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裸导线避雷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59704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裸导线避雷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雷器,尤其涉及裸导线避雷器,主要用于10kV交流裸导线输电线路。
【背景技术】
[0002]裸导线输电线路对防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均设置有避雷器,其包括避雷器本体、裸导线绝缘子以及连接避雷器本体和裸导线绝缘子的金属支撑板,在避雷器本体的顶部设有高压电极,高压电极与裸导线之间设有空气间隙。设置该避雷器可以防止雷击线路引起的绝缘子闪络,降低雷击造成的线路跳闸率。但是,如果雷电放电时,避雷器本体损坏,裸导线极易烧伤断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裸导线避雷装置,避免避雷器本体损坏时,出现裸导线烧伤断线的情况。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裸导线避雷装置,包括避雷器本体、裸导线绝缘子以及连接所述避雷器本体和裸导线绝缘子的金属支撑板,在避雷器本体的顶部设有高压电极,所述高压电极与裸导线之间设有空气间隙,所述裸导线在高压电极正上方设有防雷金具。
[0005]作为优选,所述避雷器本体为实心结构。可以避免因呼吸作用将潮气带进产品内部。
[0006]作为优选,所述高压电极的表面成弧形。可以保证在自然力使导线摆动的情况下,闪络路径依然发生在裸导线与避雷器的高压电极之间,增强避雷器的防雷效果。
[0007]作为优选,所述金属支撑板由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组成,所述第一支撑段由第一水平侧边和第一竖直侧边组成L型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段由第二水平侧边和第二竖直侧边组成L型结构,同时第二水平侧边的端部设有垂直向下的弯头,所述第一水平侧边上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避雷器本体的底部设有第一固定螺丝,所述第一固定螺丝固定在第一固定槽内将避雷器本体和第一水平侧边固定,所述第一竖直侧边和第二竖直侧边叠合,所述第一竖直侧边和第二竖直侧边对应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内穿过第二固定螺丝将第一竖直侧边和第二竖直侧边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竖直侧边的宽度两侧设有挡边,所述第二水平侧边上设有第三固定槽,所述裸导线绝缘子的底端设有第三固定螺丝,所述第三固定螺丝固定在第三固定槽内将裸导线绝缘子和第二水平侧边固定在一起。实现避雷器本体和裸导线绝缘子的连接固定。
[0008]作为优选,所述防雷金具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通过紧固件紧固为一体,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设有供裸导线通过的通槽,所述第一夹持部上设有凸出的引弧段和烧灼段。通过引弧段和烧灼段引导雷电烧灼,避免裸导线烧断。
[0009]作为优选,所述烧灼段设有两个弯脚,所述两个弯脚分别向裸导线的长度方向两侧凸出。使得在双向供电方式下运行更安全、安装更方便、使用更经济。
[0010]作为优选,所述防雷金具外罩设有绝缘罩。雷电发生时,烧灼段燃烧时可以保护裸导线免于烧断。
[0011]本实用新型在裸导线上加装防雷金具后,使得雷电放电时,即使避雷器本体损坏,依然可以有效保护裸导线免于烧伤断线。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3]图1为避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防雷金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所示,一种裸导线避雷装置,包括避雷器本体1、裸导线绝缘子2以及连接所述避雷器本体1和裸导线绝缘子2的金属支撑板,在避雷器本体1的顶部设有高压电极11,所述高压电极11与裸导线5之间设有空气间隙,所述裸导线5在高压电极11正上方设有防雷金具6。
[0016]雷电放电后,电弧弧根由裸导线5转移到防雷金具6上,接续的工频短路电弧的弧根较长时间固定在防雷金具上燃烧,即使避雷器本体损坏,对裸导线最易烧伤的部位提供保护,最大限度保护裸导线免于烧伤断线。
[0017]其中,避雷器本体1为实心结构。避免因呼吸作用将潮气带进产品内部。
[0018]高压电极11 一端在裸导线5垂直方向进行延长,形状为直线型或弧形。保证在自然力使导线摆动的情况下,闪络路径依然发生在裸导线与避雷器的高压电极之间,增强避雷器的防雷效果。
[0019]所述金属支撑板由第一支撑段3和第二支撑段4组成,所述第一支撑段3由第一水平侧边31和第一竖直侧边32组成L型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段4由第二水平侧边42和第二竖直侧边41组成L型结构,同时第二水平侧边的端部设有垂直向下的弯头43,所述第一水平侧边上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避雷器本体的底部设有第一固定螺丝12,所述第一固定螺丝固定在第一固定槽内将避雷器本体和第一水平侧边固定,所述第一竖直侧边和第二竖直侧边叠合,所述第一竖直侧边和第二竖直侧边对应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内穿过第二固定螺丝33将第一竖直侧边和第二竖直侧边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竖直侧边的宽度两侧设有挡边围挡在第二竖直侧边两侧,所述第二水平侧边上设有第三固定槽,所述裸导线绝缘子的底端设有第三固定螺丝21,所述第三固定螺丝固定在第三固定槽内将裸导线绝缘子和第二水平侧边固定在一起。
[0020]如图2所示,所述防雷金具6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通过紧固件(如常用的螺栓)紧固为一体,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设有供裸导线通过的通槽61,所述第一夹持部上设有凸出的引弧段62和烧灼段63,引弧段62与烧灼段63相接,引弧段62向裸导线垂直方向凸出,烧灼段63向裸导线长度方向凸出,因此可以使烧灼段63有足够的厚度和体积,经得起工频电弧的多次烧灼,即使烧损也可以自由更换,维护方便。
[0021]其中,引弧段62在于第一夹持部两侧各设置一个,烧灼段63设有两个弯脚,所述两个弯脚分别向裸导线5的长度方向两侧凸出。使得在双向供电方式下运行更安全、安装更方便、使用更经济。
[0022]另外,所述防雷金具6外罩设有绝缘罩。雷电发生时,烧灼段燃烧时可以保护裸导线免于烧断。
【主权项】
1.一种裸导线避雷装置,包括避雷器本体、裸导线绝缘子以及连接所述避雷器本体和裸导线绝缘子的金属支撑板,在避雷器本体的顶部设有高压电极,所述高压电极与裸导线之间设有空气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裸导线在高压电极正上方设有防雷金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导线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本体为实心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导线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极的表面成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导线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支撑板由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组成,所述第一支撑段由第一水平侧边和第一竖直侧边组成L型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段由第二水平侧边和第二竖直侧边组成L型结构,同时第二水平侧边的端部设有垂直向下的弯头,所述第一水平侧边上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避雷器本体的底部设有第一固定螺丝,所述第一固定螺丝固定在第一固定槽内将避雷器本体和第一水平侧边固定,所述第一竖直侧边和第二竖直侧边叠合,所述第一竖直侧边和第二竖直侧边对应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内穿过第二固定螺丝将第一竖直侧边和第二竖直侧边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竖直侧边的宽度两侧设有挡边,所述第二水平侧边上设有第三固定槽,所述裸导线绝缘子的底端设有第三固定螺丝,所述第三固定螺丝固定在第三固定槽内将裸导线绝缘子和第二水平侧边固定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裸导线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金具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通过紧固件紧固为一体,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设有供裸导线通过的通槽,所述第一夹持部上设有凸出的引弧段和烧灼段。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裸导线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灼段设有两个弯脚,所述两个弯脚分别向裸导线的长度方向两侧凸出。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裸导线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金具外罩设有绝缘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裸导线避雷装置,包括避雷器本体、裸导线绝缘子以及连接所述避雷器本体和裸导线绝缘子的金属支撑板,在避雷器本体的顶部设有高压电极,所述高压电极与裸导线之间设有空气间隙,所述裸导线在高压电极正上方设有防雷金具。本实用新型在裸导线上加装防雷金具后,使得雷电放电时,即使避雷器本体损坏,依然可以有效保护裸导线免于烧伤断线。
【IPC分类】H01T4/08, H01T4/10
【公开号】CN205070157
【申请号】CN201520895070
【发明人】孙世平, 陈达, 金希龙, 李 权, 黄圣琦, 吴永奇, 张圆, 吕鑫
【申请人】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台州供电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