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对开式插头的电源供应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640698阅读:来源:国知局
透空槽
[0055]137…第一枢孔
[0056]138…弹性卡勾
[0057]1381…弹性臂
[0058]1382 …勾部
[0059]14、14’…定位板
[0060]15…第一凸肋[0061 ]16…止挡板
[0062]161----^禪
[0063]17…U字状板
[0064]18…横杆
[0065]19…轨道
[0066]191…导引凸条
[0067]2…活动件
[0068]21…活动块
[0069]211…突出板
[0070]212…第二枢孔
[0071]22…扳杆
[0072]3…插头结构
[0073]31…插脚
[0074]311…第一枢接部
[0075]312…第二枢接部
[0076]313…导电脚
[0077]314…包覆块
[0078]315…第一枢轴
[0079]316…第二枢轴
[0080]4…导电弹片
[0081]41…抵接端
[0082]42...连接端
[0083]5…电路板
[0084]L...连接线
[0085]d…移动方向
[0086]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87]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的附图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
[0088]请参考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对开式插头的电源供应器,此电源供应器10主要包括一壳体1、二连接块13、一活动件2及一插头结构3。
[0089]如图1至图2所示,壳体I具有相邻的一侧壁11及二相邻壁12,二相邻壁12呈相对配置,侧壁11朝内部设有一容槽111,一或二相邻壁12设有连通于容槽111的一贯通槽121,且容槽111与壳体I内部相互连通。其中,本实施例的二相邻壁12皆设有贯通槽121。
[0090]如图1至图2所示,贯通槽121配置在容槽111中间处,二连接块13配置在容槽111内部的两侧,即二连接块13设置在贯通槽121的两侧;壳体I与二连接块13相互分离,壳体I内部延伸有二定位板14,连接块13设置在侧壁11与二定位板14之间,而令二连接块13与壳体I稳固地连接再一起。
[0091]另外,壳体I内部延伸有配置在侧壁11与二定位板14之间的多个第一凸肋15,每一连接块13延伸有多个第二凸肋131,各第一凸肋15与各第二凸肋131相互止挡限位,以提升二连接块13与壳体I的连接稳固性。
[0092]再者,每一连接块13具有一直立板132、二延伸板133及一侧板134,直立板132设有一下凹槽135及在下凹槽135底部设有一透空槽136,二延伸板133自直立板132上、下端缘延伸成型,二延伸板133设有相对的一对第一枢孔137,侧板134自直立板132的一侧延伸成型。
[0093]又,壳体I内部延伸有配置在容槽111两侧的二止挡板16,每一止挡板16于邻近贯通槽121处延伸有—^榫161,各卡榫161卡合在各延伸板133与各侧板134之间,更加强二连接块13与壳体I的连接稳固性。
[0094]此外,壳体I内部延伸有配置在贯通槽121外周缘的一 U字状板17,活动块21容置并被限位于U字状板17内,二定位板14与U字状板17 —体延伸成型。
[0095]如图1至图4所示,活动件2容置于容槽111并设置在二连接块13之间,活动件2具有一活动块21及自活动块21的上、下表面至少其一延伸有穿设并移动于贯通槽121的一扳杆22。其中,本实施例之活动块21的上、下表面皆延伸有扳杆22。其中,活动块21上、下端缘延伸有二突出板211,二突出板211设有相对的二对第二枢孔212。
[0096]如图1至图4所示,插头结构3包含二插脚31,每一插脚31具有一第一枢接部311及一第二枢接部312,各第一枢接部311枢接于各连接块13,各第二枢接部312枢接于活动块21,以令二插脚31以活动件2为中心而向外旋转并藏收入容槽111。
[0097]详细说明如下,如图5或图7所示,每一插脚31上的第一枢接部311及第二枢接部312定义出一连接线L,连接线L与活动件2的移动方向d之间具有一夹角Θ,即第一枢接部311及第二枢接部312的连接线L与活动件2的移动方向d不呈平行配置,扳杆22才能透过活动件2带动二插脚31旋转。
[0098]另外,每一插脚31具有一导电脚313及包覆在导电脚313周缘的一包覆块314,第一枢接部311包含自包覆块314上、下面延伸的一对第一枢轴315,第二枢接部312包含自包覆块314上、下面延伸的一对第二枢轴316,各对第一枢轴315枢接于各对第一枢孔137,各对第二枢轴316枢接于各对第二枢孔212。
[0099]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源供应器更包括二导电弹片4及一电路板5,导电弹片4 一端反向弯折有一抵接端41,另一端具有连接端42,每一导电弹片4嵌合于下凹槽135,抵接端41容置于透空槽136,各导电脚313能够对应各抵接端41抵接,连接端42与电路板5电性连接,电路板5设置于容槽111内,电路板5上具有电源转换模组,可将从导电脚313所提供的电力进行转换处理后向外传输供移动装置使用。其中,导电脚313抵接于抵接端41时,会带动抵接端41弹性变形,因此透空槽136提供一空间方便抵接端41弹性变形。
[0100]本实用新型电源供应器10的组合,其是利用壳体I具有侧壁11,侧壁11朝内部设有容槽111 ;二连接块13配置在容槽111内部的两侧;活动件2容置于容槽111内并设置在二连接块13之间;插头结构3包含二插脚31,每一插脚31具有第一枢接部311及第二枢接部312,各第一枢接部311枢接于各连接块13,各第二枢接部312枢接于活动件2,以令二插脚31以活动件2为中心而向外旋转并藏收入容槽111。藉此,使电源供应器10能快速折收插头结构3,以达到电源供应器10具有携带方便、收纳简单及不易折损的优点。
[0101]如图5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源供应器10的使用状态,首先第一枢接部311枢接于连接块13,第二枢接部312枢接于活动块21,因扳杆22与活动块21 —体成型,所以扳杆22与活动块21会共同移动,进而使活动块21带动二插脚31以第一枢接部311为中心旋转,而令扳杆22能够带动二插脚31旋转。
[0102]如图5至图6所示,扳杆22朝远离侧壁11移动时,扳杆22能够带动二插脚31以活动件2为中心而向内旋转并突伸出侧壁11,且各导电脚313会对应各抵接端41抵接,使各导电脚313与电路板5导通而提供电力。
[0103]如图7至图9所示,扳杆22朝接近侧壁11移动时,二插脚31会以活动件2为中心而向外旋转并藏收入容槽111,且各导电脚313与各抵接端41相互分离,使各导电脚313在不使用下能藏收入壳体I内,以方便携带、收纳电源供应器10,并避免携带过程中导电脚313受到折损。
[0104]请参考图10至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源供应器10另一实施例,图10至图16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9的实施例大致相同,但图10至图16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9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电源供应器10省略扳杆22,改以手动扳动二插脚31。
[0105]壳体I内部延伸有一定位板14’,壳体I内部突伸有跨设在侧壁11与定位板14’之间的二横杆18,每一连接块13朝远离活动件2方向延伸有一弹性卡勾138,二弹性卡勾138能够与二横杆18相互扣合或脱离。
[0106]其中,本实施例的每一连接块13延伸有的弹性卡勾138数量分别为二,横杆18的数量分别为四,各二横杆18分别自各相邻壁12上突伸成型;进一步说明如下,每一弹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