圆台形筒状结构。
[0010]优选地,缓冲段的顶部的口径小于混料筒的底部的口径,的底部的口径不小于出料段的顶部的口径。
[0011]优选地,防结条为上尖下宽的三棱条。
[00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内刮式出料单元的工作原理如下:粉状的物料在搅拌机的混料筒中通过搅拌装置混合均匀后便可自混料筒的底部经过缓冲段进入出料段,处于边缘的混料便可与防结条相碰撞,在碰撞力的作用下,振动板便可在弹簧的支撑下进行往返运动,在这个往返运动过程中,防结条便可与出料段的侧壁进行摩擦进而将防结条上沉积的物料刮除,同时也可带动防结条两侧的出料段的内壁上沉积的物料进行脱落,最终使得出料段的内壁上沉积的均得到有效地清除。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内刮式出料单元防止粉料的结块是利用物料自身的冲击力以及防结条的往复运动的结果,无需借助外界的动力,不仅清除结块的效率高,同时也达到了节省能源的功效。
[0013]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4]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内刮式出料单元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1、缓冲段2、出料段
[0018]3、振动板4、防结条
[0019]5、弹簧6、混料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0021]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顶、底、上和下”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002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刮式出料单元,如图1所示,包括缓冲段I和出料段2,出料段2与缓冲段I由下而上设置于搅拌机的混料筒6的底部;出料段2的外部沿着周向设置有多个振动板3,振动板3的内侧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多个防结条4且防结条4贯穿出料段2的侧壁,振动板3的顶部与弹簧5相连接;其中,防结条4自顶部向底部倾斜于出料段2的侧壁。
[0023]上述的内刮式出料单元的工作原理如下:粉状的物料在搅拌机的混料筒6中通过搅拌装置混合均匀后便可自混料筒6的底部经过缓冲段I进入出料段2,处于边缘的混料便可与防结条4相碰撞,在碰撞力的作用下,振动板3便可在弹簧5的支撑下进行往返运动,在这个往返运动过程中,防结条4便可与出料段2的侧壁进行摩擦进而将防结条4上沉积的物料刮除,同时也可带动防结条4两侧的出料段2的内壁上沉积的物料进行脱落,最终使得出料段2的内壁上沉积的均得到有效地清除。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内刮式出料单元防止粉料的结块是利用物料自身的冲击力以及防结条4的往复运动的结果,无需借助外界的动力,不仅清除结块的效率高,同时也达到了节省能源的功效。
[002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弹簧5可以固定于缓冲段I上,也可以固定于出料段2上,同时也可以采取其他的辅助设置固定弹簧5,如在混料筒6的底部设置支架以固定弹簧5,考虑到弹簧5的稳定性以及弹簧5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以及为了简化结构和节约成本,优选地,弹簧5的顶部固定于混料筒6的底部。
[0025]同时,在本发明中,防结条4可以固定连接于振动板3的内侧上,也可以活动连接于振动板3的内侧上。其中为了提高防结条4与振动板3的固接强度,优选地,防结条4焊接于振动板3的内侧上。
[0026]当然,防结条4除了固定连接,也可以采取活动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考虑到粉料的不同粒径以及含水量的不同均能够影响粉料的粘结状况,为了能够便于调节防结条4与出料段2的侧壁之间的角度进而有效地提高破除结块的效果,优选地,防结条4铰接于振动板3的内侧上。
[0027]如上述所述,粉料的不同粒径以及含水量的不同均能够影响粉料的粘结状况,为了有效地控制粉料与防结条4之间的撞击力,进而有效地调节振动板3的振动频率,振动频率越快则防结条4的破除结块的效果越高,但是防止振动频率过快对弹簧造成疲劳,优选地,防结条4与出料段2的侧壁之间的形成的夹角为30-60°。
[0028]同时,为了提高物料的下落速度以提高物料与防结条4之间的撞击力,优选地,缓冲段I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出料段2为上宽下窄的圆台形筒状结构。这样缓冲段I中物料进入出料段2后,由于出料段2的上宽下窄的结构则导致物料之间的挤压力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物料的下落速度。为了进一步提高进入出料段2的物料的下落速度。更优选地,缓冲段I的顶部的口径小于混料筒6的底部的口径,的底部的口径不小于出料段2的顶部的口径。
[0029]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为了便于破碎结块的粉料块,优选地,防结条4为上尖下宽的三棱条,这样结块便可在下落过程中与三棱条记性碰撞,在顶部尖端的作用下得到有效地破碎。
[0030]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1]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32]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主权项】
1.一种内刮式出料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段(I)和出料段(2),所述出料段(2)与缓冲段(I)由下而上设置于搅拌机的混料筒(6)的底部;所述出料段(2)的外部沿着周向设置有多个振动板(3),所述振动板(3)的内侧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多个防结条(4)且所述防结条(4)贯穿所述出料段(2)的侧壁,所述振动板(3)的顶部与弹簧(5)相连接;其中,所述防结条(4)自顶部向底部倾斜于所述出料段(2)的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刮式出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的顶部固定于所述混料筒(6)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刮式出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结条(4)焊接于所述振动板(3)的内侧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刮式出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结条(4)铰接于所述振动板(3)的内侧上。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刮式出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结条(4)与所述出料段(2)的侧壁之间的形成的夹角为30-6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刮式出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段(I)为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出料段(2)为上宽下窄的圆台形筒状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刮式出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段(I)的顶部的口径小于所述混料筒(6)的底部的口径,所述的底部的口径不小于所述出料段(2)的顶部的口径。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刮式出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结条(4)为上尖下宽的三棱条。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刮式出料单元,包括缓冲段(1)和出料段(2),所述出料段(2)与缓冲段(1)由下而上设置于搅拌机的混料筒(6)的底部;所述出料段(2)的外部沿着周向设置有多个振动板(3),所述振动板(3)的内侧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多个防结条(4)且所述防结条(4)贯穿所述出料段(2)的侧壁,所述振动板(3)的顶部与弹簧(5)相连接;其中,所述防结条(4)自顶部向底部倾斜于所述出料段(2)的侧壁。该内刮式出料单元能够有效地防止物料的堵塞。
【IPC分类】H01B13/00
【公开号】CN105609215
【申请号】CN201610022238
【发明人】龚世余, 米春海, 王徐惠, 王蓝
【申请人】芜湖航天特种电缆厂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