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位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79877阅读:793来源:国知局
电位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创造涉及电位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电位器是阻值可按某种变化规律调节的电阻元件。电位器通常主要由电阻和可移动的电刷组成,电刷接触并电连接电阻,当电刷沿电阻移动时,在输出端即获得与位移量成一定关系的电阻值或电压。电位器既可作三端元件使用也可作二端元件使用。后者可视作一可变电阻器,由于它在电路中的作用是获得与输入电压(外加电压)成一定关系得输出电压,因此称之为电位器。
[0003]有些电位器设有开关机构,其可提供一个开关档位,这个开关档位能够提供一个明显的手感反馈给使用者,同时也有防止电位器被误操作的作用,以防止电位器在不应被打开的时候被打开。现有的电位器的开关机构,通常包括一个开关基体、弹片和一个定位片,弹片一端与开关基体铆接,另一端和定位片的相应位置设有用于提供开关档位的结构。电位器通常会被焊接到电路板上,以与其他电路模块配合使用,在将其焊接到电路板上的过程中,焊接过程的高温会让电位器的温度迅速升高,经历这个高温过程后,弹片和开关基体的铆接结构容易出现松动,导致开关机构的开关力度大幅变小甚至降为零,从而削弱了开关机构的作用,甚至使其完全失去作用。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电位器,在经历高温焊接的过程后,其开关机构的开关力度也不会大幅变小,基本能保持开关的作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电位器,包括转轴、轴套、用于提供开关档位的开关机构和用于根据转轴的转动调整输出电位的调电位机构,轴套、开关机构和调电位机构均设有通孔,并通过各自的通孔依序套于转轴,开关机构包括依序层叠的弹片、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分别设有对应的用于提供开关档位的结构,第一定位片设有通孔,其通过该通孔套于转轴并可随转轴转动,弹片抵接第一定位片以向第一定位片提供弹力使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紧密接触。
[0007]其中,第一定位片设有向第二定位片凸出的凸起,第二定位片对应设有向第一定位片凸出的凸起,第一定位片的凸起与第二定位片的凸起配合形成所述用于提供开关档位的结构。
[0008]其中,调电位机构包括电阻盘和电刷,电阻盘设有电阻,电刷设有可与所述电阻接触并电连接的接触爪和用于固定接触爪的电刷基体,电刷基体设有通孔,其通过该通孔套于转轴并可随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接触爪与所述电阻的不同位置接触,接触爪与电刷基体模内注塑成型。
[0009]其中,所述电阻为碳膜电阻。
[0010]其中,所述电位器还包括用于限制转轴转动的角度的限位件,限位件设有通孔,其通过该通孔套于转轴并可随转轴转动。
[0011]其中,限位件和轴套分别设有限位凸块,限位件可随转轴朝某方向转动,直至其限位凸块卡住轴套的限位凸块从而限制转轴不能继续朝该方向转动。
[0012]其中,轴套环转轴的外侧面设有用于防止转轴晃动的伸出部。
[0013]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创造的电位器,其开关结构包括弹片、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用于提供开关档位的结构设置在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上,弹片并未与它们中的任一个铆接,其与第一定位片抵接并向其提供弹力,以使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紧密接触,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因此保持了一定的接触力度,该接触力度保证了开关机构的开关力度。电位器在经历高温焊接的过程后,因为弹片与第一定位片并未铆接,而仅仅是抵接,所以弹片的弹力并未受到高温过程的损害,其仍可向第一定位片提供足够的弹力,以使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之间的接触力度与高温焊接前并无不同,从而让开关机构的开关力度得到保持,保持了开关机构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创造的电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发明创造的电位器的分解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包括:
[0017]转轴1、卡槽11、卡环12、弹性圈13 ;
[0018]轴套2、伸出部21、凹槽22、第二限位凸块23 ;
[0019]限位件3、第一限位凸块31 ;
[0020]开关机构4、弹片41、第一定位片42、凸起421、第二定位片43、凸起431、隔板44 ;
[0021]调电位机构5、电刷51、电阻盘52、电刷53、电阻盘54 ;
[0022]铆钉61、铆钉6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详细说明。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位器主要包括转轴1、轴套2、限位件3、开关机构4和调电位机构5,开关机构4包括弹片41、第一定位片42、第二定位片43和隔板44,调电位机构5包括两个电刷51、53和两个电阻盘52、54,如图2所示,轴套2、限位件3、弹片41、第一定位片42、第二定位片43、隔板44、电刷51、电阻盘52、电刷53和电阻盘54中部均设有通孔,它们依序层叠并通过各自的通孔套于转轴I上,铆钉61、62将轴套2、第二定位片43、隔板44和两个电阻盘52、54铆接,从而形成如图1所示的结构。
[0025]如图2所示,转轴I上中下三部分的外径依次变小,形成阶梯结构,其中转轴I中部的横截面是圆形的,转轴I下部的横截面是非圆形的,转轴I中部偏下的位置环转轴I的外侧面设有一个卡槽11,转轴I还设有用于与卡槽11配合的卡环12,转轴I穿入轴套2的通孔后,卡环12卡入卡槽11,卡环12同时卡住轴套2,从而使转轴I不能轻易从轴套2中拔出。转轴I设有弹性圈13,其套在转轴I的中部外侧,被轴套2的伸出部21的顶端和转轴的上部的底端夹住。轴套2设有凹槽22和伸出部21,转轴I穿入轴套2的通孔后,伸出部21套在转轴I中部,从而加大轴套2对转轴I外侧面的覆盖面积,可起到防止转轴I晃动的作用。轴套2的通孔是圆形且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