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支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886987阅读:来源:国知局
并呈向内凹设的状态。较佳的,该第一支撑部1021及该第二支撑部1121为V型的长条状凹槽,使该壳体12于射出成型时可使塑料与该第一金属料片10及该第二金属料片11紧密接合。通过该第一支撑部1021及该第二支撑部1121的设置,使该第一金属料片10与该第二金属料片11为不规则状,以增加该第一金属料片10及该第二金属料片11与该壳体12的附着性,提高该发光二极管支架I的整体结构强度与完整度。此外,本实用新型除了通过该第一支撑部1021及该第二支撑部1121提高该发光二极管支架I的强度外,亦可通过这种结构设计提升该容置槽121开口的该角度Θ大小,获得更广的照明范围。
[0028]如图3及图4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及立体侧视图。于本实施例中,该发光二极管支架I同于第一实施例,亦包括一第一金属料片10、一第二金属料片11及一壳体12,该壳体12通过射出成型方式与该第一金属料片10及该第二金属料片11连接并具有一容置槽121。与第一实施例相异部分为,该第一承载端102及该第二承载端112分别向外延伸设有至少一第一支撑部1021及至少一第二支撑部1121,该第一支撑部1021及该第二支撑部1121为四边形柱体,并连接于该壳体12侧壁且略凸出于该壳体12外侧,以使该第一金属料片10及该第二金属料片11与该壳体12的附着性提高,该第一支撑部1021及该第二支撑部1121并分别与该第一金属料片10及该第二金属料片11 一体成型,且其高度与该第一金属料片10及该第二金属料片11的厚度相等。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撑部1021及该第二支撑部1121为多个,且该第一金属料片10设有至少一第一辅助结合部103,该第二金属料片11设有至少一第二辅助结合部113,较佳的,该第一辅助结合部103及该第二辅助结合部113为多个并为一柱体,且其截面呈矩形,该第一辅助结合部103与该第二辅助结合部113亦分别与该第一金属料片10及该第二金属料片11 一体成型。如图3所示,该多个第一支撑部1021与该多个第一辅助结合部103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一间隙104,该多个第二支撑部1121与该多个第二辅助结合部113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二间隙114。藉此,该壳体12于射出成型时,塑料会流入该多个第一间隙104与该多个第二间隙114内成型,以进一步提高该壳体12与该第一金属料片10及该第二金属料片11之间的结合强度,并增强该发光二极管支架I的结构强度。
[0029]如图5及图6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及另一实施态样的剖面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同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部分不再加以赘述。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相异部分为,设于该第一金属料片10的该第一支撑部1021与设于该第二金属料片11的该第二支撑部1121分别为柱体且其截面为矩形,并延伸连接至该壳体12侧壁且略凸出于该壳体12,以提高该第一金属料片10与该第二金属料片11与该壳体12的结合强度。较佳的,该第一支撑部1021与该第二支撑部1121可为多个且相对设置,如图5所示。
[0030]又如图6所示,于本实施态样中,该第一金属料片10设有至少一第一辅助结合部103,该第二金属料片11设有至少一第二辅助接合部113,该第一辅助结合部103及该第二辅助结合部113为一柱体且其截面为梯形。较佳的,该第一辅助接合部103及该第二辅助接合部113分别位于该第一承载端102及该第二承载端112被该壳体12包覆的一侧,同时亦与该壳体12相接,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该壳体12与该第一金属料片10及该第二金属料片11的附着强度。
[0031]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发光二极管支架I通过该第一金属料片10与该第二金属料片11的各类不规则型态,增强该壳体12与该第一金属料片10及该第二金属料片11的接合强度,提高该发光二极管支架I的结构刚性。此外,该第一接脚端101及该第二接脚端111为非弯折状态,使该壳体12不需受限于该第一接脚端101与该第二接脚端111所需的弯折空间,从而可依需求随意调整及设计其厚度,且该容置槽121的大小以及其开口的该角度Θ亦可随意调整。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包括一第一金属料片、一第二金属料片及一壳体,该壳体包覆该第一金属料片及该第二金属料片,且该壳体具有一容置槽,其特征在于: 该壳体部分包覆该第一金属料片与该第二金属料片,该第一金属料片包括一第一接脚端及一第一承载端,该第二金属料片包括一第二接脚端及一第二承载端,该第一接脚端及该第二接脚端呈相对并自该壳体向外延伸设置且呈非弯折状态;该第一承载端及该第二承载端分别位于该容置槽内,该第一承载端设有至少一第一支撑部,该第二承载端设有至少一第二支撑部,以增强该第一金属料片及该第二金属料片与该壳体的固接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承载端及该第二承载端呈对称位于该容置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该第一承载端或该第二承载端或跨接于第一承载端及该第二承载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分别位于该第一承载端及该第二承载端的底侧,并呈向内凹设状态。
5.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包括一第一金属料片、一第二金属料片及一壳体,该壳体通过射出成型方式与该第一金属料片及该第二金属料片连接,且该壳体具有一容置槽,其特征在于: 该壳体部分包覆该第一金属料片与该第二金属料片,该第一金属料片包括一第一接脚端及一第一承载端,该第二金属料片包括一第二接脚端及一第二承载端,该第一接脚端及该第二接脚端呈相对并自该壳体向外延伸设置且呈非弯折状态;该第一承载端延伸设有至少一第一支撑部,该第二承载端延伸设有至少一第二支撑部,且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为四边形柱体,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连接该壳体侧壁且凸出于该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承载端及该第二承载端呈对称设于该容置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该第一承载端或该第二承载端或跨接于第一承载端及该第二承载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金属料片设有至少一第一辅助结合部,该第二金属料片设有至少一第二辅助接合部,该第一辅助结合部及该第二辅助结合部为一柱体且其截面为矩形。
9.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包括一第一金属料片、一第二金属料片及一壳体,该壳体通过射出成型方式与该第一金属料片及该第二金属料片连接,且该壳体具有一容置槽,其特征在于: 该壳体部分包覆该第一金属料片与该第二金属料片,该第一金属料片包括一第一接脚端及一第一承载端,该第二金属料片包括一第二接脚端及一第二承载端,该第一接脚端及该第二接脚端分别自该壳体向外延伸设置并呈非弯折状态;该第一承载端及该第二承载端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一支撑部及至少一第二支撑部,且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为柱体且为矩形柱体,并延伸连接至该壳体侧壁且凸出于该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承载端及该第二承载端呈对称设于该容置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该第一承载端或该第二承载端或跨接于第一承载端及该第二承载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金属料片设有至少一第一辅助结合部,该第二金属料片设有至少一第二辅助接合部,该第一辅助结合部及该第二辅助结合部为一柱体且其截面为梯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其包括一第一金属料片、一第二金属料片及一壳体,壳体包覆于第一金属料片及第二金属料片并具有一容置槽,其中,壳体为部分包覆第一金属料片与第二金属料片,第一金属料片包括一第一接脚端及一第一承载端,第二金属料片包括一第二接脚端及一第二承载端,第一接脚端及第二接脚端呈相对并自壳体向外延伸设置且呈非弯折状态;第一承载端及第二承载端分别位于容置槽内,该第一承载端设有至少一第一支撑部,该第二承载端设有至少一第二支撑部,以增强第一金属料片及第二金属料片与壳体的固接强度,并利用非弯折状态的接脚提高壳体设计自由度与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
【IPC分类】H01L33-48, H01L33-62
【公开号】CN204596834
【申请号】CN201520264669
【发明人】吴庆辉, 张智超, 陈滢如, 吴秉宸
【申请人】东贝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